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张瑞 《陕西教育》2011,(11):50-50
语文学习兴趣是学生爱好并力求认识掌握语文的带有情感的倾向。语文教学要保证教学质量.提高课堂教学效益。必须首先培养和激发学生对学习语文的兴趣 .  相似文献   

2.
《现代汉语词典》中兴趣的定义为“喜好的情绪”;《辞海》中为“积极探究某种事物或进行某种活动的倾向”。因此,可以说兴趣是个体爱好并力求认识某一对象(事物、活动、现象等)的带有情感的倾向。著名科学家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他远远超过责任感。”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则说:“没有丝毫兴趣的强制性学习,将会扼杀学生探求真理的欲望。”兴趣对于学生学习,其作用是不可低估的。那么应该如何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激发学生学习的  相似文献   

3.
张凯宣 《考试周刊》2010,(22):222-222
兴趣是一个人力求认识某种事物或爱好某种活动的一种特殊意识倾向,这种倾向是和积极趋近一定事物的情感紧密相连的。积极的兴趣,对学习是一种无形的巨大推动力。  相似文献   

4.
语文兴趣是学生爱好并力求认识语文学科的带有情感的倾向.对于教师来说.如何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就变得至关重要了.以下从营造富有情趣的教学氛围.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为出发点.来探讨促进学生有效学习的情景教学模式和可行办法。  相似文献   

5.
《惠州学院学报》1984,4(1):88-91
兴趣是指人们力求认识、研究某种事物或爱好某种活动的意识倾向;人们对事物的这种特殊认识倾向也就是指一个人对事物的积极态度,当一个人对某种事物持积极的肯定的态度,并把整个有关的心理活动优先地倾向于而且集中于这一事物,力求去认识、研究这种事物,就是说他对这种事物发生了兴趣。例如,对学习数学感兴趣的学生,他会随时优先地对有关数学的问题、书刊等特别  相似文献   

6.
我们在长期的语文教学实践中都曾发现 :兴趣是学生爱好某种活动或力求认识某种事物的倾向 ,使学生产生一种强烈向往的心情 ,从而积极主动地认识事物。这种倾向又和一定的情感联系着 ,心理学研究表明 ,人的智商受情商控制 ,智商占成功因素的2 0 % ,而情商占 80 %。教学第一线的教师都会惊奇地发现 ,教学中一旦触及学生情感、意志领域 ,触及学生的精神需要 ,就能发挥他们高度有效的作用 ,取得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可见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 ,而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兴趣是学生对学习活动或学习对象的一种趋近或认识的倾向 ,是学习…  相似文献   

7.
兴趣是指个体以特定的事物、活动及人为对象,所产生的积极的和带有倾向性、选择性的态度和情绪,强烈而稳定的兴趣是人们从事活动、发展才能的重要保证。化学学习兴趣是学生对于化学事物特殊的认识倾向,是学生力求认识化学事物、获得有关化学知识,带有情绪色彩的意向活动。培养学生学习兴趣,使学生享受学习的乐趣,是中学化学教学的任务之一,也是减轻学生课业负担、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本文拟从以下四个方面探讨如何培养中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相似文献   

8.
语文学习优良兴趣品质的培养天津市南开中学潘印溪兴趣是一个人力求认识、探究某种事物或爱好某种活动的心理倾向,它标志一个人参加某种活动的积极性,是个体主观能动性的一种体现。根据心理学家的实验证明,一个人在认知某一事物时所表现出来的智力的优劣,假如在智商相...  相似文献   

9.
著名物理学家杨振宁博士曾说过:“成功的真正秘诀是兴趣”。他整天埋头物理实验,不觉得苦;认为物理学的研究没有苦的感觉,物理学是非常引人入胜的,它的吸引力是不可抗拒的。杨振宁博士对物理学有浓厚的兴趣,浓厚的兴趣使他成了世界名人。 兴趣是人的非智力因素之一,是人们力求认识某一事物或爱好某一事物,愿意从事某一活动的心理倾向。这种倾向是和一定的情感相联系的。同理,学习兴趣是学生有选择地、愉快地力求接近或探究  相似文献   

10.
兴趣是人们力求认识某事物的倾向性,这种倾向是和一定的情感体验相联系的。一个人对他所感兴趣的事物总是表现出注意的趋向。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巴甫洛夫则把兴趣视为增强神经系统的紧张度、引起大脑皮质的优势活动的因素。兴趣对学习活动有着重要的作用,它可以使人排除其他因素的干扰,将注意力优先、集中地指向感兴趣的事物,通过紧张的思维活动,获得知识。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采取一些能激发学生认识兴趣的手段,唤起学生对知识的渴求。下面具体谈谈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怎样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相似文献   

11.
语文兴趣是学生爱好并力求认识语文学科所带有的情感倾向。培养学生的语文兴趣可以促使学生在兴趣的驱动下,充分感受学习语文的乐趣,变被动学习为自我需要,使学习动机得到稳固和强化,并且从课内延伸到课外,乃至今后漫长的学习生涯,为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和个人终身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因此,对于语文教师来说,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就显得至关重要了。  相似文献   

12.
什么是兴趣?兴趣即意识对客观事物的选择性和趋向性,是人们力求认识某种事物或爱好某种活动的个性倾向性,而这种倾向性和人的感受有着非常密切的联系。学习兴趣,是学生对学习对象的一种力求趋近认识的倾向,对于主体来说,总有快乐、欢喜、满意的感情相伴随,而学习兴趣,是学习动机中最现实的成分,所以学习兴趣是比责任感更直接的学习动力。优秀生所以能废寝忘食地学习,重要原因之一,就是有浓厚的兴趣  相似文献   

13.
语文兴趣是学生爱好并力求认识语文学科所带有的情感倾向。培养学生的语文兴趣可以促使学生在兴趣的驱动下,充分感受学习语文的乐趣,变被动学习为自我需要,使学习动机得到稳固和强化,并且从课内延伸到课外,乃至今后漫长的学习生涯,为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和个人终身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因此,对于语文教师来说,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就显得至关重要了。  相似文献   

14.
兴趣是人们力求认识某种事物或爱好某种活动的倾向。语文学习兴趣指的是学生对语文学习本身的爱好,从而表现出一种自觉性和主动性。人们常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要想改变后进生语文学习的落后状况,提高后进生的语文学习成绩,培养后进生良好的学习兴趣是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15.
兴趣是人力求认识、探究某种事物或从事某种活动的倾向性,它总是伴随着良好的情感体验。积极的兴趣给人以巨大的力量,使人废寝忘食、夜以继日地学习。有人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习兴趣是  相似文献   

16.
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培养创造力的前提兴趣是力求认识某种事物或爱好某种活动的倾向,这种倾向是和愉快的情感体验相联系的。兴趣的培养与调动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同时也可以强化教师的针对性。兴趣是一粒种子,这粒种子是生根发芽,还是被埋在土里,关键是...  相似文献   

17.
培养和发展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增进他们的求知欲,是小学语文教学的任务之一。兴趣是人们力求接触、认识、掌握某种事物或关心、参与某种活动的心理倾向,是一种在生活、学习和工作实践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带有情绪色彩的活动。一个人如果对某种事物发生兴趣,他就乐于接触、认识这种  相似文献   

18.
兴趣是人民力求认识某种事物或者爱好某种活动的倾向。语文学习兴趣指的是学生对语文学习本身的爱好,从而表现出一种自觉性和主动性。  相似文献   

19.
教学实践告诉我们,兴趣是学生持之以恒钻研知识的动力。因此,教育在“传道、授业、解惑”时,应该设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之积极主动地审视、吸收知识。一、兴趣的重要性什么是兴趣?兴趣就是“喜好的情绪”,实际上,兴趣是个体爱好并力求认识某一对象的带有感情的倾向。瑞士心  相似文献   

20.
心理学研究认为:兴趣是人们力求认识某种事物或爱好某种活动,并带有积极情绪色彩的心理倾向。兴趣的最本质特征是:兴趣是一种积极的情绪表现,是一种内在的动力因素,总是主体指向一定事物的自我活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