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06 毫秒
1.
萧红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著名作家,《跋涉》是她的第一部小说集。《跋涉》的写作绝非偶然,它是中国社会现实和文学潮流与作者独特生活经历的有机契合进发出的火花,在当时的青年作家之中颇有代表性。《跋涉》在思想阐释和艺术表达上存在着诸多问题,这表明作者当时尚未找到一条适合自己的文学道路,但它为萧红后来的文学创作提供了有益的尝试,在萧红小说创作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相似文献   

2.
宋徽宗政和年间在福州雕版的《万寿道藏》,是当时最大的一部《道藏》,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全部雕版的《道藏》。其规模之大、校定之详、刊刻之精、刻成之速,不仅在当时,即便在后来的历次《道藏》修造中也是罕见的。而其雕版的直接主持者黄裳,对这部《道藏》的成功雕版可以说是功不可没。黄裳本人深受道家思想的影响,也是他圆满完成监雕这部《道藏》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3.
《大堰河——我的保姆》是诗集《大堰河》中的名篇,也是体现现代著名诗人艾青早期民主主义思想和艺术风格纯熟的力作。它于1933年6月在反动派的监狱中写成,1934年5月发表在上海《春光》月刊、1卷3期上,署名艾青。诗篇的面世立即轰动了当时的文坛.从而奠定了艾青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地位。  相似文献   

4.
《故乡》选自鲁迅小说集《呐喊》,创作于1921年,同年发表在《新青年》杂志上,在当时黑暗的社会时代背景下产生了很大的影响。据日本著名学者藤井省三考证,我国最早于1923年将《故乡》选入由上海世界书局出版的秦同培编的《中学国语文读本》第一册中,而日本在1953年首次将竹内好翻译的《故乡》选入由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初三国语教科书中。  相似文献   

5.
《列异传》作为目前可考知的第一部魏晋志怪小说集,其中不乏对当时社会现实的揭露,亦流露出在此社会中产生的生死忧患意识,具有一定史料价值。《列异传》题材内容既有对秦汉志怪小说的继承,亦有基于社会基础上的创作。《列异传》题材内容的呈现状态可从动荡的社会背景给人们带来的身体、思想信仰上造成的巨大影响以及给文人心理上带来的变化上得以诠释。  相似文献   

6.
《万国公法》是在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之后传入中国的,作为历史上第一部翻译进入中国的西方法学著作,其丰富的法治思想与理念对当时的中国起到了一定的启蒙作用,并使国人开眼看了世界,也冲击了传统的中国法律观。但由于当时社会实际情况的复杂,笔者认为,《万国公法》的影响力在当时还没有强大到能够直接瓦解中华法系的地步,相反其作为一个对于中国而言的全新法域,反而补充了中华法系。在成为中华法系的一份子之后,它却以与时代相符的蓬勃生命力和其内在的强大张力,逐渐促使中华法系走向解体。  相似文献   

7.
1918年5月,鲁迅在《新青年》上发表了现代文学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立即引起巨大反响.他随后发表的小说都结集于《呐喊》、《彷徨》和《故事新编》之中,均用白话写成.  相似文献   

8.
20世纪30年代初的中国社会性质是什么,这是当时国人为此争论不休的一个重大话题。茅盾、王统照分别在长篇小说《子夜》、《山雨》中以坚实的生活基础、深厚的笔力为我们揭示了当时中国城乡政治、经济生活的实质——中国正处于民族危急关头,国家正在加速半殖民、半封建化。作家以其深邃的思想、高超的艺术显示了当时左翼文学的实绩,从而使1933年成为“子夜山雨季”的一年。  相似文献   

9.
波伏瓦与萨特一行于上世纪中叶来到刚刚成立不久的新中国进行了为期45天的考察,波伏瓦与萨特回国后都曾为这一行撰写过文字,波伏瓦撰写了长篇报道《长征》,对新中国的各个方面进行了全面报道。此报道于1958年译成英文,在西方世界传播。《长征》是新中国成立以后西方世界出现的第一部关于中国的长篇报道,波伏瓦可以说是将新中国介绍给铁幕后的西方的第一位西方知识分子,因此《长征》的意义深远。  相似文献   

10.
我国的专利制度从无到有,从不完善到完善,这一过程中,有关知识产权的国际条约,特别是《与贸易有关的知识产权协议TRIPS》对我国的专利立法产生了重大影响.我国第一部专利法自1984年颁布以来,在短短的不到20年的时间就建立起了一些发达国家经历了几十,上百年才完成的健全的专利保护制度,这一成就令世人注目。本着重探讨TRIPS协议对中国专利权司法保护的影响及历史背景。  相似文献   

11.
此文是对笔者以《示众》为契机摄取到的关于《呐喊》、《彷徨》一种意义结构的补充论证,笔者认为,在“沉默鲁迅”的《怀旧》以及日记(1912年至1917年)中同样可以看到在《示众》和《呐喊》、《彷徨》的其他作品中存在的一种意义结构,即《呐喊》、《彷徨》富于层次地呈现着鲁迅审视下的20世纪中国现实——一个“生民苦难—社会黑暗—生命虚无”的世界。笔者认为鲁迅的这一思想建构虽则显露在他1918年后的文本中,但却生成于鲁迅的“沉默”时期。  相似文献   

12.
从平行研究角度浅析《哈姆雷特》与《雷雨》的悲剧主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任洁敏 《文教资料》2014,(28):15-16
莎士比亚是文艺复兴时期剧坛的“巨人”,是“人类最伟大的戏剧天才”,其代表作《哈姆雷特》集聚了多种艺术成分,体现的人物特性完美而又悲剧,反应的人文主义思想鲜明又强烈,这些都是莎士比亚的悲剧艺术特点。曹禺,中国现代著名剧作家,他的处女作《雷雨》被认为是中国戏剧史上第一部真正意义上的悲剧。《雷雨》的诞生奠定了曹禺作为中国现代戏剧第一人的地位。同时也为中国戏剧发展开拓了道路。本文采用比较文学中平行研究的方法,将两部戏剧的悲剧主题进行对比分析,达到更深入地解读两部作品,从而更好地了解两住剧作家的创作思想及中美文化背景的目的。  相似文献   

13.
《诗》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它是先民思想的体现。儒家将《诗》列为经典,使后世人们常从儒学角度研究《诗》。实际上,《诗》产生于先秦,先秦诸子的著作中常常出现《诗》的痕迹。道家的代表著作《庄子》无论在精神内涵上还是表现艺术上均可体现《诗》的特点。  相似文献   

14.
司马迁在写殷周春秋史时多取材于《诗经》。他当时所采用的《诗经》读本是《鲁诗》,《鲁诗》不仅给《史记》提供了丰富的史料,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上古时期史料不足的缺陷,而且还给司马迁评价历史提供了经典依据。  相似文献   

15.
《诗经》,是中国古代第一部诗歌总集,在其305篇诗作中,反映了西周初年到春秋中叶大约五百多年的社会状况及人们的生产、生活情景,再现了当时的民俗民情,其中有些诗篇记载了当时采菜、采草的习俗,给我们留下了一个个鲜活的画面。  相似文献   

16.
《贞女传奇》在乔叟的创作发展和英国文学史上都具有特殊意义。它是14世纪英国文学中为数不多的佳作之一,特别是其“引子”,既继承了宫廷爱情的诗歌传统,又进行了创新,使“爱情之园”成为喜剧性冲突的场所,实为当时英国文学所仅有。同时,诗人在“引子”里还表达了他注重现实的创作思想,这在英国文学史上也有一定意义。但《贞女传奇》是一部过渡性作品,表现出乔叟在转入新的创作方向时存在的一些问题。它的得与失在一定程度上为《坎特伯雷故事》的创作做了准备。另外,这是第一部用英雄对句写成的英语诗作,对这种诗歌体裁后来的发展产生了相当影响。  相似文献   

17.
《天上的街市》写于1921年10月24日,发表在1922年《创造》季刊第一卷第一期上,原题为《天上的市街》,后来收入《星空集》。当时,五四运动的高潮已渐趋退却,而大革命的时代尚未到来,这首诗正表现了作者激情四射的《女神》时代过后的苦闷与彷徨,但同时也表达了作者对美好未来的憧憬与向往。现在,《天上的街市》一直作为必读篇目被选人中学语文教材,成为中学生认知新诗、放飞诗情、感受诗美的经典诗作。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  相似文献   

18.
1927年创办的《大公报》副刊《妇女与家庭》记录了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中国妇女的社会生活状况;在内容上提倡新的健康生活理念、新的婚恋家庭观、积极探寻妇女解放的途径;在办刊特点上体现着传统与新潮思想并存、注重妇女的自我批判、注重内容的实际化充实化等;对当时的妇女解放运动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在呐喊声中探索道路——论《呐喊》的思想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呐喊》是鲁迅先生第一部短篇小说集,也是现代学和现代现实主义的坚实的奠基石,收集了从1918年的《狂人日记》到1922年的《社戏》等十四篇小说。从小说反映的内容看,《呐喊》主要反映了辛亥革命前后农村社会和农民思想的真实面貌,反映了旧时代知识分子的思想状态和生活现实,是中国社会从辛亥革命后一段时期的一面镜子;但从小说所蕴含的思想意义看,《呐喊》实际上刻划了鲁迅先生探索中国民主革命道路、民族解放道路的轨迹,是鲁迅先生追求梦想的形象化的反映,有着深刻的时代意义。  相似文献   

20.
《管子》中蕴含了丰富的分配思想,“均地分力,与之分货”是对当时的分配制度的改革,从而解放了生产力:“取于民有度,不夺民财”是要求适度分配,而“贫富有度”是对公平分配的最好诠释,这几个方面是相辅相成的,《管子》的分配思想对于我国现今的分配仍然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