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人生需要做加法。人生在世,总是要追求一些东西,只要手段正当,符合法规要求,符合道德伦理,人生的追求就是合理的。我们要用勤奋的双手逐步积累,增加人生的价值,增加人生的内容,以达到日后物质世界和精神世界都更加富有和充实的目标。人生需要做减法。哲人说,人生如车,其载重量有限,超负荷运行促使人生走向其反面。因此有必要用减法减去人生过重的负担,即要有所取又要有所弃,要有所为也要有所不为。放下包袱,轻装前进。人生需要做乘法。哲人说,人生的道路尽管漫长,但要紧处就那么几步。在人生的关键时刻,一次努力能抵得上平…  相似文献   

2.
论孔子的人生价值观刘英孔子是儒家的创始人,其人生哲学在中国哲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而他所建立起的人生价值观,更是几千年来中华民族传统人生价值观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历史上具有深远的影响,研究和探讨孔子的人生价值观,吸取其合理成分,对于建设新时代的现代人生价...  相似文献   

3.
林语堂提倡以艺术的方式优游人生,他的人生哲学沾染着浓厚的闲适享乐的色彩。看似以闲适享乐为主调的林氏的快乐人生哲学,其实是有着深沉的文化内涵的:它以浓淡适宜的关于人生的悲剧意识为其人生画面的底色;用智者独具的达观的人生态度来乐处人生;对人生的目的不作漂渺的幻梦或形而上的追问,而以生活本身为人生之目的;闲适享乐地优游人生是他艺术地应对人生的方式,是其人生哲学最显层的形态。  相似文献   

4.
名人名言     
名人名言人生是非常短暂的,但是如果只注意到其短暂,那就连一点价值都没了。—沃夫纳格(法)所谓人生就是一场梦幻,唯有贤明的人才能做出美梦。—席勒(德)人生的价值,并不是用时间,而是用深度去衡量。列夫.托尔斯秦(俄)没有希望的人生不算人生,没有未来的人生...  相似文献   

5.
人是通过其心灵来感知和把握这个世界的,世界在人的心灵中的存在方式或状态即我们所说的“境界”,因此,人从其存在的意义上可以被界定为一种境界性的存在。人的心灵的超越本性决定了人的人生境界处于不断的提升过程中。“教育是人的灵魂的教育”,引导人追求人生的意义和生存的价值是教育的应有之义。人生对于人所具有的意义构成了人的人生境界,境界不同,人生对于人的意义便不同,因此,促进人生境界的提升是教育本真意蕴的体现。人生境界的形成是主客观各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其中教育对人的人生境界的提升具有重要的、不可替代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语教学要注重人生感悟,是针对应试教育的弊端提出的,意在引发学生的人生感悟,从而提高学生的人素质,使其成为具有健全人格的人.本就语教学要注重人生感悟的产生前提、实施方法及其作用作了论述,认为语教学应注重悟性研究。  相似文献   

7.
人生价值观是个体对人生的目的、意义和道德的根本看法和态度,它从根本上决定着个体的道德品质及其一生的发展方向。综合分析有关中学生价值观的调查研究报告,可以看出,当代青少年的人生价值观日渐趋向多元化,人生行为选择低于理性认识水平.言行脱节现象严重。  相似文献   

8.
元初散曲家刘秉忠,无论是其为数不多的散曲作品还是集从多身份于一身的独特人生形态,都有耐人寻味,引人探究之处。本文从其人生遭际,人格心态诸方面探讨其散曲的内容及其审美趣味,从而全面展示其曲、其人的风貌。  相似文献   

9.
张爱玲思想不入正统,创作不入主流、却因其作品特殊的魅力吸引读无数。本勉力探奇,侧重从其独特的人生感悟及其对小说创作的影响两方面加以阐述。张爱玲人生感悟的独特性在于:(一)具有以悲为基调,悲喜调和的生命观。(二)具有个人的而非大众的,现实的而非理想的人生视角。(三)认为人生无爱而人性充满弱点。(四)认为人生安稳的一面有着永恒的意味。张爱玲将其独特的人生感悟渗透到小说创作中,创造了一个苍凉而美丽的小说世界。  相似文献   

10.
市场经济的建立和发展,使个人获得了独立和自由,也使人生决策处于整个社会生活的相当重要的位置。人生决策的可能性在于人具有创造特征,其必要性在于人生未来具有开放性、可塑性,它以生活意义上的人生未来为唯一内容,以理想为最高依据,人正是在以理想对自己的未来进行规划、设计中追求、创造、实现人生的。  相似文献   

11.
彭映艳 《湘南学院学报》2003,24(6):59-61,65
林语堂的"避隐"思想,不是为逃避社会与生活本身,而是为逃离政治与是非的漩涡。这既是他的存身之道,又是他追求诗意审美生活情境的重要手段。这种思想,在他的创作及其生活中得以体现。  相似文献   

12.
梁实秋先生是中国现代散文创作的一代宗师,其小品散文呈现出一种独特的幽默与讽刺并举的艺术风格。其作品或针砭时弊风情,或揭露人性弱点,或抒发生活感悟,或体察世态人生,诙谐幽默中展示着作者对于社会人生的真知灼见。这种幽默与讽刺并举的艺术风格的形成与梁实秋先生的出身、经历、文学观有着直接的关系。  相似文献   

13.
生活在都市环境中,戴望舒却与这一环境有着某种龃龉,他以对田园的企慕,来逃避都市对人生的侵扰,坚守精神家园,但他也在以自己的方式传达着都市体验。其诗歌所构筑的自我形象和虚构世界,从一个特定的角度反映了他的都市境遇和与都市的矛盾。作为游子,他在都市里找不到归宿,在田园中也丧失了乡愁,只能在怀旧中追寻失落的天国。但都市生活也为戴望舒诗艺带来了现代因素。他的许多诗歌都运用了现代观物方式和日常生活意象去表现在都市中的复杂感受,从而突破了传统的“静观”和“典雅”的格调。  相似文献   

14.
天生万物 余得为人:论陶渊明的生命意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陶渊明以一生的行为在为生命的意义作注.他感觉出仕是对生命的奴役,短短的仕宦经历充满了生命的挣扎.他把躬耕劳作看作维持自然生命的必须,是真正实现人类的自然回归.他关注自然生命终究消亡的结果,这构成其心理的巨大阴影.而他的及时行乐,同样体现出恬淡纯真的生命意趣.  相似文献   

15.
李商隐诗"无端"的感伤情调,乃其悲凉体验的蓄积酝酿、天长日久盘旋郁积在心头,终致成为其思想气质的一个组成部分,及其展纸濡墨,愁情恨意便已笼罩毫端.诗人的悲剧性心态在淹蹇生涯中浸润加深、弥漫扩散,其整付心肠都已浸泡在悲愁之中,深广到无从提起的地步.诗人之愁也就超越具体情事,而抽象为一种生命之愁、人生之愁.  相似文献   

16.
《雅舍》向我们展示了梁实秋在抗战期间避寓山城,又遭主流文学家批判的生活无奈,人生无奈,但作者虽逢无奈之遇,却显示出自由洒脱的人生襟怀、恬淡自然的旷达心境、随遇而安的生命意识,表达了他于清虚、旷达的境界中享受品味人生的生活情趣。  相似文献   

17.
袁宏道是公安派最重要的代表人物,他提出的"独抒性灵"主张风行一时,引领了晚明性灵文学的勃兴。从其相关诗作中"狎"字的使用,可以看出:不论是"狎"的生活态度,还是"独抒性灵,不拘格套"的诗文主张,袁宏道的人生趣向始终是指向人生本身的,都是对于生命本身的关注。在他看来,获得人生应有之"趣",才是人生的意义所在。  相似文献   

18.
周朴园是四幕话剧《雷雨》中一个颇具争议性的"核心"人物。他存活于剧本中,是封建大家庭的罪魁祸首,还是旧情难忘的痴心汉,他对情感的流露是虚伪还是真实,学界一直众说纷纭。从人性的角度出发,通过剖析周朴园的内心情感,挖掘他痛苦的人生选择和隐藏真实而挣扎的无奈情愫,揭示他悲剧的人生。  相似文献   

19.
在李铁大量的表现工厂生活的小说中,其前后期的作品有着很大变化:由单纯、诗意地表现身边的生活,到因生存焦虑产生出具有“人文关怀”的艺术之作;不滞留在单纯的现象批判,对生活充满着信赖;关注被遮蔽的工人生活的现实,细腻地呈现女工们的内心感受。这些充分显示着他思想与艺术的成熟。李铁小说的魅力既同他的人生状态、生活工作经历有关,也同他的艺术美学原则有关。发展与变化让我们看到了这些小说的独特意义。  相似文献   

20.
废名是现代学史上的一位风格独特的作家,他平淡朴讷的风格与他参禅悟道的价值观是一脉相承的。章友他的生平、人品和作品三方面对此作了剖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