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谦称:交往时表示谦逊的自称.敬称:用于尊敬对方.昵称与贱称:表示亲昵的称呼,表示鄙视轻贱的称谓.加字称谓:有时称谓前加“先”“太”等字样,以表谦敬和关系.职业称谓:古人提到从事某一职业的某人时,往往先称其职业,后加上其名.  相似文献   

2.
一字一个音节,是汉字的特点。但有时也会碰到一些特殊现象:一个音节是两个字的合音,或两个字复合为一个音节。前一种现象称为“合音兼词”,后一种现象称为“复音单字”。  相似文献   

3.
标点符号除表示语气、停顿以外,有时也常用来表示强调,以下略举几例为证:1.加破折号强调。如:“我又仔细地望着他的脸——瘦!”(《一面》)“瘦”字前加破折号以提示读者,引起注意,同时也说明鲁迅先生的外貌特征给“我”印象之深刻。再如:“它深信,乌云遮不住太阳,——是的,遮不住的!”(《海燕》)为了强化反复的表达效果,在“是的”前加破折号,表明海燕对未来充满信心。2.加逗号强调。如“一个共产党员,应该是襟怀坦白,  相似文献   

4.
课本第 70页 :“周世宗还大力整顿军队 ,……攻占南唐和后蜀的大片土地。”应在“周世宗”前加一个“后”字。同页还有三处、第 71页还有一处应在“周世宗”前面加一个“后”字“周世宗”前应加“后$湖南省南县第一中学@庞长仙  相似文献   

5.
《孟子》中的“其”字总共出现571次,其中,用作代词的频率最高,为534次。用作语气词为32次。用作连词为5次。其中用作代词的情况最为复杂,包括用作人称代词、用作指示代词、用作兼语、用作作为造句成分的主谓结构的主语、用在数词前,表示“其中之……”或用在表示顺序的词前,表示顺序.“其”用作语气词,我们可以将它分为“语气副词”和“语气助词”。“其”字用作连词,有时表示假设关系,有时表示选择关系。  相似文献   

6.
13.不可数名词为什么有时会变为可数名词?怎样表示不可数名词的数量? 不可数名词通常指抽象名词和物质名词而言,它们有时在句中充当可数名词,或在其前加不定冠词“a”,或在词尾加“s”变复  相似文献   

7.
《马氏文通》助动字是根据动字的意义划分出来的动词的一个次类,主要包括“可”、“能”、“足”、“得”四个助动字。根据其后所助动字的不同,马氏把它们划分为三类:可(足)+动字;能+动字;得+动字。同时,马氏还深入探讨了助动字的句法功能:与“以’’字连用;助动字连用;助动字单用;助动字前加否定词修饰;助动字与所助动字之间间以“而”字等。  相似文献   

8.
唐诗具有巨大的艺术魅力,同时体现出高超的艺术技巧。“欲”字的使用可说是其用字的一个范例。在唐诗中,“欲”字的使用频率极高。它有时出现在传诵千古的名句中,如“山雨欲来风满楼”(许浑《咸阳城西楼晚眺》),有时又会数次出现在同一首诗中,如“主人下马客在船,举酒欲饮无管弦。”“寻声  相似文献   

9.
读了黄华静、陈元康《谈谈多部首字的检索》(《语文知识》1996年第3期)一文,很受启发。不过,关于多部首字的检索规律,我的看法同黄、陈二位老师的看法不尽相同。多部首汉字的检索,确是一个很复杂的问题。比如,有时同一个构字成分,在一个字里作部首,而在另一个字里不作部首,像“龙”在“龚”字里作部首,而在“笼”字里不作部首;有时一个合体字只取一个构字成分作部首,像“拢”取左不取右,“顶”取右不取左,“雾”取  相似文献   

10.
一、检验法。大部分形容词都能在前面加个“很”字,因此,用“很”字检验形容词是最简易的办法。凡是前面能加一个“很”字的,  相似文献   

11.
“瞬间”二字表示一段极短的时间间隔,但在物理学中有时把它当成一段时间间隔,有时却又当作一个时刻处理。那么,如何来正确对待“瞬间”二字呢?我们先来看下面的例题。  相似文献   

12.
成语漏字谜     
漏字谜也叫空格谜,漏字谜的谜面上有一个或几个空格(多以“()”表示)。空格所漏的字都是众所周知的,猜谜时根据漏字所暗示的含义(有时还与它所处的位置等有关)去联想谜底。例如:()鸡起舞摇摇摇(打一成语),谜底为“前所未闻”。谜面为成语“闻鸡起舞”,空格漏掉一个“闻”字,可解作“前”面没有“闻”字。同()同德摇摇摇(打一成语),谜底为“心不在焉”。谜面为成语“同心同德”,空格漏掉一个“心”字,可解作“心”字“不在”。绘()绘()(打一成语),谜底为“不露声色”。谜面为成语“绘声绘色”,没有“声”和“色”二字,可解作“不…  相似文献   

13.
定势误人     
傅玲燕 《江西教育》2003,(18):27-27
曾经有这样一个有趣的实验,实验对象必须是受过教育的成年人。问:三点水加一个“来”字,念什么?答:lái。再问三点水加一个“去”字呢?被问者有的顿时语塞,有的当即断然回答:根本就没这个字;也有的则答曰:qù。而实际上“法”字的使用频率远远高于“涞”字,那么问题出在哪里呢?  相似文献   

14.
近几年高考诗歌鉴赏中有关“诗眼”的考题,其考查方式有的是直接让考生从诗句中找出“诗眼”并赏析,有的则变换提问方式,如:“某句中最生动传神的是哪个字?请简要分析。”“某字历来为人称道,你认为好在哪里?”“诗眼”类的题目已成为高频考点。一、考点解说诗有“诗眼”,词有“词眼”。这里的“诗眼”“词眼”,有时是精练传神的一个字,有时是传达主旨的关键词、关键句。诗眼,一般是动词或形容词。分析诗眼就是抓诗句中最精练传神  相似文献   

15.
O NE一“卜”字加“一”成了(),突然()雨雷声响,“大”字加“一”成了(),一场天火从()降。“十”字加“一”成了(),树()着火火势旺,“了”字加“一”成了(),兔()乱窜好慌张。“火”字加“一”成了(),猴领动物()火忙,“米”字加“一”成了(),提()河水浇树上。“夕”字加“一”成了(),火灭好()没遭殃,“人”字加“一”成了(),()家都把猴夸奖。“土”字加“一”成了(),推举猴子做大(),“白”字加“一”成了(),森林()兽心欢畅。加“一”猜新字@王宝琪~~  相似文献   

16.
0 引言0.1 在及物动词前加“被”字“见”字是古代汉语中常见的两种被动表示法。对于这种用法的“被”字和“见”字的词性,《马氏文通》只说它们是加于外动前之字,后来的语法虚词著作及古代汉语教材有的避而不谈,有些谈了,但众说纷纭,莫衷一是。现在选几种有代表性的说法列表如下:  相似文献   

17.
例1:这是一条灰白相间的小路,像一条飘带蜿蜒而去。 例2:王校长轻盈地走上讲台。 例句在“小路”前加上“灰白相间的”、在“去”字前加上“蜿蜒”、在“走”字前加上”轻盈地”,不是更显生动、丰满吗?  相似文献   

18.
古时士大夫阶层的人,一般有两个名字:一个叫“名”,一个叫“字”。《礼·檀弓》上有“幼名冠字”,“男子二十冠而字”的说法,即男子幼年时,父亲为其正式命“名”,它不同于“乳名”的什么“虎子”,“三毛”“铁锁”……,而是堂堂正正的称号了。到了二十岁,就行“成人礼”(加冠的礼节),并加“字”,有了“字”,朋友间不再直呼其名,只能称其“字”了。  相似文献   

19.
“炁”字与“气”字有着密切的关系,有时甚至可以用“气”字来代替“炁”字。但是,从中国传统文化特别是道教文化的角度审视“炁”字,就会发现其独特的文化意义。文章探究“炁”字字源,剖析“炁”字在道教文化中的地位,考证“炁”字的独特文化意义及其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地位。  相似文献   

20.
有些数学名词,前一个字是某成语的最后一个字,后一个字是另一个成语的最前一个字,如“重心”两字分别是“德高望重,心安理得”两成语的后一个字和前一个字.下面是一些成语,请同学们在中间横线上填上数学名词,使它们成为完整的成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