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1 毫秒
1.
正米芾(1051-1108),字元章,号襄阳漫士、海岳外史。其祖籍山西,后迁居襄阳,有"米襄阳"之称。他的书体潇洒奔放又严于法度,苏东坡盛赞其"真、草、隶、篆,如风樯阵马,沉着痛快"。米芾集书画家、鉴定家、收藏家于一身,收藏宏富,涉猎甚广,著有《宝章待访录》《书史》《画史》《砚史》《海岳题跋》等。  相似文献   

2.
米芾,本名黻,后改为芾。字元章,自号鬻熊后人、火正后人。又自号溪堂、鹿门居士、襄阳漫士、淮阳外史、中岳外史、海岳外史等。因为喜爱奇石、崇拜奇石,人称“米颠”。又因曾官礼部员外郎,世称“米南宫”。世居太原,其父徙家襄阳,因谓襄阳人,人称“米襄阳”。晚年迁居丹徒,  相似文献   

3.
正米芾(1051-1107),初名黻,字元章,号襄阳漫士、海岳外史。北宋著名书法家、画家。祖籍太原,后迁居襄阳,有"米襄阳"之称。又因其性情狂放,人称"米颠"或"米痴"。米芾书法造诣颇高,诸体皆擅,与苏轼、黄庭坚、蔡襄合称"宋四家",为宋代"尚意"书风的代表人物;在绘画上,他独创山水画"米家云山"之法,所作山水树木简略,烟云掩映,极富意境。  相似文献   

4.
米氏云山     
米芾(fu,1050-1107)初名黻,字元章,号海岳外史、襄阳温士,自号鹿门居士。原籍襄阳(今属湖北)人,后定居润州(今江苏镇江)。官至书画博士、礼部员外郎。人称"米南宫"。由于他性情狂放,故人称"米颠"或"米痴"。与其子米友仁,世称"二米"或"大小米"。米芾能诗擅文,书画尤具功力。书法篆、隶、行、草、楷各体皆能,行草造  相似文献   

5.
正米芾(1051-1107),初名黻,后改芾,字元章,号襄阳漫士,又号鹿门居士、海岳外史等,是北宋书法家、画家、书画理论家。他本山西太原人,迁居襄阳,后又居住在江苏镇江等地,是声名显赫的北宋四大书法家之一。其书法作品传世较多,但画迹已荡然无存。他曾任校书郎、书画博士、礼部员外郎,善诗,工书法,擅行书,亦工篆、隶、楷、草等书体。其传世书法墨  相似文献   

6.
米芾是宋代著名的大书画家,人送雅号“米襄阳”,襄樊是他的故乡。  相似文献   

7.
吴湖帆名倩,本名万,号倩庵、东庄,别署丑翼燕。斋名梅景书屋。早年与溥儒并称为“南吴北溥”,后与吴子深、吴待秋、冯超然,在画坛有“三吴一冯”之称。生于1894年,卒于1968年(文革年代蒙受不白之冤,含恨而死,卒年75岁)。他是晚晴名臣,著名书画家吴大潋之孙。其家世居吴中(今苏州),自幼受家庭薰陶,拜陆廉夫学画,后赴上海后办书画事务所、正社书画会。吴湖帆工山水,亦擅松、竹、芙蕖。初从清初“四王”入手,继对明来董其昌下过一番工夫,深受宋代董源,巨然、郭熙等大家影响,画风不变,骨法用笔,渐趋凝重。画风秀丽丰腴,清隽雅逸,设色深具烟云飘渺,泉石洗荡之致。书法临宋徽宗瘦金书,后得米芾。多景楼诗卷”真迹,开始专攻米芾,题画字体不是宋宣和(宋徽宗,宣和为其年号),便是米襄阳(米芾,米芾居襄阳)。吴湖帆还精于鉴赏,著名书画鉴定家张珩、徐邦达都是他的弟子。  相似文献   

8.
米芾与镇江     
正米芾与镇江有着解不开的情结、说不清的缘分。甚至可以说,米芾能成为开宗立派的一代书画大师,与镇江的滋养有着密切关系。米芾祖籍山西太原,迁徙襄阳,后居镇江40余年,留下了许多著名法帖。就书法而言,他的行书造诣最为高妙,尤重意趣与个性。米芾善于转益多师,集古为新。据其自述,他在听从苏东坡改学晋人前,主学唐代颜真卿、欧阳询、褚遂良、沈传师、段季展几家。其中,  相似文献   

9.
米芾是北宋著名的书法家和文学家,但他的父、祖、曾祖,以至五世祖,皆以武事获求俸禄。弃武从儒道路的选择,成就了一代名家。米芾成为书法家大致有五个因素:社会、家庭的影响;王邸文化氛围的熏染;襄阳碑刻艺术的吸引;对楚文化的崇拜及自我的刻苦、勤奋。  相似文献   

10.
襄樊市地处湖北省西北部,居汉水中游,秦岭大巴山余脉。被汉水分为南北两城,南为襄阳,北为樊城。襄樊已有2800多年的建城史,历为南北通商和文化交流的通道,素有“南襄隘道”、“南船北马”、“四省通衢”之称。保存完好的襄阳护城河被誉为“华夏第一古城池”。襄樊拥有丰富的人文资源和自然景观。这里是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神农氏和东汉光武帝刘秀的诞生地,有造型奇特的国家重点保护文物多宝佛塔等。中华民族智慧的化身诸葛亮在襄阳城西13公里处隆中寓居10年,刘备“三顾茅庐”的故事就发生在这里。襄樊历来是兵家必争之地。2800多年的历史长河中,大小战役难以数计,著名的战例就有白起水灌鄢城之战、关羽水淹七军之战、朱序抗拒苻丕之战、岳飞收复襄阳之战、李自成进占襄阳之战、张自忠枣宜抗日会战以及解放战争中的襄樊战役等。襄樊既是群雄逐鹿的古战场,也是历代文人骚客荟萃之地,孕育了楚国诗人宋玉,战国时期政治家伍子胥,唐代诗人杜审言、盂浩然、张继和宋代书画家米芾等文人名士,留下了诗仙李白、诗圣杜甫等历史贤达雅士的足迹和传颂千古的诗章。李白在《襄阳曲》一诗中写道:“襄阳行乐处,歌舞白铜堤。江城回绿水,花月使人迷”。杜甫诗曰:“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  相似文献   

11.
书法与国画     
清代书法家周星莲在《临池管见》中,对书法与国画的笔墨技巧是相同的曾作过精辟的概述。他说:"字画本自同工,字贵写,画亦贵写。以书法透入于画,而画无不妙;以画法参入于书,而书无不神。故曰:善书者必善画,善画者亦必善书,自来书画兼擅者,有若米襄阳(米芾),有若倪  相似文献   

12.
一刘叔远(1897—1982),名应光,清光绪廿三年丁酉八月廿三(1897年9月13日)生于湖北省襄阳城内一个世代书香门第。叔远父亲刘祚宝,字楚善,号鉴三,为清末贡生,曾执教鹿门中学,后任襄阳道立女子师范讲习所所长,当过襄阳县教育会会长。叔远先生自幼受到良好家庭教育,勤勉好学,青少年时期就读于鹿门中学。鹿门中学前身为鹿门书院,建于乾隆四年,1902年改名襄阳府中学堂,1913—1928年称鹿门中学。该校教师多为当时襄阳地区学界有识之士,教学质量颇高,在襄阳和鄂北一带有  相似文献   

13.
这里曾养育了孟浩然、宋玉、皮日休、米芾等文学书法巨匠,这里曾留下了李白、杜甫、苏轼等无数文人墨客的足迹,这里曾孕育了一代著名军事家、思想家诸葛亮的智慧,这里曾北通汝洛,西带秦蜀,南遮湖广,东瞰吴越,有着"七省通衢"之美称,历来是兵家必争之地。在这充满了历史古韵的古城墙内坐落着一座现代气息浓郁的名校,它东南与仲宣楼相对,西南与明襄阳王府相接,西北  相似文献   

14.
李志丹 《江苏教育》2022,(69):26-33
苏轼与米芾的交往是北宋士人之间文化交往的一个缩影。《紫金研帖》是米芾存世的行书代表作品之一,内容涉及苏轼晚年与米芾的一段交往。通过对《紫金研贴》相关问题的研究和考证,推导出米芾失而复得紫金砚的过程。对米芾《苏东坡挽诗五首》的诠释,呈现了苏、米之间亲密无间的友谊。对苏、米交往历史的梳理,反映了苏轼在诗文翰墨方面对米芾的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5.
米芾是宋代著名的书法家。由于他的书法别具一格,慕名前来索取墨宝的人络绎不绝。佛印和尚是他家的常客。这天,佛印来到米芾的家里,外面下着小雪,天气寒冷。坐定后,佛印提出对对子,米芾欣然应允。  相似文献   

16.
米芾是我国北宋时期杰出的书法家,其书法和书论对后世影响深远。米芾一生的艺术追求与他自然率真的个性非常吻合。因此,当我们研究米芾的书法艺术时,可以从其个性特征中挖掘出一些深层的内涵。  相似文献   

17.
对“四个襄阳”的话语分析表明:“四个襄阳”话语与襄阳城市发展存在内在联系。一方面,“四个襄阳”话语将影响襄阳城市发展的内容和导向;另一方面,“四个襄阳”话语的内容特点反映了当前襄阳发展本身的特点和发展自身的矛盾,建设区域中心城市迫切需要寰阳狠抓落实,迎头赶上。“四个襄阳”话语唤起各界群众对襄阳的关心,话语主体除了政府还有群众,这表明襄阳民主化进程加快,新一届襄阳政府受到欢迎。“四个襄阳”建设得到自上而下的重视,这必将使得“四个襄阳”建设早日实现。  相似文献   

18.
印度佛教中国化,是释道安在襄阳依托智慧襄阳、文化襄阳的土壤实现的。他的成就也进一步丰富了智慧襄阳、文化襄阳的内涵。道安的创世之举与襄阳的文化底蕴有着密切的关系,他所创立的中国佛教也有襄阳名士的参与。所以,襄阳应是印度佛教中国化的发源地。佛教界把道安在襄阳的寺院称之谓中国佛教的祖庭是名符其实的。襄阳应充分开发、利用道安佛学文化资源,发挥襄阳传统文化优势,强化"文化立市"理念,促进"文化襄阳"建设。  相似文献   

19.
本文通过对米芾的行为、言论进行具体的分析,认为米芾非但不颠,反而精明乖巧,资质聪颖。米芾表面装疯弄颠的目的在于敷衍当时的社会及礼法规矩,从而更好地施展自己的艺术才华。  相似文献   

20.
米芾(公元1051-1108)原名黻,四十一岁后改为芾,字符章。宋“四大家”之一。米芾精于翰墨,擅长书画,尤专行草书,精通古物鉴定。米芾学书初于唐楷,用功最深。《蜀素帖》为米芾三十八岁所书,自咏各诗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