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34 毫秒
1.
7月19日,一则"美联社造假新闻照片夸大西安暴雨"的新闻引起众多网民关注。新闻称:美联社7月15日在不经意间刊登了一张有意夸大中国陕西省西安市区水灾的新闻照片,后经确认此图片经过电脑处理(见图一)。16日,美联社通知各合作单位将此图片撤销,并对提供照片的摄影记者给予"开除"的处罚。某媒体戏称:美联社"人工降雨",制造洪水猛兽。由此,数字时代新闻摄影的真实性问题重新凸显出来。  相似文献   

2.
美联社7月15日在不经意间刊登了一张有意夸大中国陕西省西安市区水灾的新闻照片,后经确认此图片经过电脑处理,16日,美联社通知各合作单位将此图片撤消,并对提供照片的摄影记者给予“开除”的处罚。  相似文献   

3.
<正>2012年8月4日岫岩特大水灾过后,县档案馆及时开展了有关声像档案的收集工作。对受灾严重地点和救灾工作拍摄录像1盘,照片87张,并从有关部门接收数码照片985张。并对这些录像和照片进行  相似文献   

4.
突破国际话语弱势还原中国国家形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进入2009年以来,以传播新闻信息为己任的中国媒体频频成为国际主流媒体聚焦的目标.2月23日,<中国日报>正式推出美国版,路透社详细报道了该报与纽约纳斯达克股票市场共同举行特殊开钟仪式进行庆贺的盛况;4月20日,<环球时报>创办英文版,英国<金融时报>、美国<纽约时报>记者登门采访;7月1日,新华社试开播英语电视新闻,美联社、路透社、法新社、<华尔街日报>等西方媒体连续刊发消息.  相似文献   

5.
提高读者参与度,是<福州晚报>2006年全新改版的一条新思路,也是改进新闻宣传的一个重要途径.这年1月1日,<新闻你来拍>栏目应运而生.这是福建新闻界第一个专门为读者设立的图片新闻专栏,定位是普通读者拍摄的新鲜、感人、有趣的新闻照片.创办3年以来,已刊发600多期,刊登读者照片3000多张.2007年,<新闻你来拍>被评为"福建新闻名专栏".  相似文献   

6.
这是一张在网上蹿红的照片,几天内不胫而走,引发同友的热烈围观.照片上的主人公是武汉一位50岁出头的供电抢修工,脖子紧贴着脏水,在摸索水底出故障的电绳.网友不吝美誉,素切地称他"彪悍抢修哥".7月29日,"抢修哥"赢得了我们"国台"的致敬,上了央视的<新闻联播>,报道形式是"新闻特写",标题是<致敬,抢修哥>,播出时间长达2分14秒.  相似文献   

7.
刘为强想靠一张照片出名的愿望实现了,而且比他想象的更出名,但这是他未曾想象的恶名.他的新闻摄影照片<青藏铁路为野生动物开辟生命通道>获得央视年度新闻图片奖以后,被网民发现是合成造假之作.  相似文献   

8.
1993年3月26日,美国<纽约时报>发表了南非摄影记者凯文·卡特反映苏丹人民生活贫困的照片<饥饿的女孩>.因为受众指责凯文·卡特没有首先解救那个可能遭到秃鹰伤害的小女孩,1994年7月,也就是凭借这张照片获得普利策新闻奖3个月之后,凯文·卡特自杀身亡.2005年5月10日,福建<东南快报>编发了摄影记者柳涛拍摄的"雨中骑车人摔跤".互联网上攻击柳涛守株待"拍"的帖子铺天盖地.柳涛感受了委屈,摄影记者们感到了困惑.  相似文献   

9.
《新闻界》2013,(24):10-16
<正>2013年10月7日,受台风"菲特"影响,浙江余姚遭遇建国以来最严重水灾。然而,在当时尚未平息的水患中,"村支书背镇干部"一事不断发酵继而引发了另一场舆论风波。10月14日,一张来自浙江省余姚市水灾现场的照片在网络上被大量转载。该照片显示:一男子正俯身背着一名年轻男子蹚水。微博网友"假装是芸陌"称,"浙江余姚网友爆料:余姚三七市镇某领导今日下乡视察水灾,某领导因穿  相似文献   

10.
8月18日,中国新闻摄影最高荣誉"金镜头"奖颁奖典礼在青岛举行,一幅揭露社会公德沦丧的作品<挟尸要价>,以全票赢得了年度最佳新闻照片奖.可是,这一获奖作品很快引起了争议.照片所反映的故事发生地长江大学的一位负责人公开表示质疑,认为这张照片所反映的信息是虚假的,作者有严重误导公众的嫌疑.  相似文献   

11.
路透社中国摄影师Bo Bor拍摄的一组<四川大地震>获得52届荷赛突发新闻组照二等奖.这一组12张照片中有多幅当时就被海外主流媒体广泛采用了,<巨石下救出小女孩>是其中之一(见图一).本文选择香港<南华早报>、英国<每日电讯报>、比利时<欧洲华尔街日报>和中国台湾<苹果日报>头版,比较一下不同编辑对这幅照片的不同理解、不同认识、不同处理,以及因此而产生的不同传播效果.这些报纸的编辑无一例外都对原图做了剪裁.  相似文献   

12.
1944年9月5日,中央警备团战士张思德在陕北安塞县石峡峪烧木炭时,不幸牺牲.9月8日,在张思德的追悼会上,毛泽东发表重要讲话.9月21日,延安<解放日报>以<警备团追悼战士张思德同志毛主席亲致哀悼>为题,全文发表了毛泽东的讲话.9月22日,新华社播发了这篇新闻,各根据地的一些报纸先后作了转载.就这样,张思德的名字与"为人民利益服务"联系在一起,传遍了全国.1953年,这篇讲话以<为人民服务>为题,收入了<毛泽东选集>,在党内外引起巨大反响,成为不朽名篇.  相似文献   

13.
1944年9月5日,中央警备团战士张思德在陕北安塞县石峡峪烧木炭时,不幸牺牲.9月8日,在张思德的追悼会上,毛泽东发表重要讲话.9月21日,延安<解放日报>以<警备团追悼战士张思德同志毛主席亲致哀悼>为题,全文发表了毛泽东的讲话.9月22日,新华社播发了这篇新闻,各根据地的一些报纸先后作了转载.就这样,张思德的名字与"为人民利益服务"联系在一起,传遍了全国.1953年,这篇讲话以<为人民服务>为题,收入了<毛泽东选集>,在党内外引起巨大反响,成为不朽名篇.  相似文献   

14.
从“情义男”到“薄情汉”——兼论典型报道的客观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汶川大地震"背妻男"事件回顾 2008年5月15日,在汶川地震过去的第三天,英国最具影响力的报刊之一<每日邮报>在头版刊登了一张题为<给妻子最后的尊严>的照片,这张照片是美籍华裔摄影师沈淇徕于2008年5月14日在四川省绵竹汉旺镇的地震灾区拍摄的,照片上一个叫做吴加芳的中年男子将妻子石琼华和自己绑在一起骑在一辆摩托车上.  相似文献   

15.
4月17日,一年一度被视为美国新闻界最高奖项的普利策奖又一次在哥伦比亚大学揭晓,这是该奖项第90次揭晓.<达拉斯晨报>(Dallas Morning News)的一组以"拍摄卡特里娜号飓风袭击新奥尔良后所带给人们的痛苦和混乱状况"(普利策奖评委语)为内容的、题为<卡特里娜飓风>的照片获得"突发新闻摄影奖".其中一幅<纸质拖鞋>是一张颇富情趣性的摄影作品(见图一).  相似文献   

16.
新华社2001年11月18日播发的<七年上诉冤屈未伸张>一稿,在第12届中国新闻奖评选中被评为消息一等奖,堪称新闻精品.这篇报道之所以获得如此殊荣,从写作上来说,有如下几点特色值得大家学习和借鉴.  相似文献   

17.
信息·数字     
中宣部等就北京电视台播发虚假新闻发出通报7月23日,中宣部、国家广电总局、新闻出版总署就北京电视台播发虚假新闻一事发出通报。通报指出,"纸馅包子"这起虚假  相似文献   

18.
在第19届"中国新闻奖"的评选中,中国新闻社2008年5月19日播发的<那一夜,我们没有采访>一文,被评为通讯二等奖.这篇通讯之所以能受到受众的欢迎和评审专家的喜爱,我想主要在于这篇报道成功地为新闻工作者树立了一个新闻道德伦理的典范.  相似文献   

19.
马达 《湖北档案》2005,(1):74-75
20年前的1978年8月11日,《汇报》发表青年作卢新华写的短篇小说《伤痕》。小说发表后,被全国二十多家省、市广播电台先后播发。新华社、中新社先后播发新闻,法新社、美联社的驻京记对外报道说:“汇报刊载《伤痕》这一小说,说明中国出现了揭露‘革’罪恶的‘伤痕学’。”  相似文献   

20.
<正>今年5月14日,是焦裕禄同志逝世50周年纪念日。焦裕禄在河南省兰考县工作了470天,仅留下四张照片,其中三张是时任兰考县委办公室通讯组新闻干事刘俊生偷拍的,这成为人们缅怀焦裕禄的珍贵资料。今年3月中旬的一天,在兰考县城北关的一座小院里,透过50多年的岁月烟云,81岁的刘俊生老人向笔者讲述了这些照片背后的故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