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了调查唐山大清河盐场的中度嗜盐菌资源,采集晒盐场的盐泥进行嗜盐菌的分离纯化,并进行形态学观察、生理生化特征鉴定和功能酶筛选。结果分离得到14株中度嗜盐菌。这些嗜盐菌的菌落呈黄色或者乳白色,较小,不透明,边缘整齐;细菌多呈杆状,革兰氏染色均呈阴性。生理生化特征鉴定显示,14株菌株中的3株甲基红试验阳性,3株伏-普试验阳性,3株可分解含硫的氨基酸,5株可利用柠檬酸作为碳源。多株菌可释放功能酶,其中6株产淀粉酶,7株产纤维素酶,7株产脂肪酶和6株产蛋白酶。该研究虽然仅获取了少量的中度嗜盐菌,但为开发利用唐山大清河盐场的嗜盐菌资源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2.
利用平板透明圈法,从土壤中筛选到一株产高温蛋白酶的高温菌CQ36。酶学性质研究表明,该菌株所产蛋白酶的最适pH值为7,在pH5—11具有较高的酶活力。另外,该酶具有较好的热稳定性,75℃保温30分钟,酶活力仍剩下40%。  相似文献   

3.
从温泉、堆肥等环境采集样品,以滤纸条为唯一碳源,用微晶纤维素粉和羧甲基纤维素钠(CMC-Na)-刚果红培养基进行分离和筛选出几株高温纤维素分解菌.进行测定这些菌株的Cx、滤纸酶活性试验,两种酶的作用温度相对较宽,Cx酶的最适酶活性温度约70℃,而滤纸酶活性的最适温度因菌株差异有所差异.  相似文献   

4.
为了提高微生物蛋白酶的发酵水平,从豆豉中筛选蛋白酶高产菌株并研究其产酶条件。采用平板透明圈法和摇瓶发酵法进行筛选,获得一株蛋白酶高产菌株DC17。通过菌体形态观察、生理生化特征分析和16S rDNA鉴定,菌种DC17被鉴定为解淀粉芽孢杆菌。利用小型发酵罐对菌株DC17进行蛋白酶发酵研究,确定了最佳的碳源、氮源、温度、pH及时间分别是可溶解性淀粉、牛肉膏、30℃、7.0和36 h。在最佳条件下,发酵液中的蛋白酶活力可达950 U/mL。  相似文献   

5.
目的:在常规药敏试验中筛查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肺炎克雷伯菌和大肠埃希氏菌,了解其耐药性,为临床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双纸片协同试验,检测587株肺炎克雷伯菌和大肠埃希氏菌的产超广谱β—内酰酶阳性率,并对其体抗生素耐药性作了初步研究.结果: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总阳性率24.7%.219株肺炎克雷伯菌中ESBLS菌株66株,阳性率30.1%,368株大肠埃希氏菌中ESBLS菌株79株,阳性率21.5%.ESBLS产酶株对头孢噻肟、头孢曲松、头孢他啶的耐药性高达86.4%—100%.较不产ESBLS菌株高74.6%—83.1%.所有受试菌对亚胺培南均敏感.结论:治疗ESBLS细菌引起的感染,应用碳西霉类、头霉烯类,或加酶抑制剂的抗生素.  相似文献   

6.
用涂布平板法从温泉水中分离到1株产高温蛋白酶的嗜热菌,命名为P4.通过对菌株P4的生理生化试验和16S rRNA基因鉴定,初步确定其为一株嗜热脂肪地芽孢杆菌(Geobacillus stearothermophilus).菌株P4所产蛋白酶的最适反应温度在65-75℃之间,最适催化pH值为8.0,Zn2+、Mg2+对菌...  相似文献   

7.
采用稀释涂布法和平板划线法从酸奶中分离出嗜热链球菌,对其茵落和细胞的形态特征进行观察,并进行糖发酵、生长、耐盐、明胶液化、过氧化氢酶等生理生化鉴定试验.确定其为嗜热链球菌后,以凝固试验和产酸试验相结合研究其性能,从而挑选出性能优良的菌株.共分离出6株菌株,经观察、鉴定,确定其全部为嗜热链球菌,其中优良菌株1株,合格菌株3株,不合格菌株2株.  相似文献   

8.
从关白附(Aconitum Coreanum(Levl.)Rapaics)中分离出内生菌共29株,通过TLC检测筛选出2株可能产生生物碱类成分的内生菌.对筛选出的2株内生菌株的发酵培养物分别以纸片法和MTT法进行抑菌和细胞毒活性测定.实验结果显示,2个内生菌株发酵产物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具有良好的抑菌作用,对肝癌细胞SMMC-7721、胃癌细胞SGC-7901具有良好的细胞毒活性.通过16S rDNA基因序列分析,2株内生菌分别被鉴定为类芽孢杆菌属和芽孢杆菌属细菌.  相似文献   

9.
采用紫外诱变方法对实验室保藏的粗酶活为10 U/mL的野生微球菌SX-1进行诱变处理以获得高产酶能力的菌株,实验得到最佳诱变条件为:15 W紫外灯,垂直照射距离为30 cm,处理时间为90 s,通过荧光圈初筛和摇瓶复筛,筛选出一株突变菌株,酶活可达到22.5 U/mL,比出发菌株脂肪酶活力提高了125%,将其连续传代5次,酶活稳定,是一株比较理想的脂肪酶产生菌.  相似文献   

10.
为了对筛选得到的1株纤维素分解菌进行鉴定,并研究其对废弃秸秆资源的降解效果.本文通过羧甲基纤维素钠(CMC)固体培养初筛和复筛,从土壤中获得了1株酶活力较高的菌株,并对其进行不同碳源酶活力的初步研究.利用PCR法,结合18S rDNA的序列分析鉴定该菌株为产黄青霉菌,将该菌株接种到不同碳源的发酵培养基中,30℃培养48 h后测定酶活,发现该菌株不到12 h对滤纸完全崩解;15 d内对小麦秸秆分解迅速.同时测得羧甲基纤维素酶活力、滤纸糖化力和小麦秸秆纤维素分解能力分别为:4.653 U/m L、5.445 U/m L和6.876 U/m L.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