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12 毫秒
1.
陈斌 《新闻世界》2010,(7):120-121
近年来,方言类电视节目应运而生,并成为地方电视台的一道"独特风景"。本文分析了电视方言节目的成因和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进行了建设性思考。  相似文献   

2.
龚小平 《新闻窗》2007,(4):27-28
随着电视节目竞争日趋白热化,顶着各种各样的非议,电视方言节目方兴未艾,在各地发展得如火如荼。比较有代表性的如:广东的《外来媳妇本地郎》,东北的《东北一家亲》,湖南的《一家老小向前冲》,陕西的《都市碎戏》,重庆的《雾都夜话》,贵州的《天天摆故事》等等。方言节目从电视短剧、栏目剧发端,逐渐发展到方言译制外语片,[第一段]  相似文献   

3.
现在地方台办电视有个杀手锏——节目本土化。本土化节目"皇帝女儿不愁嫁"——保证有收视率,有卖点。在本土化节目中,尤以方言节目最为红火,因为方言节目最直接、最便捷、最鲜明地实现了本土化。杭州台的《阿六头说新闻》、《我和你说》,钱江频道《大家》中的一部分,重庆台的《雾都夜话》,绍兴台的  相似文献   

4.
郝佳 《记者摇篮》2007,(8):57-58
先是绍兴的《师爷说新闻》、重庆的《雾都夜话》及杭州的《阿六头说新闻》获得不俗的收视率,又有《武林外传》的全国热播,继民生新闻热之后,一时间,方言节目走俏中国大江南北。2006年,新一轮改版中,辽宁电视台也推出了具有方言电视雏形的《百姓故事会》。  相似文献   

5.
滕朋  黄蓉 《新闻前哨》2006,(12):57-58
在民生新闻热后,电视方言新闻节目开始走红,经过快速发展,仅四川成都地区方言节目就占总节目比例的四十分之一,且此比例还有扩大之势。2005年以来,在江、浙地区,方言节目更是增幅巨大,以杭州电视台西湖明珠频道的《阿六头说新闻》为龙头,迅速扩展到地市级电视台。高收视份额是方言新闻节目被频繁复制的关键,根据AC尼尔森的数据显示,  相似文献   

6.
刘麦 《新闻世界》2010,(8):139-140
很多受众认为方言电视栏目剧是低俗节目的代名词,成为这一类栏目发展的瓶颈。怎样才能脱掉低俗的帽子,承担起应有的媒体责任,获得好的收视率?本文通过对湖北经视《经视故事会》的个案研究,分析方言电视栏目剧怎样才能突破现实的瓶颈,获得更进一步的发展。  相似文献   

7.
电视方言节目在各地电视台纷纷上演,业内外人士评论不一。本文从社会基础、电视体制变革、民众认同和方言的艺术魅力四个方面论述了电视方言节目兴盛的原因,并预测了方言节目的未来发展。  相似文献   

8.
21世纪初,以杭州西湖明珠频道推出的《阿六头说新闻》为代表的电视方言类节目的兴起,象一股冲击波,震荡着全国的广播电视界,省级台、地市台相继开设了方言类节目,并迅速掀起了广播电视节目的方言热,如今的荧屏是四川话、杭州话、山东话、广东话和湖南话竟相亮相,方言新闻、方言娱乐和方言广告节目纷纷登场,出现了广播电视的方言潮。  相似文献   

9.
赵烁 《新闻前哨》2011,(10):77-78
所谓电视方言节目.是指在电视节目中,主持人或解说员使用当地方言作为主要叙述语言进行内容播报的电视节目形式。电视方言节目所涵盖的范围较广.主要包括电视方言新闻节目和电视方言文艺节目。近年来,用方言主持电视节目.已成为地方电视台的一道“独特风景”。  相似文献   

10.
孙灵囡 《青年记者》2006,(24):63-64
2003年,杭州电视台西湖明珠频道推出了《阿六头说新闻》,一时间,用方言说新闻成为电视新闻节目中的一大亮点。方言节目在广州、杭州、重庆、成都获得成功后,更成了各地方电视台着力打造的新闻节目。我们应当注意到,它们的成功绝非偶然。这种新的新闻节目形式,不仅延续了民生新闻“新闻的主角是平民、新闻的视点是平民”的成功关键和精髓所在,更胜在精确的受众分析和定位。方言新闻节目摒弃了争取所有受众的策略,转而锁定特定的受众,用方言这种古老的地域文化,消解电视媒体和观众之间的距离,将节目观众定位在本土化、小众化、平民化,从而成为…  相似文献   

11.
在方言渐进消亡的背景下,方言的活态传承成为了当务之急,而电视方言节目的出现是方言活态传承的积极实践.电视方言节目是大众语言生活现实的反映,也在积极建构方言传承的动态文化场.电视方言节目赋予方言社会地位、构建方言的社会示范、激发民众的方言保护意识、构建多语言的媒介空间,是方言的活态传承的重要途径与方式.  相似文献   

12.
由《阿六头说新闻》栏目而引发的对全国电视地域新闻表达方式的研讨,初衷是想对当前日渐活跃的方言说新闻现象进行动态的捕捉与多元的反思。但伴随着对该节目的深入了解,和对全国电视地方新闻状况的调查,我们的着眼点已不再局限于方言表达的层面,而是以更加开阔与深层的视野去关注,思考,  相似文献   

13.
许立 《新闻传播》2009,(11):72-72
电视方言节目以其浓烈的地方色彩和极具平民化的风格成为了普通话节目之外的一种调剂品。本文选取电视节目方言化这一热点现象作为研究对象.简述了电视方言化的特点、趋势以及方言化电视“红火”的原因。  相似文献   

14.
连捷 《东南传播》2010,(5):148-149
近些年,电视方言节目在各地升温,许多地市级电视台都推出了自办的方言节目,在收视方面取得了佳绩。为扩大节目影响,一些电视台不断尝试用新的艺术形式来包容传统的内容,在节目创新方面取得了许多经验。本文主要以福州电视台开办的第一档方言节目《榕城风》为例,结合分析其他省市电视台在方言节目创新方面的成功经验,对于方言新闻节目,探讨如何引入地方曲艺和动漫等元素,使节目更生动活泼、让群众喜闻乐见。在方言文艺节目方面,探讨如何避免节目庸俗化,开发《方言电视散文》、《方言小品》等方言节目新品种,满足观众休闲需求的同时,又让大家有所收获。  相似文献   

15.
郑云 《新闻采编》2009,(3):27-28
当人们厌倦了字正腔圆的普通话节目之后,方言版电视节目的崛起顿时让人有了耳目一新的感觉。用方言播报电视新闻、方言版家庭系列情景剧、方言电视小品节目、方言电视综艺节目、方言电视剧与配音电视剧等等不一而足。作为一种原生态的电视文化节目形式,方言版的电视节目已经成为电视台新的经济增长点,而且类型日趋多样化。这种基于本地方言特色,蕴涵当地文化习俗,节目风格生动活泼、娱乐搞笑,让观众轻轻松松获得愉悦,是方言节目所以能够吸引观众眼球的制胜法宝。  相似文献   

16.
吴军 《新闻实践》2007,(7):14-15
杭州电视台西湖明珠频道的方言节目《阿六头说新闻》,近日获得中国原创电视栏目20强荣誉称号。6月13日,在上海电视节电视专业研讨论坛上,《阿六头说新闻》以名列全国新闻节目前列的收视率引起了专家们的关注。一个方言节目能几年来一直在当地保持落地电视台收视第一,奥秘何在?奥秘就在于:做观众喜欢的特色产品。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电视方言节目种类繁多,在社会影响上发挥了很大的作用并吸引了一大批忠实受众群体。对受众来说,方言更富有亲近感。因此,我们应该重视电视方言节目的发展并进行积极引导。  相似文献   

18.
张军红 《新闻爱好者》2011,(12):108-109
电视谈话节目能够取得成功,一个很重要的因素就在于节目品牌的建构。《艺术人生》与《超级访问》从开播至今,在众多电视谈话节目收视率普遍下滑的情况下,却长期保持在前几位。两档节目虽同属电视谈话节目,同样以明星为访谈对象,但通过电视节目品牌建构形成了风格迥异、独具魅力的节目特色,赢得了受众的喜爱。  相似文献   

19.
刘娟 《新闻世界》2009,(9):68-69
《实话实说》开启了电视谈话节目的序幕,《一虎一席谈》则代表了电视谈话节目的一个新高度。本文从《实话实说》与《一虎一席谈》在选题、谈话模式以及节目中人的魅力几个方面的比较中探讨我国电视谈话节目的嬗变。  相似文献   

20.
陈子文 《视听界》2008,(2):64-66
电视读报节目的兴起要追溯到2003年、2004年,凤凰卫视《有报天天读》是当时引领读报潮流的佼佼者。作为一个定位在大中华区的政论节目,至今是凤凰卫视日播节目收视率的前两名;而作为一个以粤语方言播报的读报新闻杂志节目,广州电视台2004年开播的《新闻日日睇》也有相当多的铁杆观众,曾获颁2005中国电视节目榜最佳地方新闻及资讯节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