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播音创作按信息传播方式可以划分为广播电台的广播播音和电视台的电视播音。广播播音和电视播音是同出一辙的语言艺术,都是将文字稿件变为有声语言。但是,作为有声语言的艺术创作,广播播音和电视播音又存在各自不同的艺术特点。广播播音是播音员通过有声语言传达信息,用无线电波传输,受众以听觉感受;电视播音是将播音员有声语言信息通过光电变幻系统与图像和色彩同步传输,受众以视觉和听觉共同感受。  相似文献   

2.
吴琳 《河北广播》2009,(4):86-87
《中国播音学》绪论中说:播音是一种有声语言的创作,有自己的创作道路、创作规律和创作方法,在语言内容和语言形式的结合上,有一系列层次、品位、功力、技巧的多种要素及其整合方法;在体味、发出、丰富、驾驭有声语言的进程中,要不断解决生理和心理气息和声音、感情和技巧,主体和客体、主观和客观、传者和受众的各种关系。  相似文献   

3.
关于播音,《广播电视简明词典》中是这样解释的:“播音──广播电台、电视台由播音员、节目主持人、编辑、记者在各类节目中面向听众、观众直接传达信息的有声语言活动。”这是一个有着三层含义的定义:第一,播音是有声语言活动;第二,播音是在广播电视传媒环境下的有声语言活动;第三,播音是播音员、节目主持人等在各类节目中向受众传达信息的有声语言活动。在这里“有声语言活动”是其概念的本质──即播音是一种语言活动,而在“听”、“说”、“读(指阅读)”、“写”等语言活动中,播音又是一种“说给人听”的语言活动。说白了,…  相似文献   

4.
语言是人类特有的用来表达意思、交流思想的重要工具,是一种特殊的社会现象。播音是一门及其讲究语言艺术的工作。播音员与受众通过语言进行交流。一般情况下,播音员的工作就是把编辑完成的稿件进行再度播音创作,把无声的文字变成有声的语言,只要吐字清晰、语言规范、表达正确,  相似文献   

5.
无论是电台播音还是电视台播音,可以肯定地说,语言都是最重要的一环。一般人认为电台播音主要靠语言,而电视台的播音有许多辅助的条件,比如画面、人的图像,人的手势、服饰等等。但是,这些条件都是受到局限的,惟有语言是最直接传情达意的。电视播音员往往是半身图像,体态语言不能充分地表现,这种手段的单一,局限了播音员用手势、动作去体现自我的风格,局限了播音员语言的生动性和灵活性,因此,当播音员拿到文字稿件时,必须经过专业处理,对文字进行再创造—即变为有声语言。我们对播音的定义就是:“把文字语言变为有声语言的一…  相似文献   

6.
有一种观点认为,语言表达不重要,天天练发音也没必要,甚至认为播音、主持是两个截然不同的职业,节目主持人只能来自优秀的记者和编辑.这种观点是将有声语言当做了“思维的附属品”,对有声语言创作过程缺乏正确的认识.事实上无论一个播音员、主持人主持什么节目,运用了哪些技巧,能力有多强、素质有多高、思维品质有多好,最终呈现给受众的都要落实到有声语言的表现上,没有语言表达,思维也没有实际的意义.中国播音学的奠基人张颂教授不断强调“语言功力”的重要性,并指出:语言功力并非只是“语言”的功力,它包括运用语言所必须的功底,和运用语言所涵盖的能力.  相似文献   

7.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广播电视事业取得辉煌成就、广播电视成为党和政府得心应手的有力助手,广大听众观众的知心朋友。作为天天和听众、观众见面的播音员、主持人,如何满足新形势下受众对我们的更高要求,在百花齐放的广播电视节目样式中播音员如何不断提高、发展?这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新的课题。 一、播音工作的特点 播音是新闻工作,但与其它新闻工作不同,播音是用有声语言进行工作的,它与其它语言艺术工作也不同,其特点是: 1、播音是一种再创造。播音是再现稿件的内容、思想和观点,体现作者的意图、构思和风格。这种把他人文字稿件转化为有声浯言的播音,包含着播音员大量的创造性劳动。 2、播音是以播音员身份出现,有声语言是它的唯一手段。电视播音员虽然有形象问题,但它仍以运用有声语言为主,与其他语言艺术相比广播无服装、道具、灯光、化妆等手段,就连动作、手势、表情也看不到,这给创作带来很大难度、  相似文献   

8.
芮辉 《今传媒》2016,(6):128-129
电视新闻播音是指电视新闻播音员以有声语言、体态语、服饰语和表情语等为主要创作手段所进行的,通过电视媒介把新闻稿件表达传播出来的播音创作活动。播音首先是语言的艺术,电视新闻播音是以有声语言为主要创作手段,对电视新闻语言(文字语言)“形之于声”的再创造。因此笔者尝试从语言学的角度对电视新闻语言的特征进行分析和梳理,弄清电视新闻语言的类型与特点,从而为电视新闻播音创作实践提供启示并发挥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9.
曾致 《现代传播》2003,(5):132-133
一、关于二度创作一般说来 ,只有艺术才被人们称之为“创作”。播音和节目主持这两项传播活动的艺术性是客观存在的 ,一方面是由于它们本身都有特殊的准则、特定的规律 ;另一方面它们的实际操作都是富有创造性的。播音是一种有声语言艺术的表达方式 ,它依据文字符号而产生 ;而节目主持 ,在大的播音学范畴中 ,它是一种无稿播音 ,即基本没有文字稿件作依据的播音 ,靠“腹稿”或“即兴”创作。相对于有稿播音而言 ,无稿播音的难点在于内部语言向外部语言的转化。我们之所以强调播音主持都是二度创作 ,是因为播音这个概念是发展的 ,根据一般的创…  相似文献   

10.
播音创作按信息传播方式可以划分为广播电台的广播播音和电视台的电视播音。广播播音和电视播音是同出一辙的语言艺术,都是将文字稿件变为有声语言。但是,作为有声语言的艺术创作,广播播音和电视播音又存在各自不同的艺术特点。 这里所说的广播语言系指广播播音有声语言,电视语言系指电视片解说词播音有声语言,电视口播语言因涉及屏幕形象塑造等因素不在本文论述之  相似文献   

11.
新闻播音主持人以有声语言为主线,通过真实的、相对稳定的身份为受众服务.新闻播音主持人掌握良好的情感运用技巧,在新闻播音过程中充分调动情感要素,是新闻节目被受众接受、肯定,取得良好传播效果的前提与保障.  相似文献   

12.
播音主持是一门及其讲究语言艺术的工作,播音员主持人与受众之间通过有声语言和副语言进行交流,其中有声语言占有最重要的地位,因此,作为播音员和主持人,在播音与主持过程中,就需要对播音作晶进行创造,而要想做好这一点就必须创造出恰当的声音形象让受众获得美妙的形象感受。  相似文献   

13.
有声语言面向大众的传播过程具有群体性、言语交流与接受性、传播利益公共性等特征,传承着表达者的情感与思想,富含生理天赋和用声方法。播音主持有声语言的传播主体具有一定的创作自觉性。在不同的经济、文化转型时期,面对着社会变迁、时代更替所表现出的特点不尽相同,作为一项语言艺术性极强的工作,播音主持需要着重强调有声语言形象感的塑造。  相似文献   

14.
刘浩宇  梦雪 《声屏世界》2006,(12):50-51
交际值是交际理论中的概念,播音属于应用语言学,而交际理论是应用语言学的理论总纲,所以本文以交际值为切入点,探讨当前广播电视播音的交际值。交际值的产生需要两个方面——传者的表达和受者的接受。传者的表达准确、生动进入审美层面且受者获得审美快感,这样交际值就高。而这一切都有赖于有声语言的运用——说与听。播音分为有稿播音和无稿播音两种,但不论有稿还是无稿,其有声语言必定要使用规范的语言,因为有声语言越规范,交际面就越宽,交际值也就越高。播音中不合适的腔调损害交际值播音中的有稿播音顾名思义是有文字稿件为依托的有声语…  相似文献   

15.
曹东升 《视听界》2000,(3):45-46
中国播音学是一门年轻的学科。现在,我们的理论研究的出发点和对象往往注重播音创作过程和这一过程的主体——播音员,及其结果——播音作品,而容易忽视这门学科发展进程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接受过程,以及这一过程的主体——受众(听众,观众)。在播音理论尚不完善的今天,更深层次地了解受众,研究受众,探索受众在接受过程中的一些特点和规律,无疑是有益的。  相似文献   

16.
方丽荔 《今传媒》2013,(6):134-135
有声语言表达是通过播音主持连通信息与受众之间的桥梁,是传播语境的重要工具。作为播音主持的主要渠道,有声语言表达与信息的真实性有着很大的联系,更会使受众对信息的认知产生极大的影响。信息与播音主持以及受众三者作为相对单一的个体,本身没有一定的关联,而正是由于有声语言表达与传播语境作为载体,才构成了当代庞大的有声语言信息传播网络。  相似文献   

17.
试论广播播音和电视播音的语言驾驭特点刘作庚按信息传播方式,播音创作可以划分为广播电台的广播播音和电视台的电视播音。广播播音和电视播音,都是将文字稿件变为有声语言。但是,作为有声语言的艺术创作,广播播音和电视播音又存在各自不同的艺术特点。这里所说的广播...  相似文献   

18.
刘艳玲 《新闻窗》2013,(6):78-78
一、电视新闻播音与广播播音的共同点电视新闻播音和广播播音同属于播音事业的范畴,二者之间具有明显的共性特征。首先,电视新闻播音和广播播音都是使用有声语言将信息传递给受众。人们每天观看的电视新闻节目以及收听的广播节目都是通过各种形式的有声语言呈现。因此,播音员必须具有优美的音色和标准的发音以及准确的表达,才能够更好地满足大众的信息需求。  相似文献   

19.
播音主持是一门艺术,同时也是一门理论。播音,主要是通过我们对文字语言的有声语言表达来传达给受众的这样一种手法。本文则是检验阐述了播音与主持的语言魅力及表达手段。  相似文献   

20.
魏潇 《新闻窗》2014,(4):97-97
广播和电视以其时效性和多面性占据人们社会娱乐生活的主体,并成为人们获取新知识和时效新闻最快捷和全面的途径之一,所以,广播播音和电视主持的有声语言的规范问题,就成为了人们关注的焦点。由于广播和电视的受众面广和普遍,所以播音和主持等有声语言的规范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