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作为生态文学批评的重要研究对象,欧美田园文学传统可谓源远流长.然而,由于生态文学批评家对田园文学的理解陷入了一定的思维误区,他们对欧美田园文学的生态文学属性尚持矛盾态度.其实,欧美田园文学的生态属性始终贯穿欧美田园文学发展过程,欧洲古典田园文学、浪漫田园文学及美国田园文学中都弥漫着自然与人和谐相处的理想和信念.回归自然山水,与自然万物融为一体,"诗意地栖居在大地上"是欧美田园文学永恒不变的主题和理想.  相似文献   

2.
鹿守权 《语文天地》2013,(12):22-23
在中国文学史上,陶渊明是第一个把田园景色、田园生活添加到诗歌创作中的伟大诗人。陶渊明的田园诗其实只是取材田园,其实际意义早已超出田园领域之外,延伸到广阔的社会和政治背景之中去了。  相似文献   

3.
中国当代社会转型在某种程度上为西方后现代文化因子的飘入提供了深刻的社会现实背景与心理根源。短信文学在后现代文化的影子中是"边缘化写作"所产生的"随笔文化",或称"碎片文化"。无线通讯时代的"无距离"使得短信对人们构成强迫阅读,也加剧了后现代主义文学对深度模式的消解,成为一种交互性、临时性、刹那性、偶然性的后现代诗学。短信文学是这一诗学的实践文本。  相似文献   

4.
传统山水田园文学是一种专属于文人阶层的文学,以隐逸、避世的思想为基调,因而在现代社会现实主义提倡者的眼中,一向是没有价值的。然而美本身便有其存在价值,从山水田园文学中所发掘的丰富自然美,是值得探讨与推广的。现今自然环境遭受严重破坏,人与自然相当疏离,而山水田园文学所反映的古代中国文人与自然的关系以及自然审美文化,都能为现代人提供一个省思的参考与借鉴,从这方面看具有其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5.
废名的诗化小说具有独特的田园时空图景,得益于其自身对中外田园文化的积极吸纳与消化。文本所充溢的诗意、梦幻色彩不仅保留中国古典山水田园诗词侵染、熏陶的痕迹,亦有体现田园文化的外国自然文学的暗影。在他精心营构下,自然万物共生共存,形成"天人合一"的自在、圆融状态。这不仅是废名对古典传统文化的皈依与迷恋,也是他以独特的文学方式对自然、人生、宇宙作出的独特解读与哲学思考。  相似文献   

6.
《瓦尔登湖》是美国著名思想家、散文家梭罗的重要作品,被誉为美国自然文学的代表作。文章从生态文学话语建构的角度,就其写作方向、思想内容和社会责任等方面加以评析,并揭示其影响后世的生态文学魅力之所在。在全球生态状况日益恶化的今天,以生态文学的视角解读《瓦尔登湖》,目的是要跨越文本与现实的鸿沟回归自然本真,为现代生态文明的解构与重构,做出一份切切实实的努力。  相似文献   

7.
金华 《华章》2011,(26)
从某种意义上讲,当今图像时代已来临,我们正处于一个从语言文化主导的时代进入视觉文化主导的时代.视觉文化已经冲击文学,带来了文学视觉性的话题.所谓文学的视觉性指文学在后现代背景下,文学作品非常注画面视觉问题,强调作品的观看、展示效果.文学的视觉性蕴含在语言、意象、结构等多方面,首要在语言方面.  相似文献   

8.
生态女性主义文学批评从女性与自然的双重角度研究文学,继承并进一步发展了19世纪浪漫主义文学自然观,但也有其自身的局限性。从生态女性主义的视角可解读出D.H.劳伦斯作品《查泰莱夫人的情人》中"女性与自然的统一"和"女性对男性的抗争"两大主题。在当今全球生态危机的背景下,生态女性主义文学批评丰富的文化和生态内涵对构建两性和谐、天人和谐的社会具有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9.
《大学文学读本》关注的是"中国"、"现代"与"文学"。"中国"是指"世界"的"中国","现代"自然是相对"古代"而言,这既是一个时间观念,又包含了由"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转型背景下的"现代性"这样的质的规定性。我们所要强调与着重把握的,则是"文学":文学所特有的反应方式,现代中国社会转型所带来的文学问题。  相似文献   

10.
文章从后现代主义文学的出现入手,在论述了其出现的理论及历史和文化背景后,进一步概括了"黑色幽默"在后现代主义文学作品中的应用、元小说在后现代主义文学作品中的应用、戏仿在后现代主义文学作品中的应用以及后现代主义文学作品创作的不确定性等后现代主义文学的特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