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 毫秒
1.
吴太胜 《现代教育科学》2005,(5):104-105,115
科技道德是调整科技工作者之间以及科技工作者与社会、自然之间关系的社会规范,是一般社会道德在技术活动中的体现.科技道德对技术应用和技术人才的成长具有重要的影响和作用,科技道德行为的培养需要科技道德教育.工科院校实施科技道德教育是工科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对社会选用人才新标准的积极呼应,也是创造"技术正义"工程的重要举措.  相似文献   

2.
科技道德是调整科技工作者之间以及科技工作者与社会、自然之闻关系的社会规范,是一般社会道德在技术活动中的体现。科技道德对技术应用和技术人才的成长具有重要的影响和作用,科技道德行为的培养需要科技道德教育。工科院校实施科技道德教育是工科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时社会选用人才新标准的积极呼应,也是创造“技术正义”工程的重要举措。  相似文献   

3.
二十一世纪是科技竞争日益激烈的时代,科技的竞争就是人才的竞争,培养创新型人才是我国目前的一个重要任务,其中重要途径之一就是要全面加强学校的实践教育,鼓励实践教育创新,这已成为提高创新型人才培养质量亟待解决的重大课题。  相似文献   

4.
高校作为培育创新型高素质人才的基地,学生科技创新能力的培养无疑是高校生存和发展的内在要求。本文在分析当前高校培养学生科技创新能力中存在的问题的基础上,提出加强学生科技创新能力培养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5.
科学素质教育是造就创新型人才的重要途径,综合实践活动开设的科技特色校本课程是培养创新人才的主要阵地之一。科技特色校本课程建设可从课程的规划设计和教学模式建设入手,即从课程内容的多样化、范式指导的专业化、管理的有序化、评价的规范化来推进课程建设的有效实施。  相似文献   

6.
本文从培养工程人才角度入手,表述了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的开展方式,分析了目前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的现状与存在的问题.研究论证了开设实践课程来支撑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的重要性及其作用.  相似文献   

7.
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指出:“教育、科技、人才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教育、科技、人才三个关键词,充分说明科技教育是巩固这一基础性、战略性支撑的重要路径。县城小学规模庞大,但受限于教育发展基础薄弱,师资缺乏,科技教育仍未得到有效的发展。本文充分整合现有资源,拓展课程形式,探索县城小学科技教育的适宜之路,以期为当前国家层面的全民科学素质建设夯实县域教育基础。  相似文献   

8.
学科基地是科技创新的载体,是学科建设的基础。江苏大学在电气工程学科建设方面以电气工程人才的社会需求为导向,以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实践能力和开拓创新意识为主线,在"硬件建设、队伍建设、产学研合作"三个方面开展电气工程学科实践基地建设改革与实践,为适应江苏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提供所需的人才和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9.
二十一世纪的竞争是所谓“综合国力”的竞争,而“综合国力”的竞争既是经济实力、科技实力的竞争,也是精神文明和国民素质的竞争,归根到底则是人才素质的竞争。当今世界谁拥有高素质的人才,谁掌握了面向二十一世纪的教育,谁就能在未来的国际竞争中居于领先地位。海湾战争向世人展示了一个活生生的例子:科技实力是制胜的“法宝”,而科技实力来自于具备高素质的人才。  相似文献   

10.
文章通过分析当今社会对科技创新人才的培养的需求。解释了大学生科技创新实践平台建设的重要性,指出了大学生科技创新平台建设是国家和高校发展的必然要求。并从成立高水平的科技创新团队、建立科技创新实验场所、与平常学习相结合、多参加竞赛、有完善的规章制度和基金支持等几方面提出了大学生科技创新平台建设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11.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科技创新的重要论述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在科技领域的重要成果,建设科技强国是中国式现代化发展的战略支撑,科技自立自强是建设世界科技强国的核心动力,加强基础研究是建设世界科技强国的必由之路,人才自主培养是建设世界科技强国的关键支撑、深化体制改革是建设世界科技强国的有力保障。基于此,阐述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科技强国重要论述的多重要义,探索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科技强国重要论述的实践指向,新时代科技强国建设必须坚持和加强党对科技事业的全面领导,坚持科技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科技发展的初衷,坚持推动全球开放合作的科技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12.
加强大学生科技及创新能力培养工作的实践与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 1世纪的人才素质 ,科技及创新能力是愈显重要的关键素质。本文以笔者所在系学生科技及创新能力培养工作实践为背景 ,对新世纪大学生科技及创新能力的培养工作进行了一些有益的探索  相似文献   

13.
人才分为四级,即市县级人才、省级人才、国家级人才、世界级人才。培养世界顶尖级的人才的方法是“不要迷信权威,因为权威有错;不要迷信老师,因为老师有错;不要迷信书本,因为书本有错”。用这一方法使两名学生的论文在国家级刊物上发表,三个学生在全国中小学生科技创新大赛中获省级一、二、三等奖。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常态化实施,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14.
张娟 《新疆教育》2013,(9):72-73
计算机教育是一项基础文化教育和人才素质教育,是一项知识性和技能性相结合的基础性学科教育。加强计算机的实践教学是提高未来建设者的科学文化素质、能力和科技意识的关键。  相似文献   

15.
法学专业大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等法学教育的任务是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法律专门人才。必须在教学方法、校园科技文化活动、社会实践方面进行改革和创新,培养学习型、创新型、实践型法律人才。  相似文献   

16.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改革与实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培养一线创新人才是我国高等院校面临的重大任务之一,实践教学在创新型人才培养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近年来,大连科技学院在实践教学方面加大改革力度,构建了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实践教学体系,为培养大批机械类创新人才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从知识经济对创新人才的时代呼唤,改革高校科技教育中“应试教育”的现状,提高国民素质和民族创新能力的需要这三个方面,论述了加强高校科技教育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并结合问卷调查分析和高校教改实践,提出要确立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综合素质教育观,开展培养创新能力的多样化实践活动,营造孕育创新人才的浓厚学术氛围等加强高校科技教育的主要举措。  相似文献   

18.
高职教育的主要培养方向是应用型人才能力的培养,对专业人才应用能力与创新能力的要求很高.本文针对高职院校从培养创新人才的教育理念、调整教学内容、改进各专业的教学方法,开设以科技创新教学为主的新课程、加强创新型教师队伍建设等方面进行探讨具有创新能力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方式.  相似文献   

19.
科技创新已成为高校培养高素质技术人才的重要途径。事实上,大学生科技创新是高校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和主要实施路径之一。科技创新无论是在思想道德教育上、文化身心教育上,还是在创新实践教育上,都体现着其对于素质教育的重要价值。大学生科技创新为思想道德教育开辟了新的平台,是文化身心教育的有效途径,更是创新实践教育的必要组成。  相似文献   

20.
信息技术迅猛发展,极大改变了世界军事的面貌,人类社会的战争形态正由机械化战争变为信息化战争。人才是兴军之本,我军必须把培养造就大批高素质人才作为军队现代化建设的根本大计。我军要依靠军事院校,依托国民教育,进行科技练兵,培养官兵在信息化条件下的作战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