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0 毫秒
1.
陈海燕 《东南传播》2020,(10):132-133
本文以热播电视剧《正阳门下小女人》《姥姥的饺子馆》为例,深入解析改革题材电视剧中的女性形象塑造,从大变革时代对女性命运的改变、观念的重塑、精神的蜕变,以及情感世界的特殊体验入手,深入阐述"新时代新女性"形象的成因、特质和所具有的深刻意义,为新时代女性题材电视剧创作提供可资借鉴经验。  相似文献   

2.
20世纪80年代以来,在电视湘军崛起的背景下,湖南本土制作或参与制作的以历史题材为主的一系列质量较高的电视剧,具有鲜明的地域文化特征.湖南历史题材电视剧的创作理念和审美表现体现了湖湘文化与历史想象的整合,形成了"沉雄顿挫"的创作风格.其创作的独特性既标志了湖南电视剧在国内电视剧领域中的重要地位和影响,又为我国当今历史题材电视剧的创作提供了多方面的启示.  相似文献   

3.
高雅 《视听》2021,(1):45-46
21世纪进入"她"时代.中国影视作品既被"她文化"影响,又推动着"她文化"进步和发展.随着中国社会女性地位的提升、性别意识的崛起,"她文化"在影视作品的创作中也有了相应的变化.女性题材影视作品的出现为中国传统影视业固有受众市场划分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冲击,打破了传统作品中"男性化"倾向明显的态势,并对传统作品中的女性形象进...  相似文献   

4.
黄晓婷 《新闻世界》2014,(4):243-244
近年来“吸血鬼”类型影视作品越来越受到中国影视爱好者的青睐。在文化全球化、跨国媒体和消费主义等各种因素的共同作用下,电影电视剧的跨文化传播成为一种趋势。以“吸血鬼”为主题的美剧,在传播西方神鬼文化的同时,也包含了对西方特有的人文精神和价值观的宣传,吸引了更多的受众观赏。  相似文献   

5.
王思梦 《报刊之友》2012,(12):88-89
步入50周岁后的中国电视剧即将迎来她的“后现代”时代,与电影不同的是电视剧一直占据着收视群体最广、收视率覆盖最大的先天优势。随着大众文化品位的逐渐提高,观众对电视剧的审美要求也在逐渐发生变化,这一变化尤其体现在地域文化的差异上。收视群体的庞大和复杂注定了拍摄电视剧前期选取题材和制作过程中难以规避的地域文化特色问题。如何利用地域特色使得电视剧最终达到收视与审美口碑双赢是本文分析和解读的最终目的。  相似文献   

6.
农村题材电视剧在乡村振兴事业中发挥了积极的社会宣传和教育作用。这些电视剧采用以政策宣传为导向的现实主义创作方法,逐渐形成接续社会主义文艺传统的乡村叙事,并致力探索乡村文化振兴模式。  相似文献   

7.
中国哲学最早就规定了两性的分工,中国家庭婚姻中的男女分工也界定为"男主外,女主内"。军旅题材电视剧中,男性与英雄是永恒的主题,女性始终处于其边缘的地位。近年来,随着女性主体意识的觉醒,女性军人在电视剧中得到了更多的表现。女性军人形象也经历了一系列的变迁,从最初的作为男性附庸的女性形象到"男性化"的女性形象以至于后来出现的带有"女性主体意识"的女性形象,这种变化不仅越来越接近个体的生理和心理的成长,也使得女性形象重新被建构起来。本文梳理了军旅题材电视剧中女性军人形象的变迁,同时也探讨了发生这些变化的背后的原因。  相似文献   

8.
自我国电视剧事业进入创作繁荣期以来,涌现大量优秀的电视剧,题材涉及社会的方方面面.在新时期(2000年以来),农村题材电视剧迎来了发展高峰,但是从诸多学者的研究可以看出,东北农村题材的电视剧因其独特的影像风格受到了更大的关注,对于山东农村题材电视剧的研究少之又少.本文以《老农民》为例从与山东区域乡土文化密切相关的地域空间、人物形象、礼俗情节来对山东农村题材电视剧的乡土文化进行解构分析.  相似文献   

9.
时下,青少年正在热捧悬疑、吸血鬼希望出版社题材的电影、电视剧,连带此类题材的图书作品也一起风靡全世界.作为编辑,笔者常常在想,除此之外他们还想读些什么呢?或者说,在给青少年读者奉献"蔡骏心理悬疑小说""暮光之城"系列等作品之后,接力出版社还有哪些优秀的文学作品可以给年轻的读者阅读呢?  相似文献   

10.
2002年,《刘老根》一剧在社会上引起了强烈反响。此后,一系列以反映新时期农民在小康路上探索、成长为主题的农村题材电视剧走上了荧屏。本文透过东北农村题材电视剧,看新时期农村女性角色转变这种社会现象,分析农村女性在角色转变过程中面临的尴尬,以及农村女性形象转变给农村社会带来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司洪岳 《东南传播》2012,(8):113-114
历史题材类电视剧是中国电视剧中极具特色的一个类别,其创作题材与中国传统历史文化息息相关,因而自电视剧诞生之初,此类题材便备受专业人士的关注,而生长于传统文化下的收视大众亦对其青睐有加,尤其近年来,历史题材电视剧在大众中持续"升温"。针对这一现象,本文从电视剧市场的两大群体,即电视剧制作者以及收视大众两个方面分析此类电视剧热播的原因。  相似文献   

12.
在家庭伦理题材电视剧《咱家那些事》中,让人们看到了在社会转型时期应该坚持的道德操守。在当今的消费语境中,社会、家庭面临的文化境遇,找到一条维系家庭和睦、社会和谐的幸福解码。文中从以"家"为主体的日常叙事中分析电视剧的叙事结构,以慈孝文化为主题探寻现在社会、家庭在文化生存境遇中的文化缺失。  相似文献   

13.
从《奋斗》与《蜗居》看电视剧的地域流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现实题材电视剧的个性特征愈发明显,一大批具有鲜明地域特色的电视剧破土而出,日渐形成气候,并且形成了以各种地域文化为基础的流派,"京派","海派"、"岭南派","陕派"电视剧在这种背景下应运而生.  相似文献   

14.
现如今,中国城市社会与农村社会正进入亘古未有的变革之中,而电视剧以农村社会生活为题材反映农村现实状况的作品数量之少、质量之参差不齐引人担忧。面对"三农"现实世界的影视创作,应以"注重现实生活、立足人民群体、把握时代特征"的观点,对亟待进行文化内核深入挖掘和农民风貌全新展示的中国农村题材电视剧的创作做出新的思辨,以期重塑我国农村题材电视剧创作的发展思路与价值观念。  相似文献   

15.
《新闻界》2014,(11):22-29
2012年热播的电视剧《甄嬛传》是一部以女性角色为主体、展现女性成长的电视剧作品,剧中构建了一个"男权独尊"的极端父权社会(后宫),女性在两性关系中扮演着被动的角色。而同时,剧中的女性亦通过"利用"自身的性别特征而最终在男权制度下赢得自身的权力地位,展现了女性主义的自觉。本文试图着重关注"身体"符码在剧中的呈现,以文本分析的方式,阐释电视剧文本对女性形象的构建及其折射出的性别政治与社会文化意义。  相似文献   

16.
唐昊 《今传媒》2012,(3):88-89
2012年,《黑夜传说4》成为新年的一记重磅炸弹,在年初再次引爆好莱坞的吸血鬼狂潮。不可否认,吸血鬼与超人,蝙蝠侠,钢铁侠一起,延续着好莱坞的炫酷题材。自1913年美国影片《吸血鬼》开始,吸血鬼就在好莱坞银幕上不断出现,每个时代的吸血鬼形象皆不相同,却又异常成功。在数字手段无所不能的今天,好莱坞电影中的吸血鬼形象变得更为丰满,故事讲得更为引人入胜。本文整合好莱坞历史上优秀的吸血鬼题材影片,解析影片成功的因素,提炼出好莱坞对于某一文化的运用技巧和惯用手法,使中国的优秀文化能找到适合自己的银幕空间提供有价值的创新思路。  相似文献   

17.
梁莹 《视听》2021,(1):53-54
近年来,家庭教育题材电视剧重回大众视野,聚焦现代家庭亲子关系,展现在家庭教育环境下父母与孩子共同成长的一系列故事.家庭教育题材电视剧多以"抚慰焦虑,温情搞笑"为路线,关注社会热点,迎合观众审美需求,深受大众欢迎.目前家庭教育题材电视剧也存在内容局限、情节同质化、对家庭教育现实引导推动不足等问题.本文以电视剧《小欢喜》为...  相似文献   

18.
杨梅  范田丽 《青年记者》2016,(36):98-99
少数民族题材电视剧是传播少数民族文化、展现民族形象的重要媒介产品.近几年,少数民族题材电视剧类型和数量逐渐增多,并在主流媒体上播放,增进了全国受众对少数民族群体的了解.这类题材电视剧塑造的少数民族形象,对非少数民族聚居区的受众认识和了解少数民族群体能够起到积极作用,进而促进各民族交往和促进各民族团结.如何真实有效地塑造少数民族人物形象是这类题材电视剧创作需要考虑的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19.
处在特定文化和经济环境中的中国电视剧,具有独特的媒介传播特性.电视剧作为当代中国"第一"叙事艺术体现了家庭通俗艺术的基本传统以家庭故事为主要题材,以日常经验为主体内容;以生活化戏剧为叙事特征,以主流意识为价值观念.与电影相比较,电影更重视情节、场面和奇观,电视剧则更重视人物、对话和细节,电影更强调以导演为中心,电视剧则以编剧和演员为核心;电影更体现流行文化的矛盾和差异,电视剧则更体现价值整合的主流性.中国电视剧这种家庭大众文化的传统正随着中国社会的发展而产生着新的变化.  相似文献   

20.
女性群体日益增长的消费产生了当下的"她"经济,为了吸引女性群体当今影视行业的生产中也在形象表达、影像叙事、主题表现等方面做出改进。本文选取郑晓龙电视剧为研究本体,结合"她"时代的时代背景,纵向对比分析,"她"形象在"她"时代的转变。力图探究郑晓龙思想中的女性形象,以及在"她"时代的深入背景下郑晓龙导演是如何做出转变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