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正确分析电路 例1如图1,电路R1=2欧,R2=4欧,R3=6欧,电源电压为12V且不变,当电键K合上时,  相似文献   

2.
例图1所示电路,电源内阻不可忽略,R1=10Ω,R2=8Ω.当电键扳到位置1时,电压表示数为U1=2.0V;当电键扳到位置2时,电压表示数为U2可能是  相似文献   

3.
有一题如下: 如图1所示,光滑U形金属框架宽为L,足够长,其上放一质量为m的金属棒ab,左端连接有一电容器C和电键S,当S断开时,给棒一初速度v0,使棒垂直框架并沿框架运动。合上电键S,最终棒以速度v做匀速运动(v〈V0),求电容器的电容C。  相似文献   

4.
RC电路由电阻R,电容C和电源组成的简单的冲、放电电路。在RC电路中,电容器充电过程中所储存的能量来自于电源,但它又不等于在此过程中电源上所消耗的能量,而刚好为其值的一半,电容器在放电过程中,所消耗的能量则等于电容器上所储存的能量的减少。  相似文献   

5.
<正>众所周知,电容器充电时储存的电场能为E电=1/2CU2(式中C为电容、U为两极板间电压)。另外,一个理想电源ε和一个电阻R及一个电容C串联成一个"RC电路"。在闭合开关充电后,电流i=(ε/R)e-(t/(RC)),由最大值ε/R衰减到零,电量q=Cε(1-e-t/(RC)),由零增大到最大值Cε,其中"电容时间常量RC"表达了电荷从零增大到其终了值的63%所需的时间。在下面两个求金属棒运动的最终速度的经典电磁  相似文献   

6.
静电计为什么能测电势差,它的依据是什么?在静电场中能否用电压表测电容器两极板间的电势差?这两个测电势差的仪器有什么不同等等…,再如例1 如图1所示的静电实验电路中,已知电容器的电容C1=C2,电源电动势为ε,内电阻为r,电压表内阻为10kΩ.合上电  相似文献   

7.
<正>电工实验“功率因数的提高”是电工课的一个基本实验。该实验的主要目的是研究并联于感性负载(日光灯电路)的电容器对提高电路功率因数的作用,及功率因数随并联电容而变化的规律。实验要求绘出cosφ—c曲线, 在学生实验报告中发现不少实验数据与理论结果不符,绘出的cosφ—c曲线误差很大。图1是学生实验报告中典型的cosφ—c曲线,经检查分析,产生上述问题的主要原因有以下两点:一是实验过程中电源电压波动较大,由于电工实验一般没配交流稳压电源,故电源电压受外界影响。原实验只要求在实验开始时测一次电源电压U,由于实验中是用功率表测有功功率P,用交流电流表测电流I,用公式cosφ=P/(IU)计算功率因数值。当电源电压U变化时,I,P均随之变化,若仍用一开始测得的U值代入,显然会产生很大误差。二是实验中所用的电容器其标称值与实际值误差较大,实验中用六只不同规格的电容器串、并联来组合的不同的电容值、使电容值是递增的,但检查发现组合的电容值误差很大,有的甚至出现时大时小的现象,针对上述原因,对实验做如下两点改进,一是要求每次测量时都重新同时读取P、I、U值,实验时将功率表、电流表、电压表放在一起,便于同时读取数据,一人读数,一人记录,这样可基本消除电压波动的影响。二是用较高准确度的?  相似文献   

8.
“交流电”一章的知识在历年高考中频繁出现,其中交变电流的四值是考查的重难点、热点内容之一。因此,必须使学生搞清楚交流电的四值———峰值、有效值、平均值、瞬时值。也就是要弄清楚在什么情况下应该使用这四个概念中的哪一个,下面举例说明。1在研究电容器的耐压值时,用交流电的峰值。即为了保护电路中的电容器不被击穿,接在电容器两端的交流电的峰值必须小于等于电容器允许承受的最大电压值。例1交变电流电源的电压为6V,它和电阻R1、R2及电容器C、电压表一起组成电路如图所示,图中电压表读数为U1,为保证电容器C不被击穿,电容器的耐…  相似文献   

9.
另一半能量哪里去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问题的提出我在教学中碰到这样一个问题 :如图 1所示 ,当闭合开关 S后 ,电动势为 E的理想电源图 1给电容 C充电 ,稳定时 ,电容器两极板间电压是 E,贮能为 12CE2 ,而在此过程中 ,电源所提供的能量是 W=Eq=CE2 .令人困惑的是另一半能量哪里去了 ?二、问题的解决让我们先来讨论 RC充电回路中的能量问题 .设回路中有阻值为 R的电阻 ,如图 2所示 .图 2若闭合开关 S后 ,该电阻 R在充电过程中消耗了多少能量 ?设闭合开关 S后的某时刻电路中的充电电流为 i,电容器上的电量为 q,由闭合电路的欧姆定律 ,可得E=i R qC,又 i=dqdt,故上式实…  相似文献   

10.
刘付革 《物理教师》2005,26(7):7-58
例1、如图1所示,电源电动势E1=10V,E2=12V,两电源内阻均不计,电阻R1=4Ω,R2=6Ω,R3=8Ω,R4=4Ω,电容器的电容C=100μF,开关S是断开的,求:  相似文献   

11.
1.对"半偏流法"测电流表内阻实验的误差分析 高中物理教材第二册学生实验二"把电流表改装为伏特表"中,"半偏流法"测电流表内阻的具体做法是:按图1连接好电路,先将电位器R调到最大值,再接通电键K1,调节R使电流表G指针恰好转到满刻度.再接通电键K2,调节电阻箱R',使电流表指针偏转到正好是满刻度的一半.当R比R'大很多时,接入R'后,干路中电流变化不大,因此可以认为rg=R'.  相似文献   

12.
1.电容器的连接方式 (1)串接如图1所示,R和C串联接在电源两端,当K闭合,电路稳定后,R相当于导线,C两端的电压大小等于电源电动势大小.  相似文献   

13.
用伏安法测电阻必须同时备有电压表和电流表.但有时可能只有一只表(电压表或电流表),如果有一个已知阻值的电阻RO,同样可以测出电阻Rx..一、只有电压表其它器材:定值电阻RO、电源、电键、导线、待测电阻Rx.由于串联电路有分压作用,可以将RO与Rx串联,利用一只电压表分别测出RO、Rx的电压,求出IO=UORO,Rx=UxIO=UxUORO(如图1所示).如果电压表只能保持原位置不变,可增加一只电键.如图2所示连接.当S1闭合,S2断开时,V表测出RO的电压UO,则IO=UORO;当S1断开,S2闭合时,V表测出RO和Rx的总电压U,则Ux=U-UO,Rx=UxIO=U-UOUORO.…  相似文献   

14.
贵刊 2 0 0 0年第六期刊登了“电容器充电时的半能损失”一文 ,该文用几何与积分的方法 ,讨论了如图 1直流电路中电容器充电时 ,电容器储存的能量和电路电阻消耗的能量各占电源提供能量的一半 ,且无论电容与电阻如何改变 ,这种能量分配的比例始终保持不变。  但该文没有说明 :电容器充电结束后 ,电容器储存的能量与电路的电阻消耗的能量为什么总是各占一半。这里对此想作一点补充。这是因为无论电阻和电容的量值如何改变 ,电容器充电结束后 (电容器的端电压等于电源的电压 ) ,电容器的正、负极板总带有等量异号的电荷。电容器充电结束后 ,…  相似文献   

15.
【教学目的】  1 使学生了解电容器概念、基本构造及基本作用。 2 理解电容概念 ,掌握其定义式 ,能分析电容有关问题 ,进行简单计算。  【教学重点】 电容概念及其应用。  【教学难点】 电容器的充电、放电和电容概念。     【教具】 学生电源J12 0 2— 1(直流 (12V)、演示电流电压表 (± 10 0mA)、电解电容器 (16V2 0 0 0 μF ,16V10 0 0 μF各一个 )、平行板电容器、纸介电容器及剖开的电容器芯子、单刀双掷电键及导线 (用电容器、电键、导线自制电容示教板 )。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 ,引入新课   (教…  相似文献   

16.
由电阻、电容组成的 RC 电路,在电压为ε的直流电源的突然作用下(或突然撤除电源并短接),电容器将充电(或放电)。由于电容器中电场的建立或消失并不是瞬时的,需要一定的时间,因此电容器在充电或放电时,其电压并不能立刻达到电源电压ε或立即降为零,其间有一个短暂的充放电过程。这个过程,称为 RC 电路的暂态过程。与此相似,在电阻、电感组成的 RL 电路中,如果外加电压为一由零突变到ε或由ε突降为零的阶跃电压,由于线圈中磁场的建立或消失也并不是瞬时的,同样需要一定的时间,因此 RL 电路中电流的增减也不是即时的,需要一个时间过程,这就是 RL 电  相似文献   

17.
一、源于实验公式 E=U外 +U内 可由实验来得出 .如图 1所示 ,图 1接在电源外电路两端的电压表测得的电压是外电压 .在电源内部电极附近的探针 A、B上连接的电压表测出的电压是内电压 .只合上开关 S1,电源的电动势在数值上等于此时电压表 V1的读数 .再合上开关 S2 .并调节电阻 R,读出对应的多组的 U外 、U内 .在误差许可的范围内 ,可得出 :E =U外 +U内 .二、理论推导能量观点是物理学中的一条主线 .下面我们用能的观点来分析推导此公式 .电源电动势为 E、内阻为 r与一负载 (不一定是纯电阻 )构成一闭合电路 .设通电时间为 t,通过回路的…  相似文献   

18.
有一道关于带电电容器的连接物理竞赛题,题目如下: 例1 在图1所示的电路中,直流稳压电源的电压U=6伏,电阻R=5欧,电容器C_1=1微法,C_2=2微法,若先使电键K闭合,然后再将K断开,则断开后C_1两极板间的电压为____伏,C_2两极板间的电压为____伏。 分析 K断开前C_1带电量q_(10)=C_1U=6微库,C_2不带电,K断开后,C_1与C_2串联,多数考生仍按原来不带电的电容器串联的分压规律,得到  相似文献   

19.
戎年中 《物理教师》2003,24(11):F003-F003
2003年高考物理(江苏卷)第13题: 要测量一块多用电表直流10 mA挡的内阻RA(约为40Ω),除此多用电表外,还有下列器材:直流电源一个(电动势E约为1.5 V,内阻可忽略不计),电阻一个(阻值R约为150Ω),电键一个,导线若干 要求:(1)写出实验步骤;(2)给出RA的表达式. [解答](1)实验步骤:①用多用电表的直流电压挡测量电源电动势E;②用多用电表的欧姆挡测电阻阻值R;③将多用电表置于直流10 mA挡,与电阻R及电键串联后接在电源两端,合上电键,记下多用电表读数I.  相似文献   

20.
八年级: 1.测定两个容器的质量比。 实验设备:二个由同种材料制作的透明容器,另一个装有液体的大容器,为了确定液面位置的绝缘胶布,可吸取液体的橡皮球吸管。 2。测定三个电阻的阻值。 实验设备:电池组,二个已知阻值的电阻R;一IkQ,R:一1.3kQ,三个未知阻值的待测电阻,毫安表,供连接用的导线若干。 九年级: 1.测定电容器的电容。 实验设备:待测电容的电容器(其电容设为C:),已知电容为C。的电容器,且C。《C二,电池组,阻值超过10“欧姆的二个电阻,二个电键,1个毫安表和一些洪连接用的导线。 2.如图所示,在角度印一定的情况下,通过实验研究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