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厉彦林是一名优秀的散文家,其散文创作尤侧重乡土。他的乡土散文带有超越性,写乡土又不止于乡土,其中蕴含着故乡情结,同时又有着家国情怀和人文关怀,既有传统味道,也有现代精神,在当下"讲中国故事"的大文化语境中,更是格调鲜明,意义独具。本文从厉彦林的乡土散文创作入手,分析其创作的艺术特色,挖掘其创作的深层意蕴,展现其乡土写作对乡土本身的超越。  相似文献   

2.
"诗性"小说创作已成为现当代很多作家小说创作的一种自觉追求。在此背景下,很多研究者从各方面对小说的"诗性"特征展开研究与论述。本文主要从文体学和文学本体论两个层面,全面、深入地理解现当代小说中的"诗性"特征及其意义。  相似文献   

3.
高建群是新时期以来我国西部涌现出的一位重要作家.独特的经历,赋予其独特的审美视角.他以新疆伊犁"白房子"边防军生活为题材创作的中长篇小说,成为传奇故事诗性写作文本的同时,还拥有了独特的边关文化审美品格.  相似文献   

4.
魏清潮的散文创作继承和发扬了中国古代散文的优良传统和当下散文作家的责任感与担当意识,体现了当代文学创作必须为地方文化、经济服务的时代责任和时代要求,为文学界带来了地域文化散文这种新的散文样式,也为潮汕及其他地区的作家们提供一条可供借鉴的经验或道路。  相似文献   

5.
以诗人身份闻名的雷平阳在其散文创作中蕴藉着丰富的“诗性”因子。《雷平阳散文选集》是作者从私人的角度,以“诗性”之笔构写云南的篇章。从语言、空间想象和现代性叙述形式三个方面介入,对雷平阳散文中的“诗性”进行解码,可以窥见雷平阳散文在“诗性”书写背后所隐含的对文化“同质化”反抗和拒斥的写作姿态,以及对“底层”生命存在价值的质询,进而管窥主体在散文“诗性化”背后的精神指向。  相似文献   

6.
文化大散文也称历史文化散文,是文学创新与探索的一种产物。它并非始于今日,而是与我国源远流长的文史融合传统有着紧密的联系,就是说,作家最初的文化角色常常就是史家。文化大散文之所以在上个世纪90年代崛起,一是由于作家主体意识、文化修养的强化,二是许多作家读者出于对当时的“散文消费品格”的不满足感而产生的深度追求以及大批学者的加盟;学问负累过重、价值观念先行、缺乏生命体验与独特的精神发现、形式佶屈板滞是其创作中的缺憾。  相似文献   

7.
中国现代小说创作中的"文体互渗"批评话语有三种类型:即现代日记体小说、现代童话体小说和现代诗化小说的批评话语。此类"批评话语"皆指涉中国现代作家与对象世界之间确立共存关系而呈现出的一种独特状态,即诗性的彰显与消隐。现代小说创作中"文体互渗"批评话语的诗性放逐是与现代创作主体的个性人格、社会时代意识以及文化精神密切关联的。  相似文献   

8.
历史小说创作因为受史实的限制,作家选择的余地不像其他领域那样灵活与广泛,因此他们创作个性的研究常常受到忽视,然而这些作家在书写历史的过程中仍能通过自己的方式显示出鲜明的创作个性。凌力的创作个性中有一种明显的诗性内核,这一点可以从其作品的选材、情节建构与人物塑造三个方面看出来。  相似文献   

9.
李艳 《鸡西大学学报》2011,11(9):141-142
庞培作为一名诗人,在他转向散文写作时仍然保持着诗人的身份。他将诗歌中的思想精神、结构形式带入到散文创作中,为散文注入了新的活力。他的散文宁静、悠远、沉郁,不论内容还是形式都具有一种天然的诗性。  相似文献   

10.
一、文化散文概念的提出 中国的散文创作是有其深远的历史渊源的,从先秦诸子散文,到“唐宋八大家”,人们在阅读中了解了中国的历史,了解了形形色色的历史事件和丰富多彩的人物形象;从鲁迅、瞿秋白,到郭沫若、茅盾、巴金、周扬,散文创作者以极大的热情,丰富了人们的阅读生活,现代人更多地从这些作家的作品中,感受到了人间的悲欢离合、喜怒哀乐。然而,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特别是“文化大革命”中对散文创作的束缚,一些作家的散文作品呈现出小家碧玉、风花雪夜、纠缠于个人心灵鸡汤的扭捏流露的迹象,散文创作的通道越来越窄。大约从八十年代中期开始,中国文坛上曾经掀起一个波浪壮阔、蔚为可观的“文化寻‘根”’热潮,一些以写小说和诗歌而闻名的作家,在他们的作品中,出现了以反思批判、张扬个性,重新诠释传统文化的特点,而散文创作在这一时期则表现的平稳、凝重、缓慢,散文作家没有赶上“文化寻‘根”’热,但是,在小说、诗歌中的文化热消歇之后,于八十年代后期却焕发出夺人的光彩。  相似文献   

11.
同为乡土文学作家的汪曾祺和哈代,以他们的独特性创作构建了诗意的乡土世界。怀想乡土,客观上起到了对地域民俗文化的历史传承作用。汪曾祺、哈代致力于民间风俗的铺张描写,是其乡土情怀的深切体现,也是其诗性审美意识的自然流露。  相似文献   

12.
挥之不去而又无法释怀的"乡土情结"是萧红创作的显性特征之一。萧红的乡土情结源于她对乡土的爱恨交织的童年记忆,也是时代思潮影响、自身窘境挤压的结果。特别是传统文化的深厚积淀,形成了萧红创作乡土情结的独特魅力,而对鲁迅先生启蒙主义精神的继承和实践,又使萧红的乡土情结完成了对同时代作家的理性超越。探究萧红乡土情结产生的深刻社会、历史、文化根源,是全面了解萧红及其创作的重要手段之一。  相似文献   

13.
廖伏树的散文集《阅读人生》,以开阔的知识视野和丰富的文化底蕴为依托,进而关注人的命运,尊重人的生存价值,展现人的生命的丰富性、神秘性和复杂性,从而使自己的创作具有一种穿透性和超越性,这就是散文的精神诗性。而为文者要获取的生活哲理,关键在于他能否沉入生活的底层,敢于直面现实人生,并接受生活的磨难和冼礼。同时,他本质是一位诗人,不仅表现为一种散文的诗美品质,还体现在对诗性艺术形式的探求上,这包括诗性叙述、诗性意象、诗性意境和诗性语言等层面的构建。  相似文献   

14.
国画的诗性意境作为一种特殊的艺术语言,有着自身独特的表现形式。在几千年的发展与演变中,诗性与国画融汇贯通,诗性的体现使国画更加“传神”。文章揭示了诗性意境在国画创作中的意义,并结合前人优秀作品阐述了国画诗性意境建构的方法与对策。  相似文献   

15.
乔传藻先生是驰名于中国儿童文苑的云南儿童文学作家,“太阳鸟”作家群的领军人物。从人与自然和谐、平等理想境界的追求;乡土苦难生活的幸福回望;自然的诗性表达三个方面考论乔传藻先生写作的独特性以及在中国儿童散文创作领域中的意义和地位。  相似文献   

16.
作为先锋文学的一脉,吕新小说创作中有其他先锋派作家所不具备的乡土文化色彩,在其文本之中,大量晋北山区形象的摄入,对农业社会的眷恋以及文本中流露出的乡土的人文价值取向都深刻地表明了,他是一个植根于中国本土文化,有着深厚而坚实的乡土文化内涵的作家。本文将从这些方面入手,分析其作家中所蕴藏的浓厚的乡土文化理念,从而对吕新有更深刻的理解。  相似文献   

17.
海南特殊的地理环境及它的移民性质,形成了较为独特的地域文化。文章分析了海南地域文化对海南乡土散文创作的影响及乡土散文中地域文化体现,从而说明了海南乡土散文创作与海南地域文化之间的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18.
中国现代乡土散文中的写人散文 ,展现了乡土世界里各色人物。作家以主观的感情、客观的笔调、陌生化的手法 ,突出乡土人物形象 ,使乡土人物反映了作家对乡土的记忆、经验和思考。其中运用的陌生化、怪诞等手法 ,更是这类散文所独擅 ,这些作品有助理解现代散文的艺术技巧及现代作家的现实关怀。  相似文献   

19.
《邢台学院学报》2017,(2):93-95
"诗性"是一种独特的美,其不仅蕴含着丰富的内涵,更传达着幽长的意蕴。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广告设计受到了各种现代化表现手法的冲击,但在广告设计漫长的发展历程中所积淀的文化内涵,依然成为广告设计的精髓。广告设计与"诗性"语言的完美结合,是广告设计漫长发展进程中的审美积淀成果,也是广告设计人员逐步探索和追求的目标。从广告设计视角出发,探究其设计中的"诗性"之美,并对广告设计中诗性语言的构建进行了研究,以更好地追求广告设计中的高层次审美。  相似文献   

20.
20世纪散文中,乡土散文始终占有重要位置,现当代作家创作的乡土散文有共同的内在品格,也有不断生成变化的不同的因素。首先,在写作乡村题材的作品时,他们都已离开乡村,出走造成了压力和精神张力。现代乡土散文作家是在承认“乡下人”立场的前提下时时进行精神回望的:其次,就作家笔下的乡村图景而言,现代作家的描写是丰富而复杂的,但都抱有一种悲剧情怀,当代乡村散文经历了从诗意赞美到多种情调共存的过程;再次,现当代都有一些作家有意在乡村描写中寄寓自己的生命理想,表现了具有形上意义的家园之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