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自然环境是城市形成和发展的基础。本文以郑州东部新城区为样本,调查自然环境现状,进行科学论证,评估自然环境基础对城市新区建设的有利因素和不利影响,提出在自然环境基础上的可持续发展对策,合理利用自然环境资源,趋利避害,使其成为新型生态城市。  相似文献   

2.
本文以人与自然环境作为出发点,阐明了在人与自然环境这对尖锐对抗的矛盾关系中,人的主导地位和核心作用,要求人类提高生态意识、自然环境意识和环境效益意识,并且强调只有从人类本身实现社会的根本改革,才可能找到解决人类和自然环境的关键问题的基本途径和方法。  相似文献   

3.
张志国 《德州学院学报》2011,27(1):45-49,74
卡尔松的环境美学是在与艺术审美模式的比照之中建立起来的,他把这种新的美学模式称之为自然环境模式。自然环境模式的核心要素是科学知识。在卡尔松看来,对自然的审美鉴赏是与自然科学的进步和发展密不可分的,并且科学知识赋予了自然环境鉴赏一种客观的根基和理智的气质,而排除了审美的相对主义和主观性的危险。自然环境模式突破了传统的以艺术为核心的审美模式,把自然环境推向审美关注视野的中心,但是这一模式却缺乏对于自然环境美学独特性的阐释并具有唯知识论的嫌疑。  相似文献   

4.
自然环境是人类生存、繁衍的物质基础,保护和改善自然环境是人类维护自身生存和发展的前提.这是人类与自然环境关系的两个方面,缺少一个就会给人类带来灾难.  相似文献   

5.
陈晓明 《地理教育》2010,(1):124-125
马克思称自然环境为“人的无机体”,说明人类的发展离不开自然环境提供的物质和能量,人类在与自然环境作用中也不断地完善人类的自然进化,不但创造了越来越丰富的物质财富,还积累了众多与自然环境息息相关的精神财富。我国是世界上自然环境最为复杂的国家,  相似文献   

6.
人作为主体,在人与自然关系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人口因素对自然环境的影响,主要 包括人口数量因素对自然环境的影响和人口质量因素对自然环境的影响。要改善人对自然环境的影 响,必须从人的自身去寻找对策,变不利因素为有利因素,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  相似文献   

7.
人在自然环境中的地位与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章认为,当代社会在人与自然环境相互作用的过程中,人口、粮食、资源、能源以及环境问题日益成为社会的重要问题。作者提出,在理论上和意识上如何认识和对待这些问题,人们在新的形势下如何重新评价自然环境对人的作用以及人对自然环境的作用,从而以一种崭新的态度来看待人与自然环境的关系,进一步探索确定人在自然环境中的地位与作用。这是人类在新形势下对自己的认识,以及对人与自然关系的认识的必然结果。  相似文献   

8.
植物是自然环境的一面镜子。植物的形态特征、生理特点和化学成分,总是和它生存的自然环境息息相关,有些植物适应性强,分布范围比较广,有些植物的适应性很狭窄,只能在特定的自然环境里生活,相对而言,那些适应性狭窄的植物,对自然环境更具有指示作用,熟悉植物与环境的关系,对了解自然环境的整体性有一定帮助。一、植物与气候在影响植物分布的自然要素中,气  相似文献   

9.
思想政治教育自然环境是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思想政治教育社会环境形成的基础。自然环境通过影响生理素质和智力素质进而影响到人的思想的形成和发展。自然环境的好坏影响到人的思想形成的质量和速度。  相似文献   

10.
旅游业是与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紧密相关的行业,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是旅游业发展的基础。因此,旅游业的发展不能破坏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必须实行可持续发展战略。本文论述了可持续发展理论提出的背景,深入分析可持续发展所面临的问题,并提出为实现旅游业可持续发展所应采用的措施。  相似文献   

11.
人文地理是在自然地理的基础上,人类认识自然环境、改造自然环境而形成的一门学科,它是研究人类活动的地理规律和原理,是地理学为人类服务的重要工具。它揭示自然环境对人类社会活动和人类活动对环境的作用变化规律,以及探讨如何适应环境和改造环境,  相似文献   

12.
1.自然环境与人类发展关系密切 一个国家或地区的自然环境都是当地各种地理要素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结果。另外,一个地区的自然环境也在不断变化,这种变化,一方面有其自身的发展规律,另一方面随着人类的出现和人类生产力的不断提高,改造自然、征服自然的能力逐渐增强,对自然环境的影响也越来越大。  相似文献   

13.
自然环境与历史发展的关系是历史哲学和史学理论中的一个重要问题,历来为思想家和史学家所关注。自然环境与历史发展始终是一种相互作用、相互制约的关系,“决定论”的原理并不适于表达自然环境与历史发展的关系。人对自然的关系是基于实践基础上的关系。因此,物质实践是自然环境与历史发展关系的基础。自然主义的历史观或曰地理环境决定论的根本缺陷在于抽掉了这个基础  相似文献   

14.
自然环境是文化形成和发展的基础。蒙古草原文化作为草原文化的典型代表和集大成者,表现出一种特殊的文化精神,这与其所处的蒙古草原自然环境密切相关。表现为:地理位置的独特性;气候条件的多变性;地貌环境的复杂性;生物组成的多样性。历史上蒙古草原自然环境的变迁,也与其文化的发展存在共振关系,这从反面证实了草原自然环境之与草原文化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5.
服饰与自然环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服饰与自然环境之间的关系不是一种简单直观的含义,应从更广泛的角度来审视他们的关系.自然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本条件,只有在良好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之中,人衣才有可能水乳交融,达到绚丽璀璨的华衣境界.  相似文献   

16.
自然环境的可能性和自然资源是区域开发利用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本分析评价了南安市的自然环境和自然资源的优劣势,提出了南安市在区域开发中自然环境和自然资源的综合设想。  相似文献   

17.
孟明同学问:《在烈日和暴雨下》一文中自然环境的描写有什么作用? 小说的环境描写分为自然环境描写和社会环境描写两方面。社会环境是为了交代背景,自然环境是为了表  相似文献   

18.
人地关系是指人类与自然环境相互作用的关系,自然环境对人类的作用、人类对自然环境的作用、自然环境内部的相互作用以及人类社会内部的相互作用共同构成了人地关系的的基本内涵。地理教育是培养人们正确认识人地关系观念的重要途径,正确认识人地关系的内涵及其在教材中的主线地位可以帮助教师整体把握和分析教材,更好地培养学生正确的人地关系观念。  相似文献   

19.
于丽萍 《宁夏教育》2006,(12):69-69
惜物感是人类对自然环境的尊重和承担责任的积极情感。我们要珍视自己、他人和所有生命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要对自然环境的保护和改善承担义务。惜物感是一种道德情感,它是人们的行为、举止、思想、意图符合尊重自然环境并承担责任这样的社会道德准则而产生的情绪体验,它是由那些能满足人这样的社会道德行为准  相似文献   

20.
李娟 《语文天地》2012,(16):16-17
环境描写是指对人物所处的具体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所进行的描写。社会环境描写能够交代作品中人物所处的社会背景、时代特征等因素,对表现作品的主题能起到辅助作用,同时也能够表现出当时的民俗民风等社会状况,是读者了解一个时代的窗口。自然环境描写是指对自然界的景物,如山川湖海、森林原野、花鸟虫鱼、风霜雨雪、四季变化等所进行的描写。这里仅对如何进行自然环境描写,以及自然环境描写的作用加以简要介绍。一、自然环境描写的基本手法进行自然环境描写,要注意学会观察景物。平时要注意多观察,养成对事物仔细观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