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李可 《新闻窗》2007,(3):58-59
近年来,由于行业内部竞争的日益加剧,加之在信息的广泛性、迅捷性以及与受众的互动性方面无法与网络等电子媒体相抗衡,文摘类报纸受到了严峻的挑战。目前我国有包括综合性文摘报和专业性文摘报纸三十多家,在这种形势下,如何办好文摘类报纸,值得我们认真思考。  相似文献   

2.
张茹 《新闻世界》2014,(4):21-22
文摘类报纸要想在未来的竞争中脱颖而出,就必须在"信息和观点"的组合上出新、出彩。而信息和观点的组合,也就是用论说或道理统领事实(信息),实际上就是要提高文摘报的策划能力和策划水平,这将决定一家文摘类报纸与同行相区别的程度,是品牌建设的重要手段。本文以《大河文摘报》新闻版面为例,尝试探讨文摘类报纸新闻独家报道如何进行视角选取。  相似文献   

3.
王琼 《传媒观察》2006,(10):17-19
现状与挑战我国第一批文摘类报纸创刊于20世纪80年代。当时正值改革开放初期,人们开始从思想的禁锢中解放出来,对信息的需求很大。而相矛盾的却是党报一统天下,新闻报道宣传化,信息供应不足,报纸贴近性和可读性差。两者之间的鲜明反差使文摘类报纸应运而生。1980年1月,解放日报  相似文献   

4.
文摘类报纸应运而生 我国第一批文摘类报纸创刊于20世纪80年代。当时正值改革开放初期,人们开始从思想的禁锢中解放出来.对信息的需求量很大。而当时党报一统天下,新闻报道宣传政治化,信息供应不足,报纸的信息内容和可读性远远不能满足读者需求。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推进,人们物质生活逐渐改善,对精神文化产品的渴求迅速膨胀.文摘类报纸因时而起,应运而生。文摘报一问世即以其包罗万象的丰富内容、短小精悍的篇幅、平易朴实的大众风格……以趣味性、可读性、服务性,贴近百姓生活,迅速吸引了大批普通读者。  相似文献   

5.
我国的文摘类报刊从最早的《集成报》(1987年、上海)迄今,已有近百年历史。但从真正意义上来说,文摘报的发展还是在近十几年改革开放时期。目前,我国有文摘类报纸有30多家,各种报纸开办的文摘版、文摘专刊达140多家。文摘类报纸的期发行量总计达1100万份,拥有读者过亿。 文摘报刊的猛增,表明了现代生活节奏越紧张,人们越希望快速阅读高效吸收所需求的信息,越是进入信息社会,人们越感觉到信息选择的困难。以博采众长、信息丰富为特点的文摘报刊恰好满足了人们的需求,这就是文摘报刊生生不息的根本原因。  相似文献   

6.
刘民安 《新闻知识》2000,(11):30-32
据有关资料显示,目前全国有文摘类报纸近30家,包括综合性文摘报和专业性文摘报、多年来,由于文摘类报纸立足读者需要,紧紧把握市场信息,发挥其信息量大、内容丰富、知识广博、服务周到的优势.并注意适应新形势和读者市场需求,适时调整内容结构和更新栏目,从而,多数文摘类报纸在市场上站稳了脚跟,而且发展较快。有几家发行量超过百万份,多数也在20万到70万份之间。文摘类报纸的基本特色总的看,全国办得较好的文摘类报纸约有10多家,如上海的《报刊文摘》、福建的《每周文摘》、江苏的《中国剪报》、湖南的《文萃周报》、…  相似文献   

7.
杨晓强 《新闻窗》2012,(5):59-60
我国第一批文摘类报纸创刊于20世纪80年代。当时,面对党报一统天下的格局,文摘类报纸以其密集而短小的信息,平易朴实的平民风格,包罗万象的社会生活内容,以及合理的价格受到很多读者的欢迎。但是,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新媒体用图文声像的多媒体信息传播形态以及传播的瞬时性、受众的互动性、评论的针对性、信息的民主性等特征对传统媒体带来了巨大冲击,报纸消亡论甚嚣尘上。  相似文献   

8.
李青 《新闻世界》2010,(12):37-38
本文首先论述了文摘类报纸的现状。继而对文摘类报纸的市场竞争力进行了分析。最后阐述了丈摘类报纸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9.
一张高品位的文摘类报纸,并非人们想象中"剪刀加浆糊"的"作坊产品"。除选稿的眼光独特外,编辑人员对新闻的再创作——精编,是重要因素。据初步统计,全国正式出版的文摘类报纸近40家,文摘类报纸一直是作为特殊的报纸形态存在和发展的。全国文摘类报纸的发行量虽然在逐年下滑,  相似文献   

10.
据中国文摘报研究会统计:目前,我国文摘类报纸30多家,各种报纸开办的文摘版,文摘专刊达140多家,文摘类报纸的期发行量总计达1100万份左右,拥有读者过亿。文摘报已成为我国报业大军中一支重要的方面军,在舆论引导工作中具有独特的作用和影响,“文摘”以自己独特的优势在报纸上占了一席之地。 文摘是沟通读者与原始文献的桥梁,它是信息量密集的一种情报源。报纸文摘版是报中之报,以其导向正确、信息丰富、视野开阔及短小精悍,摄取报刊中的有价值的大量信息,浓缩成一批精品奉献给读者。 报刊文摘对读者有着不可低估的吸引力,但报纸的文摘版究竟应由哪个部门搞?定位何方?目前,在报社系统内尚无一个统一的说法。据《中国新闻资料学会会刊》报道,我国新闻界重视新闻资料事业的发展,在开发利用新闻资料方面取得了一些成就,如:《羊城晚报》、《解放日报》、《四川日报》、《新华日报》等新闻单位资料室都承担了文摘、信息性质的报刊专版。如《每周文摘》、《报刊文  相似文献   

11.
1980年元旦,解放日报社的《报刊文摘》创刊,这是新中国最早创立的文摘类报纸。由此,拉开了新中国文摘类报纸的发展序幕。目前,据不完全统计,全国正式出版的文摘类报纸约为32家,期发行量有过百  相似文献   

12.
杨必刚 《新闻窗》2006,(2):31-32
看天下报业风云,文摘类报纸百花齐放,争奇斗艳。 文摘类报纸在中国,随市场经济起起浮浮,跌跌宕宕,尽管面临汹涌波涛,却也顽强地生存,尽显生机。其生存和发展,是—个值得认真研究的大课题。  相似文献   

13.
彭理 《编辑之友》2007,(6):70-71
文摘类报纸始终是纸质媒体中一种特殊的存在物,从上个世纪80年代开始,信息交流在受众中处于供不应求的状态.各种文摘类报刊应运而生,至今已经成为各个层次受众阅读的重要选择.  相似文献   

14.
司琼 《新闻世界》2009,(7):48-49
中国文摘类报纸的大规模出现,是在20世纪80年代初。当时,随着改革开放的推进。人们对精神文化产品的渴求迅速膨胀。中央及地方的大多数省级党报都办起了文摘报。利用当时媒体信息供应不足、报纸娱乐性和可读性差等市场空档,一经问世即吸引了读者。自20世纪90年代。文摘类期刊也得到了迅猛的发展,全国近九千种期刊。文摘类期刊就有二百多种。  相似文献   

15.
巩法琦 《传媒》2014,(7):31-33
正在都市报和网络媒体的冲击下,文摘类报纸传统的"集纳百家报刊之长"的优势已变弱。与都市报相比,文摘类报纸在时效性、广告、利润、从业人员数量以及影响力等方面均处于弱势地位。但我们应该理性地看到,文摘类报纸自有其独特的存在价值和意义,仍然可以凭借长久以来积累的品牌优势和灵活多变的办报模式,在竞争激烈的传媒市场中分得一杯羹。作为文摘类报纸的从业者,笔者从以下七个方面分析文摘类报纸相较于都市报和网络媒体所存在的优势和  相似文献   

16.
随着我国报刊事业的不断发展,以博采众家为己任的文摘类报刊应运而生,并且以信息量大、可读性强的特色受到广大读者的青睐。各级报纸也陆续办起了自己的文摘版,有的报纸虽没有文摘版,但也开辟了文摘性质的版面。全国晚报类报纸彼此联络较紧密,相互织稿的网络开始形成,这使得晚报类报纸的文摘实质上是要闻集锦。如何在党报上开办一块生动活泼、特色突出的文摘版呢? 笔者在去年9月《河北日  相似文献   

17.
目前,我国现有的文摘类报纸大多是在上世纪80至90年代出现的,是作为特殊的报纸形态存在和发展的。和都市报、晚报、晨报等热闹的现状相比,文摘报之间的竞争虽然也很激烈,但用“躲进小楼成一统”来形容它们并不为过。在报业跨区域重组、资本兼并竞争、同城报纸白热化拼杀等市场表现面前,文摘类报纸因其文章短小精悍,信息量大,  相似文献   

18.
浅淡文摘报编辑的素质甘茂因目前颇受青睐的文摘类报纸,是在改革开放大潮中发展起来的。1980年,《报刊文摘》、《文摘周报》相继在上海和四川正式创刊。之后,全国各类文摘报纸如雨后春笋般地出现,短短十几年,已发展到数十家。现在,几乎所有中央及省、市的机关报...  相似文献   

19.
在媒体竞争激烈的今天,文摘类的报纸仍然有自己的发展空间,如果定位准确,这个发展的空间还是相当大的;审时度势,与时俱进,不断创新是文摘类报纸的必然要求;抓住报纸的定位问题认真研究,这是办好一份文摘  相似文献   

20.
文摘版虽不是一张报纸的主角,但调查显示,读者对文摘版的阅读时间和兴趣明显高于其他类版面,有的报纸文摘类版面已占到总版面的55%。文摘版吸引读者的程度,对一份报纸的经营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对于党报来说,如何办好文摘版,考验着决策层和编辑的综合素质。本文试对党报文摘版面的编辑工作进行简单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