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高职院校培养适应社会需求的人才是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趋势。"6S"管理是现代企业的优秀管理理念,也是提高高职院校学生职业素质的有效途径之一。本文借助"6S"理念,从校园文化、学生管理制度、教学实训和职业指导等方面分析了高职院校学生的职业素质培养途径,具有一定的实践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
高等职业院校思想教育工作意义重大,关乎培养高技能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质量与数量。当前高职院校学生在健康的主流思想背后,个人思想道德修养仍有待进一步提高。同时,高职院校思想教育工作亦存在"两课"教育形式化、教学手段缺少创新、工作人员队伍素质有待加强等问题。应充分发挥"两课"的作用,创新教学手段,加强队伍建设,促进校园文化发展,从而有效地促进高职院校学生思想道德修养的提升。  相似文献   

3.
实践教学是高职院校外语类专业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重要途径,"翻译工作坊"具有组织形式灵活、能够锻炼学生团结协作精神、强化学生实践动手能力等优势,受到了许多翻译教师的青睐.在分析了高职院校翻译实践教学问题的基础上,本文提出了一个适用于高职院校的"译员进阶评估+翻译工作室+创业教育"式实践教学模式,以期能为高职院校翻译实践教学提供借鉴和帮助.  相似文献   

4.
做好高职院校学生工作是培育学生"工匠精神"的前提,是新常态背景下建设"双一流"高职院校的保障。培养高职院校学生的"工匠精神"有利于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运用到实践中,是贯彻职业教育改革方针的实际体现和内在要求。高职院校应该积极营造和谐富有活力的校园人文环境、大力推行立德树人教育理念和深化教学方式和教学内容的改革,着重培养高职院校学生特有的精神气质、工作态度和人文素养,大力发扬"工匠精神"。  相似文献   

5.
高职院校学生是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重要人才储备,随着大湾区的快速发展,为培育高职学生的现代"工匠精神"提供了良好的外部条件,但高职院校存在对"工匠精神"培养重视度不够、培养方式过于单一、教学缺乏实践支撑等弊端,通过从思想认知、培育实施、培养模式、未来发展前景等角度,对广东建设职业技术学院师生在粤港澳大湾区背景下高职院校"工匠精神"培育现状进行实证调查,探究培育高职学生"工匠精神"存在问题的原因及有利条件,提出从课堂教学渗透、实践教学融入、社会文化熏陶等方面培育高职院校学生"工匠精神"的建议。  相似文献   

6.
高职院校是为国家培养"实用型"高素质人才的职业教育机构,良好的礼仪是高职学生精神美德的主要体现,也是高职院校"学校精神"的凝聚。礼仪文化教育是培养高职学生职业素养的有效途径,也是高职生融入社会、建立良好人际关系的通行证,更是高职院校特色办校、树立品牌的根本措施。研究加强礼仪文化教育对于高职院校提高教学质量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7.
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学受自身条件限制,存在教学环节"缺位"、教学形式"泛化"和师生角色"错位"的问题。改进高职院校思政课实践教学,应加强思政课实践教学的顶层设计,不断完善教学实施的各项保障机制;应充分认识和挖掘高职院校开展实践课教学的优势,努力推进思政课实践教学与专业实践教学的融合;应系统分析、研究当前高职院校学生的特征,以培养和强化学生"真情实感"作为思政课实践教学的切入点和突破口。  相似文献   

8.
开展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创新技能和创业能力,既是高职学生终身发展的需要,也是高职教育改革发展的必然趋势。系统构建创新创业教育"五位一体"的工作机制,不断完善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全面推进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  相似文献   

9.
随着我国大力推进"双创"的教育政策发展,社会环境对于人才综合素质的要求越来越高,对民办高职艺术专业学生的职业发展提出了更高的新标准和新要求。民办高职院校要对艺术专业学生进行全面专业的培养以适应双创的教育政策发展,就要在人才的培育理念、课程体系、发展平台和师资力量等方面进行深入培养研究,建立新的高职院校"双创"教育人才培养的模式。本文对民办高职院校艺术专业学生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培养模式的措施。  相似文献   

10.
随着经济与互联网的不断深入发展,多元化的信息化社会为我们日常生活带来方便与快捷,基于"互联网+"的时代背景下,未经过筛选的网络信息鱼龙混杂,对使用网络最大群体——大学生造成一定的影响,文化快餐与消费文化不断侵蚀着学生的思想观念,很大程度导致高职院校学生的综合素养普遍降低。高职院校秉承教书育人、培养高素质人才的教学理念,为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关键是培养并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本文将通过对高职院校学生核心素养的基本特征、存在问题以及新经济常态下培养高职院校学生核心素养的方法路径来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1.
以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推进高职教育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济、教育体制改革的深化,对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提出了新的要求。高职院校应该加强与企业的合作,充分利用校内外的资源,对学生进行工学结合式教育培养,以使其及时适应企业对人才的需求,提高高职毕业生就业水平。与传统的纯校内人才培养模式相比,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更加有利于实现学生、企业、学校和社会的共赢,切实实现高职教育办学目标。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顺利实施,首先需要在公平互利的基础上建立良好稳定的校企合作关系,然后通过课程体系、教学内容以及教学手段与方法的改革形成高校运作的教学体系,并通过多种途径建立并加强适应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双师型"教师队伍。  相似文献   

12.
定向运动在我国高校是一项新兴体育项目,对大学生具有极大的锻炼价值,它可以有效提高大学生的耐力水平,培养独立自主、统筹计划能力,培养过硬的心理素质。在高校开设定向运动具有重要意义,它是高校进行“成功体育”教学的平台,是培养大学生国防意识和推进素质教育的一种新兴方式。高校扩招为定向运动的普及提供了时机与条件,定向运动专项课的开展符合当前体育教学改革趋势,建议各高校增设定向运动专项课,并创造条件促进定向运动的普及,使更多大学生参与并从中受益。  相似文献   

13.
"原生态"价值取向与高校体育的"善本再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校是最高教育机构,也是文化发展的中心,引领文化是高校的重要功能.以"原生态"价值取向"再造"民族传统体育,是高校体育的责任,也是高校体育的优势,体现着高校引领文化的应有之义.由于民族"原生态"体育具有自然性、内生性、地方性、民间性、永恒性等基本特性,是我国高校体育"再造"的"善本"资源,当代高校体育的再造不宜模式化,迅速模式化之后带来的后果必然是文化多元的泯灭,文化生命力的消失."原生态"民族传统体育再造应重在文化精神的传承与创新,而创新至少应当循着两种发展思路与方向:一个是顺应时代发展的潮流,融入更多的现代科技与人文理念,反映体育运动和体育科学的复杂性;另一个则是以原生态的赤子之心,还原生态的赤子之体.如果将这两种思路与方向融为一体, "原生态"民族传统体育在高校的"善本再造",将促使我国高校体育呈现中西体育文化珠联璧合局面的出现.  相似文献   

14.
高校体育教师主导行为对普通大学生心理适应性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运用"学生在校行为问卷"和"教师主导行为问卷",对部分高校的823名大学生进行调查,分析高校体育教师不同教学主导行为下大学生心理适应状况.研究表明:大学生的心理适应与其感知到的教师民主行为是正相关,而与权威主导行为是负相关;不同年级大学生之间的心理适应存在非常显著的差异;男女大学生之间的心理适应存在着非常显著的差异;男生更多地感知到了教师的权威主导行为和放任行为,女生则更多地感知到了教师的民主行为.  相似文献   

15.
北京2008年人文奥运理念的提出号召人们重新审视体育应有的人文精神与教育价值。多年的高校体育教育改革效果不理想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改革缺乏创新。高校体育教育应在江泽民同志“大力推进教育创新”讲话精神指导下,大胆、科学地进行改革,突出内容的终身实用性和人文精神,以促进实现北京人文奥运。  相似文献   

16.
艰苦奋斗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然而大学生艰苦奋斗的状况不容乐观,究其原因是家长过度纵容、学校教育的失缺、社会不良的影响、学生主体以艰苦奋斗为荣的荣辱观还没有完全形成。为此要增强对大学生艰苦奋斗教育的紧迫感,培养大生艰苦奋斗精神的荣辱观要从身边小事做起、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内容上要"三入",工作上要坚持"三贴近",体系上要做到"四统一"。  相似文献   

17.
论述新形式下加速中国高校“体育与健康”教师队伍建设的重要性和迫切性,各高校体育管理部门和管理要树立“科学体育”、“以人为本”、“以教为本”和开放式的培训观念,提出加强“体育与健康”教师队伍建设的措施与建议。  相似文献   

18.
对现阶段高校体育课程理念及价值取向存在的问题剖析的基础上,以体现时代精神、倡导课程文化建设的新视野为依据,提出了健康与文化并重的高校体育课程理念的具体体现就是使学生发展成为一个"整体的人";价值取向的出发点就是"人的存在"和"人的生成"。课程理念及价值取向实践中的切入点是:课程目标关注学生的生命质量,课程内容个性化、人文化、生活化取向,课程文化是高校体育课程设计的最佳视点,课程实施重在关注学生体育学习方式的变革,课程评价要体现整体教育思想。  相似文献   

19.
高校运动竞赛的改革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入发展,时代对高校运动竞赛的改革与创新提出了新的发展定位.通过对高校运动竞赛现状的分析与调查,从改革趋势与创新理念入手,提出高校运动竞赛应全面贯彻"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的改革建议.  相似文献   

20.
红色基因是中国共产党建党一百年以来,在革命斗争中沉淀积累下来的共产党人坚定的精神信仰与崇高的革命精神,孕育了航天精神、奥运精神、抗“疫”精神,鼓舞中华儿女追求梦想,勇往直前。高校学生是新时代的接班人,将红色基因融入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深入挖掘红色基因蕴含的道德品质与爱国情怀,不仅能树立大学生的红色信仰,而且有利于塑造学生正确的价值观。从红色基因内涵入手,通过分析红色基因融入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探讨当前将红色基因融入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路径,旨在为实现红色基因代代相传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