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正> 1 分析教材1.1 教材特点及处理方法细胞呼吸是发生在每一个活细胞中的有机物氧化分解、释放能量、合成 ATP 的过程。本节内容不仅是对细胞内物质代谢知识的延续,同时也是为第8节"新陈代谢的基本类型"和第八章"生物与环境"的学习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2.
杨婕 《生物学教学》2007,32(12):31-33
细胞呼吸是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本第一册第三章“新陈代谢”的重要内容,教材开门见山,指出呼吸作用是生物界所有生物每时每刻都在进行的生命活动,简要概括地介绍呼吸作用的概念,然后重点讲述了有氧呼吸、无氧呼吸和呼吸作用的意义三大部分内容。本节内容与其他章节也有密切联系,它以第二章中“线粒体”和细胞质基质为结构基础,以本章中酶、ATP和三大营养物质代谢等为物质基础,同时更有利于理解矿质元素运输等各项生命活动所需的能量来源,以及帮助理解高三教学中体温调节等问题。总之,呼吸作用是生物体新陈代谢的重要内容,本节课通过有氧呼吸的内容,利用实验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本节重点和难点。  相似文献   

3.
1教学内容及分析"酶在细胞代谢中的作用"是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一"分子与细胞"第五章第一节"降低化学反应活化能的酶"中的内容。本节课主要讲述酶在生物新陈代谢中的重要作用,是在前面学习了有关细胞学知识的基础上展开的,同时又为后面学习ATP、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等作了铺垫。并且,本节提出的有关实验的知识对整个生物学实验教学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1教材分析“探究影响酶活性的因素”是人教版必修1《分子与细胞》第五章“细胞的能量供应和利用”第一节“降低化学反应活化能的酶”中的内容。本节教学需两课时:第一课时学习酶的发现、概念和特性;第二课时进行“影响酶活性的因素”探究实验。本节前一部分所教授的知识为此次实验奠定了基础,同时本次实验通过探究温度和p H等因素对酶的活性的影响,使学生亲身体验,获得感性经验,对知识有更深入的理解,同时也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自主学习能力和动手实  相似文献   

5.
比较与分析美国高中教材《生物·生命的动力》与我国人教版教材《生物·必修1·分子与细胞》中关于"细胞的能量‘通货'——ATP"一节内容,从教材导入、本节预览与本节聚焦、教材的正文部分、教材的旁栏部分、教材所用插图的分析等方面来寻找两国教材设计编写的差异和各自特点,以期达到相互学习和借鉴的目的。  相似文献   

6.
<正> 【教学设计理念】细胞呼吸是生物体极为重要的一个生理过程,学生不仅要理解其具体的物质变化和能量变化,理解细胞呼吸的意义和实质,也要充分地思考细胞呼吸与其他生命活动的联系及人们对细胞呼吸知识的应用。本节课采用以下教学思路:由日常生活中的饮食(糖类、脂肪等)引出问题——糖类等所含的能量是如何转移到 ATP 中?紧接着让学生观察 Flash 动画,然后由学生归纳出无氧呼吸过程中物质变化和能量变化,用同样的方法归纳出有氧呼吸过程中物质变化和能量变化。再通过比较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中的物质变化和能量变化,得出有氧呼吸、无氧呼吸、细胞呼  相似文献   

7.
1教材分析及设计思路 基因分离定律是理解基因自由组合定律和伴性遗传的基础,因此本节内容在本模块中显得十分得重要.本节的第一课时内容是以孟德尔的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的过程为主线的,涉及的概念较多,学生学习较困难.如何在完成教学目标的同时,体现出学生的主体性、能力的培养,成为了教师设计本节课时需要突破的主要问题.  相似文献   

8.
以“细胞的能量‘货币’ATP”一节为例,围绕教学目标,从真实情境入手,通过课堂导入、模型构建、问题串设问、课堂小结等环节,将“肌肉收缩需要能量”这一真实情境贯穿整节课,帮助学生理解ATP是驱动细胞生命活动的直接能源物质,提升学生的科学思维。  相似文献   

9.
1教材分析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I)分子与细胞》第5章第2节“细胞的能量‘通货’——ATP”主要包括ATP分子的组成和结构特点,ATP和ADP的相互转化以及ATP在细胞生命活动中的作用等内容,其中ATP与ADP相互转化时能量的来源与去路建立了从分子水平、细胞水平、生物个体水平到生态系统中能量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0.
正稳态的概念是高中生物必修3模块的核心概念之一,而这一概念的提出又源于人体内环境的研究.理解内环境和稳态等核心概念,并围绕这些概念建立良好的知识体系则是本课时学习的重要价值之一.但由于本节内容比较抽象,而且要求同学学习本节内容之前要有生物分类、动物生理学等知识储备.因此要求把握重点的同时在学习方法上力求能有所改进,将抽象问题形象化和模型化,易于理解,益于增效.体液的成分及各种细胞外液间的内在联系是学习中的难点,解答题时如何理解并突破这一难点,我们可通过下面题例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1.
1教材分析细胞呼吸是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本第一册第三章“新陈代谢”的重要内容,教材开门见山,指出呼吸作用是生物界所有生物每时每刻都在进行的生命活动,简要概括地介绍呼吸作用的概念,然后重点讲述了有氧呼吸、无氧呼吸和呼吸作用的意义三大部分内容。本节内容与其他章节也有密切联系,它以第二章中“线粒体”和细胞质基质为结构基础,以本章中酶、ATP和三大营养物质代谢等为物质基础,同时更有利于理解矿质元素运输等各项生命活动所需的能量来源,以及帮助理解高三教学中体温调节等问题。总之,呼吸作用是生物体新陈代谢的重要内容,本节…  相似文献   

12.
本教学内容选自深圳市电化教育馆编著的中小学教科书"信息技术"初二年级上册.本课属于第二章"文本和声音的采集与加工"中的第二节"声音素材的采集与加工"中的第二课时.在前一课时中,学生已经学习了声音素材的采集与简单加工,本课的主要内容是利用上节课所学的知识来解决一些生活实际中的问题,通过探究性活动完善自主学习的能力和信息技术的综合实践能力,同时巩固上节课所学的知识.从而使学生完成由知识的掌握、理解和知识的发展等目标构成的认知领域;由价值观、判断力和个性发展等目标组成的情感领域;由模仿、操作等各种技能目标构成的动作技能领域.  相似文献   

13.
1 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苏教版生物"细胞的类型和结构"一节的第二课时.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从分子水平认识细胞膜的结构、特性和功能,从微观上理解细胞是活细胞生命活动的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这一观点,同时为下面学习细胞的其他结构和功能及物质跨膜运输打下知识基础.因此本节课在整个高中生命科学学习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在ATP一节的教学中,学生提出很多疑问,如ATP结构式是否正确、高能磷酸键是否含有高能量、如何理解ATP作为直接能源、ATP中的能量如何高效利用。教师通过引导学生对疑难问题进行分析,可以培养学生的理性思维与科学探究能力。  相似文献   

15.
<正>一、教材分析"酶"是高中生物必修Ⅰ模块《分子与细胞》中的内容,本节基本知识相对比较简单,但是其潜在的知识和能力要求比较高。了解酶的特性的基础,是日后学习光合作用、细胞呼吸等重要代谢过程的前提,是理解"影响光合作用的环境因素""内环境稳态的意义"等难点的关键突破点,也是展开选修Ⅰ生物技术实践"酶的研究与应用"教学的铺垫。对照实验规范、变量分析能力和生  相似文献   

16.
1 一堂"精心"准备的生物课 "走近细胞"是人教版普通高中生物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生物1·分子与细胞》(必修)第1章内容,分为两节:第1节"从生物圈到细胞",第二节"细胞的多样性与统一性".其中:"从生物圈到细胞"不仅是本书的第一节课,更是学生进入高中的第一节生物课.上好它,意义深远.因为,对于必修1模块来说,本节是所有内容的统领,在一定程度上具有绪论的功能,而对于高中新入学的学生来讲,本节课的教学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对生物学习的兴趣与学科价值定位.所以,其教育功能及教学价值都是不言而喻的.  相似文献   

17.
陶春竹 《考试周刊》2014,(91):149-150
<正>本节内容是人教版必修一第6章第3节的内容。第6章共有4节内容。第一节和第二节分别讲述了细胞的增殖和细胞的分化,本节讲述的是细胞的衰老和凋亡。因此,本节内容是前面两节的延续;同时,为学习下一节"细胞的癌变"打下基础。本节的核心内容是:细胞衰老与个体衰老的关系、细胞衰老的特征、细胞凋亡的概念和意义。本节内容为我们认识生命过程奠定了基础。本节课的授课对象是高一的学生,学生在生活中很容易  相似文献   

18.
《中学生物教学》2016,(2):46-48
<正>1说教材1.1本节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1·分子与细胞》这一模块的教学目的是让学生从分子水平认识生命的物质基础和结构基础,其中蛋白质相关知识是重点内容,在这一模块中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第二章"组成细胞的分子"中提到细胞中含量最多的有机物是蛋白质,之后学到的载体蛋白和酶等知识都与蛋白质密切相关。同时,学好这部分知识也是学好必修2以及选修模块的基础。1.2说教学目标  相似文献   

19.
在“细胞的能量‘货币’ATP”一节教学中,通过创设萤火虫发光的真实情境,以问题“ATP为什么能够为萤火虫发光直接供能”驱动学生构建模型,在认识ATP结构的过程中展开对新知识的学习,增强学生对微观物质的感性认识,破解理解微观结构的难题。  相似文献   

20.
“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是人教版普通高中生物课程标准教科书《分子与细胞》模块第四章第三节的内容。生物膜是一种选择透过性膜,它的选择性是与其结构密切相关的,生物膜的这种选择性功能是如何实现的则是这一节中重点阐述的内容。本节主要介绍两大块内容,一是小分子或离子进出细胞膜的方式,包括自由扩散、协助扩散、主动运输,要求学生理解这三种方式的相同点和不同点,主要从膜两侧的浓度差、是否需要载体、是否需要消耗能量、代表的例子等方面来进行对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