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一、知识点 (一)“元素化合物”知识模块 1.碱金属元素原子半径越大,熔点也越高,单质的活泼性越大.  相似文献   

2.
1 元素周期表中元素及其化合物的递变性规律1 .1 原子半径 1①除第 1周期外 ,其他周期元素 (惰性气体元素除外 )的原子半径随原子序数的递增而减小 ;②同一族的元素从上到下 ,随电子层数增多 ,原子半径增大 .1 .2 元素化合价 1①除第 1周期外 ,同周期从左到右 ,元素最高正价由碱金属 1递增到 7,非金属元素负价由碳族 - 4递增到- 1 (氟无正价 ,氧无 6价 ,除外 ) ;②同一主族的元素的最高正价、负价均相同 .1 .3 单质的熔点 1①同一周期元素随原子序数的递增 ,元素组成的金属单质的熔点递增 ,非金属单质的熔点递减 ;②同一族元素从上到…  相似文献   

3.
一、“残表”成为高考热点 在2006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理科综合考试说明》中对“元素周期律和周期表”内容的考查要求是:(1)掌握元素周期律的实质,了解元素周期表(长式)的结构及其应用;(2)以第3周期为例,掌握同一周期内元素的性质(如原子半径、化合价、单质及化合物性质的递变规律)与原子结构的关系;以ⅠA和ⅦA族为例,掌握同一主族内元素性质的递变规律与原子结构的关系。近年来,通过“残表”来考查学生的能力已成为高考的热点题型。  相似文献   

4.
学习元素周期律和元素周期表知识,重点是掌握并运用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元素的性质和原子结构的有关知识及联系,解决相关问题,预测我们并不熟悉的某些元素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我们在复习时不仅要认真梳理知识,构建知识网络,而且更要注重知识的应用和迁移。一、梳理知识结构,建立知识网络1.元素周期律:随着元素原子序数的递增,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排布、原子半径、主要化合价、元素的金属性和非金属性都呈周期性变化。(1)微粒半径比较规律:一般来说,电子层数越多,原子半径越大;同一周期的元素,原子序数越大,原子半径越小;同一主族,从…  相似文献   

5.
1.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同周期元素中,ⅦA族元素的原子半径最大(B)ⅥA族元素的原子,其半径越大,越容易得到电子(C)室温时,零族元素的单质都是气体  相似文献   

6.
一、微粒半径大小的比较微粒半径是微粒性质的重要参数,微粒半径大小主要与电子层数和核外电子数有关. 1.电子层数不同的微粒电子层数越多,半径越大,电子层数越少,半径越小.如:同主族元素自上而下电子层数逐渐增多原子半径增大,K>Na>Li.  相似文献   

7.
元素周期律和元素周期表是学习化学的一种重要工具,对整个中学化学的教学有着重大的指导作用,因此有关本部分的知识是高考必考的内容之一,现归纳如下.一、重视基础知识,形成知识规律1.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表关系的规律(1)电子层数=周期数(电子层数决定周期数).(2)最外层电子数=主族序数=最高正价数=价电子数.(3)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原子序数.(4)最低负价的绝对值=8-主族序数(限ⅣA~ⅦA族).(5)原子半径越大,失电子越易,还原性越强,金属性越强,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碱性越强,其离子的氧化性越弱.  相似文献   

8.
本文将学生在元素及化合物的易错考查点进行分类归纳,找出问题的症结,研究其对策,逐步减少"盲区",从而达到巩固基础、提升解题能力的目的.一、进入真假命题的迷糊圈例1下列关于非金属的说法正确的是()①常温下呈气态的单质都是由非金属元索组成的②非金属氧化物都可以和水发生化合反应③非金属元素都是主族元素,其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都大于或等于4④因为非金属元素具有得电子的能力,其单质均不能作为还原刑⑤溶于水生成酸的物质一定是酸性氧化物⑥非金属元素可以形成分子晶体、原子晶体和离子晶体.  相似文献   

9.
在中学化学教学中,对于无氧酸和某些元素氢化物的水溶液酸强度的变化规律,过去曾有人用电负性的数据作解释,认为分子中两个原子电负性差越大,键的极性越强,越易电离,其酸性越强。用此方法虽能说明同周期元素氢化物的水溶液的酸强度变化规律,但用来解释同一主族元素氢化物水溶液酸强度变化的规律,如氢卤酸HX,却得到与事实相反的结论。其根本原因是,影响极性共价分子在水溶液中电离的难易及其酸强度变化的因素是多方面的。  相似文献   

10.
1 比较微粒半径大小依据影响微粒半径大小的因素主要有电子层数与核电荷数:①当电子层数相同时.核电荷数越大半径越小;②当电子层数不同时,电子层数越多半径越大;③电子层结构相同的离子,核电荷数越大,半径越小;④同种元素的原子或离子,价态越高,半径越小. 例1 已知X(?)、Y(?)、Z(?)、W(?)都具有相同的电子层结构,则X、Y、Z、W的原子半径由大到小的顺序是( ).  相似文献   

11.
陆军 《化学教学》2001,(12):43-44
1 问题的提出同主族元素单质的物理性质一般都随元素核电荷数的增加发生规律性的变化。教科书所给的碱金属单质密度的实验值如表 1所示 :表 1 碱金属元素单质密度的实验值元素LiNaKRbCs密度 ρ/g·cm- 3 0 .534 0 .970 .86 1 .532 1 .879  由表 1可知 ,碱金属元素单质的密度随元素核电荷数的增加呈增大趋势 ,但钾的密度比钠小。究竟碱金属元素单质密度的变化规律怎样 ?影响碱金属元素单质密度的主要因素是什么 ?2 相关资料通常情况下 ,固态金属单质可视作具有相同半径的球形原子紧密堆积所组成 ,而且金属原子无论采用什么…  相似文献   

12.
一、问题的提出初学元素周期律,对相当一部分学生来说,同一周期元素从左到右其最高价氧化物水化物的酸碱性变化;其氢化物的稳定性、酸性递变规律;根据同周期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的酸碱性变化判断元素非金属性的强弱、元素原子序数的大小,半径的递变;同一主族元素从上到下元素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酸碱性递变,氢化物的稳定性、酸性递变规律;根据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的酸碱性变化确定元素的非金属性变化、原子序数  相似文献   

13.
元素之"最"     
宇宙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氢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氧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铝地壳中含量最少的元素是砹空气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氮空气中含量最多的稀有气体元素是氩海水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钠海水中含量最多的放射性元素是镭原子半径最小的元素是氢原子半径最大的元素是钫同位素最多的元素是锡(10种)单质密度最小的元素是氢单质密度最小的金属元素是锂单质密度最大的元素是锇单质密度最大的非金属元素是碲常温下气体单质密度最大的元素是氡单质熔沸点最高的元素是碳(石墨)  相似文献   

14.
一、概念模糊 例 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一定是单质 (B)有单质和化合物生成的反应一定是置换反应 (C)同种元素的粒子,其质子数一定相同 (D)电离时生成H^+的化合物一定是酸  相似文献   

15.
<正>本文对人教社2020年5月第1版《化学》选择性必修2,物质结构与性质中常见几种物理量或性质的大小、强弱的比较方法,做了简单的归纳和总结,愿对教师的教学有一定参考价值,对学生的学习有一定的指导作用.一、微粒半径比较1.同周期从左向右原子半径逐渐减小,第一主族最大,卤族元素最小,稀有气体不考虑(半径测定方法不同).例:原子半径:r(C)>r(N)>r(O)>r(F).  相似文献   

16.
题目:置换反应的通式可以表示为:单质(1)+化合物(1)=化合物(2)+单质(2) 请写出满足以下要求的3个置换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①所涉及的元素的原子序数都小于20; ②6种单质分属6个不同的主族。 解析:此题是一道有附加条件的关于置换反应的试题,试题针对元素周期表前20号元素中分属不同主族的元素的单质与化合物间发生置换反应的问题进行考查。虽然置换反应对考生而言司空见惯,平日练习得也多,但实际考试中却漏洞百出。笔者将从高考阅卷中看到的错误筛选如下:  相似文献   

17.
氧元素和氯元素是非金属性仅次于氟元素的两种元素,它们的非金属性的强弱一直是中学化学教学中难以讲清的问题.高中课本在介绍元素周期律和元素化合物性质时指出:“在同一周期中,各元素的原子从左到右失电子能力逐渐减弱,得电子能力逐渐增强.因此金属性逐渐减弱,非金属性逐渐增强.”“在同一主族元素中,元素的非金属性是从上到下逐渐减弱的.”从元素周期表中可以看出,氯和氧既不同周期,又不同主族.那么,怎样比较它们的非金属性强弱呢?  相似文献   

18.
一、应知应会:1.当对比元素原子半径和离子半径时:同周期元素随着原子序数的增加,原子半径逐渐减小,但惰性元素原子半径突增。同主族元素的原子半径随着原子序数的增大而增大,但副族元素的原子半径变化不大。同种元素的金属的离子半径比其原子半径要小,而阴离子的半径比其原子半径要大。同周期元素金属离子半径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而减小,非金属元素的阴离子半径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减小,但比金属阳离子都大的很多。核外电子层结构相同时,核电荷大的半径就小;同种元素的离子半径对比时,价态高的比价态低的半径要小。  相似文献   

19.
<正>在高中化学物质结构和元素周期律部分,经常会碰到微粒半径和元素性质的比较,这也是中学化学的一个基础考点,本文就重点来谈谈微粒半径及元素性质的比较方法。1.微粒半径大小规律(1)同周期主族元素随原子序数的递增,原子半径依次减小;(2)同主族元素随核外电子层数递增,原子或同价态离子半径均依次增大;  相似文献   

20.
1碱金属单质的密度随着核电荷数增大呈增大趋势,为什么钠与钾的密度发生“逆转”? 在固态的金属单质里,金属原子都是紧密堆积在一起形成晶体的,故其密度应该跟相对原子质量和原子半径密切相关。碱金属元素随着核电荷数增大,相对原子质量和原子半径都相应增大,这2个因素对于单质密度的影响恰好是相反的,相对原子质量增大有利于密度的增大,而原子半径的增大使原子的体积增大,这会导致密度的减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