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周恩来是中共中央确认的杰出军事家。他是一位大军事理论家、战略家、实践家。他在革命军事史上有诸多“最”、诸多“第一”。除毛泽东外,他是毛泽东军事思想的最主要贡献人,也是除毛泽东之外中国革命军事史上的大军事家。  相似文献   

2.
孔子的仁学美学思想,在中国美学史上影响很大,他强调文学艺术的社会功用,主张文质统一,美善统一,提出了中庸的美学批评原则,开创了关于自然美的“比德”观点。他提出的许多美学命题和范畴,如“兴观群怨”、“文质彬彬”、“尽善尽美”、“智者乐山”、“仁者乐水”“乐而不淫,哀而不伤”等等,在中国美学史上独树一帜。  相似文献   

3.
施蛰存是中国现当代文学史上一位有着鲜明创作特色的作家,在文学史上,他同穆时英和刘呐鸥一同被归为“新感觉派”。但进一步的研究发现,施蛰存似乎并不完全属于“新感觉派”,他与中国“新感觉派”存在一种“疏离”。这点可以从他所受外国作家的影响、作品的内容、自身的古典文学修养等方面进行阐释。  相似文献   

4.
蒋昕捷 《教育文汇》2009,(1):17-18,16
对一位醉心于历史的中学老师来说,“史上最牛的……”这种表述像个伪命题,他觉得“这样的人历史上不曾存在过”。但不管他本人是否愿意,在网上,“袁腾飞”已经成了“史上最牛的历史老师”。  相似文献   

5.
对一位醉心于历史的中学老师说,“史上最牛的……”这种表述像个伪命题,他觉得“这样的人历史上不曾存在过”。但不管他本人是否愿意,在网上,“袁腾飞”已经成了“史上最牛的历史老师”。  相似文献   

6.
周立波是中国现、当代文学天空中一颗闪亮的星。他成名在新旧中国交替的时代,他是现代文学史上最后一个享有盛名的作家,也是当代文学史上最初一个获得国际声誉的“诗人”。他的创作道路大致分为四个时期,不同的时期具有不同的创作风格。  相似文献   

7.
孔子的仁学美学思想,在中国美学史上影响很大,他强调文学艺术的社会功用,主张文质统一,美善统一,提出了中庸的美学批评原则,开创了关于自然美的“比德”观点。他提出的许多美学命题和范畴,如“兴观群怨”、“文质彬彬”、“尽善尽美”、“智者乐山”、“仁者乐水”“乐而不淫,哀而不伤”等等,在中国美学史上独树一帜。  相似文献   

8.
北欧音乐史上伟大的音乐家格里格以其创作具有鲜明的民族性特点闻名于世,受世人尊敬。然而,他的创作灵感源何而起?他还有哪些“鲜为人知”的作品?他在北欧乃至世界音乐史上的地位如何?本文从多个方面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9.
毛泽东的外交理论十分丰富,他提出的“中间地带”、“两大阵营”、“三个世界”的战略,在外交史上具有重大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柳宗元的哲学思想,运用了“天”、“人”、“元气”、“阴阳”等哲学范畴,并提出事物的发展是“自动自休”,等命题,构成一个丰富深刻的朴素唯物主义哲学范畴体系。他虽然较多地使用中国古代哲学的传统范畴,但赋予它以新鲜的内容,继承和发展了荀卿、王充等哲学家的哲学思想。他的哲学思想,在古代朴素唯物主义哲学的发展史上处于一个重要阶段,在中国哲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11.
在中国现代思想史上,胡适先生作为新文化运动的一面旗帜,占有不可动摇的领袖地位。这样一位在中国现代思想史、新文化运动中具有举足轻重地位的人物,他和他的思想却在中国大陆消失了近30年。文章意在探究胡适“消失”的原因及其在中国现代思想史上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对一位醉心于历史的中学老师来说,“史上最牛的……”这种表述像个伪命题,但不管他本人是否愿意,在网上,袁腾飞已经成了“史上最牛的历史老师”。  相似文献   

13.
王独清作为创造社的成员之一,在中国新诗史上的地位是不容忽视的。他最初提倡浪漫主义,后来又推崇象征主义。《再谈诗》表现了他艺术思想的转变和对新诗的主张。他流露着创造社的感伤情绪,提倡“音”“色”交融的音画时尚,注重诗人素养的提高,在新诗发展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但也留下了一些缺憾。  相似文献   

14.
金圣叹是我国文学发展史上的重要理论家,他不仅在小说理论上有不可磨灭的建树,而且在戏剧理论上也有杰出的贡献。他在《第六才子书西厢记》的“读法”和评点中提出不少有关戏剧的原则问题。他的一些见解,在我国戏剧理论发展史上带有突破性意义,已比较接近现代文艺理论了。 第一次把一部戏剧作品提高到经史的地位 在我国文学史上,通俗文学戏剧是从来登不上大雅之堂的。明清虽然有一些进步文学家看到戏剧的教育作用,认为元杂剧可以“激动人心,感移风化”,“曲本取于感发人心,  相似文献   

15.
从自然主义的天道观出发,苟子将“道”的重点看成是礼义之统的人之道,主张以人道掌握并治理天道。在此基础上,他将“明道”看成是诗、乐等艺术的理论旨归,第一次在中国文学理论史上将“中和”之美提了出来,把追求“中和”之美看作是“明道”文艺观的基本原则。他的“明道”的文艺观,是我国文学批评史上“文以明道”说的先声。  相似文献   

16.
陶渊明(365—427),名潜,又字元亮,东晋末年人。他不仅是他那个时代——魏晋南北朝出类拔萃的作家,而且也是我国文学史上有深刻影响的杰出的诗人。鲁迅就称“陶潜、李白在中国文学史上,都是头等人物”,肯定陶渊明是伟大的诗人。一千五百多年来,他的作品象屈原、李白、杜甫的作品一样,广泛受到人们的喜爱和传诵。  相似文献   

17.
戴望舒在中国新诗史上,无疑是一个独特的诗人。现代诗人番草曾说过,“从境界方面来说,戴望舒似乎不能算是我们当代的大诗人,在他的诗作里,我们很难看到时代的影子,听到民族的声音;在风格方面,他的影响是非常深远的……”。他由《雨巷》而一举成名,被誉为“雨巷诗人”,诗风与象征派很为接近,诗中音乐的成份也较浓;到了《我的记忆》,诗人则以“散文入诗”,为中国的现代诗开辟了新的蹊径;到了后期,《我用残损的手掌》等作品则转向了深沉朴实的现实主义。他在诗歌风格、形式以及技巧等方面的探索,使他在中国新诗史上占有独特的地位。他的诗风则代表了新诗发展史上三个不同的阶段。由此,我们有理由  相似文献   

18.
我们通常谈到《孟子》的文论,总不离“知人论世”、“知言”、“养气”以及“以意逆志”几条,其实孟子作为先秦散文史上一位富有文采的大家和学术思想史上的一位极有个性的大儒,他对文学、对文艺都有  相似文献   

19.
在中国现代散文史上,梁遇春以他短暂的27年绘出了“急景流年”的奇异人生,并以他“快谈、纵谈、放谈”的风格而独树一帜。但在梁遇春的背后,却始终有着“伊利亚”的影子,这最早的定评可能就是郁达夫对他的指称:“中国的爱利亚”(“爱利亚”是英国19世纪浪漫主义散  相似文献   

20.
安史之乱结束了一个时代,盛唐气象如云烟过尽。旧时的歌唱已趋冷落,新的诗苑尚待开辟。独立在盛中唐之交的伟大诗人是杜甫。在绝句史上,杜甫起着承先启后的作用。即使那些认为杜甫“于绝句本无所解”的人们,也无法抹煞他在绝句史上的存在,以及他在唐代绝句发展过程中的重要的、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