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现代语文》2007,(6):50-50
礼仪是人类为维系社会正常生活而要求人们共同遵守的最起码的道德规范,它是人们在长期共同生活和相互交往中逐渐形成,并且以风俗、习惯和传统等方式固定下来。对一个人来说,礼仪是一个人的思想道德水平、文化修养、交际能力的外在表现,对一个社会来说,礼仪是一个国家社会文明程序、  相似文献   

2.
21世纪以来,上党八音会是山西较具特色的民间艺术之一,上党八音会是盛行于山西长治地区的一种民间音乐艺术形式,它是当地人民精神生活中不可缺少的艺术载体,表现出鲜明的风俗文化特色,在中华民族艺术花园中绽放着独特的艺术魅力。  相似文献   

3.
舞蹈作为一种文化现象,伴随人类始终。它流传至今,其发展和形成都与人们的生活、情感、宗教信仰有着密切的联系。舞蹈在人们的日常生活和劳作过程中诞生,由人民所共同创造,具有鲜明的人文风俗和深厚的地方特色。这个从人民中诞生的艺术却在发展中产生了一些社会功能并作用于人民。  相似文献   

4.
新时期学生礼仪教育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礼仪的基本内涵及特征1.礼仪的基本内涵礼仪受历史传统、风俗习惯、宗教信仰和时代潮流等因素的影响,是一个不断发展的道德规范,它是人们在长期共同生活和相互交往中逐渐形成的,并以风俗、习惯和传统等方式固定下来。礼仪是指人们在  相似文献   

5.
礼仪是在人际交往中,以一定的、约定俗成的程序方式来表现的律己敬人的过程,涉及穿着、交往、沟通、情商等内容。从个人修养的角度来看,礼仪可以说是一个人内在修养和素质的外在表现。从交际的角度来看,礼仪可以说是人际交往中适用的一种艺术、一种交际方式或交际方法,是人际交往中约定俗成的示人以尊重、友好的习惯做法。从传播的角度来看,礼仪可以说是在人际交往中进行相互沟通的技巧。礼仪是人类为维系社会正常生活而要求人们共同遵守的最起码的道德规范,它是人们在长期共同生活和相互交往中逐渐形成,并且以风俗、习惯和传统等方式固定下来。礼仪,对一个社会来说,是一种文化,是一个国家社会程  相似文献   

6.
民俗,即民间风俗,是一个国家或民族中广大人民(主要是劳动人民)所创造、享用和传承的生活文化。它规范和影响着人们的行为、语言及心理等,并由此模塑着人们的文化人格。人总是生活在一定的民俗氛围之中,如同鱼生活在水中一样。文学作品是社会生活的反映,因而,它不可避免地烙印着民俗的痕迹。把握文章中的民俗事象,对实现教学目的,特别是加强学科教学中的德育渗透有着积极的作  相似文献   

7.
《午餐》     
这是一幅贵族家庭生活风俗场面。华丽的罗可可风格的室内装饰,画中人物高贵的生活举止和环境陈设,从一个侧面再现了当时贵族阶层的生活现象。画家沿用古典主义的艺术技巧、造型手法反映贵族  相似文献   

8.
文化是一个复合体,其中包括知识、信仰、艺术、法律、道德、风俗以及人作为社会成员而获得的任何其他能力和习惯。而交际的过程是人们运用语言知识和社会文化知识传递信息的过程。所以,无论哪种语言,它和它所反映的文化背景知识是一脉相承的。对于中学生来说,了解英语文化背景知识,有助于他们在交际中语言畅通,表达准确,  相似文献   

9.
审美想象是艺术创造过程中的一种主要的心理方式,它具有创造性的艺术功能,能打破时空的局限,将人们生活中的事物形象化,在艺术创造过程中构成完美的艺术作品,同时它能将艺术生命对象化,使人们生活的世界艺术化,从而使人们对世界和生活有更深层次的领悟。  相似文献   

10.
动漫艺术是一个非常普遍的艺术形式,很多优秀的动漫作品为人们的生活增添了乐趣.而且,它对其他科目将是一个有益的补充.  相似文献   

11.
我们知道,民俗是不同民族不同地域人民在长期生活中逐步形成的并共同遵守的行为规范,它是社会生活方式和民族文化整体中最稳定的因素。哪里有人群,哪里就有社会生活,哪里就有相应的社会风俗。可以说,民俗是一定时期社会的缩影。作为语文教材,尤其是其中的文学作品,它们最大的特点就是形象地反映人们的社会生活。人们生活中到处存在的社会习俗、习惯以及有关的思想感  相似文献   

12.
浅析多元文化的重要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是文化的主要表现形式。各民族的文化和社会风俗又都在该民族的语言中表现出来。19世纪英国人类学家泰勒(Edward Tylor)在《原始文化》一书中,给文化下了一个比较经典的定义:"文化是一个复合体,其中包括知识、信仰、艺术、法律、道德、风俗以及人作为社会成员而获得的任何其他能力和习惯。"随着人们之间交流越来越  相似文献   

13.
贺敏  刘卓  孙海涛  李明 《教师》2013,(20):109-109
剪纸艺术是最古老,也是最有意义的传统民间艺术之一。剪纸艺术在人们生活中是必不可少的,逢年过节、婚宴嫁娶,人们都会用剪纸来渲染气氛,它是人们生活的需要。剪纸艺术具有民族性,其在特殊教育中的运用也更加具有学术价值。  相似文献   

14.
本文认为在区域文化的各子系统中,风俗与“人”更为贴近,它是透视人类社会的“广角镜”。文学,尤其是叙事艺术的小说,通过对风俗文化表层和中层的描写,深入到璀璨的人性世界中,写出一个个鲜活的生命形式,反映出民族历史和文化的流程。区域风俗对文学的影响是多层多面的:风俗地域性的特点对文学个性化的形成有着极大的价值;风俗和文学都堪称“人学”,在这一点上,它们发生了深刻的联系;风俗是历史的沉积这一特点与文学的认识功能相通,尤其对小说史诗品格的形成有着重要影响;由美学的角度观,风俗本身也是一种美,对审美为本的文学来说,风俗美必定成为它所着力表现的对象。  相似文献   

15.
《汉书·地理志》云:“‘凡民禀五常之性,而有刚柔缓急音声不同,系水土之风气,故谓之风;好恶取舍动静无常,随君上之情欲,故谓之俗’是解风俗之事也。”风俗,用现代汉语来理解,就是指历代相沿积久而成的风尚、礼节、习俗等。究其实质,风俗体现出了鲜明的个性特色:1.显著的地域个性。风俗之所以称之为风俗,很大程度上就是因为它有着与众不同的地域个性,不同地域由于气候、地形等自然环境的不同,在起居、饮食、婚嫁丧葬等事宜上就有着明显的差别,体现出特有的个性特征。正所谓“十里十乡风”。2.源远流长的历史传承性。现在流行于人们生活中的某一习俗,不可能是在某一特定瞬间形成的,追根溯源,定会触摸到这一习俗在不同时间段的历史演变,这其中虽有变更,但更多的是对传统的继承发扬。只有在经历了时间的洗涤后,风俗才能得以有顽强的生命力。3.趣与雅的完美相融性。无论是哪一种风俗,最初往往是一种生活、生产方式的体现,但随着历史的传承,它终将以文化的形式体现。因此,风俗就能够集生活之趣、文化之雅于一身,达到雅俗共赏的完美境界。4.强大的人文凝聚性。风俗由于有着显著的地域特征、源远的历史特征,所以它往往是一个地域、一个民族得以成为一个整体的强有力的“领袖”。正因为有了它的召唤,才会出现超  相似文献   

16.
春节习俗与古代冬春祭祀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最盛大的传统节日——春节的风俗源于古代的腊祭,这是人们通行的说法。但是,从民间传统的春节习俗反映出的内容来看,古代的腊祭难以包涵众多的春节风俗,它只是春节风俗中一个重要的习俗。本文运用大量的史料论证,认为春节的风俗主要源于古代冬季的迎春、迎新年、蜡祭、腊祭以及驱傩逐疫、祭太乙神等一系列活动。  相似文献   

17.
中国传统风俗观的历史研究与当代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风俗”是中国传统社会大众生活文化特性的词语概括 ,在传统风俗观下 ,“风俗”是风与俗的合成词。“风”强调风土等自然地理条件对人的行为的影响 ,“俗”是一种习以为常的社会生活模式。风俗具有自然与人文兼备的二重性。古代学者的风俗观关注风俗发生的地域性与政治性 ,对风俗的教化功能有着特别的强调。近代社会发生了急剧变化 ,人们对风俗进行了重新的思考 ,认为风俗可以救世 ,虽然对待传统风俗的态度明显不同。传统风俗观认为风俗具有三种特性 :一、风俗具有较强的伦理品性。二、风俗具有流动贯注的传习性与扩散性 ,又有着难于变化移易的凝固性。三、风俗习惯虽然难于改变 ,但它还是能够移易的。当代社会是一个文化转型的时代 ,传统风俗观有关风俗的理解与评述对于当代社会的民俗文化建设以及民俗学研究仍然具有启示意义 ,我们的民俗学应该关注现实社会风气时尚的研究 ,从自己的学术立场出发 ,阐释自己对民俗文化价值的看法 ,区分民俗的美善与丑陋 ,注意与国家政府合作培育、提倡“良风美俗” ,为社会的良性运行提供学术支持  相似文献   

18.
华瓷是中国文化和经济、科技和艺术的结晶,是人类文明的典范。华瓷具有强大的调适功能,广泛影响陶瓷之路亚非国家的社会生活,推动了社会风俗向善、审美理念趋真,改变人们价值观念、行为取向、文化心态,进化了人类物质和精神生活。  相似文献   

19.
两汉文化与年画之滥觞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年画作为一种民间艺术,从造物的角度来看,它与人们的生活密切相关,它不是为艺术而艺术,为求美而美的艺术,它是为了满足生存需要为根本目的,在对生活的创造、充实、完善的过程中与人们的日常生产生活紧密地交织在一起。用鲁迅的话说,它是“生产者的艺术”。艺术的功能在文化史的发展中不断产生变化,随着社会的发展,新的艺术形式被创造出来,艺术就会获得新的功能和完成这些功能的新的技术手段,同时也全部或部分地丧失原来所具有的功能和手段。  相似文献   

20.
《守财奴》一文节选自长篇小说《欧也妮·葛朗台》。《欧也妮·葛朗台》是法国批判现实主义作家巴尔扎克(1799—1850)最重要的作品之一,写于一八三三年。在卷帙浩繁的小说总集《人间喜剧》中,它属于“风俗研究”的“外省生活场景”。这部小说,写的是资本主义社会中极为寻常的家庭悲剧,但巴尔扎克却匠心独运,赋予它以时代和社会的内容,使其成为十九世纪二、三十年代法国外省生活的风俗画。小说结构谨严,人物形象栩栩如生,艺术上臻于炉火纯青的地步。因此,它问世一个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