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硫和硫的化合物》一章中研究性实验试题设计素材是SO2和浓H2SO4的性质,通过该实验设计主要考查学生对重点知识(SO2、浓H2SO4)的理解和应用,从一点一滴中学会研究问题的方法,培养探究问题的习惯. 例1 某兴趣小组设计了下列实验来验证木炭和浓硫酸反应的产物,请根据装置图回答  相似文献   

2.
SO2是近年高考STS及化学实验试题的重要考点.近代工业革命,促使燃煤数量日益猛增,煤在燃烧中将排放酸性气体SO2,硫的氧化物在高空中被雨雪冲刷,溶解,使雨变成酸雨.硫的氧化物与当今人类的生存和社会的发展关系日益密切.  相似文献   

3.
一、硫的性质 1.硫为淡黄色晶体,俗称硫磺,不溶于水易溶于CS2.所以可用CS2洗掉试管上的硫. 2.还原性在空气中燃烧,产生淡蓝色火焰,在O2中燃烧,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生成SO2. 3.弱氧化性硫与变价金属反应生成低价金属硫化物,如 FeS、Cu2S等.但 Hg+S=HgS而非Hg2S,由此试想:若不慎使汞洒落地面,应如何处理,才能防止汞挥发出的蒸气使人中毒?又 3S+6KOH=△2K2S+K2SO3+3H2O,所以沾在试管上的硫,还可用热的强碱溶液洗去.  相似文献   

4.
SO2是近年高考STS及化学实验试题的重要考点.近代工业革命,促使燃煤数量日益猛增,煤在燃烧中将排放酸性气体SO2,硫的氧化物在高空中被雨雪冲刷,溶解,使雨变成酸雨.硫的氧化物与当今人类的生存和社会的发展关系日益密切.题根CO2和SO2都属于酸性氧化物,化学性质也有许多相似之处,但又有所区别,SO2既具有氧化性,还具有还原性,在水溶液中SO2极易被溶于水中的氧气氧化成SO24-.(1)烟道气中含有CO2和SO2,为证实烟道气确有上述2种气体的存在,至少应选用①澄清石灰水;②品红溶液;③饱和NaHCO3溶液;④饱和Na2CO3溶液;⑤酸性KMnO4溶液;⑥B…  相似文献   

5.
SO2是中学化学中常见的一种无色、有刺激性气味、有毒的气体,易液化(沸点是-10℃),易溶于水,其水溶液有酸性,SO2是亚硫酸的酸酐.SO2中的硫元素显+4价,处于中间价态,故SO2既有氧化性,又有还原性,同时SO2还具有漂白性.SO2的多重性是中学化学知识中的重点内容,也是高考热点.现将2012年高考有关SO2的试题...  相似文献   

6.
SO2是中学化学中常见的一种无色、有刺激性气味、有毒的气体,易液化(沸点是-10℃),易溶于水,其水溶液有酸性,SO2是亚硫酸的酸酐.SO2中的硫元素显+4价,处于中间价态,故SO2既有氧化性,  相似文献   

7.
SO2是中学化学中常见的一种无色、有刺激性气味、有毒的气体,易液化(沸点是-10℃),易溶于水,其水溶液有酸性,SO2是亚硫酸的酸酐.SO2中的硫元素显+4价,处于  相似文献   

8.
1关于化学式计算 例1已知某混合物由Na2S、Na2SO3、Na2SO4组成,测得该混合物中硫元素的质量分数为24%.则混合物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为_____.(精确至0.1%) 分析:从上述物质的组成(化学式)看到,每种物质中钠元素与硫元素的质量比是恒定的.  相似文献   

9.
硫元素是典型变价元素之一,学习“硫硫酸”一章时,有关硫元素的化学方程式很多,大多数同学感觉繁琐、难记,觉得本章难学,问题就在于硫元素的价态变化搞不清楚,如H2S被氧化的产物到底是S、SO2还是H2SO4,其实只要善于分析比较,就会找到规律,从而化繁为简  相似文献   

10.
在TiO2上进行了气相H2S光催化氧化消除的研究.氧对H2S的光催化氧化消除过程是不可缺少的,对含量为560 mg/m3的H2S,当加入的氧气与原料气中H2S的分子比为42:1,空速为28000 h-1时,去除率达到97%.在H2S光催化氧化消除过程中,单质硫的产生可使TiO2失活,经光照再生单质硫转化为SO42-后,TiO2活性恢复,而且SO42-的生成对催化剂的中毒有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1.
+4价硫(SO2、SO32-、H2SO3、HSO3-)既有氧化性,也有还原性,但它们的还原性是高考的热点,久考不衰,题型变化无穷.今总结如下: 例1 Cl2和SO2均有漂白性,现将等物质的量的两种气体同时通入到有色物质的溶液中,其漂白能力__________. 解析:二者虽都有漂白能力,但在溶液中混合后,发生如下反应:  相似文献   

12.
1.24 mL浓度为0.05 mol·L-1的Na2SO3溶液,恰好与20 mL浓度为0.02 mol·L-1 K2Cr2O7溶液完全反应,则元素Cr在被还原的产物中的化合价是( ). A.+6 B.+1 C.+3 D.0 2.硫与热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Na2S、Na3SO3和H2O,此反应中被氧化的硫与被还原的硫相比较,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质量比为1:2 B.质量比为1:1 C.物质的量比为2:1 D:密度比为2:1 3.在3BrF3+5H2O=HBrO3+Br2+9HF+O2↑中,若有5mol水做还原剂时,被水还原  相似文献   

13.
1 SO2和SO3 1)相似性 ①都是由硫和氧元素组成的共价化合物,均含有极性键。均是分子晶体.  相似文献   

14.
已持续26年的湖南祁阳红壤站长期肥料试验分三个处理:NH4C1 KCl KH2PO4;尿素 KCl 过磷酸钙;(NH4)2SO4 K2SO4 过磷酸钙.其土壤、水稻植株样品被用来研究长期施用含硫化肥对水稻土酸化、SO42--S在土壤中累积、土壤-水稻系统微量元素含量和水稻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大量(667 kg S hm-2yr-1)施用含硫化肥15年后已导致水稻土表层土壤pH明显下降.不施硫处理SO42--S逐年下降,而施硫处理SO42--S有明显累积.施用含硫化肥24年后(1998),土壤有效Cu、B、Mn及全Ca含量有增加趋势,全Fe有减少趋势,对有效Mo、Zn及总Mg似乎没有影响.长期施用含硫化肥已显著减少水稻(特别是晚稻)吸收Fe、Mo、B、Mg、Cl,并导致水稻(特别是晚稻)产量显著下降.可见,长期施用含硫化肥可能影响水稻土性质进而影响水稻生长.  相似文献   

15.
以聚丙烯酰胺为原料合成了一种含氮、硫原子的新型氨基硫代甲酸螯合树脂(PADC),并与CuCl2溶液作用形成PADC-Cu(Ⅱ)配合物,通过红外光谱、元素分析确认了其结构,利用热失重-差热分析研究了热稳定性的变化,并研究了以水为介质的条件下PADC-Cu(Ⅱ)/Na2SO3体系引发VAc的聚合.实验结果表明,PADC的合成方法简单,功能基转化率较高,在使用温度范围内具有良好的热稳定性,PADC-Cu(Ⅱ)/Na2SO3体系可以有效地引发VAc聚合.  相似文献   

16.
如果练习讲评仅停留在对答案、重点题目重新演习一遍,那么,有些学生只是一知半解,不能采用多种方法解决问题。他们日后碰到类似问题,按照某种固定模式解答受阻后,就会一筹莫展,无法完成。因此,练习讲评时要突出重点,详细讲解。   如复习硫及硫的化合物: 2Na2S+ Na2SO3+ H2SO4— Na2SO4+ 3S+ H2O   由于各反应物之间的量不同,生成物可能出现几种情况 (稀 H2SO4足量 ):当 Na2S与 Na2SO3的物质量是 2∶ 1时,生成了 S;当 Na2S与 Na2SO3的质量比大于 2时,生成 S的同时,还有 H2S生成; < 2时,除生成了 S,还…  相似文献   

17.
有序是对一切实践活动的基本要求。在化学实验教学中坚持有序性原则,可以保持实验设计的合理性、操作的科学性、结论的可靠性、观察的系统性、表达的条理性,从而提高实验教学的效率。笔者以为,在化学实验教学中,要在以下四个环节做到有序。一、实验安排要有序实验的时机主要根据实验的目的来确定。例如:在讲SO2既有氧化性又有还原性时,若实验只是为了验证,可先分析SO2中硫的价态,根据硫的化合价为+4价,处于中间价态,得出SO2既有氧化性又有还原性,然后再演示实验:(1)在盛有H2S的集气瓶中通入SO2气体;(2)将SO2气体通入盛有溴水的试管中。…  相似文献   

18.
一.研究目的很多大专院校教材《无机化学》在谈到HZS的还原性时,都把Cl2与H2S作用的反应式写成:4C12+H2S+4H2O=H2SO4+8HCI(1)而认为Br2可使H2S氧化析出单质硫,事实上氯水与氢硫酸反应的实验现象确实不如Br2水与H2S溶液反应现象明显,氯水容易使氢硫酸中的S2-氧化成SO对这现象的解释不同的教材有不同的说法.究竟Cl2是直接把H2S氧化成H2SO4的,还是分步氧化或是间接氧化成H2SO4?有哪些因素影响H2SO4的生成?有没有更佳的实验方案使得H2S被Cl2氧化的实验能清楚地看到单质硫生成呢?笔者就这些问题进行了深入的探…  相似文献   

19.
1.装置如图:先把预先吸在胶头滴管1里的盐酸挤入放有固体FeS的容器2内,产生H_2S气体进入中间的玻璃管内,使洋泡泡3略微鼓起时马上挤装有较浓H_2(SO)_4的滴头4使与容器5中的(Na)_2(SO)_3反应产生的(SO)_2气体也进入玻璃管内混和反应,此时洋泡泡逐渐因充满气体而鼓起,玻璃管壁有大量淡黄色硫附着。随着反应的进行,洋泡泡逐  相似文献   

20.
氧族元素是重要的非金属元素.硫及其化合物间的相互转化关系复杂,常以氧化还原反应为知识主线来考查.SO2和SO3^2-因其性质的多样性,不仅是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也是高考命题中的热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