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我国现有各种杂志,已达四千余种。其数量之多,方面之广,都是空前的。回溯中国之有杂志,历史并不很长。虽然“杂志”二字,早已有之,例如清代学者王念孙在乾隆年间就撰有《读书杂志》八十二卷。但其内容是校正《史记》等九种古书的文字错讹、句读紊乱、音训异同等等。他所用“杂志”二字,其含义与现在显然有所不同。现代意义的杂志,我国似乎是本世纪初出现的,只有不到百年的历史。但就在抗日战争前的三十年代,中国的杂志已经很多了,也许可算是一个高峰。不过比起今天的四千多种来,还不免瞠乎其后了。在英文中,杂志一般称之为Magazine(有时也称之为Journal,二者略有不同),英文  相似文献   

2.
瞿秋白先后主持和参加了《向导》、《新青年》、《先锋》、《布尔塞维克》、《热血日报》、《红色中华》等刊物的创办与编撰,是中国共产党参加理论宣传工作最多的早期领导人之一。他在这方面有着丰富的理论和实践经验,是值得我们研究,探讨和学习的。一瞿秋白办刊的理论与思想主要集中在《“新青年”之新宣传》(1923年5月发表)、《“热血日报”发刊词》(1925年6月4日)、《谈谈工厂小报和群众报纸》(1932年3月1日)《关于“红色中华”报的意见》(1933年8月)等文章中。其内容大致有以下十个方面:  相似文献   

3.
恽代英是我党早期杰出的政治家、宣传家,又是成绩卓著的报刊编辑工作者。在他短暂的一生中,曾负责编辑“少年中国学会丛书”,创办或主编过《光华学报》、《学生周刊》、《武汉星期评论》、《中国青年》、《新建设》、《红旗》等十多种颇有影响的报刊,积累了大量的报刊编辑工作经验。  相似文献   

4.
报刊在中国近代之初,原本是不分家的。经过戊戌维新时期中国第一个报刊高潮,报刊逐步分离为报纸(或新闻纸)和期刊。期刊在人们的心目中,又是杂志的同义语。中国出现以杂志命名的刊物是1862年由英国传教士麦高恩在上海编辑出版的《中外杂志》,以后又有《东方杂志》(1904年创刊)。但中国当时的杂志比不上报纸成熟,尤其是理论研究更是落后一大截。随着辛亥革命的开展,和新文化运动的发起,中国的杂志编辑事业开始不断进步。陈独秀主编的《青年杂志》(第二卷改为《新青年》)可以说是率先一枝独秀,步后尘者,《新潮》杂志是其中之一。新文化运动的迅速开展,迫切需要大量宣传新文化思想的杂志,但当时中国的杂志界受封建主义思想毒害过深,要适应蓬勃开展的新文化运动,迫切需  相似文献   

5.
鲁迅一生利用报纸副刊进行政治和文化上反封建的斗争,在我国新闻事业史上留下了光辉的一页,对于我们今天的报纸仍有启迪和借鉴作用。1921年12月,北京《晨报》将第7版发展成四开的半独立的《晨报副镌》。这时北方思想文化战线上的形势相当严峻。胡适进一步向右转,创办《努力周报》,宣传“好政府主义”,并附出《读书杂志》,号召“大家少说点空话,多读点好书”,公开提倡“整理国故”;学衡派的吴宓等在南京创办《学衡》杂志,宣传复古主义,提倡  相似文献   

6.
《挺进》杂志是十九路军在漳州创办的4种军政刊物之一,是十九路军的重要政治宣传阵地。本文以《挺进》杂志为例,从该刊创刊背景、创办时间、主办者、主题内容等分析其所具有的特殊历史文献价值。  相似文献   

7.
《庸言》是梁启超在辛亥革命后从日本回国创办的当时中国发行量最大的政论刊物。该杂志秉承梁氏一贯的宪政主张。从梁启超任主笔到黄远生任主编,《庸言》的编辑思想既有不变,亦有转变。其不变体现为:始终宣传宪政和新民思想,贯彻报刊是社会改良工具的理念。而转变体现为从独立、主观到公正、客观,从政论演绎到注重事实,从政论工具到公共舆论平台。  相似文献   

8.
郭浩帆 《出版史料》2003,(4):118-125
晚清十年间,是中国小说借助近代化传播媒介迅猛发展的时期。1902年梁启超在日本横滨创办的《新小说》是我国第一份具有近代色彩的小说专门杂志,1903年李伯元主编的《绣像小说》是最早响应“小说界革命”号召,在国内创办的第一份小说杂志。继《新小说》、《绣像小说》之后,上海又有《新新小说》、《小说世界日报》、《小说世界》、《新世界小说社报》、《小说七日报》、《竞立社小说月报》、《白话小说》、《十日小说》等小说期刊先后问世,其  相似文献   

9.
商务印书馆创办的《东方杂志》是近现代期刊史上一份重要的大型综合性杂志,创刊于1904年(清光绪三十年)3月11日,1948年12月终刊。它成长在一个特殊的时期,其丰富的内容被大家称为“近现代史的资料库”,但它对中国的文化和出版事业还有一个更大的贡献:培养了一批优秀的编辑和作者。在这片沃土上,先后有徐珂、孟森、陈仲逸、杜亚泉、钱智修、胡愈之、李圣五、郑允恭等任主编,而章锡琛、俞颂华、张明养、张梓生、吴景崧、冯宾符等也在此担任过一般编辑。如此庞大的有丰富经验且学识渊博的编辑群体,为新中国文化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中文期刊发展较晚,在《东方杂志》创刊前没有太多的经  相似文献   

10.
论毛泽东的编辑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毛泽东不但是杰出的马克思主义政治家、思想家、军事家 ,也是卓越的宣传家、编辑学家。不论是在硝烟弥漫的战争年代 ,还是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 ,毛泽东都十分重视宣传工作 ,亲手创办报刊 ,经常为报刊、通讯社、电台撰写新闻、评论 ,并就新闻工作(包含编辑工作)的理论与实践问题作过许多精辟的论述。一早在成为马克思主义者以前 ,毛泽东就先后积极领导出版了《湘江评论》、《新湖南》、《湖南通俗报》。毛泽东创办并主编的《湘江评论》 ,是一张四开四版的小型政论报纸 ,主要宣传“世界革命 ,人类解放”的新思想。报上的文章和评论大多数是毛…  相似文献   

11.
柳诒徵(1880~1956),号劬堂,江苏镇江人,以历史学闻名,鲜有人谈及其期刊编辑思想。实际上,柳诒徵曾经创办或参与创办过《史地学报》、《学衡》、《史学与地学》《、史学杂志》《、江苏省立国学图书馆年刊》《、国风》等刊物,对于期刊编辑形成了自己的独到见解。重温柳诒徵的期刊编辑思想,不仅有助于全面理解这位民  相似文献   

12.
1.《物志》编辑思想分析评价一个刊物的思想内容及编辑特色,最重要的依据是认真研究刊物的文本和刊物本身。笔者对《物志》自创刊以来的11期杂志进行了多方位的审读与分析,可以说,该刊在编辑理念、读者定位、内容及形式的编排等方面,都提供了诸多值得我们今天办数字杂志所吸取的经验。(1)精确受众定位的编辑思想《物志》能够在ALEX平台上取得“七万份”的下载量,与其准确的受众定位密切相关。首先,从受众的区域定位这方面考虑,《物志》诞生在广州,定位于城市主力消费人群,事实上其读者也主要集中在广州、深圳、北京、上海几大城市。其次,…  相似文献   

13.
<正>《云南》杂志是云南留日志士李根源等人在孙中山、黄兴的影响下于日本创办的宣传革命的刊物,创办于1906年。1908年,《云南》杂志刊行至第13期,发行份数由3000册增至10000册。1908年7、8月间,《云南》杂志因受《民报》被日本政府查禁的影响,曾一度停刊,复刊后又因炸弹案再度停刊,后得宫崎寅藏之助,得以恢复。武昌起义后,《云南》杂志停刊。《云南》杂志从创刊到1911年停刊,共发  相似文献   

14.
1905年1月吴樾在保定创办《直隶白话报》。半月刊。其宗旨是“开通民智,提倡学术”,是一份综合性的普及读物,具有强烈的爱国主义倾向。2月23日邓实主编《国粹学报》月刊在上海创刊。该刊是国学保存会的机关刊物,其宗旨是“研究国学,保存国粹”,内容分社说、政篇、史篇、学篇、文篇、丛谈、撰录等栏,是一本起过一定革命宣传作用的权威性国学刊物,在学术史的研究上,也有一定的贡献。1912年初停刊,共出82期。5月8日清廷军机处命查禁《浙江潮》、《新民丛报》等书刊。6月3日黄兴、宋教仁、陈天华等在日本东京创办《二十世纪之支那》杂志,其宗旨是“提倡国民精神,输入文明学说”。该刊宣传反帝反清革命,高呼“二十世纪之支那万岁!”  相似文献   

15.
西藏自治区总工会主办的综合性双月刊《主人》杂志于今年10月份创刊。《主人》杂志的任务是传递时代信息,歌颂改革精神,宣传工会工作。该刊设置的主要栏目有:“工会工作”、“经济  相似文献   

16.
叶新 《出版经济》2003,(9):56-58
2002年4月12日,美国杂志业界著名的《对开》杂志(Folio:)展开它的第18次年度薪金调查,其主要目的是调查杂志业中的编辑专业人士的薪金水平和涨跌情况。该杂志通过对“对开数据库”中记录在案的编辑的挑选,向2400名杂志编辑  相似文献   

17.
曾嘉 《军事记者》2003,(11):27-29
新闻杂志,是以传播和解释国内外重大新闻为主要内容的一种杂志,由于出版周期不同,分为周刊、半月刊和月刊等。周刊因为比较符合人们的工作节奏和生活习性,时效性较半月刊和月刊强,所以在世界新闻杂志中占据绝大多数,我国也一样。一般以为,揭开我国新闻杂志发展序幕的是陈独秀1918年创办于新文化运动勃兴时期的《每周评论》。从“五四运动”到抗日战争,由于外敌入侵,内战不休,为了拯救国家命运,知识界纷纷主办刊物,新闻杂志或时事性、新闻性很强的杂志风行一时。新中国成立后,我党宣传工作由于调整和高度计划经济的影响,新闻杂志在传媒阵营中…  相似文献   

18.
美国著名的财经杂志“三剑客”是《财富》、《福布斯》和《商业周刊》,这三家杂志分别于1929年、1917年、1928年创办,总部  相似文献   

19.
《今日中国》杂志是由国务院新闻办公室领导,中国目前惟一的多文种(中、英、法、德、西、阿文)综合陛对外报道月刊。该杂志在1952年由宋庆龄先生创办,作为国家级外宣媒体,被世界各国广为关注。在半个多世纪的对外宣传工作实践中,《今日中国》抓准了“说什么”和“怎样说”这两个重点,强化新闻特性,在“大”、“新”、“实”三个字上做好文章,在充满杂音的国际舆论环境中,善于抓住重大事件,做好重点报道;抓住新奇角度,做好热点报道。  相似文献   

20.
章原 《青年记者》2016,(31):87-88
上世纪20年代前后,出于对时局的失望,加之“五四”新文化运动高举“科学”与“民主”旗帜的影响,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新思潮和新知识.提倡科学、宣传进步思想,成为报纸的一时风尚.除了正刊相关报道增多之外,还陆续开始出现了一些专门性的副刊.作为近代最有影响力的中文报纸之一的《申报》,也顺应潮流创办了以宣传科学新知为主的《常识》增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