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练笔作为小学三年级接触作文前的过渡训练,是培养学生写作能力的重要环节。基于此年段学生的特点,练笔教学应侧重于运用读写结合的形式进行基本语用能力的养成训练。作为过渡,练笔的教学应逐步培养学生写作句段、构设篇章的能力。文章尝试从句、段、篇各个训练环节入手,阐释教学策略的选择与运用。  相似文献   

2.
说好一句话是低年段语文教学中最基本的语言训练。有效的说句教学不仅能发展学生的语言表达与运用的能力,而且能为以后说好一段话、习作等打下坚实的基础。文章从"精简取材,扎实掌握文本句式"、"精选素材,充实说句的空间"和"挖掘素材,丰富句子的素材"三方面介绍了说句教学简约却丰满的教学。  相似文献   

3.
小学中年段是习作的起步阶段,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拓宽学生的写作思路,让孩子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尤为重要。如果教师在阅读教学中以文章为载体,从文章内容出发,设计与之相关"写"的训练,使阅读、写作、思维训练三者融为一体,就能很好地为学生写作铺垫一条广阔的道路。  相似文献   

4.
中年级"段"的训练是连接低年级字词句训练与高年级篇章训练的"桥梁"。著名语文教学专家张志公先生曾经指出:"段的训练是语言的训练、逻辑的训练,思想认识的训练,又是文体、风格以致艺术的训练。"这是有关语文教学的真知灼见。  相似文献   

5.
所谓“重点句段”,从文章的角度,一般是指能集中体现文章中心思想,体现文章艺术特色的句段。从教学的角度,也有的老师把便于教学的句段作为“重点”,以此为“突破口”来安排整个教学。不论怎么定义,作为“重点句段”,在我们教研和教学过程中,它应该有很重要的地位。一、重点句段教学与整体教学一般的阅读过程,是由整体感知→局部解剖→整体把握这样三个步骤构成的,反映在实际教学中,就是先让学生从整体上迅速了解文章的文体、背景、基本内容、结构框架和中心思想,再对文章的关键词句、重点句段等进行深入细致地分析理解,最后是总结,对文章的…  相似文献   

6.
邵国钢 《孩子天地》2017,(5):242-243
议论文是高考作文常见的文体,也是高中作文教学和考试的重点,而学生写作中文体不明且缺乏议论文基本格式训练,制约着中学作文教学。“三论五段四步骤”立足于议论文的基本格式,从文章结构、外在段落、内部立论、写作思路等出发,指引学生写作观点鲜明、结构完整、论证充分的议论文。  相似文献   

7.
如何用好教材,培养学生具有基本的听、说、读、写能力和良好的语文习惯,是我们每位教师都在思考的问题。在教材中我们可以从文章的重难点、文本空白、典型句段、文章特色中寻找语文训练点,利用好课文这个“例”,努力实现“例”的增值。  相似文献   

8.
黄志敏 《教学随笔》2014,(22):140-141
当前小学生作文普遍存在"言之无物、言之无序、言之无趣"的问题,究其原因,一是学生不会观察,不会想象,即形象思维能力十分薄弱;二是他们的生活知识和常用词汇十分贫乏。为此,本文着重从挖掘课内素材,有效读写;创设情境,有效进行专项素描训练;镜头定格,及时指导细节表达;突出重点,注重各种结构段的训练等四个方面,论述如何指导中年级学生在有话可说的基础上把文章写具体生动,从而迈好作文的第一步。  相似文献   

9.
<正>2001年课改之初,曾有过对"训练"的误解,把语文教学中的种种问题都归罪于语文知识的系统性和语文训练的具体化。有段时间,大家甚至对"训练"讳莫如深。可经过了十几年的课改实践,面对着学生知识上的"亏空"和能力上的"滑坡",我们就不能不理解钱梦龙先生《为"训练"正名》《为语文教学"招魂"》等文章的忧患意识,就不能不客观冷静地反思知识教学与能力训练的计划性与系统性  相似文献   

10.
(三)谋篇能力的培养1.结构要清晰而流畅语言的最高层次不是传统语法所说的句子,而是语篇。语篇指的是一系列连接的语段或句子构成的语言整体。一篇好文章必须要点齐全、句子正确、层次清楚、具备英语文章的基本要素:引言段、扩展段和结尾段。引言段中要包含thesis statement(中心句),扩展段的每段均应有topic sentence(主题句),结尾段应该是一个自然收尾的段落。  相似文献   

11.
高中学生在进行英语写作时,往往觉得困难重重。为提高学生英语写作能力,可从掌握和巩固词汇的训练,掌握习惯用法的训练,加强英语五种基本句型、时态、语态、句式等的教学与训练,联句成段、篇的训练, 听、仿、看全面训练等五方面入手,循序渐进,逐步完成。  相似文献   

12.
数感是人们对数的感觉,简单地说就是一种直觉。就像美术有"美感",音乐有"乐感",语文、英语有"语感"一样。数感对于小学生来说,是基本的数学素养。数感不是通过传授而能得到培养的,也不是靠一堂课、一个单元的训练就能培养起来的,数感的形成是一个渐进的、沉淀的、积累的、潜移默化的过程,是学生通过主动实践和感知后逐步形成的。教学中,最重要的是要让学生自己去理解、感知、发现,很多生活中的问题需要用数学的方式方法去思考、用数学的思想方法去解决。因而,学习用数来概括表示自己对事物的理解,能将一些现象与数量建立起联系,这是培养数感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3.
李凤 《学苑教育》2021,(10):61-62
在小学中年级习作教学中,针对中年级学生习作现状的调查与分析,开展"微格"写段训练。通过文献法、总结法、行动研究法,探究了"微格"写段训练的内容与策略,以及评价方式。活动内容丰富多彩,贴近学生的生活,进而激发了他们的写作兴趣,提高了他们的写作能力。  相似文献   

14.
内心音乐听觉是构成学生音乐素养的主要方面,也是一切音乐教学的基础。在小学低龄期(6~8周岁)基本能形成稳定的听觉能力,这个阶段正是培养内心音乐听觉的黄金时期。经研究,小学低龄段内心音乐听觉构成要素主要表现在节奏感、音高感和旋律感这三方面,三者相互依存、共同作用。主要从音高感和旋律感的培养进行具体策略的阐述。  相似文献   

15.
诵读训练是语文教学大纲从小学到高中贯穿始终的要求,是语感训练的基础,是耳治、口治、目治、心治的有机统一,只有引导学生有感情、有语调、有节奏全身心投入地去"诵读",才能使其出于口,入于耳,了然于心,直接迅速感知语言的优美,领略文章的韵味,形成语言的分寸感、畅达感、情味感等感触感应能力。  相似文献   

16.
如何培养低年级学生的写话兴趣呢?实践证明,可以先从一句话入手。文章是句段的组合,词句是文章的基本单元。如果能写好句,就一定能写好段,也就能写好一篇文章。一、依托教材,学写一句话低年级学生,特别是农村小学低年学生生,识字量十分有限,课外阅读相对贫乏。这样,教材就是学生进行语言积累、培养语言表达的重要依托。教师可以充分利用教材资源,将写话与阅读教学进行有机结合,引导学生仿照课文语言进行说话写话练习,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写话的兴趣,以达到润物细无声的写作训练效果,为作文的起步打下坚实的语言基础。如在学习《四个太阳》后,…  相似文献   

17.
由于南疆部分地区汉语语言环境的缺失,双语学习对有些民族学生而言,无疑是个巨大的挑战。文章通过访谈法发现双语"学困生"的自我效能感偏低,从学生、学校和家长三方面分析"学困生"自我效能感偏低的原因。最后,从归因方式的训练、学习动机的激发、教学策略的转变、目标的设置等方面提出增强"学困生"自我效能感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8.
段是小学中年级读写训练的重点,抓住课文中的重点段教学是段训练中的“重中之重”。教学中,教师要遵循读写结合的规律,按照“从读到写,以写促读”的基本思路精心设计教学流程,引导学生去读段品段,仿段写段,随机训练,为学生顺利向“篇”过渡夯实基础。  相似文献   

19.
小学作文教学是一项系统的综合工程.小学生从三年级开始写作文,每个学期教材安排有7至8次的作文训练,一直到小学毕业.中年级是由看图写话向命题作文过渡的阶段.这一阶段以"段"的训练为重点,从写好一段话到写好几段话.打好了这个基础,就为高年级"篇"的训练创造了条件.由此看来,小学作文教学是有阶段性的训练序列的.从目前小学作文教学的实际来看,这种阶段性的序列训练未能很好地从教材中体现出来.如教材上的中年级的作文训练题目,忽视了"段"的训练,过  相似文献   

20.
"语感可分为词感、句感和篇感。"(吴立岗语)何为篇感?是指在规范的语言阅读、分析和运用中对文章的内容、思想感情及谋篇布局有比较直觉的感知、领悟和把握。在读写结合上,我们往往注意"片语"的理解与感悟,求得写的突破。其实,这样的读写训练,有其优点,但也存在一定的不足。凌乱的、只言片语的、满天飞的感悟充斥写的内容,显得支离破碎,缺乏写的整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