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林晓云 《传媒》2022,(9):56-58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提出,讲好中国故事是国际传播的最佳方式。本文结合福州广播电视台左海之声多年来开展对侨传播的工作实践,论述新时代地方广播在国际传播中的有效作用。地方广播要秉持国家站位,以“中国梦”作为引领,立足本地特色精准定位传播对象,以本土文化建构对外传播内容,多平台拓展对外传播渠道,用地方故事讲好中国故事、用地方形象丰富中国形象。  相似文献   

2.
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第四套节目FM101.8"都市之声"于6月16日试播,这是中央台继推出音乐之声、经济之声、华夏之声之后,开设的专门面向都市的频率。据"都市之声"有关负责人介绍,作为中央台面向都市播出的频率,节目设置充分体现了鲜明的都市性,为听众提供时尚生活服务、新闻资讯和综艺类节目。"都市之声"频率所有节目都贯穿着娱乐性,时时伴有时尚、好听的音乐和各种丰富的娱乐元素;服务性栏目要求  相似文献   

3.
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国之声>在2009年初完成了频率的改版,新闻播出的比例大大增加.改版前"中国之声"是"5+2"播出模式,即周一到周五以新闻为主打,周末两天以文艺节目为主:改版后成为"7+0",天天以新闻为主打.播出方式从以前的直播与录播混合,改为滚动直播.此外,中国之声特别聘请了一批观察员,储备了近千名专家,及时对突发事件、重大政策进行通俗解读和评论,着重加强新闻背景的解读和新闻评论力量.  相似文献   

4.
一、合作背景:西湖之声与余杭电台立足发展的共同选择成立于1992年的西湖之声,是全国第一家以娱乐定位的电台,在华东地区率先实现全天24小时直播。西湖之声的开播,曾引起杭城"随声听"一度脱销。"声声有情,心心相印"的口号传遍杭城的大街小巷。发展至今,西湖之  相似文献   

5.
在国家品牌计划时代背景下,在城市品牌建设和城市品牌形象塑造中,文化元素具有很重要的作用,城市品牌同时也是一种文化现象。恰逢"一带一路"峰会的召开,福州被选为"海上丝绸之路"的永久会址,为福州的城市品牌建设带来了新的契机。笔者通过对福州城市品牌建设的现状的了解,以及对福州与"海上丝绸之路"历史渊源的追溯,发现了福州在文化城市品牌建设方面具有很大的提升空间,并由此提出以"海上丝绸之路"海洋文化元素为主的城市品牌建设建议,希望能为福州文化城市品牌建设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6.
作为一张地方党报,副刊之琴如何"弹奏"和谐之声?近年来,绍兴日报"山阴道"副刊,在这方面作了有益的尝试。我们一直以"挖掘历史、弘扬文化、反映现实、倡导文明、传播知识"为己任,从历史视角、文化视角、生活视角寻找和谐之声,努力做到:向上与向下结合,生活与文化结合,挖掘与创新结合。向上与向下结合,弹奏和谐之声我们将副刊定位在"高"、"深"、"精"上。但同时,副刊要不断吸引新读者,也要眼睛向下,走平民路线,在有限的版面上,努力做到雅俗共赏。  相似文献   

7.
马萌 《中国传媒科技》2012,(12):238-239
在21世纪初期纷杂多元、众声喧哗的媒介场中,最引人瞩目的一个现象就是以博客、微博为代表的网络微型媒体的迅速崛起,并在短时期内蔚为大观。这些以"散兵游勇"的形式存在的微型媒体,其合力之强大令那些看似强势的传统媒体也不得不追捧和跟进。最近,因央视主持人赵普的微博爆料而被曝光的"毒胶囊"丑闻,其整个事件的演进过程和发展路径,就是对这些微型媒体之力量、作用的典型阐释。  相似文献   

8.
经过两年多的探索与努力,由杭州西湖之声电台与余杭广播电台联合打造成的省内第一家女性特色的广播FM102.1,为大杭州的听众展现了独特的魅力与活力。西湖之声是全国第一家以娱乐定位的电台,发展至今,其市场份额一直遥遥领先于其他频率,成为了杭州的一个文化品牌。相比之下,处于"第四级"的区县广播电台则面临着相对滞后的困境。余杭广播电台虽有50年历史,但多年来一直沿袭着传统的综合  相似文献   

9.
由福州"闽都文化研究院"主办的<闽都文化>(Culture in Capital of Fujian)杂志于2007年5月创刊发行.作为宣传八闽之都--福州的文化形象刊物,该刊本着"立足福州文化、关爱福州土地、弘扬闽都传统、放眼闽都未来"的办刊理念,藉"文化传承"、"三坊七巷"、"名人纪事"、"亲历古城"、"坊巷人烟"、"人间百味"、"乡情写真"、"榕城口福"、"双塔视野"、"福州大名片"、"闽都故事"、"书缘书语"、"读图时代"、"平面博客"、"福州才女"、"水上部落"等十六个栏目深沉而不失生动、简约而富有见解的漫话,在梳理福州古城悠悠两千两百多年历史,解读福州自然、历史、人文景观的同时,也发掘出它深藏着的浓厚文化底蕴.  相似文献   

10.
福州龙山刘氏是有名的世家望族,从清代至民国直至近代,都出了不少有名的人物,民国福州巨富"电光刘"即出自该家族。龙山刘氏子孙世代皆好藏书,为福州藏书世家,本文结合其族谱,对刘氏家族中有名的藏书家作个简要介绍。  相似文献   

11.
"做有思想的新闻,做有温度的新闻,中国之声责任至上",是中国之声始终秉持和坚守的新闻理念,也是中国之声在"改文风"活动中着力强化和积极推进的方向。今年全国两会期间,这些理念成为中国之声报道创新的内生动力和活力源泉。本文围绕中国之声两会报道的具体实践展开分析与阐述,探索主流媒体在重大活动报道中如何践行"改文风"、不断增加民生落点、强化对社会热点的引导力等问题。  相似文献   

12.
<正>"专业化"广播肇始于上世纪90年代,其突出代表是音乐广播和交通广播,那时,以"差异化竞争"为核心理念的"窄播"理论成为广播业界主流。2008年,面对南方雪灾、汶川地震及北京奥运会等重大新闻事件,央广中国之声推出了"轮盘式"运转的"类型化"广播,又带动了国内广播界的"类型化"转型。但是,除了走得比央广还早一步的东广新闻台外,其他省市新闻广播的"轮盘赌"还鲜有成功的范例。于是,城市新闻广播陷入了"专业化"与"类型化"之间何去何从的困惑。央广中国之声"轮盘"的胜出,得益于国家广播无与  相似文献   

13.
张云江 《传媒》2012,(1):49-51
正广东人民广播电台(以下简称广东电台)曾经以"珠江模式"弄潮全国广播改革,引领一代风尚。今天的广东电台枝繁叶茂:业务部门包括1个新闻中心、9个专业广播频道(新闻频道、珠江经济台、音乐之声、羊城交通台、城市之声、股市  相似文献   

14.
正北部湾之声由广西对外广播电台和中国国际广播电台联手打造,秉承"中国立场、广西特色、国际表达"的传播理念树立媒体形象,所产生的影响力十分巨大。在中国与东南亚国家关系进入全面发展的新时期,需要调整北部湾之声的传播策略。本文拟从讲中国故事、与东南亚主流媒体合作、建立对外传播大联盟和打造新的外宣平台等方面探析北部湾之声的发展策略,以进一步提升我国对外宣传的整体实力。一、北部湾之声:中国对东南亚广播的创新频率  相似文献   

15.
<正>一甲子,不过六十年。而从1950年8月1日在福州发出福建人民广播电台对台广播的第一声到如今,已过了六十五年。这六十五年间,东南广播在一水之隔的福建与台湾架起了心灵之桥,见证了两岸关系的风雨,联结了两岸民众的情感,沟通了两岸社会的点滴,如今正以  相似文献   

16.
李静 《中国广播》2012,(9):23-26
新闻竞争加剧使广播新闻品质提升显得至关重要。本文以中国之声"走转改"系列报道之"倾听贵州"、"倾听新疆"为例,提炼、归纳该系列报道的先进经验,认为其成功之道就在于遵循广播新闻生产和声音传播规律,在叙事策略上立足声音特质,注重题材选择与驾驭、重新定位报道者的叙事角色、运用独具广播特色的多种叙事方法、选择原生态的叙事语言。将该叙事策略定格成为常态化的新闻生产准则,广播新闻品质提升就有了有力保障。  相似文献   

17.
夏威 《中国广播》2011,(6):77-78
本文以中央电台中国之声《央广新闻》综合资讯中推出的"此时此刻"板块为例,阐述了新媒体时代,传统广播如何引入新媒体因素,创新广播报道理念。  相似文献   

18.
楚悦 《中国广播》2012,(12):13-15
中央人民广播电台音乐之声在十年探索中形成了"音乐创造品质,活动塑造形象"的运作模式——品质节目催生品牌活动,爱心公益点亮品牌活动,创新多元丰富品牌活动,品牌活动推动产业链良性运转。音乐之声不仅是流行音乐的风向标,其运作模式亦成为同类电台竞相模仿的对象。  相似文献   

19.
中国之声是中国广播界最具权威性和影响力,且惟一覆盖全国的广播节目,其节目内容、形式等方面都有极大的可资借鉴之处,本文从节目内涵、选题、音响使用等方面,分析了中国之声特别策划的"家书里的中国"的节目特色.  相似文献   

20.
融媒体背景下,福州主流媒体融合发展建设急速提升,成为福州宣传工作的核心力量。通过对"00后"高职大学生进行一定范围的问卷调查,侧面了解了"00后"高职大学生对福州市主流媒体的关注和评价情况,从而了解融媒体时代主流媒体守正创新后的实效性,尤其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福州主流媒体融合"抗疫",着力提高新闻舆论"四力"。以福州广播电视台、福州日报社为例,适应互联网语境变化,巧用流量,全媒报道,提升新闻舆论传播力;以温情汇聚强大能量,突出主题,加强策划,增强新闻舆论引导力;展现一线责任与担当,挖掘典型,正面报道,扩大新闻舆论影响力;坚持新闻真实性价值,聚焦热点,及时回应,夯实新闻舆论公信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