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对外显和内隐记忆发展的反思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对外显和内隐记忆发展的研究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反思的基础上.提出:(1)知识基础和年龄都有可能是影响外显和内隐记忆发展的因素.有必要区分记忆发展中的功能发展和知识基础发展;(2)在以往的研究中忽视了对测验的知识及被试的知识基础变量的控制,这可能是导致目前记忆发展研究,尤其是内隐记忆发展研究出现矛盾的一个重要原因;(3)对外显记忆也应该进行意识的“纯净”提取,这样它与内隐记忆发展才有可比性。  相似文献   

2.
聋人及听力正常人工作记忆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3,他引:1  
以工作记忆广度、提取速度作为因变量指标,探讨了聋人及听力正常人在工作记忆中的差异。研究结果表明:(1)聋人的言语工作记忆广度小于听力正常人,而其视空工作记忆广度又显著大于听力正常人;(2)任务难度对工作记忆广度有着显著的影响,但它对聋人及听力正常人在工作记忆中的差异影响不大。(3)聋人在任务中的提取速度慢于听力正常人。  相似文献   

3.
聋人与听力正常人心理旋转能力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本研究对聋人与听力正常人在心理旋转任务上的差异进行了比较。实验结果表明 :( 1 )聋人与听力正常人在心理旋转操作上不存在显著的差异 ;( 2 )在 1 4 -1 7岁年龄阶段 ,聋人的心理旋转能力处于发展期 ,而听力正常人已处于发展停滞期 ;( 3 )聋人与听力正常人均表现出了性别差异 ,区别是聋人的差异只限于错误量 ,而听力正常人的每项指标都存在差异 ,共同点是男性优于女性  相似文献   

4.
聋人与听力正常人短时记忆比较研究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本实验以视觉系列呈现方式 ,在形近、音近、义近三种干扰下以再认方法比较了听力正常人与聋人对字频与笔画二种不同水平汉字材料的短时记忆容量及编码方式 ,研究结果表明 :( 1 )聋人与听力正常人短时记忆容量差别有限 ,只存在于低频复杂汉字组中。 ( 2 )高频字中 ,聋人短时记忆编码以形码为主 ,义码次之 ,音码最弱 ;听力正常人则以音码为主 ,义码次之 ,形码作用最弱。 ( 3 )低频字中 ,低频简单组中表现出与高频字相同的编码方式 ,低频复杂组中聋人与听力正常人均表现形码、义码为主 ,音码作用弱的特点  相似文献   

5.
本研究采用因素分析的方法研究聋人和听力正常人在快速和慢速两种呈现条件下对复杂视觉图形信号的认知绩效。结果表明 :( 1 )组别变量对视认知绩效的影响比较显著 ,聋人组的反应正确率较高而平均反应时却较长 ;( 2 )呈现速度变量对视认知绩效的影响十分显著 ,慢速呈现条件下的反应时较短 ;( 3 )正确反应时比错误反应时短。  相似文献   

6.
本实验以视系列呈现、选择、判断的方法对分别强化了的三类汉字认知的识虽速度进行了比较,探讨了聋人与听力正常人在阅读过程中对汉字的形码、义码、音码的信息的加工方式。实验结果发现:聋人与听力正常人在字词识别的加工过程中都表现出较强的形码作用;在字义提取时,聋人采用了通过字形直取其义的直通加工方式,听力正常人则更多地采取形/音转换后提取字义的加工方式。进一步的分析认为:聋人与听力正常人在汉字识别的内部心理机制方面并没有本质的区别。聋人也有“视觉型的语音编码”,字词的直通加工和形/音转换加工,很可能是一种相互激活的综合加工过程  相似文献   

7.
以100名4-5岁中班幼儿为研究对象,采用任务分离范式考察内隐学习条件下象形文字(东巴文、甲骨文)对幼儿汉字字形记忆的影响。该篇研究包括两个实验,幼儿均通过颜色判断任务进行学习,实验1采用再认任务考察象形文字对幼儿汉字字形外显记忆的影响,实验2采用偏好判断任务考察象形文字对幼儿汉字字形内隐记忆的影响。研究发现,在内隐学习条件下,甲骨文比东巴文更能够促进汉字字形的外显记忆,象形文字可以成为幼儿汉字学习的良好辅助材料。  相似文献   

8.
聋人与正常人汉语加工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聋人与正常人相比在汉语加工过程中字义、词义易相互干扰 ,句子阅读较难区分意群。在短时记忆中聋人与正常人都显示出了形、义编码的作用较强 ,音码的作用较弱。长时记忆中正常人有明显的语音相似性效应 ,聋人中则突出地显示出视觉的相似性干扰。聋人和正常人在汉语的字、词、句子以及音、形、义的不同维度上的比较将有助于确定汉语信息加工中哪些因素起到了重要作用 ,为聋人的教育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以100名4-5岁中班幼儿为研究对象,采用任务分离范式考察外显学习条件下东巴文和甲骨文对汉字字形记忆的影响.研究包括两个实验,幼儿均在有意教学条件下进行学习,实验一通过再认任务考察象形文字对汉字字形外显记忆的影响,实验二采用偏好判断任务考察象形文字对汉字字形内隐记忆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外显学习条件下,东巴文与甲骨文对幼儿汉字字形记忆的促进作用是相当的.象形文字能够促进幼儿汉字字形的记忆,借助象形文字促进幼儿的汉字字形学习,符合幼儿汉字学习的“外部语言符号-汉字表象思维-内部心理语言-外部口语表达”的加工机制.  相似文献   

10.
焦虑对动作外显和内隐记忆影响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本文采用加工分离的研究方法 ,以视障运动员、盲生和低视力学生为被试 ,以非言语材料为实验材料 ,考查了在焦虑状态下动作外显和内隐记忆的特点。结果显示 :(1)焦虑对动作外显和内隐记忆均有影响 ,动作外显记忆对焦虑更敏感 ;(2 )在焦虑状态下 ,有利于盲生的自动提取 ,而不利于意识性提取 ,实验出现了交叉双重分离观象 ,盲生的自动提取成绩优于视障运动员和低视力学生 ;(3 )意识性提取和自动提取所需要的最佳焦虑状态可能不一致。  相似文献   

11.
介绍了系统内存的术语.并举例说明了内存管理的原理和技术,使读者快速掌握管理系统内存的方法,从而可以使用更多的应用程序,并对由于内存使用不当而产生的错误有准确地定位和解决的办法.  相似文献   

12.
Previous research has demonstrated close relationships between working memory and children's scholastic attainment. The aim of the present study was to explore a method of improving working memory, using memory strategy training. Two hundred and fifty‐four children aged five to eight years were tested on measures of the phonological loop, visuo‐spatial sketchpad and central executive components of the multiple component model of working memory. Subgroups of children also completed tasks of following instructions and mental arithmetic in the classroom, and standardised tests of reading, arithmetic and mathematics. Half of the children then used Memory Booster, a computer game that teaches memory strategies, over a period of six to eight weeks. All the children were then retested on the memory and ability measures. The standardised tests were also administered five months later. The results revealed that working memory strategy training resulted in significant improvements in tasks assessing the phonological loop and central executive components of working memory, and tasks assessing following instructions and mental arithmetic in the classroom. However, no improvements were observed on standardised tests of reading, arithmetic or mathematics, either immediately following training or five months later. The results are discussed in terms of implications for educational practice.  相似文献   

13.
概括现代心理学关于记忆的研究成果,在信息论、系统论和控制论的基础上,提出控制记忆过程,提高记忆效率的一些方法。  相似文献   

14.
介绍了在C语言程序设计过程中内存和变量的关系,对集中内存的分区进行了说明,然后分析了内存泄漏的原因,并提出了相应的预防措施.  相似文献   

15.
预期记忆及其老化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预期记忆是与追溯记忆相对的一类独特记忆,即当没有直接的外部提示时,在未来特定条件下从事先前计划好的活动的记忆,可以是习惯性的或情节性的、单活动的或双活动的、时间性的或事件性的。解释预期记忆老化的理论主要有自启层次理论、任务类型理论和加工关系理论。研究预期记忆,有助于全面认识人类的记忆,特别是记忆老化的机制,有助于切实提高个体应对生活的适应能力。  相似文献   

16.
认知神经心理学预测要去了解一复杂的系统,最好的方法就是去观察当某一零件过程抛锚时,发生了些什么.文章大量利用了这一原理,通过检验记忆被自我疾病所影响的方式和记忆失调对自我的危害,可以发现自我创造记忆和记忆如何提供了自我感.  相似文献   

17.
本文讨论了微机储存器的内存结构、内存的扩充方法,扩充内存的使用和内存节省方法。  相似文献   

18.
记忆老化:基于记忆理论的综述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记忆老化是选择性的,订发生在工作记忆和情书记忆方面,编码或提取信息所需韵精细加工愈多,年龄差异就愈大。许多与年龄相关的记忆差异能够用简单的认知机制如知觉速度来解释,切不能归因于非认知变量。  相似文献   

19.
小议日语单词记忆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学习任何外语,记单词总是不可缺少的,根据自己的记忆特点,利用自己所学的日语知识适当地选择一些记忆方法,在帮助记忆单词上,能够起到事半功倍之效。  相似文献   

20.
已有的社会记忆研究成果集中在三个方面:一是关于记忆概念的界定,不同学者从不同的角度分别提出集体记忆、社会记忆、历史记忆等概念,并对其内涵进行界定;二是关于社会如何记忆的探讨;三是针对"社会记忆什么",即社会记忆的选择问题。社会记忆是人类学、社会学、历史学等不同学科的分析工具,掌握学界关于社会记忆的研究动态对开展相关研究和丰富社会记忆理论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