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郁达夫《沉沦》与王安忆的《小城之恋》创作的时代背景、选择主题的以及创作手法上都有着跨越时空的关联。王安忆继承了郁达夫在五四时期所开创的,人性解放和人与人之间的隔膜主题并对其进行了当代意义上的思考。另外,王安忆的小说里传承了郁达夫小说的表现畸形性心灵,以反映深邃的人性和残酷的社会现实的文风,具有深刻内涵的内涵。  相似文献   

2.
福克纳的思想和创作深受《圣经》的影响。本文分析《我弥留之际》中的圣经原型,探求其创作主题。小说中原型意象的使用与主题自然贴切,从而传达了福克纳对人性和人类社会的深切关怀。  相似文献   

3.
贺雨桐 《文教资料》2012,(33):66-68
张天翼对灰色知识分子描写的讽刺小说创作时期是他文学创作中趋于成熟的时期,除了揭露时弊,最重要的是他讽刺小说的对象在他笔下被写成了圆形人物,他着重通过对人的两面性的解读展示讽刺对象堕落的过程,在人性善恶的发掘过程中传达对未来的美好寄托。本文着重通过对讽刺小说《新生》、《移行》的分析阐释张天翼对人性的解读,并在童话《大林与小林》中找到创作原型和解决方法,并注意与鲁迅讽刺小说写法的对比。  相似文献   

4.
<正>《边城》是沈从文的代表作,由于其丰富的思想内涵与优美的文字而富有较高的文学价值,因此被编选入多种版本的高中语文教材中。一、《边城》的文学价值(一)《边城》的人文价值1.对人性的关注与赞美在《边城》中,对人性的关注与赞美是其呈现出的主题之一。沈从文在谈及其创作动机时就曾表示"表现一种人生的形式,一种优美、健康、自然而又不悖乎人性的人生形式"。小说中无论是刻画的人物、社会风俗  相似文献   

5.
人性:巴尔扎克小说的又一主题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长期以来,学界一致认为,《人间喜剧》的主题在于其社会批判性。但这并非作品思想内容的全部。人性是巴尔扎克小说的又一主题。作者对人性的思考是具体、深刻而又全面的。它不仅体现了作者的创作思想,也诠释了其现实主义成就的伟大。  相似文献   

6.
《赋格的艺术》和《平均律钢琴曲集》是巴赫在不同时期创作的两部伟大作品,《赋格的艺术》中以一个格言似的主题为基础,运用各种复调手法对其进行变奏,利用这些变奏后的新主题,并在一个调性范围内创作出了形态各异的赋格曲。《平均律钢琴曲集》中的赋格曲在调性和主题形态及运用上完全有别于《赋格的艺术》,调性上采用了十二个大调和小调,每首赋格的主题形象十分鲜明生动,形式丰富多样。通过两部作品中赋格曲主题和调性的比较,为我们分析巴赫的复调音乐,以及音乐作品的创作都具有较大的指导意义和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7.
一直为研究界所忽视的辑录于南京的《意外集》,其人性言说的创作主题却正是丁玲被软禁中情感思想最为原生态的展现,也是丁玲在逆境中最为可贵的思考和发现,作品也因此在丁玲复杂多变的创作中具有重要的转折和承继作用。具体来说有如下两点:暴力摧残下人性压抑中的无助和尴尬,生存困境中呈现出的人性残忍和冷漠。  相似文献   

8.
在当代历史小说创作领域,随着时代主题的变迁和作家主体性的日益张扬,更具人性深度的创作面被开掘,阶级、革命、历史等宏大叙事逐渐为人性的抒写所取代,"人的回归"主题得到了愈益鲜明的体现.文章结合当代文学发展进程中不同时期的历史文学作品,具体分析了当代历史小说的总体创作走向.  相似文献   

9.
奥弗德在《白脸》里描写了美国种族主义社会的深层意识和欲望冲动,探测同时代作家未曾触及的阴暗角落,揭示了种族歧视文化如何使黑人变成精神"奴隶"的主体性生产过程。该小说在创作手法上顺应了自我暴露和自我悲哀的城市自然主义文学传统,强化了性恶书写的色彩。从津巴多的人性观来看,奥弗德在这部小说里对人性善与人性恶的交织描写凸显了美国社会在20世纪三四十年代的复杂种族形势和黑人社区的内在问题,展示了系统力量之下的人性之恶、情境力量之下的人性之恶和个体力量之下的人性之恶。奥弗德关于人性之恶的描写和主题阐释极大地提升了美国黑人城市自然主义作品的文学价值,其主题寓意与20世纪20年代哈莱姆文艺复兴时期的黑人作品相比,的确前进了一大步。  相似文献   

10.
1931年沈从文离开上海赴青岛。在青岛,沈从文内心经历了一次理性与非理性的思辩。青岛时期创作的《月下小景》中的诸篇小说,超越了上海时期的《龙朱》等篇,表现出对自然人性中"神性"和"魔性"的反思。  相似文献   

11.
《永别了,武器》是海明威最为重要的作品之一。其艺术技巧的成熟,标志着海明威独特创作风格的形成。本文试从爱情主题归于虚幻、人性在现代社会的异化、战争导致的荒谬感和传统悲剧精神的消解等方面对《永别了,武器》做出现代阐释,更进一步地挖掘作品价值。  相似文献   

12.
钢琴音乐在德彪西一生的创作中占据相当重要的地位,《前奏曲集》作为其成熟时期音乐作品,在一定程度上更能体现他的印象风格。通过《前奏曲》集第一集中第六首《雪上足迹》的分析,试图从主题、音高组织、曲式、调性、节奏方面捕捉作曲家创作中赋予这首曲子的印象结构思维。  相似文献   

13.
白延平 《安顺学院学报》2009,11(3):29-30,37
黑色浪漫主义特性是美国著名小说家麦尔维尔所创作的《白鲸》的重要特征。文章从亚哈的个人悲剧、死亡情节以及主题上的善恶冲突等分析了黑色浪漫主义的独特特性是如何在《白鲸》中体现的,表现了生与死,罪恶与黑暗等关于人性、命运、道德的重大主题。  相似文献   

14.
黑色浪漫主义特性是美国著名小说家麦尔维尔所创作的《白鲸》的重要特征。文章从亚哈的个人悲剧、死亡情节以及主题上的善恶冲突等分析了黑色浪漫主义的独特特性是如何在《白鲸》中体现的,表现了生与死,罪恶与黑暗等关于人性、命运、道德的重大主题。  相似文献   

15.
曲亭马琴的《八犬传》是受《水浒传》的影响创作的。从二者主题的比较中可以发现,马琴将《水浒传》理解成一部"寓意劝惩"的作品,并将这一主题在《八犬传》中加以强化。这是在江户时期劝惩观念盛行、幕府统治对出版业限制以及马琴对小说创作理解的基础上做出的有意识的取舍。  相似文献   

16.
《边城》是沈从文创作转型时期的代表作,作者以主体投入的方式来思考一个民族的前途和命运,探索一个民族、一个社会可能的生存方式,试图从《边城》内涵的独特民俗、人性、神三方面,阐述《边城》中蕴含的民族文化。  相似文献   

17.
《红字》是美国19世纪著名浪漫主义作家霍桑的经典巨著,代表了霍桑的最高艺术成就。自问世以来,吸引了无数学者和评论家的眼球。在不同的时期,人们从不同的角度来阐述对《红字》的理解,这其中有从原罪意识、女性主义思想、宗教思想等角度来研究的,学者们都挖掘出了其意义和价值。在当今社会中,物质文明高速膨胀,而精神文明相对匮乏。在喧嚣的城市中居住着孤独寂寞的灵魂。人性的孤独不断吞噬美好的灵魂。本文试图从人性的孤独这一视角来重新诠释《红字》的主题。  相似文献   

18.
亨利·詹姆斯擅长心理现实主义的写作风格,《真品》是其代表作之一。《真品》是一篇以市场和艺术为主题的小说。本文以《真品》为研究对象,通过分析小说的创作背景,艺术与现实,艺术与道德的关系来展现小说所要探索的各种矛盾和冲突,一个复杂的现实。同时詹姆斯还用细腻的文笔展现出其对人性的研究。  相似文献   

19.
2009年出版的小说《蛙》是莫言的代表作之一,这部作品通过对姑姑等众多人物形象的塑造和对乡村生活的生动描写,展示了新中国特殊历史时期计划生育政策推行过程中的一幅幅真实图景。在《蛙》中,莫言将个人的境遇融入到政治和历史的语境中,其坦诚的书写引发了读者对于人性复杂性的深入思考。本文将从《蛙》的历史内涵和独创性出发,通过分析小说中姑姑这一人物形象,探讨该作品对于人性本真的挖掘与历史性书写,进而思考现当代文学的创作使命与前进方向。  相似文献   

20.
宋玉的《九辩》开创了中国文学悲秋的主题,其影响源远流长。通读柳永的《乐章集》,不难发现集中频频以宋玉自况。在其创作中不只直接引用或间接化用宋玉作品的句子,同时也在创作中屡屡涉及宋玉的轶事,其羁旅行役词尤其继承了宋玉悲秋的主题。柳永的文学创作主要从创作精神、思想内涵和艺术手法等几方面,提现出对宋玉《九辩》的借鉴和继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