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林润之 《高教论坛》2002,(5):98-100,112
语文教学论是高师中文系学生必修的教育学科课程之一。它在培养学生 成为合格的语文教师方面,起着十分关键的作用。目前相当部分高师院校语文教学论课程的教学与实践仍存在着严重的脱节现象,难以达到培养合格的语文教师这一目标,必须从课程设置、教学模式及教学手段等方面进行改革。  相似文献   

2.
长期以来,中小学教学出现明显的脱节现象,相当一部分小学毕业生升入中学后对语文学习感到很不适应,学习兴趣减退,学习成绩大幅度下降,甚至对其他学科的学习产生销极影响。这一现象,严重影响了语文教学的发展。本文分析了脱节现象和原因,并从语文教学的教学内容、习惯形成、能力培养等方面进行初步探讨,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  相似文献   

3.
中专语文教学应重视学生语感的训练,这不仅符合语文教育的规律,也是现代社会对人才素养的需要。文章从教学实践出发,针对学生普遍存在的语感障碍现象,探索了一些可行性的训练方法和培养途径。  相似文献   

4.
古人云:“书读百遍,其义自现。”语文教学离不开朗读的训练与培养。尤其是小学低段的语文教学更是离不开朗读的训练与培养。低段的孩子由于刚进学校不久,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必然会出现很多的问题。最常见的要数读“望天书”和“唱读”这两种现象了。经过几年的教学实践,笔者对此有了一点心得体会在此与各位共享。[第一段]  相似文献   

5.
李军 《西宁教研》2001,(5):42-42,39
众所周知,作文能力是语文素质的—个重要标志,写作能力的培养是语文教学工作中的一项重要任务。但是现在有一种非常普遍的现象:学生一上作文课就感到头痛。不知该写什么,怎么写。那么我们应该怎样培养学生的作文能力呢?经过这几年的教学实践,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6.
在李吉林主持的小学语文情境教学实验中,教学目标定位较为混乱。它不仅包括语文知识和能力,而且还包括思维能力培养、审美教育、思想教育等,其核心则是思想教育。这种现象是特定时期的产物,容易扭曲情境教学的基本理论,导致言语训练目标旁落。情境教学要继续发展,教学目标就必须回归到言语能力培养这一根本目标上来。  相似文献   

7.
同属中学语文教学范畴的初高中语文教学,由于施教者的不同,而出现“各人自扫门前雪,休管他人瓦上霜”的现象,其结果一方面造成教学资源的浪费,另一方面也导致阶段教学效率低下,最终影响中学生语文整体能力的构建。这是目前在中学语文教学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应引起广大语文教学工作者的足够重视。笔者认为,要想避免以上现象,就必须加强初高中语文教学的的友情链接。  相似文献   

8.
中专教育是国家培养专业技术人才的重要基地,语文教学是培养学生读写能力和语文素养的重点学科。中专教育中重技能、轻文化的教学特点,导致中专学生读写能力差、知识面窄的现象越来越严重。本文结合中专语文教学的现状,点明中专语文教学的困境,并就如何改善这一状况提出了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9.
目前语文教学中存在着“重应试教育,轻素质教育”的现象。因而很想就“语文教学与素质培养”这个话题,结合自己十多年从事语文教研教改的实际谈几点意见。一、明确语文教学目标要实现语文教育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必须更新传统的教育观念,明确语文教学的目标是培养善观察、勤思维、会表达、能应用的高素质人才。而不是单纯培养一些满腹经纶又毫无主见的“书袋子”。树立正确的人才质量观,并以此为突破口,在传授知识的同时,注重培养学生观察、分析、表达、创造性思维能力和实践应用能力。语文教学不仅使学生掌握知识,还要在实践…  相似文献   

10.
韦兰珍 《学语文》2005,(2):14-14
学生是学习语文的主人。语文教学不仅是为了传授语文知识,更萤要的是为了培养学生自主探究、主动获取语文知识的能力。“小组合作学习”是实现这一目标的重要途径。但在教学实践中,也常常可以看见这样一些不和谐现象:有人口若悬河,有人却呆若木鸡;或是你说你的,我想我的。在语文教学中怎样开展有效的小组合作学习活动,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是值得我们每个语文教师关注的。  相似文献   

11.
在语文教学中,教师们普遍感到学生语言表达能力薄弱.尤其是学生的作文,表现出词汇贫泛,语言平淡、枯燥等现象,甚至出现词不达意,语序混乱等。我们语文教师在语文教学中应加强语言教学,逐步培养学生语言运用的能力。  相似文献   

12.
莫莉 《现代语文》2007,(1):44-46
语文课程改革发展到今天已取得了不少成绩,这些成绩在语文教学实践中得到了印证。但同时,也存在着一些不足。不足主要是针对在语文教学实践中出现的一些不好的现象而言的,并且这些现象的存在影响了语文教学的效果。由于语文新课程改革的理念具体实施到语文教学实践中存在一定的差距和难度,造成了语文教学的一种“假”现象。这种“假”现象突出表现在课堂教学中的对话是假的。说语文教学中“假对话”主要是针对语文课堂教学中师生的对话是假的。对此,笔者将进行简要的分析。  相似文献   

13.
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人格将是摆在广大语文教师面前的一个主要课题。将人格培养寓于语文教育之中,这是素质教育对语文教育的重要要求。语文教学应该弘扬人文精神,挖掘文化因素,培养学生的民族意识,丰富学生的个性,完善学生的人格。语文教学,要善于调动学生的道德情感;要善于诱导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抓住关键词句,也能培养学生的人格和意志。  相似文献   

14.
小学作文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小学生掌握知识的标志,但这又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难点。这几年来,本人主要从事农村小学语文教学.在教学过程中,笔者主要是从以下几方面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的。[第一段]  相似文献   

15.
新编普通高中语文教学大纲(试验修订本)突出了语文教学的“人文性”地位,强调指出“在语文教学过程中,要进一步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热爱中华民族文化的感情”,“培养高尚的审美情趣和卓越的审美能力”,审美化语文教学是实现这一目的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6.
语文教学的思维源点在哪里?这一直是语文教学探索的一个根本问题。长期以来.语文教学始终囿于语文指认能力培养这一中心,并把它视为教学思维的出发点。随着素质教育总体构想的提出.以语文指认能力培养为中心的教学思维,已越来越不适应当今教育改革的形势要求。尽管人们对语文教学方法进行了多角度、多层次的探索与改革,但从实践意义上来看.并没有从根本上解决语文教学与学生语文素质要求之间的矛盾.特别是学生创新意识和能力低下的痼症,依然没能得到有效地革除。笔者认为.问题的症结所在.与我们一贯的教学思维定位不当有着某种必然的联系。语文教学只有把思维的源点定位于审美感悟.才有可能使语文教学回归到真正意义上的语文素质和能力培养的轨道上来。  相似文献   

17.
长期以来,中小学语文教学出现明显的脱节现象,相当一部分小学毕业生升入中学后对语文学习感到很不适应,学习兴趣减退,学习成绩大幅度下降,甚至对其他学科的学习产生消极影响.这一现象,严重影响了语文教学的发展.本文分析了脱节现象和原因,并从语文教学的教学内容、习惯形成、能力培养等方面进行初步探讨,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  相似文献   

18.
语文教学不应该以学生应试能力的培养与形成作为终极目标,而应该以学生健康人格的培养与形成作为终极目标,这是时代对语文教学提出的要求,也是语文学科的特点决定的。  相似文献   

19.
语文具有较强的交际性,其口语交际在教学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提高学生口语交际能力是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目标。但在当前的语文教学中普遍存在重读写轻听说、重传授轻训练的教学倾向,这对于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具有较强的制约性,与语文教学的本质相违背。如何摆脱目前的教学现象,从根本上重视口语交际,培养学生听说读写能力,提高学生口语交际能力值得广大语文教师进行不断的研究。我认为要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  相似文献   

20.
语文教学的显著特点之一就在于它有感情。这是由语文教材的形象性和文学性所决定的。通过词汇教学,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也是语文教学的一项主要内容,是培养学生饱满而健康的感情和美好心灵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