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传统方法利用发波水槽装置演示水波的干涉现象,对于机械波干涉现象的演示较为单一,仅演示了横波的干涉衍射现象.本文利用纹影法将原本难以理解的纵波干涉现象直观可视化地展示在学生面前,突破了教材中没有声波干涉演示实验的局限性,丰富了教材上对声波干涉现象的实例展示.该实验有利于降低教学难度,提升学生对波的干涉衍射规律的认识和理解,促进学生物理核心素养的形成.  相似文献   

2.
沈志斌 《物理教师》2009,30(7):44-44
1问题的提出 中学生最早接触波的干涉是水波的干涉,教学中通常用水波振子来演示干涉现象.把两根金属丝固定在同一振动片上,当振动片在50Hz交变电流形成的电磁驱动力作用下做受迫振动时,两根金属丝周期性地触动水面,形成两个波源.这两个波源的振动频率和振动步调完全相同。是两个相干波源,由此发出的两列水波相遇时便产生干涉.  相似文献   

3.
本文就高三物理“光的干涉”一节来谈谈“注意”规律在物理课堂教学中的运用。(限于篇幅略去教学目的、教具、作业布置等,以及课堂中对教学内容的一些分析) [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 在高一力学中我们学习过机械波的干涉,并演示了水波的干涉现象,波要产生稳定的干涉现象要具备什么条件?(自问自答) [设问]那么,光作为一种波,它的干涉现象产生的条件及其表现怎样呢? [学生注意分析]引入新课,提出问题。吸引学生的注意,使学生的注意集中到对机  相似文献   

4.
如何观察水波干涉图样江苏省沛县师范学校辛厚平研究波的特性,常用波动水槽来做实验,并用投影仪将水波的干涉图样投影到屏幕上进行观察.这样做大大增加了实验的可见度.笔者在多年的教学中体会到,要使学生能根据水波的干涉图样很好地认识波的干涉现象,在使用投影仪观...  相似文献   

5.
现行中学物理教学中《波的干涉》内容只有500字左右,一张图片,一张插图。传统的教学方法是:在发波水槽中做波的干涉实验,用投影仪投到屏幕上观看,利用水波叠加的原理,分析观察到的现象,抽象上升到对波的干涉的认识。由于用发波水槽做实验,水波的连续变化较快,学生得到的感性认识只能是模糊不清的,由于感性认识的模糊,从波的叠加到波的干涉,理性抽象难度较大。为了让学生充分理解波的干涉的物理实质及研究,并从中得到思维能力的培养,我在课前进行了精心的教学设计,在最关键的部位,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强化重点,突破难点…  相似文献   

6.
1引言 波的衍射、干涉是波的重要特性.要让学生学好这一部分内容,首先要做好波的衍射、干涉演示实验.通过实验,使学生观察到明显的衍射、干涉现象.波的衍射现象和相干条件是教学难点.  相似文献   

7.
蒲永诗 《物理教学探讨》2003,21(4):39-40,43
1 引言波的衍射、干涉是波的重要特性。要让学生学好这一部分内容,首先要做好波的衍射、干涉演示实验。通过实验,使学生观察到明显的衍射、干涉现象。波的衍射现象和相干条件是教学难点。在波的衍射、干涉现象的分析过程中,采用计算机多媒体技术进行模拟演示、并借助它加以分析,有利于学生深入掌握相关内容。  相似文献   

8.
波的干涉是波特有的现象,也是学生今后学习光的干涉的基础.但教材中这部分内容抽象、复杂.笔者在对波的干涉条件、干涉图样的教学中,发现学生存在以下误区,必须向学生讲清楚.误区一不同频率的两列波也能产生干涉现象波的干涉现象可以用波的叠加原理解释,很多学生混...  相似文献   

9.
答:干涉现象在波动理论中,对说明波动的重要特性有着重要的作用。在高中物理教材中两次详细讨论了这一现象:一次是机械波的干涉;另一次是光的干涉,还分别拍摄了照片。我们知道,无论是水波的干涉,还是光的干涉,它们的原理是完全相同的。可是面对这两张不同的照片,高中学生却很难用同一物理模型来认识。所以,讲清这两张不同形状照片的来历,对于帮助学生理解干涉现象的实质,是十分必要的。水波在水面传播时,是媒质中各质点的实体振动,它的全貌能在整个传播区域反映出来,当它在传播过程中不遇到障碍时,就继续向前传播。因此,对于水波的干涉,可  相似文献   

10.
波的干涉一节课后观察声音干涉现象的小实验,若用电子琴来演示会更方便.  相似文献   

11.
高中物理甲种本及乙种本均介绍了水波的干涉。笔者在教学中为了使学生较易地掌握水波的干涉条件及直观地看到干涉图样,对此演示实验做了一些改进尝试、具体做法是: 1.把发波水槽置于教学投影器上,然后在发波水槽内注入1厘米左右深的清水。 2.打开电源开关,用一个手指轻轻点水,让学生们看在屏幕上呈现的一个波源传  相似文献   

12.
没有发波水槽也能做水波干涉实验,下面介绍用音叉观察水波干涉的方法: 1.直接观察:敲击音叉,使音叉振动,然后把两个叉股同时贴近水面,两个叉股之间就出现显著的凸凹条纹,这就是两个又股引起的两  相似文献   

13.
邵霖 《物理教师》2002,23(7):39-40
历来各种版本的高中物理教材都用音叉来演示声波的干涉现象 .由于这个实验正好是在水波的干涉实验之后 ,一些学生和教师很自然地把它和水波的干涉条件联系起来 ,研究音叉干涉的条件 ,由此出现了一些疑问和争议 .本刊也曾发表过有关文章 ,对音叉的干涉现象作了探究 ,并提出了相应的看法 .但我认为 ,疑问并没有从根本上解决 ,还需继续进行讨论 .那末 ,用音叉演示声波的干涉究竟有什么疑问呢 ?难道它演示的不是声波的干涉而只是音叉发声的方向性吗 ?1 疑问的提出疑问是在讨论音叉的双叉股发出的两列声波的相干条件和讨论振动的加强点和减弱点…  相似文献   

14.
"波的干涉"一节是高一物理教学中一个重要内容,也是教学中的一个难点.该节所有的演示实验不易操作,演示效果也不明显:波的干涉理论的基础实验--波的叠加(绳波)实验几乎不能做成功,而且实验现象转瞬即逝,学生很难观察清楚;波的干涉现象实验--发波水槽实验操作复杂,实验现象受环境(光线)限制,效果不佳.  相似文献   

15.
对学生来说,虽然在日常生活中时常能遇到一些的波的干涉现象,但由于波的干涉过程并不容易观察和理解,上课前学生们几乎没有关于波的干涉现象的预备知识,通常需要教师在课堂上利用演示实验,让学生在课堂上观察到波的干涉现象,产生相应的感性认识。  相似文献   

16.
波的干涉是高中物理教学中的一个难点。这是由于波的干涉是一个动态变化过程,在用水波槽做演示实验时,经投影仪强光显示的干涉图样效果非常差;而对相关分析中主要利用的静态干涉图样而育,水波静下来干涉也就消失了,教师只能利用课本上静态的图片来进行分析。在以往的教学中,虽  相似文献   

17.
在“波的干涉”实验教学中,学生难以观察水波的干涉现象。教师通过改进实验,提高实验可视化,达到预期效果。用两个实验,对声波的干涉进行可视化探究,呈现清晰的物理现象和过程,使学生获得感性经验,构建认知模型,突破教学重点以及难点。  相似文献   

18.
中学教材对于波的干涉规律主要是通过"水波"和"光波"来研究的。人民教育出版社2010年4月第3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在利用水波进行干涉教学时是这样描述的:水槽中,波源是固定在同  相似文献   

19.
干涉是波的特有现象,因而波的干涉在中学物理教学中是很重要的一节.课本中介绍了波可以传递能量,但是未见对波的干涉现象中能量传递及分布的具体问题深入讨论.机械波的能量是通过媒质中各质点的振动来传递的,而相消点没有振动,所以教师和学生常常提出这样的问题:干涉相消点的能量到哪里去了?相消点的能量形式和传递方式如何?  相似文献   

20.
肥皂膜干涉实验是高中物理光学部分一个重要的演示实验.做好这个演示,对于学生理解光的干涉现象和干涉条件有着重要的作用.但是由于常规实验方法自身的限制,干涉条纹的可见范围很小,大多数学生看不清楚干涉现象.鉴于此,笔者改变了原来用眼直接观察烛焰像的惯例,改用入射光照射肥皂膜,反射到屏上进行观察,大大提高了实验的可见度和成功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