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举重     
G884.214.6 20031588女子箭步式上挺和下蹲式上挺的运动学比较研究=Kinematical comparative study between splitjerk and drop jerk in female weightlifters[刊,中,A]/王向前(解放军体育学院军体机能教研室),危小焰,魏文仪(上海体育学院运动生物力学教研室)  相似文献   

2.
箭步式上挺和下蹲式上挺是上挺的两种方式,国内对这两种上挺方式的争议较大。现对目前国内的箭步式上挺和下蹲式上挺技术的研究现状进行了总结,希望能给予广大教练员和科研人员一些有益的思考。  相似文献   

3.
箭步式上挺和下蹲式上挺是上挺的两种方式,国内对这两种上挺方式的争议较大,文章从动力学特征方面对箭步挺和下蹲挺进行比较研究,为教练员和运动员认识和寻找适合自己的上挺方式提供理论依据。在研究中采用三维录像和三维测力台同步测试的方法进行研究,发现下蹲挺下蹲撑铃点低,人体重心下蹲撑铃较为迅速,杠铃上升距离短,所需杠铃上升速度小,但是下蹲挺撑铃的前后稳定及平衡角小,稳定性差,稍有不慎就会导致动作失败,下蹲挺撑铃和起立时间较长,起立距离也较长,消耗的能量多、箭步挺反之。  相似文献   

4.
标准挺举技术是由提铃至胸和上挺两部分组成。自六十年代末以来,提铃至胸动作早已普遍采用下蹲式。而上挺支撑历来国内外普遍采用箭步式分腿支撑技术。近几年国外有些优秀选手用半蹲式上挺技术创造了几次世界挺举纪录,国内的一些大型比赛中也有运动员采用半蹲式上挺。今年四月份在成都举行的全国举重锦标赛中,国家举重集训队队员廖继光第一个用半蹲式上挺技术举起了183.5公斤,创造了75公斤级挺举全国纪录。  相似文献   

5.
前言 在当今竞争激烈的比赛中,各选手的成绩差距越来越小,技术运用是否合理往往成为成败的关键。举重历来被视为力量基础上的技术项目。上挺发力后的支撑又是其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对支撑前的发力和支撑后的起立都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而在当今许多国际国内的重大比赛中,较多的运动员采用箭步式支撑。本文通过对箭步式支撑和下蹲式支撑的对比分析,认为箭步式下蹲是较为粗糙、复杂的技术,阻碍了运动员成绩的进一步提高,而下蹲式支撑是一种先进、自然的技术,有利于运动员最好成绩的发挥。2 下蹲式支撑与箭步式支撑技术的差异 支撑…  相似文献   

6.
标准挺举技术是由提铃至胸和上挺两个部分组成的。因为挺举重量大,为了省力和举得更重,就要缩短上提的距离,所以早已采用下蹲式提铃以降低提铃的高度.提铃至胸起立后,用伸髋和伸膝屈踝的上蹬力量,将杠铃挺至两臂在头上伸直。这后一动作,就是上挺。上挺支撑一般采用前后分腿的箭步式,其作用是:一方面降低上挺的高度,做到经济省力,另一方面是增大下蹲的支撑面和前后的稳定角。挺举箭步式分腿姿势,国内外已沿用了七、八十年。目前无  相似文献   

7.
对刘卫国上挺技术动作的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刘卫国上挺技术的分析展开论述。“箭步式”上挺技术有利于实力型队员的技术风格发挥。根据刘卫国上挺技术上的薄弱环节,有针对性的安排辅助性练习项目,采取了垫铃下蹲翻加借力推,架上挺举等练习时提高挺举成绩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8.
从运动学和动力学特征两方面对女子举重箭步挺进行研究,为教练员和运动员认识和寻找适合自己的上挺方式提供理论依据。采用三维录像和三维测力台同步测试的方法进行研究,发现箭步挺下蹲撑铃点高,人体重心下蹲撑铃不太迅速,杠铃上升距离长,所需杠铃上升速度大。但是箭步挺撑铃的前后稳定角及平衡角大,稳定性高,稍有不慎也不会导致动作失败。箭步挺撑铃和起立时间较短,起立距离也较短,消耗的能量少。  相似文献   

9.
挺举上挺中下蹲式支撑与箭步式支撑技术之比较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通过比较下蹲式支撑与箭步式支撑技术后发现,下蹲式支撑与习惯动作相接近,下蹲撑铃位置低,下蹲速度快,两腿用力较协调,但对平衡能力要求较高;箭步式支撑则与之相反,支撑面积大,稳定性高,对运动员平衡能力要求较低。认为,在完善个人技术和身体素质的基础上,下蹲式支撑应成为技术的主流。  相似文献   

10.
奥运会举重比赛章程规定各级以总成绩多少决定名次,单项不计名次。所以平均发展抓、挺两项竞赛动作显得十分重要。而抓,挺两项动作的技术结构相对比较,前者以技术为主,后者则突出力量。所以抓举只凭力量是很难举起一定重量的。而抓举的技术动作又比较复杂也较难掌握。抓举中,下蹲式抓举的技术又比箭步式抓举技术复杂,更难掌握。初学举重的青少年运动员,为了掌握复杂的下蹲式抓举技术应从简到难,先  相似文献   

11.
下蹲式和箭步式上挺技术的比较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下蹲式上挺和剪步式上挺技术的比较分析,从理论上论述了下蹲式上挺的优越性,并预测下挺将有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相似文献   

12.
跳高     
G823.1 20030301对背越式跳高"挺髋"动作的再认识[刊,中,I]/唐新发∥中国学校体育.-2002(6).-22(XH)跳高∥背越式跳高∥教法∥挺髋∥动作∥技术∥分析  相似文献   

13.
排球     
G842,G804.85高师体育学院学生在排球技术学习上的利已主义归因偏向的研究=The studying of the students'egotismattribution bias on volleyball technique learningof the teachers'university[刊,中,A]/张超,杨国良(山东师范大学体育学院)∥南京体育学院学报.-2003,17(4).-87-89 表3参 6(SJ)师范学院∥大学生∥排球∥技术∥学习∥心理分析 本文立足归因理论,研究分析高师体育学院学生在  相似文献   

14.
三级跳远     
G823.4 20030310对影响三级跳远水平速度损失的技术分析[刊.中,I]/郑双喜(华南师范大学体育学院)∥吉林体育学院学报.-2002,18(3).-31-35,112表6参8(XH)三级跳远∥技术∥速度∥助跑∥成绩∥男子∥优秀运动员∥水平速度 本文以世界优秀男子三级跳远运动员的技术和  相似文献   

15.
体操运动     
G830.2 20030317体操教学训练中计算机模拟仿真初探=Theapplication of simulation to gymnastics[刊,中,A]/罗涛(解放军体育学院科研部)∥解放军体育学院学报.-2002,21(1).-119-120参3(SJ)体操∥教法∥计算机∥模拟∥仿真∥训练∥技术∥动作∥心理∥适应  相似文献   

16.
    
G823.119 20012610背越式跳高的助跑与起跳技术=Help runninglinked with arisen jumping skill of the connecting between comng before and goingafter[刊,中,I]/庞俊梅,郑浩∥山西师大体育学院学报.-2000.-15(4).-38-39 参2(SML)跳高∥背越式跳高∥助跑∥起跳∥技术分析助跑和起跳技术是背越式跳高技术的核心组成部分,背越式跳高从整体教学讲,应着重解决好助跑与起跳的结合,在经过多年的教学总结和参阅大量的文献资料后认为:成功的助跑和起跳结合技术不仅有助于完整技术的教学,而且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防止错误动作出现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舞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G899. 9802695体育院系应增设体育舞蹈课=Adding P.E.dancein in P.E.institutes[刊,中,I]/伏宇军,张良详,张玲波∥吉林体育学院学报.-1998.-14(1).-79-80参3(BJ)体育学院∥体育系∥舞蹈∥课程∥设置∥体育课∥发展史∥类型通过体育舞蹈的起源与演变以及我国体育舞蹈现状的分析,提出高等体育院系增设体育舞蹈  相似文献   

18.
拳击、摔跤     
G886.11奋力拼搏打出军魂--解放军体育学院拳击队发展历程回顾:[刊,中,A]/解放军体育学院拳击队∥解放军体育学院学报.-2003,22(3).-37-38表1(SJ)体育学院∥军队体育∥拳击∥发展史  相似文献   

19.
本文旨在运用科学的方法对“双屈式”上挺技术进行运动生1.传统“单屈式”预蹲上挺技术由于只强调预蹲时的屈膝动物力学方面的研究,力争进一步挖掘我国举重运动员的潜力,突作,要求预蹲时上体保持正直,因而无法在上挺时最大限度地发破举重上挺技术的瓶颈,为提高我国举重运动整体  相似文献   

20.
G804.6 20013749运动生物力学研究的回顾与21世纪展望=The 21Century sport biomechanic review and prospect[刊.中,A]/周思红,黄志刚∥山西师大体育学院学报.-2000.-15(1).-73-77参16(TY)运动生物力学∥理论∥研究方法∥技术∥发展史∥趋势通过回顾运动生物力学20世纪的发展及现状,提出运动生物力学的基础理论、研究方法和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