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很久以前,读过一篇短篇小说。一个小镇男孩,瞧不起自己的父亲。他希望拥有一个深沉冷峻的父亲,他的父亲却整天嘻嘻哈哈,满嘴都是各种段子,经常成为小镇男人们调侃的对象。父亲觉察到了他的不满,却并不辩解。在一个雷雨之夜,父亲带着他走到镇外,走进一片湖水,也不解释原因,只是涉水行走。湖水没腰的时候,一道电光闪过,他看见父亲脸上的表情,又痛苦又深沉。从此,他觉得自己了解了父亲。其实,我们都深陷在一个困局里。整个社会,用无数电影、小说、绘画、雕塑和传说,为我们塑造了"父亲想象共同体""母亲想象共同体"和"家庭想象共同  相似文献   

2.
李树田从60年代初进入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以来,几十年如一日,勤勤恳恳,兢兢业业,把全部精力贡献给了我国对外广播事业。李树田1974年即开始审定新闻稿件,由于他中、英文功底较厚,知识面较广,讲政治,作风认真,一丝不苟,长于在思想内容和语言文字上把关,多年来堵错纠错不计其数,甚至经常发现并补救外国专家改稿中的论误,在确保安全播音方面,功不可没。早在60年代末和70年代初,他就曾首创《祖国各地》和《每周一歌》等两个专题节目,后来又陆续开办《学中国话》(1976)、《逐句学活》(1986)和《成语故事》(1988)等对外广播汉…  相似文献   

3.
来自台湾的张和平是遗腹子,来到世上,父亲张汉已与她阴阳相隔。父亲在她心中充满了神秘感,从小就听到老人们悄悄地谈论父亲潜伏生涯的星星点点。为还原一个真实的父亲,她开始奔波在台湾和大陆之间。张汉离世62年后,现在,几经考证,省委党史研究室已认定他的红色特  相似文献   

4.
一饭之诺     
父亲68岁生日那天,母亲特意为他筹备了一桌丰盛的生日宴。待一切摆放就绪,我搀扶着身患偏瘫的父亲来到桌前坐下,忽然,我发现父亲的眼睛闪出一道亮光,飞快地在摆满五颜六色各种菜肴的桌子上  相似文献   

5.
从此结缘我的父亲王子淦1920年4月18日出生于江苏南通金沙镇一个世代种菜为生的贫农家庭,到我父亲出生时,家中已生计艰难、窘态百露了。无奈之中,我的祖母、祖父只得将出生不久的父亲过继给他的叔父。叔父也是一个穷苦农民,父亲过继过去后,叔父为了改善家庭境况,开始学习理发手艺,待到学成后,就借债开了一间理发店,满心希望能从此一点点改善生活。当父亲六岁的时候,有人介绍叔父为金沙镇国立小学的师生理发,作为一种照顾,父亲被学校破格同意在这所学校中免费读书,我父亲高兴极了,这个机会是一般农民的孩子做梦也得不到的。我父亲一生中就受…  相似文献   

6.
宋玉红 《档案天地》2012,(12):10-10
父亲虽然已永远地离开了我,但父亲的音容笑貌却永远地定格在我生命的记忆里。为纪念父亲去世三周年时,我精心地把父亲生前的照片,一一整理成一本本专辑照片档案,每当看到父亲生前的照片,便使我不由地追  相似文献   

7.
忆父亲     
开篇的话父亲张元济号菊生(1867—1959),系清末进士,曾参加戊戌变法,被革职后即将毕生精力奉献于我国教育与出版事业,近年来,商务印书馆先后出版父亲遗著:《张元济书札》、《张元济日记》、《张元济傅增湘论书尺牍》和《张元济诗文》。王绍曾、叶宋曼瑛、汪家熔关于父亲的传记专著也相继问世。家乡浙江省海盐县于1985年建立了张元济图书馆,后又于1987年及1992年两次召开研究父亲生平和思想的学术讨论会。国内书报刊物上也不断登载评介父亲事迹的文章。父亲一生活动时间跨度大,涉及范围广,且均建树甚多。因而,有人提出应为父亲“正(?),即不仅称他为出版家、教育家,更可称他为思想家、改革家。仁者智者自可各抒高见,继续讨论。对我来说,他永远是一位督责严格但又爱护备至的好父亲。我在父亲身边生活了五十二个年头,除几次短暂的离别外,可以说是朝夕相处。父亲思想遗产十分丰富,现在  相似文献   

8.
父亲与母亲的相识,缘于父亲的一次受伤。那是父亲在神头岭战斗中身负重伤,住进了129师医院,碰巧是母亲负责护理。父亲一眼就看中了漂亮的母亲,母亲对父亲也是一见钟情。一同住院的陈锡联将军,一看两人郎才女貌,便暗中牵线搭桥。  相似文献   

9.
书架     
——·文学艺术·——《环湖崩溃》作者:杨志军版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7年1月版定价:13.00元提要:这部被汪曾祺评价为“一部震撼人心的罕见杰作”的小说勾画的是一个追寻与奔跑的故事。父亲带着儿子和垦荒队以拓荒的方式追寻与奔跑,拓荒既是父亲的使命,也是父亲的理想,它包含了以事业为信仰的精神内核。父亲死了,理想未果,但坟墓却依旧在荒原上张望,灵魂却依旧在荒原上飘荡。长大了的儿子以捍卫绿色的方式重上高原,寻找着隐秘在荒原深处的真理……  相似文献   

10.
三松堂断忆     
宗璞 《出版参考》2005,(29):37-38
转眼间父亲离开我们已经快一年了. 去年这时,也是玉簪花开得满院雪白,我还计划在向阳的草地上铺出一小块砖地,以便把轮椅推上去,让父亲在浓重的树荫中得一小片阳光.因为父亲身体渐弱,忙于延医取药,竟没有来得及建设.九月底,父亲进了医院,我在整天奔忙之余,还不时望一望那片草地,总不能想像老人再不能回来,回来享受我为他安排的一切.  相似文献   

11.
胡先涛 《新闻天地》2011,(12):77-77
在夜深人静的午夜,无意之间听到了阎雏文演唱的《父亲》——“那是我小时候,常坐在父亲肩头,父亲是儿那登天的梯,父亲是那拉车的牛,忘不了粗茶淡饭将我养大,忘不了一声长叹半壶老酒。等我长大后,山里孩子往外走,想儿时一封家书千里写叮嘱,盼儿归一闷烟,满天数星斗,都说养儿能防老,可儿山高水远他乡留,都说养儿为防老,可你再苦再累不张口。”这首写给父亲的歌,让我不禁潸然泪下。我的思绪一下子拉到了老家的村头,一条简易公路旁我父亲长眠的地方。  相似文献   

12.
我与父亲的12天我平生与父亲相处,只有短短的12天时间。1931年,母亲在上海生我时,父亲已经到苏区去了。所以,我一出生,父亲并不在我身边。我两岁的时候,母亲看我能离身了,就也要去与父亲一起参加革命,于是她把我托给了陶行知在英租界办的孤儿院——上海劳工幼儿院。后来,国民党  相似文献   

13.
刊中报     
父亲教我写文章王彪(散文)我参军后,父亲给我的信中,都要用好几张纸教导我如何发挥自己的特长为连队的黑板报和军队的报纸写稿。那时我和父亲的通信成了我生活中的一大乐趣,从父亲的信中,我读懂了人生的哲理,读出了父亲对我纯朴的爱,我把自己的体会和军营中的新鲜事,及时写信报告给父亲,父亲马上给我回信进行指点。记得有一年,我写了散文《松树与老兵》,记述了营区中有片被一批又一批老兵栽下,饱含他们深情的松林。稿子寄给父亲不几天,就收到了父亲用5张稿纸写来的修改意见。捧着父亲的来信,我的眼中噙满了泪花,根据父亲的…  相似文献   

14.
父亲(散文)     
父亲的身影浮现在我的眼前,父亲的声音萦绕在我的耳畔。清明节,恍惚中,我又来到父亲墓前。那松柏更加枝叶繁茂,青翠欲滴,我欣喜地发现老树周围长出许多小树,小树葱葱郁郁,生机勃勃,增添了这片公墓的绿色,构成一道醒目的风景。我缓缓走近父亲的墓边,父亲的身影逾发清晰地呈现在我的眼前,仿佛站在云端,看着今天文化教育事业的发展,脸上露出了幸福的微笑……父亲少年时,祖父母养育7个子女,先后夭折4个,只剩下父亲与两位伯伯,家贫,无钱供读,父亲  相似文献   

15.
自从朱自清写了《背影》,便定格了我们看父亲的眼神。儿子似乎都不太愿意正视父亲,不怎么看父亲的眼睛,要到父亲转过身去,才凝视父亲的背影,一直看到父亲的背影在视野里渐渐消失。朱文写出了父子之间的微妙,使得“背影”成为了父辈的象征。可是,光看背影,我们怎能认清父亲?罗中立给我们补了一课,他画了一幅父亲的头像让你瞻仰,据说是按照画领袖的规格来画的。为什么要用画领袖的尺寸来画一个淘粪的农民?这里面,有着高深莫测的中国传统政治文化的底蕴。  相似文献   

16.
父亲离开人世整整16个春秋了,可是没有一天不想念他老人家,他是我的慈父,也是我的严师. 父亲是个苦命人,1903年闰五月,父亲落生在北京安定门外一个穷旗人的家中.我家是满族镶黄旗人,祖姓毕鲁氏.满族人指名为姓,我爷爷叫凌保,是个门甲,父亲出世前一个月,爷爷就故去了.  相似文献   

17.
王晶 《出版广角》2013,(5):52-53
为保证大陆简体版能与香港地区、台湾地区版本同期上市而质量不减甚至更佳,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在编辑与制作上投入了大量人力,并进行了三个阶段的营销宣传攻势。为父亲白崇禧作传是白先勇的多年夙愿,在2011年《青春版牡丹亭》200场演出圆满成功之后,白先勇将工作的重心转回到他一直牵挂撰写父亲白崇禧的传记上,这也是他近年来陆陆续续一直在进行的工作。在走访父亲当年好友、部下,查阅相关历史资料过程中,  相似文献   

18.
我的父亲李更旺在今年四月过早地永远离开了我们。我正在整理父亲生前的遗稿,看着父亲临终前刚誊写好的一篇13000字的论文,真是悲痛欲绝,思绪万千……。我父亲出身于一个贫苦的农民家庭,1959年7月毕业于辽宁大学历史系。毕业后不久便热心地从事了图书馆工作,对图书馆事业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在“四人帮”横行时期,父亲以惊人的毅力,用业余时间收集了大量研究图书馆的第一手资料。  相似文献   

19.
靳诺 《出版经济》2006,(8):52-54
我是好孩子,父亲惟一的儿子. 别人告诉我,我在父亲的床边坐了一个半小时.我一点儿都不记得.离开那里时,我的头很晕,眼睛模模糊糊.沙伦挽着我的胳膊说:"我有事要告诉你."父亲去世前她一直在父亲身边.沙伦告诉我了父亲最后的遗言:  相似文献   

20.
今年元月,在新疆《军垦报》社工作的李振平,回到老家河南省鹿邑县杨湖口乡苏阁村,准备给父亲过三周年祭日.由于身处异地,父亲在在时他不能孝敬,临终时父子也未能见面,铸下终生遗憾.本想在父亲三周年之时,操办一场,花钱为父亲立块墓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