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2 毫秒
1.
箭步式上挺和下蹲式上挺是上挺的两种方式,国内对这两种上挺方式的争议较大,文章从动力学特征方面对箭步挺和下蹲挺进行比较研究,为教练员和运动员认识和寻找适合自己的上挺方式提供理论依据。在研究中采用三维录像和三维测力台同步测试的方法进行研究,发现下蹲挺下蹲撑铃点低,人体重心下蹲撑铃较为迅速,杠铃上升距离短,所需杠铃上升速度小,但是下蹲挺撑铃的前后稳定及平衡角小,稳定性差,稍有不慎就会导致动作失败,下蹲挺撑铃和起立时间较长,起立距离也较长,消耗的能量多、箭步挺反之。  相似文献   

2.
下蹲式和箭步式上挺技术的比较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下蹲式上挺和剪步式上挺技术的比较分析,从理论上论述了下蹲式上挺的优越性,并预测下挺将有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相似文献   

3.
对刘卫国上挺技术动作的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刘卫国上挺技术的分析展开论述。“箭步式”上挺技术有利于实力型队员的技术风格发挥。根据刘卫国上挺技术上的薄弱环节,有针对性的安排辅助性练习项目,采取了垫铃下蹲翻加借力推,架上挺举等练习时提高挺举成绩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4.
从运动学和动力学特征两方面对女子举重箭步挺进行研究,为教练员和运动员认识和寻找适合自己的上挺方式提供理论依据。采用三维录像和三维测力台同步测试的方法进行研究,发现箭步挺下蹲撑铃点高,人体重心下蹲撑铃不太迅速,杠铃上升距离长,所需杠铃上升速度大。但是箭步挺撑铃的前后稳定角及平衡角大,稳定性高,稍有不慎也不会导致动作失败。箭步挺撑铃和起立时间较短,起立距离也较短,消耗的能量少。  相似文献   

5.
通过录像解析、文献资料和专家咨询等方法,对举重挺举预蹲上挺中创新型技术——“双屈式”上挺技术进行了科学研究。认为“双屈式”上挺技术通过屈膝预蹲时配合相应的屈髋和翘臀的动作,使预蹲发力蹬腿同时能够辅以较大的伸髋动作.能最大限度地发挥运动员的腰背及腿部力量,加大了杠铃最后的上抛速度,从而能够提高上挺成绩;预蹲屈髋时杠铃重心水平前移导致的人体和杠铃总重心的前移,可以通过适当的翘臀动作予以弥补,以保持总重心的稳定。  相似文献   

6.
挺举上挺中下蹲式支撑与箭步式支撑技术之比较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通过比较下蹲式支撑与箭步式支撑技术后发现,下蹲式支撑与习惯动作相接近,下蹲撑铃位置低,下蹲速度快,两腿用力较协调,但对平衡能力要求较高;箭步式支撑则与之相反,支撑面积大,稳定性高,对运动员平衡能力要求较低。认为,在完善个人技术和身体素质的基础上,下蹲式支撑应成为技术的主流。  相似文献   

7.
在举重项目里,最后的上挺是完成挺举动作的重要环节。本文从:(一)掌握好上挺预蹲的正确姿势;(二)应加强的上挺训练内容两个方面对此进行了简述。  相似文献   

8.
标准挺举技术是由提铃至胸和上挺两个部分组成的。因为挺举重量大,为了省力和举得更重,就要缩短上提的距离,所以早已采用下蹲式提铃以降低提铃的高度.提铃至胸起立后,用伸髋和伸膝屈踝的上蹬力量,将杠铃挺至两臂在头上伸直。这后一动作,就是上挺。上挺支撑一般采用前后分腿的箭步式,其作用是:一方面降低上挺的高度,做到经济省力,另一方面是增大下蹲的支撑面和前后的稳定角。挺举箭步式分腿姿势,国内外已沿用了七、八十年。目前无  相似文献   

9.
论举重上挺动作技术中的关键动作——预蹲制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组成举重上挺动作的诸多组成部分相互关系的理论分析,和已有的科研资料及常见的实践资料分析,揭示了预蹲制动动作是对上挺发力、下蹲支撑、起立定铃等整个上挺技术起决定性、规定性影响的关键动作,强调了预蹲制动技术的教学和训练在上挺技术中的重要作用,目的是帮助广大教练员清楚认识上挺动作技术的重要环节,为改变目前我国挺举水平仍然相对落后的局面做出一些应有的贡献。  相似文献   

10.
挺举在我国相对薄弱,上挺的成败直接影响挺举水平的提高和比赛总成绩。本文试从解剖学、生理学、生物力学原理初步论证上挺的预蹲、发力、分腿支撑各阶段的速度、角度、技巧等技术中的关键,以期使上挺技术能进一步规范化和合理化。  相似文献   

11.
徐芳  陶江  黄强 《湖北体育科技》2011,30(1):123-124
女子举重是我国的优势项目,是我国奥运金牌的重点项目.对挺举技术进行运动生物力学研究,对于保持我国在世界举重领域的领先地位,发展我国的奥运战略具有重要意义.借助三维常速摄像和视频解析系统,运用运动生物力学原理和方法,对我困优秀女子举重运动员的挺举技术进行测试和分析,试图揭示这一技术的运动学特征及原理,并对运动员动作技术的...  相似文献   

12.
影响挺举上挺效果因素的生物力学分析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针对我国运动员,挺举上挺技术差的现状,应用生物力学和统计学的分析方法,对影响挺举上挺效果的因素进行初步分析。结果表明:制动时间是评价上挺效果的重要指标。制动时间长,上挺效果差。由于制动时间与单位杠铃重的最大爆发力之间的相关系数为-0.842(P<0.01),因此欲缩短制动时间,就要提高爆发力这一力量素质。此外,还发现单位杠铃重运动员输出的最大功率与杠铃上升的最大垂直速度之间呈高度相关(r=0.982,P>0.01),故建立两参数之间的回归方程:P_(max)/BW=19.01·V_(max)-10.16。应用此方程可对运动员的上挺能力进行评定。  相似文献   

13.
本文通过对举重运动相关书籍的反复学习和研究,结合本人近30年举重教学的经验,以及对2009年全国男子举重锦标赛部分运动员(其中:奥运冠军3名、世界冠军5名、亚洲冠军4名、全国冠军22名、全国前3名18名、全国前8名35名)的访问、调查和相关数据的分析,对下蹲翻技术进行了较为全面而细致的陈述和分析。至今为止,这是全国少有对"下蹲翻"技术进行细致、全面研究的文章。它对我国挺举成绩的提高、举重教学有一定的积极意义和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4.
挺举上挺阶段的功率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运动生物力学的研究方法对挺举上挺阶段运动员的输出功率进行了分析。分析结果表明:发力阶段运动员单位杠铃重量的平均输出功率和最大瞬时输出功率对上挺时杠铃的最大速度起决定作用。本研究还确定了最大瞬时输出功率,杠铃重量与杠铃最大速度和最大升高参数之间的定量关系,探讨了预蹲制动阶段的力学参数对发力阶段最大瞬时输出功率的影响,并应用功率参数对运动员的运动能力进行了初步的分析。  相似文献   

15.
挺举中上挺预蹲制动技术原理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理论分析法和文献资料法,提出了挺举里上挺动作中预蹲制动技术的原理,并分析了影响预蹲制动技术效果的诸多因素和主要因素,旨在为做好预蹲制动技术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6.
ABSTRACT

The purpose of this study was to determine the influence of pelvis and torso angular jerk on a performance indicator of hitting, specifically hand velocity. Eighteen softball athletes were analysed (20.3 ± 1.6 years; 164.9 ± 24.9 cm; 74.4 ± 14.0 kg). Participants were instructed to execute 3 maximum effort swings off a stationary tee at the middle “strike-zone” location. Angular jerk data were analysed during the acceleration phase of the swing, the time between foot contact and ball contact. Quadratic regression analyses were conducted to examine the relationship of minimal pelvis angular jerk and minimal torso angular jerk to angular hand velocity at ball contact. No significant relationship was found between pelvis angular jerk and angular hand velocity at ball contact (r = 0.192, p = 0.754). The curvilinear regression model for pelvis angular jerk produced: R2 = 0.037; F (2, 17) = 0.288; p = 0.754. Lack of significant findings suggests a relationship between jerk and angular hand velocity does not exist within female softball hitting. Future research should investigate the timing of minimal jerk through the acceleration phase as a predictor of angular hand velocity, rather than the value of jerk itself.  相似文献   

17.
目的:为国家举重队备战东京奥运会提供科技支撑及举重的运动训练乃至运动员选材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德国SIMI-Motion7.50三维运动解析系统对廖秋云打破世界纪录的挺举技术动作视频进行解析,解析的采样频率为50 Hz,运用截断频率为6Hz低通滤波对原始数据进行平滑处理,使用DLT计算空间坐标。结果:①廖秋云提铃至胸阶段的技术堪称完美,准备姿势合理,引膝动作完成质量高。采用积极的伸髋发力,且躯干角度保持80.27deg至77.62deg之间,有利于腹背肌群参与发力。屈髋屈膝接铃,杠铃回落距离为身高的19.61%,属于合理的杠铃回落距离。②上挺阶段,过渡阶段和预蹲制动阶段用时过长。准备姿势站距的调整将降低杠铃所需送达的最终高度,且有利于上挺动作的稳定性。其箭步式上挺杠铃回落距离仅为9.80cm,回落距离小,且双足构成的稳定区域面积大。发力时两心距离控制在3.1cm内,属于理想距离。站稳起立时段末,杠铃向右偏移达17.70cm,对其支撑可能存在隐患。③总体上看,廖秋云的技术优势在于躯干角度控制得当,两心距离始终较近。下肢关节角度变化趋势合理,伸髋发力的方式正确。④廖秋云技术优势明显,但成绩仍具有上升空间。建议优化时间结构,缩短过渡时间,避免额外的能量消耗。缩短预蹲制动时间,提升下肢离心收缩转向心收缩的能力。站稳时段的杠铃横向偏移过大,提示进行左右侧肌肉体量测试评价,并加强弱侧肌肉力量训练。  相似文献   

18.
广西自治区九运会举重比赛调研报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韦琼花 《体育科技》2002,23(3):13-17
研究结果表明 ,广西青少年举重运动正处于上升阶段。其表现背景是小级别优势项目仍在发挥作用 ,运动水平增长速度较快 ,运动员达到高水平的年龄和训练年限趋向提早 ,重点项目布局体系正在发挥效益功能。但试举成功率较低 ,杠铃后掉和挺不起是试举失败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