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1对大教育的认识人类认识自然、社会和思维客观规律并能主动地变革自然、社会和思维的力量——人类本质力量,出现过两次质的飞跃:一次是人类发明了能部分代替体力劳动的工具,一次是发明了能部分代替脑力劳动的工具——电脑。并预计第三次将是人类创造出能代替体力和智力系统功能进行学习、反馈、应变的机器人,还将按人类意愿运用生物工程改变物种,运用超高科技获得新能源、新材料,使人类进一步主宰自然。人们把在近代科技遗产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现代科技称为大科技。大科技的出现,加速了经济的大发展,开始形成一种以大开放为总体特…  相似文献   

2.
基于人类身体本能的体育运动哲学解读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人类的根本性特征是铭刻于身体之上的,身体成为人类唯一能够感知的思想和实物存在.体育运动是人的自然需要和本能冲动,是一种寻求生存平衡、身体强大和生命意义的自然表达,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必需,也是最为真实的情感体验.体育运动对于人类身体的忠诚与可靠,就在于它对于生命的保护,是人类唤醒身体本能运动的思想存在.站在人类身体本能的视角来探寻体育运动的历史路径,试图从中寻找属于体育运动的哲学线索.体育运动就是人类身体本能的生命哲学.  相似文献   

3.
心灵世界的文化精神是从自然界更多的意义中生成出来的,人们在和谐的自然中发现,人类的生命是精神文化历史造就的,人类是以生命体验的方式,进入到对自然界其他万物感受的。因此,进人内心世界的无限丰富的体验,才是人类社会生活对自然与人整体的观照。  相似文献   

4.
跨物种体育是指人与其它物种共同参与、以身体运动为基本形式、以改造身心和促进社会发展为目的的身体实践活动。世纪疫情、百年之变的种种现实境遇,使人们对跨物种体育和超人类主义体育实践产生了浓厚兴趣,也引发了对此类运动中人与动物关系及其社会行为和生物特性的深思。在此背景下,对跨物种体育产生的时代境遇进行分析,对跨物种体育的概念、研究对象和议题做出界定,并从研究方法和研究理论等方面出发来探讨如何开展跨物种体育研究,都似已势在必行。开拓跨物种体育学的学术新领域,不仅有利于丰富和完善我国的体育科学体系建设,同时也有助于推进地球生命共同体的构建。  相似文献   

5.
传统体育文化理论与现代社会的价值取向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体育文化导刊21世纪是人类社会步入关爱自身生命和生态环境的新世纪。当人们通过发展物质文化征服自然之后,人类一方面完全地巩固了自己的动物主宰地位,一方面又面临着由于过分地追求物质的发展而被物化的危险,所以物质文化高度发展的最终选择,应归结到人类生命的完善和质量提高的层面上。这是“生命文化”时代所关注的重要课题。以中华养生术和武术为代表的中华传统体育文化是中华民族独特的创造,它的“天人合一”、“天人相应”的哲理基础,“身心一元”的伦理追求,阴阳辩证的理论基础,对于日益高涨的人类对生命文化的关注,以至人类文明的…  相似文献   

6.
中西文化差异与体育价值观   总被引:22,自引:0,他引:22  
在人类的文明进程中对自然的开发利用是人类永恒的主题,与此同时,人类并没忘记对自身生命的关注、对感性生命中“力度”和“灵性”的张扬。正因为如此,人类才创造了体育,并充分享受它给自己带来的快感和美感。体育运动之所以被社会广泛接受和推崇,是因为它具有满足个体和社会的需要的功能,具有被个  相似文献   

7.
古人在《老老恒言》中写道:“日为太阳之精,其光壮人阳气”,认为阳光是滋养万物健康的重要根本。《万病自疗全书》中也强调日光对于健康“其效力在于吸日光热气”,故以天然之阳气补人体之阳气。在2500年前,“医学之父”希波克拉底就提出“阳光、空气、水和运动,是生命和健康的源泉”的重要认识。试想,人类作为万物中的一个物种,缺少了阳光的必要滋养,这个物种的生命质量和健康状况会是个什么样子呢?  相似文献   

8.
鹤鸣 《健身科学》2008,(10):26-27
每个人的生命只有一次,生命是最珍贵的,是无法用金钱来衡量的!然而,心脑血管病却严重的危害着人们的生命,已被世界卫生组织列为"威胁人类健康的第一杀手"!全球每2秒钟就有一人死于心脑血管疾病。如何降服这个残害人类的恶魔,已成为世界医学界的一大难题。面对这一令人谈之色变的瘟神,樊长喜先生勇敢应对、知难而进,全身心的投入到研究和实验的工作中。经过千百次的研究和试验,终于研究出一种能够在短时间内彻底降服心脑血管病的锐利武器——"樊长喜特色疗法"。  相似文献   

9.
基于类哲学的理论,探讨体育竞技的渊源,辨析体育竞技中人的生命形态,诠释体育竞技对人之生命的意义,揭示体育竞技中的异化现象及其实质.认为:体育竞技是人类种生命竞争的产物,物种竞争和敬生畏死是其产生的生命依据和背景.在原初意义上体育竞技是以种生命为基础,通过竞技锻造种生命、完善类生命,增强人在日益复杂的生存环境中生存竞争能力的一种肢体专项活动,是竞技者种生命和类生命的统一.在"工具理性"的主导下,其最具代表性、最为经典形式的竞技体育发生了深刻的异化,竞技者种生命与类生命之间的张力失衡是竞技体育异化的根源.回归敬畏生命的理念,树立正确的生命价值观,保持种生命与类生命之间的适度张力,对各类竞技主体进行生命教育是防止其异化的基本途径.  相似文献   

10.
体育生态学——绿色体育的理论基础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无论是东方自然养生、保健式体育 ,还是西方对抗、竞技性体育 ,它们的起源与发展实质上都具有一定的生态意义。东方人对生命与生存的理解源于绿色自然生态平衡的呼唤 ,他们崇尚人与自然的和谐、浑圆 ;西方人重视人与自然的征服、改造关系 ,争强好胜、永不服输的竞争精神不但支持他们在体育中超越自我、征服自然 ,而且借助体育强大的社会功能 ,竞争于人类社会。东西方在理解和运用体育上虽然有所不同 ,但是共同创造并需要体育 ,是因为体育对人类自身、人类社会和自然这一生态系统具有绿色的、积极的作用。生态环境是体育运动产生的摇篮 ,人类…  相似文献   

11.
体育运动与人性的复归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人类文明进程中,各种繁文缛节和礼法、宗教神学以及人类对理性和工具力的竭力追求,使人性受到压抑,甚至是扼杀,人性中的自然天性被剥夺。体育作为人类对自身进行改造的特殊实践活动,对人类感性生命的极度张扬,将对人类的自由全面发展起到修正和弥补作用。  相似文献   

12.
人类精神与肉体的需要是历史发展必不可少的动力。个人、群体的需要促使人类不断向着外界自然和自身自然探索,从而编织了自己的生活,构造了自己的文化。个体生命短暂而有限,人类需要却永恒地发展和递进着。“历史就是人类需要不断迁移而引动的一个有机发育、节节展开的永恒过程”(蒋学昌《文化哲学论》),这个过程包含着人们对生活方式的抉择,也反映出体育文化所经历的轨迹。  相似文献   

13.
人的生命只有一次,健康长寿是人类的共同愿望。为了满足人类健康长寿的需求,为了探索长寿的奥秘,古今中外的有志之士进行了艰苦而努力的探索,总结出延年益寿的经验,继承和发扬了民族文化和医学遗产。  相似文献   

14.
我们处在一个自然与文化启示的时代,任何事物的发展若不与自然和文化相连,便失去了生命和根基。城市是社会进化以及文明进步的核心,是人类创造并为人类生存、享受、发展服务的"人化自然"。在城市文化这一独特的地域文化中,体育日益彰显出与城市文化相依相伴的密切关系。城市发展的外在需求和城市体育发展的内在律动诞生了一种新的城市体育形态:城市景观体育。文章在全面理解景观体育与城市文化的基础上,系统地阐述了景观体育对城市文化的意义,以期利于我国城市文化的全面发展和建设。  相似文献   

15.
历史发展的根本动力是人类精神与肉体的需要。个体、群落的需要促使人类不断向着自然和自身自然探索,从而编织了他们自己的生活,构造了他们自己的文化。个体生命有限,人类的需要却永恒发展、递进,历史就是人类需要不断迁移而引动的一个有机发育、节节展开的永恒过程。一、东西古代体育的不同走向个体的活动是源于他内心的需要,社会运动、文化潮流的根源则是群众需要的促动。五彩的生活来自于各色需要的追求。这种由多种需要构成的需要体系,我拟称之为“需要原型”。它是社会生活方  相似文献   

16.
生命,对于每一个人来说,都只有一次。 延年益寿乃至长生不老,是人类自我意识觉醒以来的一个永恒追求。从古到今,上至帝王贵族,下到普通老百姓,都十分珍惜健康,注重强身。几千年来,中国人世世代代探索生命的奥秘,创造了博大精深的强身健体的养生文化。  相似文献   

17.
北京奥运会上,博尔特以令人难以置信的速度打破了人类100 m世界纪录,又一次引发了关于人类运动极限的大讨论.在此背景下,在分析人类运动极限的两个相反观点基础上,认为:生理极限是人类运动极限有限论的理论基础;社会因素的时代性是人类运动极限无限论的理论基础;自然外力是制约运动极限的偶然性因素,只有在自然外力最大的基础上讨论人类运动极限才有实际意义;测不准原理决定了人们用数量方法预测人类运动极限的局限性;人类运动极限是有限性和无限性的统一.  相似文献   

18.
冬季体育运动自近代起随人类社会变革被赋予一次比一次更高科技含量,逐步凸显不受时令限制的特征,当前科技革命中呈现科学技术化、技术科学化、科学与技术一体化等特点.人类将科学技术视为第一生产力,主要是因为它能带动社会经济振兴及增强人们参与冬季体育运动的主动性和自觉性,科学技术犹如一柄双刃剑,既可带来正面效应又能造成负面效应,掌控得好会为人类提供万般便利,反之则势必殃及自然及人文环境,以至使人类体育精神被异化.  相似文献   

19.
人类对于自然的适应能力,不仅仅表现在被动的自身进化,更多体现在对自然的改造上。改造自然,以让人类更好的生存和发展,是人类进化历史的主脉络。然而,人类在改造自然的进程中,手持的是一把双刃剑,改良和破坏并存。经过漫长的岁月,人类终于发现,自然对人类的承受和忍耐能力,有一个极  相似文献   

20.
体育的哲学宣言—“人的自然化” (续)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自然的人化”是马克思的哲学命题。“自然的人化”是人类征服自然获取能量的最根本生存方式。但在这个不可逆转的过程中,人类的身心却付出了极大的代价。于是,在“自然的人化”过程中,必须补充“人的自然化”。“人的自然化”是中国哲学家李泽厚的创见。体育运动的历史意义恰恰在于“人的自然化”,在于拣回业已苍瘪的动物力度,在于扶正已被理性大厦压倒的感性生命,在于避免现实生活中对身心健康的各种异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