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人文教育和科学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前者侧重个人的精神价值及正确人生观、世界观的塑造,后者则侧重于技术知识的工具价值,二者是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的;只有二者和谐结合,才能促进学生的基本技能和完整人格的和谐成长,进而有利于社会的和谐发展。雅斯贝尔斯说过:“教育是人的灵魂的教育,而非理智知识和认识的堆积。”从这个意义上说,教育的本质特征之一就是它的人文性。新课程就特别注重达成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的和谐发展,建构一种人文的“历史与社会”教育。在现实的教学中该如何落实人文教育?本文试就思想认识、教学方式、内容…  相似文献   

2.
从教育观念的角度来看,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具有不同的追求,前者追求知识与智能,后者追求感悟与情怀,前者可以由学而会,后者只能由感而悟;教育的科学面与人文面具有不同的国际化特色,前者是全球化一体化,后者是本土化民族化;科学教育务实,人文教育务虚,科学教育的目的只是人文教育的手段,而人文教育的目的又常常成为科学教育的手段;科学教育在教学中强调效益与简捷,人文教育在教学中则不避繁琐,寻求曲折,科学教育常以信息量作为评价教学质量的指标,而人文教育则以对内心的冲击力和影响力作判别质量的标准,前者往往看重解决问题的多寡,后者则看重留下深思的余地。  相似文献   

3.
专业教育中实施人文教育的策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代大学教育是传授高深知识的专业教育,在专业教育中实施人文教育将是提高大学人文素质教育成效的有效路径。专业教育中蕴涵着丰富的人文教育内涵,是人文教育与专业教育实现实质融合的客观基础。在专业教育中实施人文教育,须对现有教育观念、教学内容、教学过程、教学评价等环节进行持续地变革与创新才能达成理想的人文教育效果。  相似文献   

4.
大学人文教育若干问题研究述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重视大学人文教育成为当代全球教育改革的共同趋势。从人文教育的含义、大学人文教育的现状以及大学人文教育的途径三个方面对1995年以来我国学者的论述进行梳理,以帮助大家更加深刻地理解大学人文教育的相关问题,并希望对大学人文教育今后的研究去向提供一种思路。  相似文献   

5.
论20世纪我国大学人文教育与科学教育位序的演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世纪我国大学人文教育与科学教育位序的演变特征表现为:在科学主义与专业建制特征的背景下,大学教育出现科学化倾向,人文教育因其科学化、泛政治化和意识形态化,而导致人文精神遮蔽和人文教育缺场。要切实推进大学人文教育与科学教育的结合,大学教育必须加强人文教育,实施素质教育。  相似文献   

6.
人文教育是旨在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提高其人文素养的教育。要复兴大学人文教育,首先要对其引起足够的重视,同时在认识上要处理好人文教育与市场经济、人文教育与科学教育、人文教育与专业教育的关系等。  相似文献   

7.
人文教育是旨在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提高其人文素养的教育。要复兴大学人文教育,首先要对其引起足够的重视,同时在认识上要处理好人文教育与市场经济、人文教育与科学教育、人文教育与专业教育的关系等。  相似文献   

8.
从方法视角来看,科学教育强调学生对知识与技能的占有,在教学过程中学生以超然的姿态出现,人文教育则强调学生的融入,是知识对学生的浸染与熏陶;科学教育侧重于"以理服人",人文教育侧重于"以情感人",尽管都强调学生的投入,但二者吸引学生的方法与内容不同,如果前者以内容的逻辑性、严密性取胜,后者则以形式的跳跃性与丰富性见长;施科学教育是一种内化的过程,是主体对客体的纳入,而施人文教育是一种外化的过程,是主体赋意义于客体,是主观体验的向外表达;人文教育强调各人的独特体验,更能容忍多样性与不一致性,而科学教育总是与过去有着更丰富的联系,更注重统一性.  相似文献   

9.
大学人文教育与科学教育的最终目的是培养有智慧、有德性的人。在精神的层面上,人文教育与科学教育是相通的,要实现大学人文教育与科学教育的统一,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一是对传统文化进行批判性的整理;二是建立大学人文教育与科学教育文本群;三是消除人文与科学在现实中的对立;四是加强对大学低年级学生的通识教育;五是培养大学生对科学的普遍兴趣,鼓励他们将科研成果应用于为广大人民谋利益的社会活动中。  相似文献   

10.
试论大学教育与人文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文教育旨在强调成才先成人,其是大学教育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新时期的历史任务促使大学教育对人文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本文认为应该从科学定位人文教育、坚持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大学人文教育理念、坚持人文教育与科学教育有机融合、创新人文教育等方面来完善新时期的大学教育。  相似文献   

11.
自然科学是纯真的科学,社会科学是逼真的科学,人文科学则是天真的科学。人文科学研究与教育的任务是探讨人的本质,建立价值体系,提供精神风范,呵护和勃发人的文化生命,发现和锻铸与时俱进的人文精神。  相似文献   

12.
吉喆 《高教论坛》2005,(6):175-177
人本化成人教育要求关注成人的综合素质.而目前我国成人教育中人文教育缺失严重,因此,加强人文教育,弘杨人文精神,是提高成人人文素质的需要,是成人教育应负的历史责任和知识经济时代的要求.成人教育应在终身教育思想的指引下,为成人营造精神家园.  相似文献   

13.
人文主义教育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基础,人文主义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关系表现在两者相互渗透、相互促进;人文社会科学知识是思想政治教育不可缺少的基础和前提条件;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渗透人文主义精神、重视对受教育者的人文关怀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手段.在人文主义教育价值取向下思想政治教育必须处理好如下几个层次的关系人文主义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关系、思想政治教育中理想教育目标与现实教育目标的关系、思想政治教育的统一性和多样性的关系.  相似文献   

14.
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教育也随之进步,因此教育要更能体现人性化的需求,应该树立以学生为本的理念,这不仅是我国所推崇的,同样是全世界都在进行的课题,甚至可以说各国之间的竞争其实就是教育的竞争。然而,应试教育对我国的教育影响深刻,它的弊端仍然存在,大多数中国学生都深受其害。因此要改变当前的情况,就必须在教育中渗入人文的思想,使人文教育与基础语文教育相结合[1]。只有进行教育的改革,教育孩子的作用才能得到充分和有效的发挥,才能从根本上提升我国的文化软实力。  相似文献   

15.
人文精神教育是人文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文教育的核心;进行人文精神教育最根本的任务是完善学生道德,使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现、人生观、价值观和学会做人、做事,从而形成学生的人文信仰,唤醒学生的生命感和价值感,并进一步形成强大的工作能力和妥善处理与外界关系的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6.
关于人文教育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人文”一词最早出现在《易经》:“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这里的“人文”之“人”,指人世间;“人文”之“文”,与“武”“野”相对,但不是诗词歌赋之“文”,而是如司马光所说:“古之所谓文者,乃诗书礼乐之文,升降进退之容,弦歌雅颂之声。”(《传家集》)因此,所谓“人文”实际是就社会整个文化层面而言,是对社会文化现象的总称,它是指社会典章制度、道德规范、风俗礼仪等各种文化现象。只有这样的“人文”,才能教化天下,达到大治。  相似文献   

17.
数学是高职院校的一门基础课,应用广泛、抽象性高、逻辑性强。它的这些特点不同于人文学科,但在数学教学中应充分尊重学生的人格和创造性,以体现人文教育的思想。  相似文献   

18.
19.
高等职业教育是以能力培养为核心的全面发展教育,必须重视学生思想道德、科学文化和身体心理等综合素质的培养。忻州职业技术学院通过"理论和实践并重,技术与人文融通"的办学模式,把人文教育融入人才培养的全过程;并以"人文校园、职业环境"为主线,建设特色鲜明的校园文化,拓宽人文教育的实施途径;对人文教育目标规格、教育内容、方式方法、实施过程、环境与制度等做了有效地探索;构建了职业教育中科学教育和人文教育有效融通的教育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