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话本小说与唐传奇比较,具有语言浅显通俗、内容常中出奇、人物市井小民的美学特征。语言浅显通俗,主要表现为语言口语化,这与话本的表演性、受众的市民化、作者的平民化密切相关;内容常中出奇,旨在从平凡生活中提炼出奇异动人的故事情节,且多用“巧合法”编撰故事,这与市民受众的审美趣味及故事题材的来源不无关系;人物市井小民突破描写历史英雄的传统套路,使小说摆脱了记史的束缚,提高了人物塑造的艺术水平。话本小说以其俗、奇、新的美学特征丰富了小说的艺术宝库,影响深远。  相似文献   

2.
故事的教学     
故事在小学的教材中占的比重很大。小学生特别是小学高年级儿童,最爱读的是故事和小说,因此,教好故事和小说,在对儿童进行共产主义道德教育,提高他们的独立阅读能力,培养儿童的阅读兴趣方面,意义极其重大。我们这里谈的故事教学是包括小说的教学在内的.因为故事与小说有很多相同点,它们都有人物、环境、完整的故事情节,所不同的是小说的艺术加工更高一些,小说的人物都是典型化了的人物,情节较复杂,篇辐较长。根据故事的特点,在教学中我们应注意做好以下工作:一、熟悉课文,了解故事情节熟悉课文,了解故事情节是分析人物的基础.儿童不熟悉课文,教师就无法(?)发提问,势必造成教师一个人唱独脚戏,  相似文献   

3.
在二十世纪末的中国文坛,《马桥词典》的问世,无疑具有深刻的时代意义。这部作品在艺术探索方面,明显带有前卫性和先锋性。它以无数民间词汇所衍生出来的故事情节的自然联结,且贯穿着作家本人那充满文化反思性质的哲学思考,从而彻底打破了传统小说追求情节的完整性、故事的复杂性、人物的鲜明性和完善统一的叙事模式,成为现代探索小说的楷模。《马桥词典》虽然揭示的是特定语境中的“言语”文化现象,却丝毫不会令人感到陌生与隔膜。走进马桥“言语”文化,仿佛走进了我们生存的真实状态。尽管琐碎的情节和众多的人物很快便会随着阅读…  相似文献   

4.
故事的特点是:易讲、易记、易传。为了达到这一目的,故事必须有曲折巧妙的故事情节。这是故事的特点,也是有别于小说的基本点,小说与故事相反,不注重故事情节,而是重视人物的典型细节。它通过对典型细节的描写来塑造典型人物,揭示主题。因为两种文学作品的特点不同,选材也就各异了。  相似文献   

5.
小说中的人物,是故事情节发生和发展的动因,也是使一个故事真正具有意义的根据。从故事情节发生发展的进程来看,人物的作用是推动情节的进展;而从人物自身的审美价值来看,人物则应当是具体生动的形象。这两个方面的意义构成了小说人物的二重性:即格雷马斯所说的,既是行动主体,是“行动元”:又是性格,是“角色”。(《行动元、角色和形象》)因此,大凡优秀小说所塑造的主要人物都应当是一个文学形象,一个性格;否则,  相似文献   

6.
张爱玲与王安忆都受到中国传统小说叙事方式的影响。前者更看重传统小说的传奇性“故事”,注重故事本身的独立性、完整性;后者更重视神话式故事的建构方式,即如何“讲故事”,更注重故事的讲述方式,而非故事本身。前者采用的是波澜起伏的传奇性情节与传奇式再现性语言,后者采用的是神话式逻辑性情节和创造性语言。张爱玲和王安忆代表着两种不同的建构故事的方式。新传奇与好神话代表着两位作家的不同的创作特色和艺术追求。  相似文献   

7.
小说是一种叙事性文学体裁,其特征有三:(1)完整的故事情节,(2)比较细致地多方面刻画人物,(3)具体的环境描写。我们阅读小说应从这几方面人手。 1.熟悉并分析故事情节,欣赏结构上的特色。小说的情节通常包括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几个方面,有时前面有序幕,后面还有尾声。情节是故事的构架,人物的历史、故事的展开、人物性格的发展、人物之间的矛盾冲突与解决、小说的的主题都有赖于情节的设计。学会分析情节是把握小说线索和结构的关键。根据情节还能看到人物性格形成的轨迹。  相似文献   

8.
新小说派是法国战后当代文学中声势最大的流派,它以反对巴尔扎克式的传统小说、对小说技巧进行激烈的变革、试验和创新而独树一帜。总地说来,新小说反对典型塑造和故事情节的有机完整性;回避社会问题,主张作家应以客观、超然的态度,真实自然地、按照生活的本来面目反映现实,反对对人物和事件作社会的、阶级的、伦理道德的或心理学的评价分析,声称自己只对艺术形式和技巧的探索创新感兴趣。新小说派对传统小说技巧的变革,是以追求客观、真实为基础的。萨洛特对人物潜意识活动的描写、罗布一格里耶对人物视线内  相似文献   

9.
“接力ABC”采取的是一种全新的小说接龙形式:由作家朱效文写出故事的开头和主要人物形象,然后分A、B.C三条线,每期由三位同学各自将故事续写下去,到“接力终点”时,我们再请作家朱效文和读者一起来评比,看一看哪条线编的故事更精彩。“接力”要求: 1、自拟小标题,故事情节应在五位主要人物之间展开;当然根据情节需要,也可以适当增加一些次要人物。2、故事情节必须和人物性格、彼此的感情基础、身份等相吻合。3、续写小说要留有发展空间,以便后面续写。4、续写小说控制在1000字左右。  相似文献   

10.
陈家华  饶琴 《文教资料》2007,(33):21-22
路遥《平凡的世界》不仅故事情节引人入胜,人物精神激人奋进,其结构也新颖独特。本文拟将从小说的情节线索、叙事结构的完整性以及叙述情节的充实性三个方面对小说的结构艺术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1.
吴敬梓《儒林外史》的近代现实主义特色在其人物性格的塑造中表现得十分突出.传统小说以生活故事化形态塑造人物形象,而吴敬梓则发展到更高的层次,即以性格小说型形态塑造人物形象.小说反对脸谱化,人物更为真实,小说以人为中心,故事情节成为了人物性格的载体,人物心理的复杂性和人物性格的变动性也体现了《儒林外史》的近代现实主义特点.  相似文献   

12.
小说是一种叙事性的文学体裁,它以刻画人物为中心,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和具体的环境描写来反映社会生活。人物、故事情节和环境是小说的3个要素。阅读小说,与阅读一般的记叙文有很多相似之处,但同时还应根据小说的特点,着重分析小说中的人物、故事情节和环境描写,这样才能比较全面深刻地理解和欣赏小说作品。  相似文献   

13.
通俗文学是相对于雅文学而言的,它来自于传统的章回体小说和话本小说;来自于民间的传奇故事;来自于西方的推理小说,侦破小说、惊险小说.通俗文学与雅文学在性质上的主要区别在于:“雅文学是人学,灵魂之学;俗文学属于故事学.”①雅文学以人物为情节的重心,而故事情节退居为次要位置,俗文学以情节作为作品的重心,以其曲折、离奇、紧张的悬念、快捷的节奏取悦于读者.  相似文献   

14.
赏析小说应从三个方面入手:一是理清小说的故事情节,欣赏小说结构上的特色;二是学会分析人物形象,尤其是主要人物的性格特征;三是分析环境描写的精妙及作用。就环境描写而言,要懂得小说中的人物总是和一定的环境相联系的,小说意在典型环境中塑造典型人物;环境包括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重点分析小说的社会环境。要了解环境描写的作用:①为小说提供背景,给人物活动设置场景;②推动故事情节发展,展示人物性格。环境与人  相似文献   

15.
一、教学目的的确定: 本文是著名作家赵树理一九四三年创作的名篇。小说描写了太行地区一个偏僻的小山村中一对青年农民二黑与小芹的恋爱故事,以普通的恋爱题材写出了新的人物,表现了新的时代,新的主题。人物形象生动、鲜明,故事情节曲折跌宕,别具一格,深受群众欢迎。全文一万余字,篇幅较长,作为阅读课文,主要培养学生欣赏能力: 1、小说把人物放到故事情节的发展中,在矛  相似文献   

16.
数字“七”的“数理”扎根于传统思想和化的土壤,蕴涵了华夏民族独特的学精神和化心理。“七”的运用,不仅对构成“七星”这一形象群体和“七星聚义,智取生辰纲”这一故事的情节安排有重要的意义,而且影响到了小说形象体系的建构,即它通过对小说形象体系意蕴的制约和规范,在小说的整体思想取向和故事情节安排中发挥了独特而重大的作用,并且大大提升了小说的审美价值。  相似文献   

17.
<正>小说中,次要人物与环境描写和故事情节都是为主要人物服务的,次要人物关联着小说的故事情节、主要人物和主题。但是在小说类文本教学中,因为小说中次要人物的着墨不多,存在感不足,作者描写次要人物的文字零散而且不集中,导致在语文课堂上对小说人物形象的解读"聚光灯"对准了浓墨重彩、性格丰满典型的主要人  相似文献   

18.
<正>小说表达主题思想的主要方法就是对人物形象的成功塑造。运用小说来反映现实生活就要创造具有现实气息的人物形象。塑造小说人物形象主要可以从三个方面入手:第一,就是针对外貌、服饰、行动、语言、心理等的描写来丰富人物形象;第二,就是将小说中的人物放入特定的环境中进行描写,该环境可以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等方面。利用各种环境描写烘托人物的性格和命运,使故事的主题更为深刻;第三,通过故事情节  相似文献   

19.
古典小说往往比较重视故事情节,在塑造人物形象时.比较注重对人物的语言和行动的刻画,而较少去关注人物的内心世界。而鲁迅先生在进行小说创作时.除了继续使用传统小说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外.也更多地去关注作品中人物的内心世界,通过剖析人物的内心世界,来揭示人物当前的一种精神状态,  相似文献   

20.
【总体阅读思考】小说这种文学体裁,以刻画人物形象为中心,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和具体的环境描写来反映社会生活.因此,我们把人物、故事情节和环境看成是小说的三要素.小小说也不可能缺少这些要素,只不过篇幅小、人物少、故事情节简短而已.我们阅读这四篇小小说,一要把握三个要素,二要重在分析人物。下面就作品特点提出几个问题: 一、四篇小说各写了几个人物?以哪个人物为主?主要人物都说了些什么?做了些什么?是怎么想的?各种人物之间有什么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