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二、实验仪器药品 CO_2气体发生器;导管;双孔塞;试管;大理石;稀盐酸;饱和Na_2CO_3溶液;澄清石灰水。 三、实验现象 当CO_2气体通入盛饱和Na_2CO_3溶液的试管1时出现浑浊;盛澄清石灰水的试管2由澄清变浑浊再由浑浊变澄清。  相似文献   

2.
学会“解疑”的关键在于学会逻辑思维。在练习课中,组织学生讨论一些比较复杂的问题,从不同角度分析,用不同方法解决,选择最优解题方法。这有利于开拓学生的思路,帮助学生掌握正确的思维方法,逐步提高思维的逻辑性、严密性和敏捷程度。本文拟举两例,分别用图示法和剖析法授以学生推理的方法,提高学生逻辑思维的能力。〔例一〕把一定量的Na_2CO_3、NaHCO_3和Na_2SO_4的混合物溶解在200毫升1.00M盐酸中,完全反应之后,生成2016毫升干燥的CO_2(在标准状况下)。然后加入400毫升0.100MBa(OH)_2溶液,使BaSO_4完全沉淀,再加40.0毫升1.00M盐酸恰好把溶液中过量的碱完全中和。最后把所得沉淀分离出来,测得干燥的BaSO_4的质量为1.48克。求这种混合物中三种化合物的质量百分组成。(84年高考化学试题) 分析:用图解法。  相似文献   

3.
在亚硫酸盐溶液中,加入含 Ba2~(2+)离子的溶液会出现白色沉淀,即生成了难溶于水的亚硫酸钡沉淀。如果在该体系中再加入盐酸,沉淀会消失;如果改为加硝酸,则沉淀就不会消失。学生对此现象误认为是亚硫酸钡沉淀“不溶解”于硝酸。为此,教师在解释这实验现象时,有必要向学生指出,亚硫酸钡沉淀在溶解于硝酸的同时,亚硫酸根离子被硝酸氧化成丁硫酸根离子,正因为能溶于酸的亚硫酸钡转化成了不溶解于硝酸的硫酸钡  相似文献   

4.
高中化学新课程在选修4中引入了平衡常数的概念,在中学化学中,师生常常遇到一些难以深入解释的溶解问题.如氨水和MgCl2溶液反应生成Mg(OH)2沉淀,而该沉淀又能溶于NH4Cl.氨水和FeCl3溶液反应生成Fe(OH)3沉淀,但Fe(OH)3却不能溶于NH4Cl溶液.FeS能溶于强酸,但CuS不溶于强酸.CuS能溶于  相似文献   

5.
不仅从定量而且从变量的角度分析化学反应过程、现象和实质,进行过量计算而设计的函数及其作图题,是融化学基础知识和数学函数知识于一炉的综合性新题型。现就此类题型的解法举例如下。 例1.取0.45mol NaOH、0.35mol Na_2CO_3和0.2mol NaHCO_3溶于水,在混和溶液中逐滴加入盐酸,反应明显地分三个阶段进行。设加入盐酸的物质的量为n摩,溶液中随盐酸的加入NaCl、Na_2CO_3、NaHCO_3的物  相似文献   

6.
实验操作:在一个试管里盛3ml NaOH的酒精饱和溶液,用一根长约20Cm的玻璃管向澄清的溶液里吹气,不一会儿,溶液变浑浊(因生成的Na_2CO_3难溶于酒精中),继续吹气,因有较多的Na_2CO_3,生成,则溶液呈白色凝胶状;在所得凝胶状物质中加入适量水,则凝胶状物质全部溶解(因  相似文献   

7.
教学内容:硫酸根离子的检验 教学目的要求:略 教学重点:检验SO_4~(2-)离子的原理,方法,步骤。教学程序如下: 复习提问 写出下列各物质溶于水的电离方程式 H_2SO_4 Na_2SO_4 BaSO_4 新课引入 展出两瓶无色溶液,如想知道此溶液中是否含  相似文献   

8.
1.把一瓶不饱和的烧碱溶液分成4等份.保持温度不变,向4份溶液中分别加入一定量的NaOH、Na_2O_2、Na_2O和Na,使溶液均恰好饱和,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加入的NaOH的质量一定最大B.加入的Na_2O_2和Na_2O的质量比为1:1C.加入的NaOH、Na_2O_2、Na_2O、Na的物质的量之比为  相似文献   

9.
在澄清的石灰水中通入 CO_2,可以看到有白色沉淀生成,待沉淀增至一定量后,若继续通入 CO_2,则发现沉淀逐渐减少,乃至全部溶解。开始所以生成沉淀,是因为 Ca(OH)_2与 CO_2作用生成了难溶于水的 CaCO_3(20℃时 CaCO_3的溶解度为0.0065克)。而后来沉淀的溶解是因为难溶于水的 CaCO_3与CO_2、H_2O 作用转化成了易溶于水的 Ca(HCO_3)_2(20℃时 Ca (HCO_3)_2的溶解度为16.60克)。学生对这一有趣的实验现象及解释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为此,他们在解答如何用化学方法区别 Na_2CO_3和 NaHCO_3溶液这道题时,常作以下回答:分别取试液,各滴入 CaCl_2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的原试液为 Na_2CO_3溶液,无沉淀生成的原试液为NaHCO_3溶液。  相似文献   

10.
一、基本反应原理CO_2与NaOH的反应,实质上就是碳酸(H_2CO_3)与NaOH的反应。当n(CO_2):n(NaOH)≤1:2时,发生反应①CO_2 2 NaOH=Na_2CO_3 H_2O,溶液中的溶质为Na_2CO_3和NaOH,或只有Na_2CO_3;再向其中通入CO_2,则发生反应②Na_2CO_3 CO_2 H_2O=2 NaHCO_3;①②为连续的两个反应,可叠加得反应③CO_2 NaOH=NaHCO_3。即当n(CO_2):n(NaOH)≥1:1时,反应后溶液中的溶质为NaHCO_3;当1:2相似文献   

11.
学生对双水解反应离子方程式的书写,一般是先写出化学反应方程式,再改写为离子方程式.例如,分别将下列两组溶液混和,写出有关离子方程式.1.硫酸铝溶液与碳酸氢钠溶液混和;2.氯化铁溶液与碳酸钠溶液混和. 1.Al_2(SO_4)_3+6NaHCO_3=2Al(OH)↓3_+6CO_2↑+3Na_2SO_4Al~(3+)+3HCO_3~-=Al(OH)_3↓+3 CO_2↑ 2.2 FeCl_3+3 Na_2CO_3+3H_2O=2Fe(OH)_3↓+3CO_2↑+6 NaCl2 Fe~(3+)+3CO_3~(2-)+3H_2O=2 Fe(OH)_3↓+3CO_2↑这无疑是正确的.但,此方法存在两点不足:其一,化学方程式不易配平;其二,“水”在方程式中的位置不好处理,什么情况下写,什么情况下不写,不易抓住规律.  相似文献   

12.
碳酸钠是钠的一种重要的化合物,是一种白粉末状固体,俗称纯碱或苏打。盐酸是实验室最常用的三强酸之一,碳酸钠与盐酸的反应,也是高考考查的重要知识点,弄清它们之间反应的特点和规律对学好其他物质之间反应规律有很大的帮助和启示。 Na_2CO_3溶液与盐酸反应的特点:滴加顺序不同,现象不同,产物也不同。 1.若将盐酸逐滴加入Na_2CO_3溶液中,反应分两步进行:  相似文献   

13.
1.忽视反应物浓度 例如,“将CO_2气体通入饱和Na_2CO_3溶液中,写出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很多同学都知道,CO_2气体能与碳酸的正盐溶液反应生成碳酸的酸式盐,所以将上述离子反应方程式  相似文献   

14.
一、利用组内物质的鉴别方法有:①首先考虑某种溶液的特性(如颜色、气味等),然后用该溶液依次去检验其他溶液;②将组内物质分别两两相互反应,根据产生实验现象不同而逐一鉴别.例1下列各组溶液中不用其他试剂,仅用组内物质相互反应就能区别开来的是().A.NaCl、Na_2CO_3、KNO_3、HCl B.Na_2SO_4、k_2CO_3、KNO_3、Ba(NO_3)_2C.CuSO_4、NaOH、NaCl、Ba(NO_3)_2D.FeCl_3、NaOH、KCl、Na2SO4分析呈蓝色溶液的是CuSO_4.再以CuSO_4作为已知试剂分别加入其余三种溶液中,产生白色沉淀的是Ba(NO_3)_2;产生蓝色沉淀的是NaOH,无实验现象的是  相似文献   

15.
长期来,在化学教学中为让学生掌握好基础知识,总是比较注意知识的传授,希望能在课堂上讲得头头是道,让学生听得津津有味。但由于忽视对学生智能的培养,结果造成:1.学生对概念理解不深运用概念解题能力差,不会分析、推理和判断。例如:如何用“2体积氢气与1体积的氧气化合成2体积水蒸汽(同温同压)的实验事实推断水的分子式,这类题目很少学生能说得条理清楚。又如:可能含CuCl_2、Ca(NO_3)_2、KCl、Na_2CO_3、Na_3PO_4的混和物进行下列实验:(1)溶于水得无色溶液,(2)向溶液中加入过  相似文献   

16.
电解质的概念表明:1.电解质是能导电的(一定条件下)纯净的化合物。能导电的单质或混和物就不是电解质。2.电解质导电的条件是溶解在水里(一般不与水反应)或在熔化状态下。无这个外界条件,电解质是不能导电的。上述电解质的概念,对大多数离子化合物和强极性键化合物讲是适用的,但对微溶于水且受热易分解的化合物,如 BaSO_4、CaCO_3、Cu(OH)_2、Fe(OH)_3等,就不适用。从分子结构看,BaSO_4、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不同浓度Na_2CO_3和NaHCO_3混合溶液对乌塌菜种子发芽特性的影响,探索乌塌菜种子在发芽初期对不同浓度Na_2CO_3和NaHCO_3混合溶液的耐受性。方法:以乌塌菜种子为试验材料,在乌塌菜种子发芽时,通过施加不同浓度Na_2CO_3和NaHCO_3混合液(0、25、50、75、100、150 mmol/L,其中Na_2CO_3和NaHCO_3按照摩尔比1∶9配制),研究Na_2CO_3和NaHCO_3胁迫对乌塌菜种子发芽势等相关指标的影响。结果:当Na_2CO_3和NaHCO_3混合液浓度≤25 mmol/L时,乌塌菜种子发芽势、相对发芽率和幼苗根系活力等指标略低于对照组,抑制强度不高,而随着Na_2CO_3和NaHCO_3混合液浓度的升高,对各指标的抑制作用逐渐增强。结论:乌塌菜种子可耐较低浓度的Na_2CO_3和NaHCO_3胁迫,高浓度的Na_2CO_3和NaHCO_3混合液可抑制乌塌菜种子的发芽及幼苗生长。  相似文献   

18.
在学习初中化学时,我们曾根据物质的溶解度将物质分为易溶、可溶、微溶、难溶;但难溶物在水中并非完全不能溶解.我们将少量难溶于水的固体物质A分别加入盛有一定量水的50mL烧杯中,用玻璃棒充分搅拌,静置一段时间;各取上层清液2mL,加入试管中,逐滴加入曰溶液,振荡,将观察到的实验现象填入表中.  相似文献   

19.
络合物对中学生来说是一个崭新的概念。特别是络合物的结构比较抽象。为了加强直观教学,我们设计了这样一个实验:在[Cu(NH_3)_4]SO_4的稀溶液中滴入稀Ba(OH)_2溶液(稀溶液透明度大;BaSO_4晶粒大,不透过滤纸),立即产生BaSO_4沉淀,溶液变混浊。过滤。滤纸上为BaSO_4沉淀,溶液又变成了透明的深蓝色.  相似文献   

20.
在强酸弱碱滴定中,出现一种“奇怪”的现象。用HCl滴定Na_2CO_3时(酚酞作指示剂)无气泡产生;若用Na_2CO_3滴定HCl时(指示剂同前),产生大量气泡。为什么两种相同的物质参加反应,出现这种“奇怪”的现象,其反应生成物是否相同呢?对此问题谈谈我的一点看法。用HCl滴定Na_2CO_3为什么无气泡产生,生成的产物是什么?我们知道,Na_2CO_3是二元弱碱,它在溶液中产生二级水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