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所谓新闻视角(即新闻角度),甘惜分教授主编的《新闻学大辞典》是这样解释的:“新闻角度:记者在采访和新闻写作中认识和表现新闻事实的着眼点和侧重点,即记者从什么立足点,什么视角,什么突破口,去寻找、挖掘、认识、选择和表现新闻事实,以更充分、更鲜明地体现新闻事实的新闻价值。一般包括:选题角度,立意角度,表现角度等。新闻角度可以精心选择,但不能脱离客观事实而随心所欲地编造或强扭。选择新闻角度,  相似文献   

2.
正新闻角度,是寻找、透视、挖掘和表现新闻事实的取向或侧重点,也就是采写和报道新闻事实所选取的侧面。《新闻学大辞典》注义:新闻角度是记者在采访和新闻写作中认识和表现新闻事实的着眼点和侧重点,即记者从什么立足点,什么视角,什么突破口去寻找、挖掘、认识、选择和表现新闻事实,以更充分、更鲜明地体现新闻事实的新闻价值。选择一个好的新闻报道角度能化腐朽为神奇,为新闻报道增添色彩,产生良好的传播效果;反之,新闻角度选择不当,却会  相似文献   

3.
甘惜分教授主编的《新闻学大辞典》是这样解释新闻角度的:"新闻角度:记者在采访和新闻写作中认识和表现新闻事实的着眼点和侧重点,即记者从什么立足点,什么视角,什么突破口,去寻找、挖掘、  相似文献   

4.
陈家爽 《新闻世界》2013,(10):86-88
在新闻写作中,角度的选择十分重要,它直接关系到记者从什么方向、在哪个立足点上,用什么视角去透视、寻找、挖掘和表现新闻事实,更充分地体现其新闻价值。如何选得最佳的新闻角度?本文从五个方面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5.
什么是新闻报道角度呢?《简明新闻学》中是这样解释的:新闻角度是新闻采写者在挖掘和表现新闻事实时的着眼点。即从哪里入手来表述新闻事实,也可以说,新闻角度就是新闻采写的突破口或切入点。知名记者艾丰把选取新闻角度比喻为“探矿”。指出“新闻价值在事实内的蕴藏是不均匀的,有各种不同的‘矿藏’,选择好的角度,就是为了便于记者更迅速、更顺利地开采这些价值。怎样才能写出好的报道,找准新闻报道角度呢?  相似文献   

6.
柏虎斌  潘文俊 《视听界》2001,(5):26-26,21
凡是记者,都知晓采访角度。但是,如何选择采访角度,并不是每一个记者都十分清楚的。本文想就这个问题作一点探讨,以期“抛砖引玉”。采访角度,意指记者从什么方向,通过什么途径或用什么方法去观察分析和挖掘新闻事实。在新闻实践中,记者应选择什么样的采访角度,依靠于对事物现状、历史和内在联系的了解和把握。本文所说的价值取向,是对新闻事实的诸多因素进行综合评定的一种选择,是记者对采访对象、事物现象本身价值的认识,  相似文献   

7.
每一个新闻都不是在那“浮搁着”,都需要借助记者的眼睛去发现,去捕捉,去粗取精,所以,尽管新闻都是对事实的反映,都是对一个事实进行报道,但怎样从同一事实中选择报道的角度,从哪里切人,以及报道到什么程度,说到什么“份”上,却是报报不同,各有千秋,这就涉及新闻报道角度怎么选,新闻报道的度如何把握的问题,说到底是个选择的问题。  相似文献   

8.
采访角度,意指记者从什么方向,通过什么途径或用什么方法去观察分析和挖掘新闻事实。记者在新闻实践中,应选择什么样的采访角度,依靠于对事物现状、历史和内在联系的了解和把握。采访角度把各种社会联系包括在它的内容中,这就要求记者依据一定的价值取向,通过对其诸因素关系的比较掂量,选择出最有利的采访角度。本文所说的价值取向,是对新闻事实的诸多因素进行综合评定的一  相似文献   

9.
正"切入点",通俗地说就是解决某个问题的突破口,应该最先着手的地方。新闻的切入点,就是记者发现事实、挖掘事实、表现事实的着眼点。"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同的"视角"就代表着一个不同的切入点。切入点的选择直接关系到记者从什么方向、站在哪个立足点上、用什么视角或者通过什么突破口去寻找、挖掘、表现新闻事实,以更充分地、更鲜明地表现其新闻价值和思想性。而这,就要求我们记  相似文献   

10.
采访角度,意指记者从什么方向,通过什么途径或用什么方法去观察分析和挖掘新闻事实。记者在新闻实践中,应选择什么样的采访角度,依靠于对事物现状、历史和内在联系的了解和把握。采访角度把各种社会联系包括在它的内容中,这就要求记者依据一定的价值取向,通过对其诸因素关系的比较掂量,选择出最有利的采访角度。本文所说的价值取向,是对新闻事实的诸多因素进行综合评定的一种选择,是记者对采访对象、事物现象本身价值的认  相似文献   

11.
有些同志询问他们的稿件为什么命中率不高?根据我在中央台新闻培训班学习的体会和经验,我认为有以下三个原因: 一是新闻角度没选准。什么是新闻角度?这就和照相一样,角度选得好,照得就好看些,新闻角度就是作者挖掘和表现新闻事实的角度。也就是作者怎样才能更好、更快地把新闻事实中最主要的思想传给读者和听众。那么,怎么找新闻角度呢? 我认为最好的办法是从比较中学习。一是看看从  相似文献   

12.
一、观察角度 对新闻事实从不同角度的观察,涉及到能抓到什么材料:是生动的,还是平淡的;是粗线条的,还是细腻的;是真实的,还是虚假的问题。涉及到能提炼什么样的主题,挖掘出什么样的新闻,或对新闻事实如何认识的问题。涉及到怎样表现、能不能写出生动的、感人的、让人信服的新闻来的问题。观察角度与认识角度、表现角度紧密相联。观察角度,通俗地说就是你站在什么位置上看,然后把在这个位置上所看到的、感受到的,在新闻作品中表现出来。这个“立足点”选好了,对写新闻是大有益处的。  相似文献   

13.
选择最佳报道角度,可从三方面入手: 第一、从群众最关心的问题中去选择最佳报道角度。 新闻报道最终是为了吸引更多的读者关注新闻事件,为了群众能够更有效地理解新闻事实,记者在报道时就需要选择新闻角度,新闻角度选择的好坏直接影响群众对新闻的关注程度。因此,新闻记者在选择新闻角度时,应本着群众需要什么、企盼什么、关心什么,新闻就要反映什么,就要从哪个角度去报道。  相似文献   

14.
深度报道,不同于一般平面式的事实罗列,更不是对新闻事实的浅尝辄止,应该是事实客体在记者主体意识统领下的深度反思,是新闻事实表象下更为深层的本质表达.与报纸、电视相比,广播深度报道在揭示事物本质、挖掘新闻内涵时更加入了音响的呈现,从而使广播深度报道产生了独有的魅力,显现了不可替代的优势.用“音响”打造“深度”,让听众进一步地准确理解新闻事实的内涵,使广播的深度报道透过现象看本质,使新闻价值得到有效挖掘,提高了新闻传播价值和广播新闻报道的影响力.  相似文献   

15.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经济新闻日益成为报纸的主角.而经济新闻有三个不可避免:数字不可避免,(产值、效益、利税都得用数字体现),重复不可避免(不少经济活动是循环往复的,如春种秋收、产品从原料到成品),专业化不可避免(即不少专用名词、术语).那么如何变枯燥的经济活动为生动的经济新闻呢?这就特别需要选择角度,因为所站角度不同,得出的结果也不同.“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就是这个道理.那么新闻角度有哪些类型呢?从采访来说有挖掘新闻的角度;从写作来说有表现新闻的角度.挖掘事实的角度包括:1、接触事实的角度 要从最容易接近新闻主体的地方选择突破口.比如《注水牛肉引出的话题》一篇,就从牛肉摊前查注水,以及群众的反映这一角度写起,就极容易接近新闻主体.假如先采访工商局、卫生防疫站效果就不会太好.2、观察事实的角度 选取一个角度,使它成为“取景框”,  相似文献   

16.
深度报道:网络媒体的一抹亮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晓苹 《青年记者》2006,(12):80-81
网络的快速、海量、即时等特点,其它媒体无法比肩,但是媒体竞争在很大程度上不是新闻多少的竞争,而是新闻事实的挖掘方式、角度、广度和深度的竞争.受众不仅要知道新闻事实,还想知道事实之间的联系,事实与人之间的联系,事实背后的事实是什么?正是满足了受众的这些需求,纸质媒体,这些曾被预言会被网络取代的“旧”媒体仍然焕发着勃勃生机,对此,网络媒体没有漠然视之,有些已经积极应对,进行突围,办起了网络深度报道栏目.  相似文献   

17.
角度,是新闻写作时让人冥思苦想的。角度不同,往往使报道效果大相径庭,正如苏东坡诗云:“横看成岭侧成峰,远处高低各不同。”同样的事实,你可以从不同方面去反映,宛如照像的正面、侧面、仰面、俯面等的取景。怎样选择一个美的角度? 接近——一从读者关心的角度落笔。人们读新闻,期望从报道中能有所获,特别是于己利益相关的方面尤为关注。比如,我国有个地方长寿者多,科学家去进行了考察。读者对这个新闻感兴趣的是什么呢?恐怕是长寿的秘诀!人人都有生老病死,而人人都希望少生病,永葆青春,健康愉快地活着。美联社记者报道这条消息时,题目是《中国“世外桃源”居民长寿者多》,选择的角度是人如何长寿的,重点突出了该地区人长命百岁的原因气候宜人、注意饮食等,读者对这些饶有兴味,非读完不可,且还会相互传播,成为饭后茶余的话题。通俗——从读者水平角度落笔。报道首先要让  相似文献   

18.
拍摄人物、风景照时,照相机的镜头和被拍摄景物相连成的直线与被拍摄景物的平面要取一个合适的角度,谓之摄影角度。不唯摄影如此,文字等新闻作品的采写者在挖掘和表现新闻事实时也很讲究“切入点”、“出发点”、“着眼点”,这也就是新闻采写的“角度”,简称为新闻角度。角度不好,“窈窕淑女”会被拍成“半老徐娘”,“奶油小生”会被拍成“半百老头”.新闻采写角度不好,“金光闪闪”的新闻事实会为“沙土”掩没。相反,新闻角度好了,可以小见大,收到事半功倍、滴水见太阳的奇妙效果。但凡事总有个“度”,过犹不及。如果把“新闻角度”强调过了它应有的“角度”,或者使“新闻角度”扭曲了它应在的“角度”,那就不是“新闻角  相似文献   

19.
新闻文摘     
范敬宜谈新闻要用事实说话人民日报总编辑范敬宜同志.在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向学生们讲:“用事实说话——这是新闻工作的最基本方法。新闻靠事实影响读者.新闻的本源是事实。新闻工作者的最主要基本功就是要用事实说话。选取富有典型性的事例可使新闻报道显得生动、深刻。”“用事实说话不等于简单地罗列事实。而应该选取最能反映本质、体现主题.最有代表性、最能说服人、打动人的事实说话。这就是要用典型的事实说话。”“所以.记者的脑子一定要灵活。什么事实突出地报.大胆地报.旗帜鲜明地报;什么事实要淡化地报、不报,有分寸地…  相似文献   

20.
新闻报道需要选择一个巧妙的角度。选择角度的目的,是要把事实的新闻价值更加充分、突出地挖掘和显示出来,更好地起到新闻报道吸引人、感染人、教育人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