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朱文哲  龙耘 《传媒》2015,(10):72-73
动画片的受众以少年儿童为主,根据儿童发展心理学的观点,动画片是儿童观察外在世界和学习他人行为的社会教材.但令人担忧的是,这部“社会教材”里却充斥着暴力、粗鄙等不良内容.本文在回顾媒介规制演进历程的基础上,探讨了动画片影响儿童的作用机制,分析表明动画片中不良内容的消极影响是不容回避的.职能管理部门应全面论证并尽快建立动画片生产及播放的规制机制与实施细则,以制度促进动画产业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良性互动.  相似文献   

2.
王秀芳 《新闻世界》2014,(12):138-139
暴力作为大众传媒不可避免的内容之一,当将其和“儿童”这一特殊的受众群体放一起时,我们自然会想到动画暴力。本文围绕动画暴力,采用内容分析法,对动画片《喜羊羊与灰太狼》进行分析,主要从实施暴力的主体、性质、原因,暴力结果以及暴力行为是否得到惩罚等方面展开,探讨动画暴力对学前儿童的影响,并找出相应的干预对策,以期为学前儿童创造一个健康的收看动画片的环境,从而更好地保护学前儿童免受动画暴力带来的伤害。  相似文献   

3.
动画王国中的暴力内容分析——以北京地区收视环境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研究以2004-2007年间北京地区的收视环境为例,就电视、电影、网络视频点播以及版权音像制品等诸多渠道热播、热卖、热议的动画片进行了类别化的内容普查,并在此基础上着重考察此一区间热门动画片中暴力内容的分布情形、展现方式以及文本寓意等.研究发现,近年来动画收视环境及方式正在发生明显变化.传统大众收视渠道中,国产动画片暴力内容较三年前略有减弱;进口动画片中暴力内容的比例明显高于国产;网络等新兴传播渠道热播的动画片中暴力内容的数量及展现程度均明显大于传统媒介.分析认为,与其他大众化的艺术形式相比,动画片中暴力内容的展现方式更加具有想象力、艺术表现力、隐蔽性和幽默感等特质,进而为其对儿童的影响研究展现了更为多样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4.
2013年10月初,国内20家动画片制作和播出机构联合发出倡议,希望全国同行承诺决不制作播出含有暴力、低俗、危险情节、不文明语言的动画片,切实保证动画片在未成年人成长中发挥积极健康的引领作用。央视《新闻联播》把矛头指向了《喜羊羊与灰太狼》和《熊出没》系列动画片,把社会上出现的儿童暴力、不文明等现象归咎于动画片的内容。很多人质疑,把责任归于动画片未免过于牵强,儿童的暴力行为真的是受到动画片的影响吗?两者之间是否有必然的联系?早在80年前的美国,就对这一问题开始了一系列的研究。  相似文献   

5.
卡通暴力影响下的儿童媒介素养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去年初,在一片争议声中.颇受儿童欢迎的国产动画片<虹猫蓝兔七侠传>被央视停播.<虹猫>所引发的纷争.其实是一个阶段以来家长对儿童电视节目积怨的大爆发.在当今这样一个大众传播无处不在的时代,对于电视荧屏上防不胜防的卡通暴力,让孩子们与之隔绝是不可能的.从培养儿童的媒介素养着手,让他们具备识别、判断媒介所传递的信息的能力.学会正确地接触和使用媒介,才会有益于儿童的身心健康和未来发展.  相似文献   

6.
何菲 《出版广角》2018,(3):77-79
动画片作为一种多媒体文化传媒深受学前儿童的喜爱,并深刻影响学前儿童的身心成长.在丰富学前儿童生活、促进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同时,动画片中蕴含的一些消极因素对学前儿童的成长产生了不良影响,尤其是暴力元素对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消极影响尤为突出.文章分析动画片中的暴力元素对学前儿童身心发展的影响,并提出相应的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7.
本文论述了我国有关媒介与儿童权利保护的法规政策。全文分为四个部分:1.儿童使用媒介的权利;2.媒介产品和儿童权利的保护;3.新闻报道与儿童权利的保护;4.制定媒介与儿童权利保护法规、建立媒介监督机构、媒介暴力标准和采用媒介内容分类制等问题的讨论。本文试图对八十年代以来,我国的有关法律法规和媒介传播实践中的问题进行审视,讨论如何建立一个更有效的保护儿童权利的机制,以利于儿童的发展  相似文献   

8.
陈玲 《视听》2016,(7):55-56
本文主要从保护儿童身心健康的角度,讨论我国实行动画片分级制度的必要性和可行性。论文分为两部分,第一是对实行动画片分级制度的必要性的研究,主要内容是儿童年幼的特性使其易产生媒介认同感,易发生模仿行为。动画片的错误引导很有可能使其身心健康受到威胁。第二是对实行动画片分级制度可行性的研究,其中借鉴美国分级制度和法国分级制度的执行措施。  相似文献   

9.
少儿频道是指以未成年人为目标受众的儿童电视频道,内容主要以播出动画片、儿童节目、儿童电影、儿童连续剧等为主。目前,我国约有4亿多少年儿童,据央视-索福瑞媒介研究数据表明,4~14岁儿童  相似文献   

10.
邓婕 《新闻世界》2014,(6):32-33
媒介暴力是大众媒介中的暴力内容,是媒介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本文选取十多年前风靡全国并引起巨大社会影响的电视连续剧《不要和陌生人说话》为样本,采用内容分析法对其暴力内容及其传播效果进行了分析,探讨媒介文本中的暴力内容的正负效果。  相似文献   

11.
互联网时代的信息传播打破了时空界限,其全球性、隐蔽性、匿名性使得色情、凶杀、暴力等内容大肆传播并泛滥于网络。"儿童邪典视频",出现在中、美、英、韩、泰等多个国家。制造商罔顾社会责任、自媒体无节制追求流量、视频平台缺乏监管责任,违背网络传播伦理。"儿童邪典视频"含有淫秽色情和凶杀暴力内容,违反网络视听节目服务管理规定,违反网络传播法律法规。通过对"儿童邪典视频"进行分析,以期还儿童一个健康的媒介接触环境。  相似文献   

12.
“媒介暴力”是一个复杂的概念,其形式和类型多种多样。仅就媒介内容而言,国内学有的将其划分为真实暴力与幻想中的暴力,有的划分为非法的行为暴力与合理暴力,还有的从现实暴力的对应面总体分析影像暴力。在这些研究的基础上,本根据媒介暴力对现实暴力行为产生影响的可能性,将媒介暴力划分为以下类型:[第一段]  相似文献   

13.
李琦 《声屏世界》2010,(8):43-45
在媒介时代,电视动画片对儿童的成长有着重要的影响。BBC的《花园宝宝》和国产动画片《喜羊羊与灰太狼》都是针对低幼儿童而作,童真童趣童心在剧中得以淋漓尽致地展现。两片在得到小观众认可的同时,又赢得了巨大的商业利益。针对近年来国家对国产动画片大力扶持、动画产业不断扩大,但是影响力仍不尽如人意、深受欢迎的作品依然很少的状况,《花园宝宝》《喜羊羊与灰太狼》的成功播出,能给我国电视动画片的未来发展带来哪些经验?我们又该为青少年提供怎样的电视动画片?值得电视动画片制作人深思。  相似文献   

14.
苏畅 《新闻世界》2014,(7):279-280
伴随媒介的发展、技术革新,以及媒介深入社会生活程度的加深,媒介暴力对现实生活的影响日益复杂化,对受众态度和行为的影响更为显著,利用各类平台的表述方式也较为多样化。本文选取影像文本从受众与效果层面分析媒介暴力对行为态度的影响,从内容方面分析媒介暴力如何利用媒介平台进行表达。  相似文献   

15.
愿新闻走近儿童万毅尽管现在的视听媒介为儿童辟出诸如“成语故事”、“猜猜看”、“动画片”、“和爸爸妈妈一起看”等众多栏目,其内容对儿童启迪思维、扩大视野、陶冶情操、丰富知识、调节课余生活等均起到了积极作用,但是,儿童对新闻了解的作用是其他书目所不可完全...  相似文献   

16.
袁博  石静 《今传媒》2016,(9):32-33
随着大众传播媒介技术的发展,媒介暴力表述方式日趋多样化,媒介的暴力呈现与现实生活的暴力图景之联系也日益复杂。近年来,校园暴力受到大众传播的影响逐步进入公众视野,成为众多学者研究媒介暴力的方向之一,本文通过梳理媒介暴力研究的相关论争,从媒介暴力的定义入手,通过大众媒介的特点来分析媒介暴力的手段,并借助数据与调查寻找出媒介暴力与受众攻击行为的关联,以便寻求媒介暴力研究的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7.
郭金金 《今传媒》2016,(2):48-49
近年来校园暴力事件频频发生,社会上很多人将批评的矛头指向了媒体,认为媒体的报道导致了更多的现实暴力.本文以校园暴力事件为基点,对媒介暴力的概念进行了界定,分析了媒介暴力与现实暴力之间的关系,认为媒介暴力并不一定会导致现实暴力,但也要防止媒介暴力产生的负面影响,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媒介暴力负面影响的规避措施.  相似文献   

18.
汤蓉 《东南传播》2011,(7):102-103
本文采用问卷调查法,对297名儿童电视观看的行为与心理,包括收视意愿与偏好、父母所扮演的角色以及认知和评价等,进行了调查,并就其中反映出的问题作了理性思考与探究.研究结果表明,儿童倾向于收看动画片和电视剧;大多数父母并没有扮演好“引导者”的角色,不利于儿童媒介素养的提高;而优质儿童电视节目匮乏,造成儿童在观看电视时选择...  相似文献   

19.
游戏精神观照下的儿童电视动画片创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儿童电视动画片对儿童思维发展所起的重要作用不可低估.由于种种原因,二十世纪80年代中后期以来,我国儿童电视动画片在创作理念和创作实践中存在诸多问题,节目与儿童受众之间的关系并不协调,曾经有过辉煌的国产动画片正陷在低迷的困境中.本文探索如何在游戏精神的观照下更好地推动儿童电视动画片的创作.  相似文献   

20.
徐媛 《编辑之友》2018,(6):18-23
数字媒体时代,儿童阅读内容的跨媒介生产不仅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以往儿童读物的生产模式和权力结构,且使儿童阅读内容呈现更为丰富多元的态势.文章在媒介融合视域下,探究儿童阅读内容跨媒介叙事的内在逻辑,以及这种跨媒介叙事模式为我国儿童阅读市场中优质内容资源的出版运营提供的借鉴意义.研究表明,儿童阅读内容的跨媒介叙事以改编的方式,选取优质故事内核,依托不同媒介平台特性拓展故事内容以建构“叙事品牌”,通过媒介平台间的协作互通形成“互媒”特质,进而建构故事世界,最终达到完善儿童阅读体验、吸引受众持续关注和参与的目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