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当前,在职业学校的建设与管理中,以政府为主体的管理模式容易发生政府失灵,而一味地依赖市场又很容易产生市场失灵,都不利于职业教育的健康发展。因此,应该将二者有机地结合起来,使职业教育服务产品的提供主体由政府逐渐转向市场,充分运用政府宏观调控与市场调节机制的长处。同时,运用"经济人"假设理论对目前学校管理中"校长负责制"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审视,提出让教师参与决策、避免校长过多地采取利己的行为,并不断完善校内制度,加强职业学校的"法治"建设。  相似文献   

2.
"吹哨人"制度以一种组织内部人员事前或事中监管的行为模式,顺应了国家监管体制改革形势,对公民个人、社会公众和国家各个层面都具有积极意义.然而"吹哨人"系属舶来概念,为使"吹哨人"制度在我国具备实用性,需对其从理论和程式两个层面进行本土化构建.理论上,应将吹哨行为明确为组织内部人员出于社会公正目的对组织不法行为进行检举、揭发或对严重危及社会公共利益和安全的信息发出预警从而提醒公众注意的行为.同时将"吹哨人"制度纳入经济法领域进行规制,并塑造吹哨行为构成要件"三阶层"审查体系.在系统建构上应从选择系统性立法的法案制定模式、设立严格的信息披露受理审查机制和制定实用的"吹哨人"保护救济措施三个方面来提高"吹哨人"制度的执行力.  相似文献   

3.
在校长与教育主管部门形成的委托-代理关系中,当双方的目标不完全相同或信息不对称时,就会产生委托代理问题.解决委托代理问题需要实施有效的校长激励策略.一方面可以通过"提高校长的合法收入,满足其合理的物质需要"、"落实校长的办学自主权,满足其合理的成就需要"来激发校长的积极行为;另一方面要通过"加强聘任校长的程序法建设,从源头上降低机会主义行为的可能性"、"适当延长校长任期,有效抑制校长短期行为"、"建立落实有效的监督机制,杜绝校长机会主义行为的发生"来约束校长的机会主义行为.  相似文献   

4.
学业评价是整个教育评价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教育教学中发挥着独特的作用.学业评价制度直接影响学校教师的教学行为和学生学习行为倾向,因而学业评价制度的改革就成为学校具有导向作用的改革,在教育教学实践中能够正确有效地实施对学生学业的评价,是新课程实施成功的重要保证.本文从现行教育实践中对学生学业评价制度的现状和新课程改革趋势入手,结合中学化学教学实际,力图构建新课程背景下的中学生学业评价的新的模式--"三维八区"评价模式,以期对学生学业评价的综合化(科学化与人文化)有所启发.  相似文献   

5.
自20世纪80年代中国加入联合国禁止酷刑规范体系以来,中国就积极加入了相关国际公约,广泛开展了与世界各国和地区及联合国禁止酷刑工作机构的合作,加快了国内行政立法司法体系改革.对于中国参与禁止酷刑规范的原因和动力的解释,学界主要有"策略论"、"刺激-反应论"、"有利论"等几种观点,但都因偏于简单的"预期结果逻辑"推理而缺乏足够的解释力.本文依据社会学制度主义的"社会适应性逻辑",从制度为参与者提供的"意义架构"、"认知向度"、"社会合法性"、共享议题网络的"认知地图"以及制度与参与者之间的"同构性特征"等五个方面对上述问题做出了新的解释.  相似文献   

6.
校长专业发展的制度框架由规制性、规范性和文化-认知性三类制度组成。它们对校长专业发展的规约,或者体现在法律法规及政策文本中,或者体现在社会主流期待中,或者体现在文化影响下生成的认知中。规制性、规范性和文化-认知性三制度对校长专业发展的作用机制分别是奖励与惩罚,对社会期待的接受力量,以及"理所当然"的自然行为和必然行为。  相似文献   

7.
当下教师年终总结走过场流于形式,失去其应有功能的现象并不鲜见.笔者认为,为了让教师的年终总结重新焕发生机与活力,校长就应该努力促进其"四化"回归.  相似文献   

8.
"大五"人格模式是涵盖人格的5个因素的简称,它包括神经质、外向性、开放性、宜人性和责任感.大五人格的这每一个维度与学校变革型领导有着密切的关系,成功的变革型校长应具有高度的自信心、外倾性、创造性、宜人性与强烈的责任感.因此,以"大五"人格模式为导向,对健全变革型校长的人格有着重要的启示,即基于"大五"人格模式发展起来的人格健全的变革型校长才是当今日新月异的社会所真正需要的好校长.  相似文献   

9.
在各类逻辑课程的教学中,逻辑学教师容易忽视"逻辑"概念自身的内涵.这一行为所导致的直接后果是,学生学完之后仍不知逻辑为何物,而老师在教学过程中也不自觉地偏离"逻辑"的内涵.根据学生的知识背景和各类逻辑课程所欲达成的目标,我们选择了三个不同的角度来引出"逻辑"的内涵,以期引起相关的讨论.  相似文献   

10.
政策的制度化是指政策规范的长期化、稳定化、明确化和法制化.近年来,国家"三农"政策对解决"三农"问题,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三农"政策的制度化建设因而也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三农"政策的制度化旨在为政府对"三农"公共政策的供给行为提供一种必须遵循的长期稳定的制度安排模式.它对于构成农业和农村相对稳定的利益关系秩序,形成合理的政策预期,实现并巩固政策的目标和价值意义重大."三农"政策制度化建设应该进行的主要工作是提升政策制度化的价值;稳定政策的目标取向和行为导向;规范并优化政策制度化的基本举措;强化政策落实中的监控制度.推进国家"三农"政策制度化建设的基本条件和出路在于大力促进国家"三农"政策的社会认同,提高"三农"政策的合理性程度,加快推进"三农"政策的法制化进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