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陶行知是我国现代教育史上一位卓越的人民教育家,他以"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精神为中国的教育事业作出了重要贡献。他的教育理论与实践很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  相似文献   

2.
今年10月18日是伟大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诞辰一百周年,我们以十分崇敬的心情缅怀他的光辉业绩,学习他的教育思想,发扬他对于教育的奉献精神。陶行知是我省歙县人,1906年入徽州崇一学堂,1909年考入南京金陵大学文学系,1914年毕业后留学美国,先后就读于伊利诺大学和哥伦比亚大学,获政治学硕士学位和都市学务总监资格证书。1917年他婉辞老师现代著名教育家杜威挽留其在美国任教的盛情,怀着“要使全中国人都受到教育”的宏愿回到祖国。此后,他以“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赤子之忱,与劳苦大众休戚与共,毕生致力于为中华民族求解放,为中国教育寻曙光、探新路的神圣事业,鞠躬尽瘁,死而后己。陶行知的一生是伟大爱国者的一生,是为中华民族的兴盛和人民大众的幸福无私奉献的  相似文献   

3.
师德是教师的灵魂.陶行知先生一生致力于人民教育事业,他的高尚的师德,尤为感人.他堪称教师的楷模,无愧于“万世师表”的美称.学习陶行知,千学万学,先学师德.师德即教师的职业道德.它规定了教师在从事自己的工作中应当遵循的道德行为规范和准则.每个人民教师,都必须具备师德.教师不仅是社会的一个成员,更重要的是一个“教育者”.因而,教师的职业具有人格示范的职能,对学生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陶行知先生不仅非常重视师德教育,而且身体力行,他有师德教育上的高标准,又有道德行为上的示范性,是值得我们学习的榜样.  相似文献   

4.
陶行知先生是中国现代教育史上一位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伟大的人民教育家,他根据自己多年的教育实践,研究总结出了一系列充满智慧和活力的教育方法和原则,其中许多内容对我们现在依然有着现实的指导意义。在学陶师陶活动中,我认真学习陶行知的教育思想,并把陶行知的教育思想渗透到语文教学过程中,不断进行反思和实践,现在将其中的心得总结如下:一、"爱的教育":语文教学的基调陶行知先生曾经说过:"真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  相似文献   

5.
陶行知先生是中国近代伟大的人民教育家。他的品德和为人堪称万世师表,他的教育理论精辟深邃,他的一生始终进行着不懈的教育实践和理论探索。陶行知先生为了使工农劳苦大众掌握文化知识,放弃了大学教授的优厚待遇,在极其艰苦的条件下,开展和坚持平民教育运动,创办了晓庄师范、山海工学团、育才学校、社会大学等学校和教育机构,为革命事业培养了大批人才。有人说他是步步下降,从大学教授开始,继而从事中等师范教育,之后又办起了民众教育组织和小学——山海工学团及育才学校。然而,陶行知先生对此心甘情愿。在他兴力育才学校时,经费困难,有人劝他不要抱着石头游泳了,他却  相似文献   

6.
今年10月18日是陶行知先生诞辰100周年纪念日。陶行知先生是我国伟大的人民教育家,优秀的民主主义战士和共产主义战士,是中国知识分子的典范。他为人民教育事业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他为探索中国的教育新路创造了丰富的实践经验;他热爱祖国,热爱人民。他的崇高师德永远值得我们学习。在改革开放的新形势下,学  相似文献   

7.
黄鹤.这位被教育学家们称为“陶行知迷”和“教育迷”的“行知路上后来人”.因于2001年8月创办行知学校(原棚鹏学校).要在当今中国践行陶行知教育思想而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本刊总第七期曾发表《黄鹤和他的陶行知学校》一文对此进行了报道).黄鹤决意以人民教育家陶行知为师.试图  相似文献   

8.
陶行知(1891-1946年)是中国现代教育史上著名的人民教育家,他特别重视生活教育的作用,他把生活教育当作改造中国教育、中国社会的惟一出路。他指出:生活教育是生活所原有,以生活为中心的教育,不仅使书本知识变活,而且使师生开阔视野,从社会生活中吸取综合的多方面的知识,从而获得思想和精神力量。《生物课程标准》指出:"通过生物课程的学习,知道生物科学技术在生活、生产和社会发展中的应用及其可能产生的影响。初步学会运用所学的生物学知识分析和解决某些生活、生产或社会实际问题。逐步养成良好的生活与卫生习惯,确立积极、健康的生  相似文献   

9.
为劳动人民着想,办劳动人民需要的教育,在中国近代教育家中,首推陶行知。1891年10月,陶行知生于安徽省歙县,1914年毕业于南京金陵大学,1917年从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留学回国,担任南京高等师范、东南大学教授。1926年,开始倡导乡村教育运动。1946年7月,陶行知在争取和平、民主运动高潮时,在上海逝世。毛泽东称他为“伟大的人民教育家”,周恩来说他“是一个毫无保留追随党的党外布尔什维克”。今年10月是陶行知诞辰一百周年,为了纪念他,我们要学习他的无私奉献精神、崇高师德和进步的教育思想。  相似文献   

10.
感悟行知     
张滢 《现代语文》2010,(12):29-29
陶行知先生毕生倾力于祖国和人民的教育事业,勇于探索,不辍实践,培养出大批的优秀栋梁之才,他的教育思想内涵丰富,哲理深刻,极具现实的指导意义和借鉴意义,并深深影响和触动着我们,慢品其学思博大精深,细嚼其文采深入浅出,在此,笔者只能以浓缩的方式来再现其丰碑式教育的独特魅力。  相似文献   

11.
伟大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是我国现代教育当之无愧的先驱,他奋斗一生,奉献一生,创造性地开展教育工作,用毕生的心血创立了一整套的教育理论。陶行知先生的教育理论不仅对当前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具有指导意义,而且对师范教育改革依然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陶行知先生说:“师范学校负培养改造国民的大责任,国家前途的盛衰,都在他手掌之中。”  相似文献   

12.
创办晓庄师范,为农民烧心香 1917年,陶行知完成了在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的学业,拒绝校方留学深造的邀请,踏上了回国的轮船。在归途中,他和同学们说:“我的志愿是要使全国人民有受教育的机会。”当时,正值国内五四新文化运动兴起,他马上以巨大热情投身教育改革,并决心改变只为上层统治者服务的办学方式,用平民教育为“中国教育寻觅新的曙光”。  相似文献   

13.
杨多 《教育科学论坛》2007,(4):58-59,65
纵观陶行知一生所办教育,没有哪一次是以赚钱营利为目的、或是为少数有钱人办的贵族学校,没有哪一次是弄虚作假的。针对现实某些教育却因过度功利而发生异变,我们应该向行知先生学习,学习他对人民教育事业“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精神。  相似文献   

14.
孔丽娟 《考试周刊》2014,(40):121-122
正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在半个多世纪前,就提出生活教育、创造教育等许多主张,为中华民族教育事业而奋斗终生。他虽然同我们生活的年代不同,但他的创造教育理论和教育思想仍然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陶行知先生"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肺腑之言感化和教育了中国一代又一代人。他认为教育的根本是为了人民的解放,为了人民的幸福。其中,"生活教育理论"是陶行知先生教育思想的基石,是其思想的主体和重要组成部分。"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合  相似文献   

15.
陶行知先生是中国现代教育史上著名的人民教育家,他倾其一生致力于人民教育事业,给我们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他的教育思想和教育实践活动,有很大影响。学习、研究、实践陶行知先生教育思想,对当今推进教育改革仍具有重要的现代价值。  相似文献   

16.
裴萍 《生活教育》2009,(12):45-46
陶行知是我国伟大的人民教育家。他提出的一系列有益的教育主张,对今天的初中英语教学仍然不乏现实指导意义。在不断学陶师陶的基础上.积极开展陶行知思想与初中英语教学整合性的探索研究,对建构具有特色的初中英语课程体系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今年10月18日是伟大的人民教育家、教育思想家,伟大的民主主义战士、共产主义战士,伟大的爱国者陶行知先生诞辰一百周年。陶行知先生的教育理论及其实践,在中国教育史上占了光辉一页。陶先生不仅在中国是一个伟大教育家,也是世界教育史上伟大人物,他的思想是前进的、科学的、民主的,他的一生光明磊落,追求真理,无私奉献,他是一个时代的英雄。今天我们纪念陶行知先生,就要认真地继承、研究、学习他留给我们的宝贵精神财富,特别要研究和学习陶行知从中国国情出发,“为中国教育改造探获生路”的精神,从而推进  相似文献   

18.
作为一位伟大的人民教育家、教育思想家,陶行知先生给中国教育给我们的老师留下了丰富而宝贵的遗产,其中影响我们教师最深的我觉得就是他的“爱满天下”的思想。作为一名普通的老师,我们应该在具体的教育教学实践中去学习陶行知先生,学习他的睿智,学习他的教育思想,像他一样用一颗宽容的心去爱每一个学生,  相似文献   

19.
《生活教育》2011,(7):17-17
陶行知(1891-1946)是我国现代伟大的人民教育家,其丰富的教育思想与实践至今仍然被广泛传颂与应用。温家宝总理多次提及陶行知的教育理念与人格精神,号召广大教师向陶行知先生学习,争做献身教育事业、具有先进教育理念和独特办学风格的人民教育家。2011年是陶行知先生诞辰120周年,也是《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全面实施的第一年。  相似文献   

20.
陶行知先生作为一位伟大的人民教育家,他求真的教育实践,知行合一的师德风范为教育工作者树立了光辉的榜样,他那博大的教育思想对于当代教育依然有指导意义。以下就是笔者联系陶行知的教育思想,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对当前小学数学课堂的几点思考。一、如何进行课前情境的创设陶行知先生曾提出"生活即教育"的教育思想,他指出教育的根本意义在于"生活之变化,生活无时不变,即生活无时不含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