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9 毫秒
1.
《集邮博览》2009,(1):6-7
本刊讯海峡两岸直接通邮仪式于2008年12月15日上午在首都机场北京航空邮件交换站举行。《海峡两岸邮政协议》的签署,使长期以来两岸间的部分间接通邮变为全面直接通邮。协议的签订是扩大两岸邮政合作的基础。为全面落实《海峡两岸邮政协议》,两岸邮政部门积极就协议的议定事项进行了技术和业务磋商并达成共识,在  相似文献   

2.
众望所归的海峡两岸海运直航、空运直航以及直接通邮2008年12月15日正式启动,两岸同胞魂牵梦萦的直接"三通"得以基本实现,两岸之间通邮从此更加方便、快捷。  相似文献   

3.
吴斌 《集邮博览》2010,(3):66-67
自1952年起,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海峡两岸间的邮政通信一直处于中断之中。1979年1月1日,全国人大常委会发布了《告台湾同胞书》,提出了两岸实现通航、通邮,进行经贸交流的政策主张。交通部、邮电部、外经贸部和民航总局负责人先后公开发表谈话,表示随时准备和台湾有关方面就两岸通邮、通航、通商问题进行  相似文献   

4.
正为了加强海峡两岸邮政和集邮的合作与交流,弘扬中华传统书信文化,中国邮政和台湾中华邮政公司首度携手,于2014年5月共同推出以"鸿雁传书"为主题的邮票各1枚,成为两岸民众鸿雁往返、传情寄意的新佳话。乘此机会,让我们一起来领略外国历年发行的有关"鸿雁"题材的邮票和邮品。在日本1946年9月15日发行的一套普通邮票中,有一枚以飞翔的双雁为主图(图1),系日本浮世绘画家葛饰北斋的作品。1949年11月1日面世的日本《邮政周》纪念邮票(图2),采用日本画家安藤广重(又名:歌川广重)的  相似文献   

5.
刘宁 《集邮博览》2010,(7):58-58
2008年12月25日海峡两岸"大三通"的实施,标志着阻隔了半个多世纪的两岸通邮正式步入正轨走向常态化。回顾彼此之间的通邮历史,其过程艰难曲折,道路充满荆棘,而作为邮政上使用的一枚枚挂号函件收据,记录了微妙变化中两岸通信以来从间接到直通的历程。  相似文献   

6.
邓青 《集邮博览》2013,(3):80-81
1949年底之后,海峡两岸在政治上严重对立,军事上又隔海对峙,为稳固各自的政权,两岸都加强了管控。因此,两岸的邮政通信也遭受影响,在20世纪50年代初期即告中断,一直到80年代中期才稍显缓和,大陆邮政部门在1979年5月开放台湾通邮,但未获台湾方面响应,两岸通邮没有成功。  相似文献   

7.
正2014年7月5日,北京首都机场,一架南来的客机缓缓降落。台湾中华邮政公司邮政博物馆馆长江庆星等一行三人,连同他们随身携带的馆藏珍邮一同抵京。2014年7月7日,"海峡两岸珍邮特展·北京"开幕仪式在中国邮政邮票博物馆隆重举行,为两岸邮政博物馆在大陆的首次联展拉开了帷幕,来自台湾和大陆的各界嘉宾及媒体记者一百余人共同见证了这一历史时刻。至此,台湾珍邮第一次在大陆亮相,两岸邮品珠联璧合,共同在中国集邮史上写下了新的篇章。开幕仪式后,本刊记者就读者关心的问题采访了江庆星  相似文献   

8.
边际 《集邮博览》2014,(3):24-26
正2013年12月16日一早,台北久雨的上空,天光大开,煦日融融。市中心重庆南路一侧,矗立着《海峡两岸珍邮特展》大幅户外广告的邮政博物馆门前,鼓声阵阵,旗帜招展,引得路人纷纷侧目。9时许,在迎宾大鼓阵所渲染的热烈气氛中,中国邮政代表团来到邮政博物馆门前。海峡两岸邮政交流协会名誉会长、国家邮政局局长马军胜,海峡两岸邮政交流协会副会长、中国邮  相似文献   

9.
报载,1993年6月1日,海峡两岸开办互寄挂号函件业务,当月5日,北京、上海邮件处理中心收到台北航空中心发给大陆的首批挂号函件,两岸实现双向互寄挂号函件,并且互办查询、补偿业务。时光荏苒,转眼已过二十载。本人当年也收到一枚台湾邮友寄自台南县新营市的首日实寄封(见图)。因挂号函件开办首日台湾邮政未发行专用邮票,故此封只贴有两枚5月15日新发行的《长江风  相似文献   

10.
正视附加费     
地方邮政附加费(简称附加费)自广东省1987年1月1日率先开启征收,到1999年3月1日,国家邮政局根据国务院指示再度调整邮政通信资费标准、明令一律停止征收地方邮政附加费为止,历时12年又2个月,成为邮政历史上客观存在的一段史实。从附加费开  相似文献   

11.
4月1日《亚洲-太平洋邮政联盟成立五十周年》亚洲-太平洋邮政联盟(Asian-Pacific Postal Union)是根据万国邮政联盟组织法规决定成立的亚太地区政府间国际组织,简称亚太邮联或APPU。1961年1月,澳大利亚、日本等国在菲律宾马尼拉签署《亚洲大洋洲邮政公约》,1962年4月1日生效。根据公约成立联盟,宗旨是发展、便利和改善亚太地区各会员国之间的邮政关系,促进邮政业务领域的合作。组织机构有:代表大会、执行理事会、总部(行  相似文献   

12.
北京航空集邮联谊会和广州航空航天集邮研究会部分会员,共同制作了广州至台湾台北春节台商包机直飞首航纪念邮品。会员们收到这些邮品非常激动,十分感谢两岸邮政部门给予的帮助。这些邮品非常有意义,也均符合两岸邮政部门的业务规定,而且干净漂亮。在此列举几件,供爱好者欣赏。①航空平信:封的正面盖台北2005年3月2日11点干支(丁)3号  相似文献   

13.
1993年4月27日至29日,在海协会的倡议和积极推动下,经过海峡两岸的共同努力,备受瞩目的第一次“汪辜会谈”在新加坡海皇大厦正式举行。这是海峡两岸授权的民间机构最高负责人之间的首次会晤,也是40余年来,两岸高层人士以民间名义公开进行的最高层次的首次接触商谈。这次会谈的成功。对扩大两岸经贸、科技合作和人员往来、各项交流产生了积极的作用。双方签署了《两岸公证书使用查证协议》《两岸挂号信函件查询、补偿事宜协议》《两会联系会谈制度协议》及《汪辜会谈共同协议》4个文件,受到了海峡两岸和国际社会的普遍好评。  相似文献   

14.
读编往来     
《集邮博览》2015,(3):110-112
台湾邮刊介绍《集邮博览》《今日邮政》(Postal Service Today)是我国台湾"中华邮政公司"主办的一份集邮月刊,1958年1月创刊,至今已有57年的历史。该刊2014年12月总第684期(图1)发表了台湾著名邮学家潘安生(笔名:晏星、封翁)的大作《从大清邮政到中华邮政一以贯之的不脱色铅笔》,其中特别提到了《集邮博览》2014年第10期所刊《"大清邮政"专用铅笔》相关情况(图2),并采用了该文中的插图,成为两岸邮政和集邮交流的最新成果,有关内容也是对《集邮博览》文章很好的补充和延伸。  相似文献   

15.
1875年7月1日,由22个国家邮政代表签署的《邮政总联盟公约》正式生效。根据公约第15条规定设立的邮政总联盟(1878年改名为万国邮政联盟)中央办事处——国际局,于1875年9月15日组建成立。瑞士联邦政府任命原联邦委员会委员、邮政部部长欧仁·博雷尔担任首任国际局局长。 1875年6月选定的第一个国际局办公处在伯尔  相似文献   

16.
瑞士邮政于1848年组建,1849年1月1日起营运。1928年与电话、电报业务合并。为了适应经济发展,瑞士邮电(PTT)从1998年1月1日起分为瑞士邮政(SWISS POST)和瑞士电信(SWISSCOM)。除了信函和2千克以下包裹仍为法定的邮政专营业务外,原来的邮政服务项目都将实行市场竞争。  相似文献   

17.
轮台县(841600)是新疆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的一个较偏远的小县。根据自治区邮管局的通知,从1992年2月14日起收取区定0.2元附加费,盖“邮政附加费贰角”戳记。自当年5月1日起,又加收0.3元县定(1994年3月起变成州定)邮政附加费,不盖戳,另给淡青色铅印“邮政附加费0.30”凭证,加盖邮政日戳。另外同时还征收电信附加费,使用“电信附加费0.50”浅绿色铅印凭证。  相似文献   

18.
《上海集邮》2014,(2):4-4
2013年10月26日上海海峡两岸邮史研究会王珏、周正谊等一行17人组团前往台湾,在台北与台湾中国邮票研究会联合举办邮展,参观台湾邮政博物馆;在宜兰与宜兰集邮学会交流邮识,  相似文献   

19.
根据潜江市邮电局邮政科(1994)4号简函《关于加强邮政建设开发费管理的通知》,湖北潜江于1994年6月1日开始使用新版附加费收据,框幅133×60mm,三格式,称“邮政建设开发费”,印有征收依据、范围、标准。  相似文献   

20.
揭露假封     
下图所谓“邮政快件首日封”上盖有“北京6(支)1987.11.10.14日戳,快件标签上的流水号是“088610”。一般各支局快件标签上的流水号都是从“000001”开始,定期累积各支局流水号即是总件数。根据邮政总局1988年1月19日的(1988)邮政字10号《关于加强邮政快件业务管理和做好扩大开办城市准备工作的通知》的附表1《一九八七年邮政快件收寄业务量情况表》上,注明1987年北京快件收寄业务量总共只有5830件(52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