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熊伟 《编辑之友》2015,(8):84-88
为保证鉴审稿件的质量,各类学报编辑部都致力于将编辑审稿工作规范化,明确指标限额与确立评审标准成为规范化努力的重要产品.然而,在实际审稿活动中,编辑遵奉“资历至上”原则,主要依据投稿人资历资格而非稿件质量来确定鉴审结果,这也成为编辑部不成文的“规范”或“惯例”.编辑部对编辑审稿工作的规范化引发了编辑审稿形式化发展趋势.为稳定和提高稿件质量,多元化的审查方式逐渐取代传统的编辑审稿负责制,多元鉴审主体介入审稿事务,强调鉴审与监察的紧密结合,审稿逐渐走向审查,并由此构建出纵横交织的稿件信息流通监管网络.  相似文献   

2.
结合《暖通空调》编辑部自身的管理经验,从稿件质量管理、编辑业务能力管理和日常事务管理3个方面探讨了科技期刊编辑部的管理模式。  相似文献   

3.
为加强稿件事前质量控制,《四川精神卫生》杂志以“工作站”建设为抓手,全面推进以稿件质量控制为核心的编辑工作。实践证明,编委及编辑部能通过“工作站”平台深度参与科研选题、设计、论文撰写等工作,不仅有利于提升稿件质量,而且对稳定稿源、缩短审稿周期等其他工作也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4.
我走访过四川、广东、湖南几家报纸编辑部,看到好些编辑同志阅稿不及时,总是积压数天的来稿一次看,结果,当从积压的稿件中发现好的新闻稿件时,已经过时;有时稿件特好,刊登出来,也成了旧闻;稿件中的“×月×日”也不得不改成“最近”或“前不久”之类。  相似文献   

5.
编辑的营销意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有经济学家认为,现代市场经济正由产品型经济向服务型经济转变。对当今信息化社会中的传统媒体而言,能否实现新闻从产品型向服务型的转变,是决定其市场竞争力的关键。 身为编辑,一方面,整日端坐编辑部,与喧闹的报摊和分散的读者之间有很多“隔层”,离市场很远。另一方面,作为“成品车间”中的最后加工者,编辑又与市场离得最近。这其实对编辑提出了一个很高的要求,编辑必须具备清醒的市场营销观念和较强的信息处理、加工能力。通过多种编辑手段,使自己手中的稿件“钩”住读者,让读者乐于读、容易读,从而使新闻完成从“产品型”到“服务型”的转变。  相似文献   

6.
习惯上认为,广播编辑,总离不开文字稿,还要与剪刀、浆糊、胶水打交道。在电台直播室诞生之前,或许可以这么认为。而在今天,在广播走进直播时代的今天,情况有了变化。传统的广播编辑理论,也是以稿件为中心的,编辑程序自始至终都是稿件的处理问题。尽管也强调稿件处理的“口语化”原则,强调“听”的编辑工作原则,但从根本上,它仍然脱离不了稿件,这是由传统的广播运作模式所决定的。随着直播室在广播中的诞生,广播实践实际上已突破了传统的理论框框。几年来的广播实践已表明,直播后的广播编辑工作,人们已有意无意地把重点从往日的稿面上转移到今  相似文献   

7.
一、编辑决策是主编决策的基础从编辑学角度看,任何一个编辑部都不可能将收到的稿件直接发表,必须通过编辑这个“把关人”。编辑将收到的大量稿件,运用科学的思维方法,经过分析、推理、判断等一系列的逻辑思维活动,进行加工处理,最后做出决策,哪些稿件能够采用,哪些文章不宜刊发,等等,然后写出稿件审读报告上报给主编。当各个编辑将稿件都集中到主编那里以后,主编就必须进行决策,对稿件加以进一步的评价和选择,  相似文献   

8.
“救”稿     
有位资深编辑说过:看一个编辑的水平,不是看他“枪毙”了多少稿件,而是看他“救活”了多少稿件。对此,我颇有同感。在编辑部每天都收到大量来稿,这些稿件有些出自名家之手,有些是初学写作者的处女作,更多的是通讯员和工作在一线的作者所撰写。就其质量来讲,优秀的属少数。对有欠缺的稿件,是轻易“宣判死刑”,还是努力将其“救活”,这不仅  相似文献   

9.
我这样选稿     
编辑部每天都要收到大量的来稿,作为编辑,当然是择优录取。结合多年报纸编辑工作的实践谈谈我的选稿思想。要有最新的主题主题好的稿件有生命力,有竞争力,站得住脚。通俗地说:主题新了,见报把握就大。如何选择新的主题?我认为:选择別人没有报道过的新闻主题是一个原则。这种新主题稿件,到编辑部是“抢手  相似文献   

10.
由《植物杂忐》编辑部蒋代平编写的《科技期刊编辑管理系统》最近通过了专家鉴定。该系统是对一个学术类期刊进行稿件管理的系统。通过几年的开发研制,在几个编辑部使用,效果很好。系统设计的六个功能大项(日常编务、日常查询、目次编辑、档案建立、各类索引、统计等)满足了用户的需求。它方便了编辑人员对稿件从来稿到出刊整个过程的全面管理,使期刊的稿件管理体制更趋于合理化、完善化、科学化。制作全年各类索引,包括中、英文作者索引、中、英文全年总目次、关键词索引,在微机上一次完成、不需要人工建卡,查寻、剪贴,同时可以按规格排好版,兼做了手工编  相似文献   

11.
一引言目前,对于许多高校的期刊编辑部来说,还在使用传统学术稿件的审稿方法:作者纸质投稿或者电子邮件投稿,然后由编辑手动分发稿件。经常造成稿件审稿延期,稿件质量受到影响。[1]虽然已经有编辑部部署了基于Web的稿件管理系统,但是需要购置  相似文献   

12.
报社办新闻学习班,我这位编辑有幸带学员下部队进行了一次实习采访。采访回来后,社领导召集我们一起分析研究稿件,在研究几篇稿件的过程中都卡了壳。社领导提醒我们这些直接采访者:采写稿件有时就是“写好关键一句话”。这几篇稿件缺的就是那“关键一句话”。大家怎么都写不出这“关键的一句话”来,不得已,社领导亲自动手。大家采写的稿件本来都灰头土脸的,经过社领导精心编辑,一下鲜亮起来,见了报后有人反映还“有些意思”。社领导高明在何处?初稿和见报稿比较一番,发现稿件里的事还是过去那些事,稿件跨上了一个“台阶”的主要…  相似文献   

13.
如何把地市党报办得更加贴近“三农”?如何更好地为“三农”服务?这是报纸编辑人员的根本职责,同时也是检验编辑人员素质高低的关键。多年的编辑生涯,笔者从中感受到不少酸甜苦辣,就因为自己是农民的儿子,心中怀着那份永恒的“三农”情愫。编辑组织什么稿件,撰写什么文章,这恐怕是编辑要经常思考的事情,才能体现在为“三农”服务的主题上,也才能解决写什么为“三农”的问题。笔者认为,“三农”报道要把握住这几个原则:  相似文献   

14.
在报纸编辑部,每当编辑看到一篇充满新意、有创见的新闻佳作,就会喜形于色,击节赞赏,并要在版面安排上作精心处理,以引起读者关注。但每当看到那些缺乏新意、千人一腔的稿件时,编辑就禁不住喟然叹息:“老一套,老一套,无法采用……”这种反映在编辑部对新闻稿件的褒贬,从一个侧面说明创造性思维在新闻工作中的作用。作家孙犁说:“艺术家的特异功能,不在反映,而在创造。”新闻记者与作家从事的精神劳动虽有各自不同的特点,但应用创造性思维是共同的,新闻记者也应具备这种特异功能。当然,记者应用创造性思维,必须格守新闻必须完全真实的原则。创造性思维是一种勇于探索未知领域、敢于提出新见解、新问题的进取性的思维方式,它充分体现了人类思维所特有的能动性,是打开智慧宝库的“金钥  相似文献   

15.
投稿琐谈     
投稿者总希望自己的稿件被采用,越快越好。为此,有些写稿人三番五次打电话或亲自到编辑部催问稿子的处理情况,他们认为只有这样才能引起编辑对自己稿件的特别“关注”。其实,他们的想法错了、做法也欠妥当。一般来说,编辑是只认稿件不认人的。因为他要对自己所编的版面或专栏负责,对读者负责。如果他看不中你的稿件,你跑编辑部的次数再多也无用。作为编辑,最怕别人拿着稿件要他当面处理或征求“意见”。当面处理,对那些高水平的文章倒没什么,而对一些低质量的稿件,他们也是不愿当面泼冷水的。至于提意见,临时仓促浏览一遍,哪能提出切实的意见?因此  相似文献   

16.
“择优用稿”,这是报刊编辑工作的基本原则,也是对编辑人员的起码要求。许多报刊也都向读者作了这样的承诺。然而,这话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颇难,例如“择‘友’用稿”就是常见的现象之一。笔者也是一家报纸的编辑,平时也常收到一些熟人和朋友的来稿。朋友送寄稿子来了,觉得质量差不多便予以刊用,不然总认为从感情上说不过去,也怕相处多年的朋友埋怨或者说三道四。工作之余,笔者也常给兄弟报刊写点稿子,其中,往往自己感到一般化的稿件,寄给了熟悉的编辑朋友,有时也被采用了;相反,自我感觉良好的稿件,直接寄给了编辑部,一般…  相似文献   

17.
近来听到一些反映:“出版社的编辑部审稿太严了”。“编辑改作家的稿子,权力太大了”。“编辑就是不能改我的稿子,文责自负嘛”。这些意见传到编辑的耳朵里,有的编辑感到惶惑了。处理稿件时生怕得罪人,审稿还要考虑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其实,“文责自负”并不排斥编辑对作者原稿进行鉴别和判断,提出审稿意见,以致进行修改加工。出版社的编辑部是组织和接受作家原稿从事书籍生产的部门。编辑部进行审稿工作,如同工厂生产产品时对原料进行鉴别和加工一样,是一件不言而喻  相似文献   

18.
三、关于审稿和改稿期刊编辑部的稿件,基本上来自两个方面:一是作者自发投稿,一是编辑人员组织回来的稿件。不论是自投稿还是组织来的稿件,编辑人员要做的第一件工作,就是稿件的登记和管理。稿件的登记和管理看来是一件小事,其  相似文献   

19.
运用统一建模语言(UML),提出了基于网络平台期刊数字化管理信息系统的功能需求分析,使各个编辑部均可在网络上完成稿件审理、校对、编辑审稿前对稿件的查询工作,实现期刊数字化信息管理。  相似文献   

20.
编辑技巧     
1、编辑部是稿件的“蓄水库”,流进的稿件题材广泛、体裁各色、长短不一,但水库的出水口却只有一个,编辑就是那出水口的握闸人。何时出水,出多少水,水的分配、流向,因天时、气象、渠道而定,所以,编辑应知“天文”、晓“地理”。这里所说的“天文”,就是政治、经济、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