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伦理与经济是和人类生活密切相关的两个话题,二者的关系也是经济伦理学研究的核心问题。樊浩先生在其《伦理精神的价值生态》一书中指出了两者对立的一面,又论证了两者密不可分的关系。樊浩先生的"生态合理性"描绘了伦理与经济和谐相生、内在统一的价值图景。可谓匠心独运,不囿俗套,令人耳目一新,回味良久。  相似文献   

2.
生态伦理的合法性一直悬而未决,以往的伦理学家立足于自然具有内在价值、能感受苦乐等特性,把人类的伦理扩展到自然界,这是对伦理与价值进行的硬性的嫁接,它缺少了彼此之间可以通约的媒介。生态伦理何以可能的伦理学基础,其实可以从伦理本身找到答案。伦理的本质规定中蕴含着关系与责任两个基本范围,伦理关系的存在具有绝对性,同时,伦理本身暗含着一种责任,这种责任具有无条件性。在生态伦理中,责任充当着人与自然之间的媒介,生态伦理是一种责任伦理。  相似文献   

3.
生态伦理学是出现于 2 0世纪 6 0至 70年代的一门新兴学科 ,其产生具有一定的历史必然性。与传统伦理相比较 ,它在理论基础、思维方式、道德对象、善恶标准等方面都有所超越 ,并赋予了这些范畴新的内涵 ,把伦理从人类社会领域扩展到了包括自然在内的整个生态范围。如何现实地建构生态伦理学自身的规范体系成为更具有挑战性的课题。  相似文献   

4.
随着城市化的进程不断推进,人类与自然的矛盾越来越突出,由此引发了知识界的争论,生态伦理学则是在这种背景下产生。20世纪40年代,美国哲学家奥尔多.利奥波德提出了"大地伦理学",这一理论成为了西方伦理学的主流,西方伦理学正式诞生,并在60—70年代蓬勃发展,目前生态伦理学成为全人类关注的热点。但是,随着对生态伦理学的深入研究,生态伦理学逐渐出现各种流派和各种观点,而西方近代理性主义的主客观哲学以及主客二分的思维成为了确立人与自然之间伦理关系的主要障碍。  相似文献   

5.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和谐校园作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担负着培养人才、传播知识、服务社会的重任。和谐校园是充满和谐伦理精神的校园,它包涵着校园政治伦理、校园文化伦理、校园人际伦理、校园生态伦理等伦理意蕴。  相似文献   

6.
王丹丹 《保定学院学报》2010,23(2):13-15,72
马克思主义伦理学是中国历史发展的必然选择,60年来,马克思主义伦理学在中国经历了继承、曲折、恢复与发展、繁荣的历史进程,全面回溯和反思马克思主义伦理学在我国60年发展的理论成果,并给予适当的历史主义的评价,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伦理文化的建构及现代社会伦理学研究热点问题价值标准的界定都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生态德育是思想政治教育与生态伦理教育的有机结合,本文主要阐述了生态体育中所蕴含的生态文明意蕴,并针对体育院校自身的独特性,进一步就加强生态体育课程设置、优化学校体育生态系统、加强对体育赛事的生态伦理分析等几个方面对其生态德育体系的构建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8.
“敬畏生命”范畴的提出,是史怀哲长期思考和理论探究的成果,爱并且尊敬一切生命,保持生命,促进生命,使生命达到其最高度的发展——是史怀哲敬畏生命伦理思想的核心内容。他对敬畏生命原则之一做了哲学和伦理学的提升,将其论证为伦理学的第一原则,走出了一条敬畏生命的伦理道路,成为当代世界最具影响的生态文明形态。  相似文献   

9.
从生态伦理的视角看,我们党所提出的生态文明观与生态中心主义之间存在着三重重大分歧:在价值论意义上,它不同意生态中心主义对人之价值中心地位的否定,将终极价值关怀置于人;在工具论意义上,它不赞同生态中心主义依托伦理学改造来解决人与自然关系紧张,将希望寄托于环境友好型生产方式的形成;在社会学意义上,它不认可生态中心主义对个人道德提升的过分倚重,将人与人之间社会关系的和谐指认为改善人与自然关系的根本路径。可见,与生态中心主义相比,生态文明观不仅有着更为宽广的理论视界,而且还克服了其对现实批判的乏力,从而实现了对它的全面超越。  相似文献   

10.
生态伦理学是一门新兴伦理学学科 ,在中学生物学教学中适当进行生态伦理学教育是适应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需要。生物学课堂教学中应挖掘教材内容 ,抓住典型事例 ,适时地传授生物多样性是美好的 ,所有物种具有固有的生存价值 ,人类活动造成的物种灭绝是不幸的 ,后代人的幸福是当代人的社会责任等生态伦理学观点 ;通过现代化教学手段 ,丰富课堂教学效果 ,并开展多种形式的课外活动 ,进行潜移默化的生态伦理学教育 ,培养学生参与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意识  相似文献   

11.
社会不断进步,人类关于发展观念的认识不断完善。从传统发展观到生态伦理发展观再到发展伦理学的发展观,人类对发展问题的认识从低级到高级、由简单到复杂日益完善。发展伦理学的发展观既克服了传统发展观对人的片面理解,又避免了生态伦理发展观对人的"非人"理解,是真正属于人的可持续发展的发展观。  相似文献   

12.
在"文化强国"建设视野下,宗教的文化特质应当得到更多的价值阐扬,优秀宗教文化在当前文化建设中具有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一致的宗教价值观,这就是爱国爱教的政治价值、扬善祛恶的伦理价值、自由平等的社会价值和多元和谐的文化价值。新时期优秀的宗教文化价值通过对市场伦理的文化调节、对社会秩序的文化调控、对生态文明的文化促进以及对祖国统一的文化推动,在当代中国文化建设中能够发挥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绿色奥运和生态伦理教育两者之间具有相互促进的关系,绿色奥运是普及生态伦理教育的绝好平台,生态伦理教育是调控奥运会环境问题的基石。在绿色奥运的建设过程中,应赋予生态伦理教育这种软调控手段以重要的特殊地位。通过绿色奥运在全社会范围内普及生态伦理教育,以传授环境保护知识、培养环境伦理意识、引导环境保护行为,来确保现代奥运会走上良性的可持续发展轨道。  相似文献   

14.
伦理学又叫道德伦理、伦理政治、伦理哲学,从诗学的角度观照伦理学批评是本文的出发点;本文的落脚点是从诗歌创作的目的和社会功用的角度来解读传统诗学理论中体现的伦理学批评的内涵。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大地伦理学理论的哲学基础的论述,克利考特捍卫了大地伦理学,扩展了大地伦理理论,提出伦理整体主义这一新的伦理理论。这一理论为统一生态伦理提供了一种可能性。  相似文献   

16.
在人口、资源、环境相互协调、良性共生的基础上实现经济、社会、人的可持续发展是中国现代化面临的重大难题,要解决这一难题,必须探寻价值观的深层本质,重建现代化过程中的价值理性判断。而哈贝马斯关于生态伦理的定位及作用的论述对我们颇多启示:针对中国发展面临的困境,必须科学定位生态伦理的作用,强化企业生态伦理的绩效考核,形成生态和谐共生的主流意识;在人文价值的基础上发挥科学技术的作用,完善可持续性发展的政策机制。  相似文献   

17.
当代生态伦理学至今无法从理论上确立自然的伦理主体性,亟须论证一种超出传统人际伦理学又基于人文主体的善。流行美学的人化自然论的自然美观存在着人类中心论的偏失。康德“对自然美直接的兴趣”具有多重当代意义。自然美包含着自然主体亦即客观自然目的“信念”,它既是人类道德的最高境界,也是为生态伦理学提供逻辑大前提与经验基础的善。  相似文献   

18.
道家道教生态伦理思想与当代生态哲学刍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道家、道教生态伦理思想与当代伦理学相比 ,既有共通之处 ,也有独到之处。前者为它与当代生态伦理思想相互衔接提供了可能性 ,后者显示了它对丰富和发展当代生态伦理学的价值。道家、道教天人合一的生态伦理思想对生命的关切和热爱 ,又为它与当代生态哲学相衔接提供了可能性。且普遍存在于全球的严重的生态环境问题 ,使得这种相互衔接不仅具有可能性 ,而且具有现实性。  相似文献   

19.
内容繁富的新伦理学,自有其严谨的逻辑体系。这个严谨逻辑体系的内在支撑,恰恰是休谟法则。休谟法则之所以具备这个功能,是在于它内蕴了人类伦理公理生成的全部条件。新伦理学就是以人类道德需要为前提,通过道德最终目的这一中介,从伦理行为事实如何的客观本性中推导出来伦理行为应该如何的伦理公理,然后对此一伦理公理构成的双重前提与结论予以全面确证,新伦理学逻辑展开的整体思路和理论体系的宏观构架在此确证中完整生成。  相似文献   

20.
结合当前提出的生态文明建设问题,浅析罗尔斯顿关于生态伦理的价值论述。在分析并指出传统伦理观和事实与价值二分的片面化的基础上,阐述了罗尔斯顿两种阻碍生命伦理的思想即传统伦理观的思想观念和事实与价值二分的思想观念,对我国生态文明及"美丽中国"建设有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