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29 毫秒
1.
1.利用平衡条件例1 如图1,甲、乙两图表示用同一套器材测量铁块P与长金属板之间的动摩擦因数的两种不同方法.已知铁块P重5牛,甲图使金属板静止在水平桌面上,通过弹簧秤向右拉P,使P向右运动;乙图把弹簧秤的一端固定在墙上,向左拉金属板,使金属板向左运动.  相似文献   

2.
一、动摩擦因数的测量方法在实验中我们经常见到一些根据实际情况来设计测定摩擦因数的实验现总结几个有代表性的做法.方法一利用平衡条件求解.在学习过计算滑动摩擦力公式f=μN之后,可以利用平衡条件进行实验例1如图1所示,用同一套器材测量铁块P与长金属板之间的动摩擦因数的两种不同方法.已知铁块P所受重力大小为5 N,首先使金属板静止在水平桌面上,用手通过弹簧秤向右拉P,使  相似文献   

3.
“摩擦力”是初高中物理教学的重点和难点,积30年教学体会,倍感做好摩擦力演示实验的重要性。以下是我对摩擦力演示实验的改进方法。1 使弹簧秤静止,以便观察  图1中弹簧秤竖直固定在铁架台(或其它静止的部件上),细绳绕过固定的滑轮一端连着木块A,一端系在弹簧秤下端的弯钩上,木块A放在水平长木板B上。长木板置于水平台面上。图1 使弹簧秤静止的摩擦力实验装置1.1 静摩擦力的演示用F力向右拉长木板,使长木板与木块保持相对静止且一起向右运动了一小段距离X1后停止下来,这时由于细绳的牵拉,弹簧秤中的弹簧也相应伸长相等的长度,故…  相似文献   

4.
朱德金 《物理教师》2009,30(1):15-15
有这样一道题目:如图1所示,一放在光滑水平面上的弹簧秤,其外壳质量为m,弹簧及挂钩质量不计,在弹簧秤的挂钩上施一水平向左的力F1=5N,在外壳吊环上施一水平向右的力F2=4N,则产生了沿F方向上的加速度4m/s^2。  相似文献   

5.
一、选择题:本题共10小题。每小题4分。在每小题给出四个答案中。有的小题只有1个选项正确。有的小题有多个选项正确.全选对的得4分。选对但不全的得2分。有选错或不答的得0分. 1.观察图1中的烟和小旗,关于甲、乙两车相对房子的运动情况,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甲、乙两车一定向左运动; B 甲、乙两车一定向右运动; C 甲车可能运动、乙车向右运动; D 甲车可能静止、乙车向左运动  相似文献   

6.
1分子力实验 高中物理课本中有关分子力的小实验,其表述是:用细线把很干净的玻璃板吊在弹簧秤下面,记下弹簧秤的示数。使玻璃板水平接触水面,然后稍稍用力向上拉玻璃板,如图1所示,弹簧秤的示数有什么变化?  相似文献   

7.
方法一:如图1所示,用弹簧秤A拉着滑块D作匀速直线运动,此方法是教科书上常用的演示方法,缺点:一是弹簧秤在运动中很难看得清楚读数,二是很难保持匀速运动,实验效果较差。  相似文献   

8.
说明 包括力和运动、压强液体压强、大气压强、浮力等 4章 ,g=9.8N/Kg。  一、填空1 .某同学在右手各用 12N的拉力拉弹簧秤 ,弹簧秤的示数是。2 .用 30N的水平向右的力推一放在水平地面上的小车 ,小车静止 ,此时小车受到的摩擦力是 ;如果推力增加到 40N ,小车还是静止 ,摩擦力是 ;如果推力增加到 50N ,小车做匀速直线运动 ,当推力增加到 60N时 ,小车做运动 ,受到的摩擦力是。3 .自行车在水平路面上做匀速直线运动 ,停止踩脚踏板上 ,小车还要继续向前运动 ,这是因为自行车 ,但最终要停下来 ,这是因为自行车受到的作用。4 .一物体用细线…  相似文献   

9.
例 1 如图 1甲所示 ,弹簧秤下挂一铁球 ,现将条形磁铁缓慢地沿水平方向向左移到图1乙所示的位置 .在这个过程中 ,弹簧秤的示数将 (   ) .(A)不变(B)逐渐减小(C)先增大再减小(D)先减小再增大(2 0 0 0 ,兰州市中考题 )分析与解 :将条形磁铁沿水平方向向左移动 ,也可理解为使条形磁铁的不同部分依次靠近铁球 .大家知道 ,磁铁上不同部分磁性强弱不同 ,其中 ,条形磁铁两端 (两极 )磁性最强 ,中间最弱 .这样 ,在上述移动过程中 ,磁铁靠近铁球的部分是 ,从N极到中间再到S极 ,也就是说 ,磁铁靠近铁球的部分的磁性先减弱再增强 ,因此 ,对铁…  相似文献   

10.
一、问题的提出如图 1所示 ,两小球 a、b的质量分别为图 1m1、m2 ,带电量分别为 q1、q2 ,小球 a、b间的库仑力小于球 b的重力 .当加一水平向左的匀强电场 E使两球受力平衡后 ,球 a、b在空中分布情况如何 ?若两根细绝缘线 Oa、ab与竖直方向的夹角分别为 θ1、θ2 ,试探 θ1与 θ2遵循的规律 ?学生对此问题的分析、解决 ,往往抓不住实质 ,或以偏概全 .本文用整体法探索带电小球偏角的大小及方向 .二、规律的探索如图 2所示 ,在水平向左的匀强电场中 ,若 q2 >0 ,则球 b向左偏 θ2 角 ,如图 2甲所示 ;若 q2 <0 ,则球 b向右偏 θ2 角 ,如图 2乙…  相似文献   

11.
一、选择题1 .如图 ,光滑水平面上 ,一物块以速率v向右匀速直线运动 ,当物块运动到P点时 ,对它施一水平向左恒力 ,过一段时间 ,物块反方向通过P点 ,则物块第二次通过P点时的速率(  )A .大于v  B .小于vC .等于v  D .无法判断2 .如图示 ,M和m两木块叠在一起以初速度v向上斜  相似文献   

12.
在高中一年级物理“摩擦力”一节的教学中 ,常用以下方法来演示“验证滑动摩擦力规律”的实验 ,其步骤是 :图 11 .用弹簧秤测摩擦块的重力 G;2 .用弹簧秤拉着摩擦块在水平木板上做匀速直线运动 ,测其拉力 F拉 ,如图 1所示 .根据平衡条件 :F拉 =F摩 ,正压力 FN=G;3.用测量得到的滑动摩擦力和正压力的关系来验证滑动摩擦力的规律 .此实验方法多次用到物体的平衡条件 ,最后得出滑动摩擦力与正压力成正比的规律 .此方法不违背物理学原理 ,简便易行 .但步骤 2中拉力的数据是摩擦块在水平木板上做匀速直线运动的过程中直接读取的 ,其存在三个缺…  相似文献   

13.
一、静摩擦力做功与摩擦生热[例1]如图1所示,物体A、B叠在一起放在水平面上,现用一水平向左的拉力F拉物体B,使AB以共同加速度向左运动,产生了一段位移S.试分析在此过程中,A、B之间摩擦力做功的情况,及A、B接触面上是否有热量产生? [分析]因A、B以共同加速度向左运动,故A、B两物体相  相似文献   

14.
牛顿第二定律演示器的改制和使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一物理新旧教材都有研究牛顿第二定律的一个演示实验,在实验的基础上得出结论。由于在该实验中小车运动后用夹子很难使它们同时停下来而不能保证时间t的相同;教师操作也不方便。为此本人对这个实验装置进行了改制。a.实验装置。实验装置如图1所示。b.使用方法。①将装置放在演示平台上,用水平调节螺丝调节长木板使之水平(用水平尺检验)。②将两小车分别置于长木板两端,右端小车(2甲)受细线向左的拉力,左端小车(2乙)受细线向右的拉力,使它们同时相向运动。③两小车在长木板上某一位置相碰同时停来(尼龙搭扣使它们尽快停止)。从刻度尺上可出…  相似文献   

15.
1 有利于巩固实验课上所学的知识 比如,在测量摩擦力这一实验中,我采用的方法为: 1.1 用弹簧秤水平的拉物块,使物块匀速直线运动.  相似文献   

16.
例 1 用水平拉力拉着小车在光滑的水平面内向右运动 ,在拉力逐渐减小的过程中 ,小车的速度将 (   ) .(A)逐渐减小   (B)逐渐变大(C)速度不变   (D)无法判断分析 :不少同学选 (A) .既然小车是在拉力的作用下才向右运动的 ,那么这个拉力减小了 ,速度自然就减小了 .造成错误的原因 :一是没有注意到“光滑水平面”这一理想条件 ;二是不理解“光滑的水平面”对小车运动造成的影响 .图 1解 :如图 1所示 ,因为水平面是光滑的 ,所以小车在水平方向上没有受到摩擦力的作用 ,只受到拉力F的作用 ,因而小车将向右做加速运动 .现拉力F虽然…  相似文献   

17.
素质教育对考试命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考题要注意考查学生的观察能力、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下面两题就是考查学生这种能力的好题.例1 观察图1所示的小旗,关于甲、乙两图1船相对于楼房的运动情况,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甲、乙两船均向左运动B.甲、乙两船均向右运动C.甲船向左运动,乙船可能运动D.甲船向右运动,乙船可能静止分析 本题旨在考查学生运用有关运动的相对性知识,解决实际生活中的物理问题,既考查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同时又考查了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判断能力.解答 由岸上小…  相似文献   

18.
“将被测物体轻轻挂在弹簧秤下 ,待物体静止不动时 ,弹簧秤的示数就是重力的大小 .”只要学过初二“力学”的学生都知道这种测重力的方法 ,但很少有学生去追究这种测量的原理 .久而久之 ,不但不知道测量原理 ,甚至出现一些错误的认识和说法 .典型的有“将物体悬挂在弹簧秤下静止不动时 ,弹簧秤测的力就是重力” ,这句话对吗 ?我们知道 ,弹簧秤的测力原理是当弹簧受到力的作用时 ,弹簧发生形变 .弹簧秤的示数显示的是使它形变的那个力 .如图 1所示 ,用弹簧秤测物体A的重力大小时 ,使弹簧发生形变的力是F′拉 ,该力的施力物体是被测物体A ,…  相似文献   

19.
题.(2013年高考江苏卷第9题)如图1所示,水平桌面上的轻质弹簧一端固定,另一端与小物块相连.弹簧处于自然长度时物块位于O点(图中未标出).物块的质量为m,AB=a,物块与桌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现用水平向右的力将物块从O点拉至A点,拉力做的功为W.撤去拉力后物块由静止向左运动,经O点到达B点时速度为0.重力加速度为g.  相似文献   

20.
1 问题的提出我们在实验时 ,会发现这样一些现象 :若浸没在煤油中的实心铁块和实心铝块 ,用弹簧秤称得它们的示重相等 ,当把它们都浸没在水或盐水中时 ,发现铁块的示重大 ,若都浸没在酒精中 ,它们的示重相等 ,而都浸没在汽油中或放在空气中称时 ,却发现是铝的示重大 ,这究竟是一种特殊的偶然现象 ,还是一种普遍适用规律呢。2 假设与推理设有密度不同的甲、乙两物体 ,完全浸没在 A种液体中 ,弹簧秤的示数相同 ,若把这两物体分别浸没在 B种液体中 ,两弹簧秤的示数怎样 ?设 :甲物体的密度大于乙物体的密度 ,甲物体的密度与体积分别为 ρ大 ,…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