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旅游经济学是一门新兴的介于旅游学与经济学之间的交叉学科,近年来从经济学角度来研究旅游问题已成为一种趋势.《旅游学刊》、《旅游科学》、《旅游论坛》、《旅游研究》是我国旅游学研究4大权威性核心期刊,《财贸经济》、《南开经济研究》、《经济问题》、《商业研究》、《生产力研究》、《经济地理》6种期刊在我国经济学研究中占有重要地位,且旅游经济类论文多在上述期刊中发表.文章全面回顾了20世纪80年代以来旅游学和经济学10种期刊关于旅游经济学的研究进展.从研究综述、发展战略与模式、旅游环境与生态、研究理论与方法、产品与资源开发、区域旅游、旅游经济影响因素、旅游企业管理8大方面进行了阐述.对10种期刊从旅游学角度和经济学角度进行了载文数量的时间分布、载文作者的地域分布、论文作者单位、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的统计分析,并总结了10种期刊关于旅游经济学研究的成功经验.  相似文献   

2.
旅游经济学是以经济学原理和方法透析旅游活动中经济现象与规律的学科。目前旅游经济学教材是以传统经济学理论构建的体系框架。传统经济学的理论范式,由于表述经济社会特征的非现实性。正在发生新的变化,制度经济学、信息经济学和行为经济学等新理论突破了传统理论的“经济人”假定、完全理性和完全信息局限等成为经济学研究前沿,需要旅游经济学教材也随之发生相应改变。旅游经济学教材体系结构可以从以下方面加以完善:从制度经济学视角透视旅游活动,把非正式制度的内容纳入到旅游经济学教材分析框架中,真正突出旅游的本质;从信息经济学角度研究旅游经济中的现象并关注相关主体的行为;注重研究方法的多样性,增加经济行为分析、心理行为分析以及实证分析、案例分析等研究方法。  相似文献   

3.
首先提出了初步判断旅游经济与环境是否协调、是否持续发展的理论和指标--旅游环境承栽力,得出定义、特征,进而提出采用旅游环境容量对旅游环境承栽力进行定量研究.通过从经济学角度探讨旅游环境容量,认为它所具有的公共资源属性导致了资源市场配置的失效,从而引发了旅游环境容量超载.为使旅游环境容量资源能够合理配置,建议代理政府行使旅游资源管理职能的旅游行政管理部门对资源配置进行调控.  相似文献   

4.
分布在重庆库区的各民族乡,具有鲜明的民族性,其民族地区、民族特色、民族资源、民族优势是发展旅游资源的得天独厚的条件。文章从经济学的角度系统地分析了重庆库区民族乡旅游的重要意义.并就旅游开发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发展民族乡村旅游、促进以旅游为依托的乡经济迅速发展的经济对策。  相似文献   

5.
文章针对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主流经济界有关公平与效率相互矛盾的观点,指出了这种观点的经济学思想来源,并从经济学的角度,运用相关经济学理论分析了不公平对经济增长与可持续发展的负面影响。以正社会公平是社会学而非经济学问题之视听。  相似文献   

6.
郭燕 《教育与职业》2007,(36):96-98
为探索解决旅游英语课程存在的问题,文章从理论的角度探讨了高职高专旅游英语课程多媒体环境下“主导-主体”教学模式的建构,并从模拟旅游环境丰富教学内容,建构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课堂教学形式,改革考核模式三个方面呈现了该模式的实践。  相似文献   

7.
文章以马克思主义基本经济理论为依据,运用公共经济学的原理,从经济学的角度,采用抽象与具体、归纳与演绎、比较与分析等方法,分析了我国职业教育市场上的公共失灵和市场失灵的现象及其成因,对如何解决职业教育双重失灵,以及如何更好的发展提出了有益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8.
与西方经济学以实在主义哲学价值观为出发点,以科学主义方法和体系为表现形式不同,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则是以历史唯物主义为出发点,以唯物辩证法为表现形式。由于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具有社会存在本体论的研究特点,本体论研究也就成为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区别于西方经济学的重要特征。从本体论的角度研究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不仅有助于理解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与西方经济学的区别,有助于深化对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理论的研究,更有助于认识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当代价值。  相似文献   

9.
经济学专业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融合发展,是当前国家、社会及高校面临的重大课题,也是对培养什么样的人才以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问题的有效回应。文章以共生理论为理论基础,运用现代经济学的基本分析框架和研究方法,系统分析经济学专业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融合发展问题。结果表明,在经济学专业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共生系统中,外部环境由国家宏观环境和政策、中观的区域经济发展、学校院系微观环境激励措施等构成,系统内个体或组织在一定约束条件下,通过一定的媒介即共生界面,选取不同的共生模式,追求利益最大化,形成不同的均衡状态。文章从整体、全面、动态的角度思考,认为高校可通过确立合理的系统目标、提升系统自组织能力、开放系统补充所需能量等路径,重构专业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共生系统。  相似文献   

10.
以体育社会学、消费行为学、体育经济学等理论为基础,分析了我国居民体育消费的现状,从心理学角度深入剖析了居民体育消费的决策过程,从而为加速我国体育产业发展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1.
文章把职业发展型人才作为地方性一般本科院校的人才培养定位,并基于职业发展型人才的能力结构和知识结构,探讨旅游经济学课程的教学内容与方法改革。研究表明,“旅游经济学”课程可以设置理论课、实践课和实验课三个模块。其中,理论课传授旅游经济的科学认知性知识,以课堂互动交流教学方式为主;实践课主要锻炼学生对旅游经济现实问题的逻辑分析和创新性解决思维,可采取课余调查分析和课堂互动交流相结合的教学方式;实验课传授科学严谨的旅游经济分析技术,可在老师指导下以团队创作的形式开展教学。  相似文献   

12.
安康拥有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优良的自然环境和优越的生态条件,这为安康进行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利用奠定了坚实基础。安康通过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利用,一方面可以为该地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开辟一条道路,另一方面也为当地经济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相似文献   

13.
山区生态经济示范区建设具有多方优势,建设十堰生态经济示范区,要以生态农林型模式、生态旅游型模式和以保护水资源环境为重点,提升生态经济的竞争能力,要处理好科学规划与扶持政策的关系、资源开发与生态保护的关系、旅游开发建设与交通道路的关系、山区土特产生产规模与效益的关系。  相似文献   

14.
旅游生态学的产生及其研究对象结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们认识到旅游发展带来一些生态安全问题之后,开始用生态学的观点去考虑旅游业的发展,旅游生态学于是产生了。对于旅游生态学的概念目前还没有统一的说法,主要是研究包括自然、社会、旅游经济系统的复合生态系统科学。旅游生态学的主要研究对象是旅游生态系统,旅游生态系统是一个社会-经济-自然复合生态系统。旅游生态系统的主要特征表现为:系统等级的层次性;区域结构的特殊性;层次结构的网络性;系统状态的脆弱性。在实践中,旅游生态学研究的主要内容是生态系统理论在旅游开发规划中和旅游管理中的应用探讨。  相似文献   

15.
根据现代经济发展理论,旅游经济的发展越来越依赖单位要素产出效率的提高而不是要素投入量的增加,即旅游经济发展必然由以传统的"数量扩展发展"为主向"质量效益发展"为主转变。考察当前旅游数量扩展型发展模式产生的问题,探讨中国旅游经济向质量效益型模式转换的对策,得出如下结论:不同形式的发展模式对旅游资源与生态环境的影响是不一样的,质量效益发展型更有利于强化旅游资源的保护,实现中国旅游业的健康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国内外民族村寨旅游的发展与现状进行研究,以湘西德夯苗寨为例,进行实地调研,一方面从经济、社会文化及自然环境几方面入手,对其正面影响进行分析;另一方面,针对存在问题提出了以"人"为中心,树立参与式的发展理念,务必增强对民族文化和生态环境的保护意识,唯有如此,才能达到弘扬民族文化、促进地方经济发展的目的。  相似文献   

17.
生态文明理念的提出是对科学发展观的全新阐释,也是未来我国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指针。旅游产业已被列为大连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要实现“又好又快”的发展,必须树立生态文明理念,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走和谐发展之路。大连旅游业的发展应该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抓住生态文明建设的新机遇,树立新的旅游发展观,发展“循环旅游,节约型旅游”,实施旅游“三绿工程”,旅游产品的开发应建立在资源利用率和节约型上,重视旅游文化建设,大力发展生态旅游。  相似文献   

18.
运用复合生态系统场力分析框架与理论,改进区域尺度海洋经济可持续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提出"海洋经济可持续发展能"的评价指标方法,利用可持续发展度、协调度与发展能之间的关系,判断海洋经济—生态环境—社会系统的耦合模式,以及海洋生态环境对海洋经济的压力状况。通过北部湾经济区的实例分析,表明该指标可以应用于对海洋经济可持续发展水平评价及态势分析。  相似文献   

19.
良好的城市环境是旅游业发展的基础,随着近年西安市跨入新的转型阶段,城市旅游成为西安服务型经济的新增长点,研究城市旅游经济与环境保护间的协调性对西安市全面发展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应用协调发展度计算模型计算和分析了西安市2006—2011年的城市环境与旅游经济之间的协调发展度;根据相关评价标准和指标得出2006—2009年西安城市环境的保护适度超前于旅游经济的发展,而2010年和2011年则反之,这为西安市未来生态化和国际化发展提供了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20.
陕西黄河湿地保护区的洽川湿地近年来在湿地旅游方面发展较为迅速,产生了较高的经济和社会效益,但同时也出现了湿地开发与生态保护方面的矛盾与现实问题。洽川湿地开发在保护生物多样性、提供丰富水资源等方面所带来的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都会对旅游业发展产生强大助推力。湿地旅游业发展在影响当地的生产布局、强化居民的生态保护意识、推动当地政府改善景区生态环境建设等方面对湿地生态产生了积极作用,但也存在湿地开发管理不合理带来的生态环境隐患等消极影响,对此应通过制定科学规划,加强基础设施建设,采取适度开发策略,鼓励居民参与等措施,以实现洽川湿地生态保护和地方旅游业规划管理共同推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