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江泓 《新闻世界》2004,(10):81-82
纪录这个词反映了人的本性.从人类诞生那天起,人们就用各种方式来纪录自己的生活和化,并传播延续至今,人类明正是通过纪录这个方式得以发展、人们发明摄影、电影、电视,最初的本源正是为了纪录的目的.可以说纪录片是现代影像艺术的老祖宗。时代发展至今,世界的纪录片取得了飞速的发展,但就中国而言,纪录片还很滞后.中国目前纪录片发展存在的最大的问  相似文献   

2.
电视纪录片,顾名思义,就是用电视摄像机的镜头来纪录生活的一种电视节目样式。它相当于报纸、广播的通讯和特写,是电影纪录片的延续和发展。“纪录”是它的灵魂,“纪录”是它区别于其他电视节目的本质特征。最早的电影纪录片是《北方的纳努克》。这部1922年完成的电影纪录片,记  相似文献   

3.
再造真实的时空──关于电视纪录片观赏性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今中国的电视纪录片无论是创作还是理论都呈现一派繁荣的景象,然而在另一方面,广大观众仍然没有把纪录片放上家庭电视的主菜单,在这种巨大的落差面前,迫使我们不断的思考和积极的探索。电视纪录片的思考一、关于真实性。纪录片的第一要素当然是真实性,这是毋庸置疑的。问题是我们对真实性的理解。纪录片的真实性是一种纪实性,它包括生活的真实和艺术的真实。对客观世界的认知功能是纪录片的主功能,纪录片就是对人类生存状态的真实纪录。但是如果它作为电视纪录片,加上电视这一传播媒介,它就要面对观众,就要考虑观众的观赏心理,…  相似文献   

4.
如今,纪录片在电视频道中俨然成了一名“常客”,垂青纪录片的受众群体被“忠实”地培养出来。但笔者认为,纪录片理论仍在“建设”中,围绕纪录片的创作问题也仍在探讨之中,关于纪录片的反映对象,许多创作者和理论研究者还存在肤浅的认识。认为纪录片是反映生活的、反映客观世界的,这是非常流行的观点。所以生活不弃琐碎、世界光怪陆离均被“纪录”了。纪录片的反映对象是“人”,但人的美学观点远没有被人们理性地、普遍地接受。关于纪录片的反映方式,按照编年的顺序,大致人们尝试了格里尔逊方式,几近于实况录像的“真实电影”方式…  相似文献   

5.
毕小刚  鲁澧  成长 《新闻前哨》2004,(10):47-48
1895年3月,法国人路易·卢米尔用短片《工厂的大门》展现了他的发明,于是电影就以纪录片的形式诞生了。随着社会的发展,匈牙利电影家贝拉·巴拉兹提出:“纪录片负有用画面纪录人类历史的伟大使命”。可见,纪录片在人类发展史中所扮演的角色;影视中的基本表现形式——画面在纪录片  相似文献   

6.
侯炳东 《视听界》2005,(5):57-58
“情景再现”是一个老话题了。只是当纪录片中的“情景再现”一次次出现,故事片的手法大量充斥在纪录片中,几乎构成了整部片子的主干时,观者的心理底线被冲破了,人们愕然:纪录片还能这样拍!实际上,在当今的国际纪录片界,创作者运用故事片创作手法,给观众呈现出一个个“现实情景的再现”,已经是一种惯常的做法了。关于真实事件的“情景再现”,有争论是好事,人们很可能有不同的角度和方式。这跟语境有关系,在什么条件下说什么话。关键在于,其中的事是不是真的。既然是情景再现,就不可避免地使用一些故事片拍摄手段,使用演员扮演。但同时这也是…  相似文献   

7.
徐晓雪 《新闻世界》2014,(5):230-231
电影跟组纪录片这种类型的纪录片在国外已经发展成熟,但在我国它的发展还不是很成熟,关于它的界定在学术界也并未形成统一的认识,因而对电影跟组纪录片进行界定,并对它的产生原因进行分析,对电影跟组纪录片在实际中的运用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8.
观念决定人们的行为,纪录片的观念决定着纪录片的走向。对于纪录片这样依赖群体协作才能完成的创作来说,拍摄群中每个成员的纪录片观念是否一致,将最终决定一部纪录片的成败。本文谈论的几个关于纪录片的观念,是笔者在长期的电视实践中经常反思的问题,提出来希望与同仁求得共识。一、“全纪录”的观念纪录片是用电视手段纪录生活的一种方式,它的原则就是真实地纪录生活。这种真实的生活纪录,是“从头到尾的真实”(达斯宁语),我们称为“全纪录”。这是严格区别于以往“专题片”模式的观念,也是纪录片创作的基础。“全纪录”意味着…  相似文献   

9.
从卢米埃尔最早的纪录片到今天的电影电视纪录片,都在追求物质现实的复原。纪录片的策略和风格,如同故事片一样,是不断变化发展的,但从本质上看,所有的纪录片的策略和风格都是服从于纪实性的,因为真实是纪录片的生命。电视媒介的特性,决定了它比电影有更高超的纪录能力,电视纪录片的纪实性自然应当有更高的要  相似文献   

10.
观察性纪录片一般而言属于直接电影范畴,也强调跟踪拍摄和等待拍摄,坚持让有关意义在人物与事件自然进程中因不断累积、发展而逐步显现出来。随着纪录片观念及实践的不断发展,部分观察性纪录片创作者开始在具体拍摄过程中有限度地采用真实电影主动介入现场进行访谈等手法,努力以此来实现观察的深入与纪录的深刻,很好地促进了观察性纪录片的当代发展。  相似文献   

11.
徐伟 《新闻爱好者》2009,(5):116-116
在电视中制作、播出的纪录片是一种特定的体裁或形式,它是对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地理、历史或军事等领域的事件、人物及自然事物,进行纪录报道的非虚构的电影或录像节目。纪录片以其独特的拍摄手法,纪录真实环境、真实时间里发生的真人、真事。那么,纪录片吸引观众的原因有哪些呢?  相似文献   

12.
电视的纪实不能是自然主义潘伟英国纪录电影学派创始人、纪录片大师格里尔逊说过一句话:“你拍摄了生活的真实面貌,而由于你把它的细节作了编排,你又解释了生活。”新时期我国电视纪录片的发展大致经历了这样几个阶段:从80年代初形成的《祖国各地》流派,到《丝绸之...  相似文献   

13.
国产纪录片的源头是从纪录电影发展起来的,虽然近年来我们从电视荧屏上看到了纪录片"春天"的来临,但在院线方面,纪录电影的上座率和票房仍然远不能与剧情片相比,一方面过去"新闻简报"纪录电影让观众对纪录片留下了较深的偏见,另一方面近年来国产纪录片从题材和拍摄质量上都仍与剧情片存在差距,因此,要展望国产纪录电影走进院线,还需从题材挖掘、艺术表现、制作模式、发行放映和政策支持几个方面一一分析。  相似文献   

14.
纪录片,顾名思义是以客观纪录为主的电影或电视艺术形式,最早是由英国电影评论家、纪录片理论创始人约翰·格里尔逊(JohnGrierson)在1926年提出的。纪录片的纪实性不是完全的真实,只是通过艺术的手法展现真实而引发人们思考。而真实性是完全客观记录真实事件过程,表现真实的人和事物,不对其进行任何的艺术加工。以历史题材的影片为例,同是在紫禁城拍摄取景的大型纪录片《故宫》和大型电视连续剧《甄嬛传》的区别就在于整部影片的纪实性和基础素材的真实性。从纪实性和真实性的区别入手,通过阐述摆拍、编排以及数码特效对纪录片的影响,来浅略分析现代电视纪录片的纪实性题。  相似文献   

15.
大型电视纪录片《望长城》以其清新、真实、自然的纪实风格赢得了广泛的好评。在纪实与真实、纪实性与艺术性以及纪实手法等方面作了开拓性的实践。尤其可贵的是,它在挖掘电子技术手段的表现力以及用原生状态的素材供人们哲理性的思考这两方面达到了一定的高度,给纪录片的从业人员提供了一个现代纪录片创作的新观念和新方法。纪录的真实性与艺术性纪录片的创作之本是纪录意识,它的核心就是真实,但真实并不等于照搬生活,它只是摒弃虚假而不排斥艺术性。  相似文献   

16.
在纪录片制作中,我们可以从题材方面将纪录片分成两种类型:一种是关于现实事件和题材的纪录片,一种是关于历史题材的纪录片。现实题材的纪录片更重视事件的现场,它是摄影机在“现场”见证/亲历的结果,它的叙事语言是展示性质的,遵循纪录片“三一律”(时间和空间的真实、表现对象的真实、叙述结构和过程的真实);历史题材的纪录片,因为它所表述和纪录的事件是已经发生了的,“现场”已经不复存在,所以它的叙事就必须还原“历史的现场”,探索/发现是它的表现特点,它的表述有多种形式,口述历史是其中的一种。  相似文献   

17.
话语、面孔与记忆——论口述纪录片的制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振华 《新闻界》2007,(1):85-86
在纪录片制作中,我们可以从题材方面将纪录片分成两种类型:一种是关于现实事件和题材的纪录片。一种是关于历史题材的纪录片。现实题材的纪录片更重视事件的现场.它是摄影机在“现场”见证,亲历的结果,它的叙事语言是展示性质的,遵循纪录片“三一律”(时间和空间的真实、表现对象的真实、叙述结构和过程的真实);历史题材的纪录片,因为它所表述和纪录的事件是已经发生了的,“现场”已经不复存在,所以它的叙事就必须还原“历史的现场”,探索/发现是它的表现特点,它的表述有多种形式.口述历史是其中的一种。  相似文献   

18.
赵力洲 《青年记者》2016,(14):100-101
纪录电影与“屏摄”现象 纪录电影,广义上指以电影形式播放的纪录片,本文中特指在影院中以商业化电影形式上映的纪录片.在商业电影成为电影市场主流的今天,纪录电影在内地影院鲜有上映.据《中国纪录片发展研究报告2015》,①2014年中国纪录片行业年度总收入约30亿元,该年中国电影票房收入直逼300亿元,而纪录电影票房收入仅为2000万元.纪录电影票房收入所占比例远低于同期发达国家水平,可见,中国商业化纪录电影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相似文献   

19.
《新闻界》2015,(15):51-55
<正>纪录片是以真实生活为创作素材,以真人真事为表现对象,并对其进行艺术的加工与展现的,以呈现真实为本质,并用真实引发人们思考的电影或电视艺术形式。[1]我们通常所说的纪录片以视频为主要形式,并辅以画外音、文字说明、图片等。纪录片最重要的特点就是要"真实",它讲究通过独特视角"复原"历史世界。随着互联网的发展,一种新形态的纪录片逐渐兴起,人们把这种全新形式的纪录片称为"网络纪录片"。这种纪录片通过对多种多样媒体技术的综  相似文献   

20.
冷凇 《声屏世界》2008,(4):21-22
中国纪录片发展的30年,是“真实”这一概念被不断解构、重构、颠覆的30年。历数中国纪录片的数次起承转合,都表现为一种对“真实”的矫枉过正。曾几何时,连篇累牍的宣传与说教受到了批判,带来了“原生态真实纪录”的矫枉过正,一时间“长镜头,跟腚拍,同期声”成为关键词;扔掉脚架,摇晃颠簸,成为时尚。晃动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