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008年伊始,各大网站的头版头条、各大论坛社区的热点主题帖赫然亮出“‘艳照门’事件”,1300多张不雅照片通过网络扩散至全球各地的服务器,由于照片涉及到多位演艺圈当红明星,吸引了上千万网民在网络中浏览、转载、评论,一时间各种言论在网络中风生水起,在强大的舆论压力之下,事件的主人公陈冠希公开道歉并决定退出娱乐圈,事件才得以平息。  相似文献   

2.
近期涉及香港某男艺人和众多女艺人的“艳照门”事件一直是网络上的热点和焦点,众所周知,网络有其自身的特点,由于无地域和时间的限制因此信息传播速度十分快,信息传播面很广,无论身在何方,无论男女老幼,只要能上网就能很容易地看到这些不雅照片。这次的“艳照门”事件虽然仅仅只是一个个案,但它却暴露了当前网络文明的裂痕。  相似文献   

3.
香港九龙城裁判法院7月24日正式宣判,香港籍男子郭镇玮因在网上发布艺人猥亵照片被判入狱两个月,缓刑两年。这是震惊香港娱乐圈的“艳照门”事件发生以来,第一个被正式判刑的涉案人员。  相似文献   

4.
网络暴力事件中的受众心理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网络时代的发展,网络在给我们带来很多便利的同时,也出现了许多负面影响。近年来,网络暴力事件频频发生,从“铜须门事件”、“虐猫事件”、“很黄很暴力”到“艳照门”、“范跑跑”等轰动一时的网络事件,每一个事件几乎都以一个或真或假、或实或虚的争议话题为由头,先是在网络上引起注意,  相似文献   

5.
戴静静  王婧 《青年记者》2010,(16):96-97
现象分析 2010年新春伊始,接二连三的网络事件让人应接不暇,“兽兽艳照门”、“小S家暴门”、“烟草局长日记门”、章子怡“泼墨门”、“诈捐门”、“师生激吻门”、“闫凤娇艳照门”等“门事件”爆发,传播速度惊人。  相似文献   

6.
网络媒介的议程设置——以“艳照门”事件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冠希的“艳照”在网上泄露以后,网络立即掀起了一场轰轰烈烈的“艳照门”热议,广大网民对此事近乎疯狂的讨论似乎又陷入了一个非理性的误区。这场“艳照”风波拷问了娱乐圈的道德底线,由此也引发了人们对艺人的隐私问题如何保护以及媒体无休止的炒作是否过度、网民的非理性行为等问题的深思。本文试图从媒介议程设置的角度,重新审视这一事件,分析该事件带给我们的启示,并探讨如何加强网络文明建设。  相似文献   

7.
2008年1月27日,网上爆出香港当红艺人陈冠希与阿娇(钟欣桐)的床照,惹得网民普遍关注,“艳照门”事件拉开序幕。此后,不断有新的“艳照”出现,数量高达1300多张,陆续牵涉出张柏芝、陈文媛、陈思慧、颜颖思等14个知名女艺人,有人称该事件不折不扣地成为“鼠年的一场鼠疫”。  相似文献   

8.
网络出现至今,给大众生活和媒体接触方式带来的改变有目共睹,随着数字技术的愈加成熟,网络媒体也有了巨大发展.类似"艳照门"的事件正是借助了网络传播的特性得以造成广泛的影响.本文从具有代表性的香港"艳照门"事件分析网络传播在传播公众事件上的特殊性.  相似文献   

9.
网络社会管理的困境与突破——“艳照门”解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杜骏飞 《传媒》2008,(4):20-22
2008年2月以来,香港“艳照门”事件在全社会引发了巨大震动。窥私者有之,谩骂者有之、喟叹者有之,网民自发的相关讨论更是汗牛充栋,其中也不乏对网络社会管理的批评及诘问。显然,在一个网络传播力量如此巨大的时代,“艳照门”所造成的广泛社会影响是难以忽略的。在事件逐渐平息之后,管理者及学术界的任务都是要对此做深刻解析、认真反思。  相似文献   

10.
Door“门”,这个原本并不起眼的名词,这几年来却成了一个网络热词,并被人们赋予了更多的含义,网友们喜欢将发生的具有重大影响力的或超强娱乐性的事件,统统取名为“XX门”。这几年来,在中国网络上出现了一波又一波的“门”事,如艳照门、踩猫门、献身门、普惠门等等。  相似文献   

11.
“艳照门”是2008年影响较大的传媒事件。从事件成因的角度考察“艳照门”背后的传播机制,为媒介素养教育提供了反省的通路。  相似文献   

12.
“网络讨伐”是“高跟鞋踩猫事件”之后出现的一个热门话题,就在人们的神经逐渐开始冷静下来,一起关于婚外恋的“铜须门事件”在网上又被传的沸沸扬扬。这一次,“网络讨伐”同样显示了巨大威力,漫天的流言蜚语和指责谩骂如狂风暴雨般充斥着各大网络论坛,讨伐的风头一边倒的指向当事人之一的“铜须”,在很短的事件内,他的真实身份、家庭住址、照片、手机号码甚至居住国外的女友姓名都被曝光,而针对他的“追杀令”、“通缉令”、“审判”等更是五花八门。应该承认,网络舆论监督作为一种新型的舆论监督形式,具有其他传统新闻媒体不可比拟的优势…  相似文献   

13.
“艳照门”与香港有关法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今年春节前后,香港发生"艳照门"事件.有些报刊把网上"艳照"遮盖敏感部位后刊登出来,有的连续两三周在头版刊出,还有杂志把经遮盖的"艳照"集中起来出版"全记录",引起港人强烈不满,直至艺人陈冠希公开承认照片是他所拍,声明拥有版权,这些图片方才从报刊绝迹.  相似文献   

14.
从“艳照门”看网络文化控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前一段时间闹得沸沸扬扬的“艳照门”事件,最终以陈冠希向公众道歉并宣布永远退出娱乐圈而告一段落。事件本身对社会造成的恶劣影响不言而喻。本文拟从该事件谈起,分析网络文化的负面效应及其控制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15.
2008年1月27日,香港艺人陈冠希等人的不雅照片在网上相继流传,到2月8日逾千张艺人照片已扩散到全球。“艳照”事件让大众再次见识到传媒的巨大影响力和杀伤力,同时也凸显了传媒慎重行使舆论监督权的重要性和必要性。透过艳照事件,什么样的批评性报道才能惩前毖后?怎样报道才能合理引导民意?传媒在突发事件中应该如何正确行使舆论监督职责等等都是需要深刻反思的话题。  相似文献   

16.
从“华南虎照”到几起“PS照片参评获奖”,再到“艳照门”,2007年颇有“照片质疑年”的意味,延至两会也成为热点之一,有代表呼吁业界亮出良知底片,不要再让读者雾里看花。  相似文献   

17.
赖黎捷 《新闻界》2007,(1):129-129,134
网络“通缉”是2006年网络流行的重要关键词之一。影响较大的网络“通缉”事件有虐猫视频事件、铜须门事件、流氓外教事件、牙疼妹妹事件等等。在虐猫视频事件中,某女郎残忍虐杀小猫的视频短片在网上迅速流传并引起网友极度愤怒。随后,网友在网上发出“追杀令”,并在短短十数天里将虐杀小猫的主角身份查出;而在牙疼妹妹事件中,两网友口诛笔伐,各揭身世之谜,引来众网友观阵助威,结果错牵无辜,将湖南一居民推上“网上审判席”,严重破坏了该居民的平静生活。  相似文献   

18.
网际网络——第五种权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网上,国家的地域界线已不再是阻止传播的因素,传统的国际传播概念已发生了变化。由于因特网的逐步普及和广泛应用,形成了网际网络,被人们所称的第四种媒体,作为新闻信息传播的载体———网络传播出现了。特别是近一年来,网上用户激增,而不少有重大影响的政治事件首先在网络上传播,再迅速占据全球各大报刊的头版头条,成为大众传播的新闻。没有网络,也许这些事件只是地区性的,或国家性的,但现在却产生了完全不同的效果。如以下三个事件,被认为是最具有网络传播效应的。一是美国独立检察官斯塔尔调查克林顿“性丑闻”的报告在网…  相似文献   

19.
“在网上,没有人知道你是一条狗”——那个时代已经过去了。 日渐强大的网络正将其中一些人生吞活剥。本专题列举了“铜须门”事件中的郑辰(化名),虐猫事件中的王某,“卖身救母”的陈易。他们仅仅凭借一个网名,一个ID,一张照片,即被网民从中国13亿人中挖了出来,将自己的电话、住址、朋友,甚至前夫、老师统统暴露。[编者按]  相似文献   

20.
网络的普及和目益发达,让社会中的一些不文明现象、违法现象等日渐无处藏身。一些社会事务、世间百态等,只需要手机拍一张照片,再配一小段文字,立即就可以在网上引起轩然大波。但具体到一些事件,我们就需要反思其中的“网权”问题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