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国地市报团高歌猛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6年,是我国报业发展很不平凡的一年,尤其是地市报业不仅面对上级媒体的竞争,更重要的是应对新媒体的挑战,他们在挑战中觉醒,在思索中奋进。地市报报业集团发展迅速继2006年宁夏石嘴山日报报业集团、山东临沂日报报业集团成立之后,据不完全统计,如今地市报已有20余家先后创建  相似文献   

2.
2013年是我国报业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节点,它既是报业发展的"问题凸显年",又是报业发展的"机遇叠加年"。2013年,中国报业经营的进展主要有:政府规制改革提速,行业发展环境优化;推进报业数字化转型,纸媒网站经营效益初显;整合产业资源,打造纸媒运营新优势;政府强势介入,报业集团化建设提档升级。2014年乃至未来较长一段时间里,中国报业将经历一段曲折而又艰难的"爬坡过坎期",整个报业将步入"慢增长时代",核心在于调整报媒产业结构,提升增长质量。  相似文献   

3.
持续八年之久的报业大战,2003年明显地沉寂下来,就连《新京报》这样的重磅炸弹似乎也撼动不了市场几分。报业大战会不会持续下去?新一轮媒体竞争热潮是否到来?透视这场报业大战,或许能给我们带来一些启示。  相似文献   

4.
吴锋 《新闻实践》2007,(1):8-10
与电视业的高调繁华、网络业的胜利凯歌和广播业的逆市上扬相比,2006年的中国报业就显得寂静。报业广告增幅仍旧较低,竞争更加惨烈,来自网络等其他媒体冲击愈发明显。如果说,当2005年报业广告增长首次大幅下滑时,中国报人显得惊慌失措、大呼“报业寒冬”的话,那么,2006年的中国报人则显得沉着冷静。表面平静的报业市场背后却  相似文献   

5.
聂静 《传媒》1999,(5):19-20
1998年是我国报业实施由数量规模增长向优质高效阶段性转移的关键一年.我国报业经过治理和发展,报业散滥势头受到有效遏制,报业结构得到明显优化,报纸质量得到显著提高,报业两个效益均得到明显增强,我国报业步入繁荣和健康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6.
对报业来说,2005年可能是一个转折点。曾被称为“中国最后一个暴利行业”的报业进入微利乃至负利时代。伴随着报业高成长时代终结,中国报业正由超常发展转向常规发展,两极分化严重。报业竞争日趋激烈,发行大战愈演愈烈,种种迹象显示.报业发展已经进入平台期,报业转型与整合是必然的趋势:集约化经营、差异化竞争将成为新时期报业应对转型挑战的制胜之道。  相似文献   

7.
本世纪以来的5年时间里,中国报业广告收入增长幅度,有4年高于GDP的增长幅度,过去的一年报业广告的增长首次低于GDP的增长幅度,报业经济开始萧条,于是业内人士纷纷感觉到了报业经济冬天的来临。  相似文献   

8.
左军 《报刊之友》2014,(2):52-53
报业托拉斯是当报业发展到一定水平后出现的一种垄断经营现象。在我国新闻史上,民营报业曾经出现短暂的托拉斯倾向,但由于发育不完整,只被学界称为“报业托拉斯雏形”。但这种现象的出现及发展均能透视民国报业发展状况乃至整个社会环境的变化,其中一些举措对我国现代报业经营管理也不失启迪。对此,笔者通过梳理十年来(2003~2012年)关于中国民营报业托拉斯现象研究的文献,试图在这些研究基础上进行归纳总结和新的探索。  相似文献   

9.
如果说2005年确实是中国报业经营的一个拐点的话,那么,到今年五六月份,迎来这个拐点刚好两年了。在这个时候,堪称中国报业高地的广东报业情况如何呢?  相似文献   

10.
本文对日本报业在以网络媒体为代表的新媒体的冲击下仍能保持长盛不衰的原因作了分析,指出当前中国报业的整体形势不容乐观,中国报业同行可从日本报业中借鉴一些经营之道,推动报业的恢复和发展。  相似文献   

11.
我国报业经济这一概念是1992年由中国报协提出的。我国的资本市场的主要交易场所上海证券交易所、深圳证券交易所也在1992年挂牌。经过8年的各自发展,报业与资本市场开始了互相渗透,这是巧合,还是历史的必然?报业涉足资本市场能否使报业扩张驶入快车道?本文就这些问题作些探讨。 截至1999年底,我国公开发行的报纸有1995种,分属约1200家报社和报业集团,其中日报约有900家,每日下午出版发行的晚报约120家。由于现代报业在很大程度上都是都市化的产物,我国报纸的读者主要集中在城区。有调查表明,我国农…  相似文献   

12.
报业经济可以说是报人现时“曲不离口”的话题。报界有识之士各抒己见,献计献策,共图报业经济的大发展。《报业经济的战略思考》一文,比较全面地介绍、分析了我国近年报业市场的发展历史、现状及走势,将报业改革与国企改革做了比较分析,可使读者拓宽对报业经济发展的思路。 媒体竞争的中心是争取受众,得受众者,得市场,赢得受众,便赢得了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新闻媒体怎样才能真正赢得受众?读读“本期专题”刊登的介绍新疆人民广播电台实践经验的文章,对我们很有启发。  相似文献   

13.
王立纲 《青年记者》2007,(11):19-22
三十年,近三分之一个世纪,时间不算短,中国报业也在这50年里起飞.由报业小国变为报业大国,发生的变化不可谓小,但表面的世事更迭背后,也还有一些深层的东西需要改变,方能走得更快更好。  相似文献   

14.
面对报业竞争越来越激烈的趋势,党委机关报怎样走向报业市场,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在报业竞争中保持“龙头”地位,已引起普遍关注。中国新闻事业走过了50年历程,认真总结历史经验,对于机关报迎接报业市场的挑战,开创中国新闻事业的新局面,无疑是有积极意义的。 在传统的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转变的过程中,报业市场也逐渐形成和发展,已是不争的事实。报纸由单纯享受补贴的事业型,转向独立经营的企业型,既是重要的“舆论阵地”,又是重要的“信息产业”。报纸的双重地位属性,报业经营机制的变化,确立了市场主体地位。多…  相似文献   

15.
新闻出版总署在2005年7月发布的《中国报业年度发展报告》中就已经明确指出:“未来3~5年,是我国传统报业朝着面向未来的新型报业变革的过渡阶段,是中国报业发展的至关重要的战略机遇期,但  相似文献   

16.
陈翔 《传媒观察》2007,(8):12-14
成都报业市场竞争在中国报业市场化转型的格局中具有标志性意义。自1995年《华西都市报》首创都市报模式以来,原本沉寂平庸的成都报业市场瞬时风云俱生,在短短一两年内,跻身中国报业竞争前沿,甚至引领中国报业竞争风向标。也正是在《华西都市报》的崛起和办报模式的带动下,成都报业市场成为中国都市报的发祥地,成都报业市场竞争代表了上个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报业竞争的一面旗帜。在以都市报竞争为特色的成都传媒市场,  相似文献   

17.
<正>近年来,我国报业掀起了一股"数字报业"的热潮。报业数字化在取得初步成效、又面临新媒体引发的挑战和机遇的重要时刻,提出"数字报业"的概念,研讨"数字报业"的发展战略,探索"数字报业"的可持续发展之路,无疑是适时的、有益的。那么,究竟什么是"数字报业"?怎样才能推进"数字报业"?谈一点不成熟的个人看法,抛砖引玉,以期引起讨论。  相似文献   

18.
齐远  谢炎午 《今传媒》2004,(1):10-11
西安报业的大发展、大裂变、大改组带来的首先是人才的大流动,这一点,在2003年的西安报业市场成为最为耀眼的一道景观。  相似文献   

19.
案例:2006年,广州日报报业集团掀起中国报业创新的"第三次浪潮",积极探索传统报业市场以外的战略空间,快速开辟报业发展的蓝海新疆域。值得关注的行为主要有:  相似文献   

20.
夏菊兰 《新闻前哨》2005,(9):106-107
上个世纪90年代末,报业集团的出现,使中国报纸的经济规模扩张到了前所未有的程度,对报业的改革和发展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2004年12月22日北京青年报在香港上市,标志着报业集团真正实现产业运作。在我国,报纸是一种具有双重属性的产品,报社既是国有事业单位,又是独立的经济实体,报业集团是以报社为主业的新闻传媒集团。报业集团内部审计,如何根据这一特殊行业的特点和要求,在报业改制中发挥作用,是集团管理部门值得研究的课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