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当前有些山水画家的创作出现与传统哲学思想相分离的倾向,画作以照像写实的手法描摹山、水、树、屋等,显示出画家对中国山水画的精髓即哲学思想研究甚少。中国山水画经过漫长发展,不断丰富和完善,在形成和发展的过程中无不体现着中国传统哲学思想即道学。通过揭示早期山水画的艺术本质特征,使山水画家从“艺与道合”、“澄怀观道”、“含道映物”的独特审美理念中得到启悟,从而领会山水画的最高境界是心象与自然的高度合一,以此使当代山水画在正确的轨道上发展。  相似文献   

2.
中国画的发展,是在儒、道、佛三家哲学思想的影响下,崇尚“天人合一”。历史上,中国画家尤其是山水画家一向注重深入生活捕捉美,亲身体悟自然,创造出无愧于时代的作品。因而,我们需要很好的继承和弘扬这种精神,以发展和推动我们的美术创作。  相似文献   

3.
庄子思想对我国绘画影响至深,约之主要表现在五方面。一是“道法自然”的思想使之崇尚画家的“解衣般礴”,屡为后人所称道。二是“蝶梦庄周”的寓言启迪了画家“物化”的思想,作审美的、非功利的关照。三是通过称道工匠之技,贯注“道进乎技”的精神,说出了艺术创造的规律性。四是以“心斋”、“坐忘”的学说,在神秘之中昭示了“虚静”对创作的重要。五是从美丑的相对性中进一步发掘丑中之美,对后世的人物、花鸟等画都有影响。  相似文献   

4.
“身即山川而取之”,意即指画家主体“外师造化,中得心源”,创造出来源于自然山水,又高于自然山水的山水画关境。本文试图从中国古代哲学、画家的“师造化”实践、山水画的审美特征等几个方面阐述山水画中人(画家主体)与自然的相融相生的关系。  相似文献   

5.
科学精神是科学的本原和真诠,求真、求是是科学精神的基本内涵。老子对“道”的阐释中就蕴含着丰富的科学精神。尊道还世界的自然本色;返朴归真,实事求是;兼收并蓄,人尽其才以及丰富的辩证法思想都是老子“道”论中科学精神的体现。  相似文献   

6.
以渐江为首的新安遗民派对世间持冰冷态度,在画中抒发“虚静”与世无争的情怀。从渐江、郑旼、查士标等人绘画中的“静美”与自身境遇出发,探析新安派画家“心与物冥”的主客体合一思想。以“道”自居的新安派画家为了在画面中表达自贵、自高的情操,将黄山不同尘俗的景色图像画。由黄山这一题材构成的艺术符号赋予画面浓郁的象征与纪念意味。新安派画家在创作中达到传统、生活、心源的三位一体,有各顺其势的“师道自然”之韵致,亦有鲜明的时代特色和地域特色。  相似文献   

7.
学界关于《老子》“自然”的含义有三种基本理解:“自己而然”“自主自觉”和“无待而然”。前两种观点主要突出了“自”的意思,而这是与《老子》“自然”本意和道的基本精神不相一致的。第三种观点承认“自然”中有“常”、有“一”,但却逻辑地把“自然”看作高于道的实体。“自然”与道有内在的一致性,是道流行化用的一种表达。道生畜天地万物,则不能“过乎物”,不能失其“一”,也不能失物之“常”。物不失其“一”,则能无“过”、无“亢”与“不及”。道不离其“一”,物不枉其“常”,既是道之自然的表现,也是物之自然的表现。“自然”既是道、圣人有“一”“得一”的体现,也是天地万物有“常”、守“常”的表现。经文“道法自然”“万物之自然”等体现了《老子》“自然”的本意,即“自然”是“得一而然”。  相似文献   

8.
春秋战国是中国传统文化思想的原创阶段,也是一个社会急剧变化,动荡不安的时期,诸子百家纷纷著书立说,寻找拯救社会人心的良方。其中,以老庄为代表的道家从人的自然生命出发,走上了生命关怀的道路。道家思想以“道”为核心,把维护自然生命,实现生命的自然本性作为最高追求,提出善待生命、关爱万物的宇宙情怀和守护纯真人性,提升精神境界的安身立命之道,蕴含了丰富的生命意蕴。  相似文献   

9.
中国哲学研究历来重视先秦道家哲学“道”本体论在中国哲学史上的原创地位,而比较忽视儒家哲学创始人孔子的“道”本体哲学思想。文章认为,“道”是孔老哲学共同的本体论核心范畴,意指天地万物之本原、本质、本性;它既是一种物质实体,又是一种精神实体,“混沌”、“变通”、“阴阳”、“虚静”是表述“道”本体特征的几个重要范畴;“道”是中国哲学“天人合一”基元命题的本体论依据,也是中国古典美学和谐本质论的逻辑起点。  相似文献   

10.
画家作画讲究形神兼备,只有形而无神的作品,不会有感染力.语文教学也如作画,如果只讲文而不传道必然是枯燥乏味的.语文教师在教学中要能做到“缘文释道、因道解文”,必须要有“文”的功底和“道”的支柱.但在实际上,不少语文教师还做不到这一点,备课时只埋头钻研字、词、句,语法、修辞,而对“道”的教育则没有给以足够的重视.他们认为反正教材有一定的思想性,“文”教会了,“道”也就自然有了,甘心于“无意插柳”.  相似文献   

11.
风景油画是油画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欧洲自17世纪开始即逐渐涌现了许多杰出的风景画家和优秀的风景作品。而在油画传入中国一百多年后,国内也出现了许多优秀的风景油画家。由于本土文化的渗透,东西文化的交融,许多油画家在风景油画创作中借鉴了中国画的形式美,使得风景油画蒙上了一层中国色彩,从而形成了中国特有的风景油画。  相似文献   

12.
通过分析农民题材绘画在当代社会的现实意义,说明其在绘画当中的地位不可或缺,揭示了以往60年人道主义在农民题材绘画中的几种非正常表现,寻求未来发展的几种可能:现代主义的绘画语言为人道主义在表现农民题材提供了更多可能;后现代主义的立场为人道主义在农民题材的表现提供了更多可能;超越再现日常生活的角度进而表达生活本质的真实。  相似文献   

13.
将自然、山水、画家放置于云南地域景观的统摄之下,其山水意象所负载历史的、人文的、美学的多种因素,在绘画语言上呈现出较为独特的存在与显现方式。现实中,它既是从丰富的自然山川和现实生活中提取的艺术理想,也是构成山水创作重要的美学趣味;既是中国艺术审美内核趋向上天人合一的发展导向,也是在艺术实践中蝶化为七彩云南之山水意象的广泛探求。  相似文献   

14.
中国山水画的美学精神是人与自然的和谐,它的思维模式和哲学基础是"天人合一".中国画家提倡"外师造化,中得心源",强调情景统一,思与境偕、"物我两忘".中国山水画是充分融入主观情性的人化自然,是自然和人的生命精神的"写真".它要创造"可行、可望、可居、可游"的意境,表现画家对空间的吐纳,对自然山水的抚摩眷念,处处流连的情意.中国画审美的最高原则是"气韵生动".气韵就是自然生命之气的节奏与和谐,它贯穿于艺术活动的各个环节,其核心是"气和"--人与自然的和谐.山水画所表现的人与自然和谐的美学精神,满足了人类安顿心灵的需要,提高了人们的精神境界.  相似文献   

15.
哲学、美学、科学、绘画,涉及自然界所创造的一切物体的外面———色和形。对列奥纳多来说,自然是“教师之师”,他要求画家们自觉成为自然的儿子。列奥纳多的美学观证明了绘画起主导艺术的作用。列奥纳多认为,绘画不仅是艺术之中最详明的一种表达形式,而且是最生动、最现实、最理智的艺术,更是被痴迷的画家们尊敬的、崇拜的、理智的概括生命活动的结晶。  相似文献   

16.
我国古代女性绘画作品数量虽然较多,但是现存下来的并不多,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其处于从属地位的特殊身份。近代女性画家数量不多,但是她们在绘画领域勇敢地迈出了第一步,为后来女性画家的生存和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上世纪80年代之后,女性画家能够从全新的视角重新审视自己,作品的内容也转而关注自身的日常生活和内心世界,女性绘画获得了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相似文献   

17.
《流民图》是蒋兆和先生最具代表性的作品,也是20世纪中国画坛所呈现出的最为不朽的现实主义经典力作,它是中国人物画从传统到现代的一个最为重要的跨越和分水岭,也是中国人物画采用现实主义手法表现现实、体现民情最为成功的巨大标志。《流民图》从技法、造型到绘画理念上融中西绘画之长为一炉,创造出一套既不同于传统、又有别于西画的现实主义画风,其价值具有里程碑式的重大意义。它是20世纪以来中国现代现实主义水墨人物画在表现手法和形式上的一个重要依托和模本。影响了我国一代又一代的优秀画家,促进了我国现代现实主义水墨人物画的发展和繁荣。  相似文献   

18.
空间在美术中始终是一个重要的概念,不同的空间观会导致截然不同的关术观;中国山水画的空间处理,是以中国古代空间观为基础的,这种空间观念对中国画家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在中国画家眼里空间不仅仅是一种客观存在,而且与人的艺术情感相融相谐,主体融入客体,客体融入主体,从而达到人与自然相通、相合的状态,感受自然、生命、宇宙的交融;中国山水画在处理空间时具有极大的灵活性和机动性,认为空间必须服从画面景物的配置与变化;这种独特的艺术手法,既体现了中国画家独特的观察自然的方法,同时也蕴含着中华民族的审美胸襟,体现了中国人的自然观和空间概念。  相似文献   

19.
山水画写生是画家贴近生活,积累创作素材最为直接的手段,继承和发扬中国优秀的传统绘画艺术,除了认真学习传统技法以外,还要注重写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