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思维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本质属性与规律的概括的、间接的反映 ,是人认识活动的高级阶段。“数学是思维的体操。”开放性问题是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可贵资源。这类问题往往具有不定向的解题方法、答案不固定或条件不完善等特点 ,它能使学生有充分的自我支配机会 ,通过多种答案或获得有异于他人的解法进而获得成功的体验 ,对于提高学生的数学素质 ,激发学生多思善想的品质 ,培养学生思维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一、开放性问题的类型及举隅1 条件开放型———训练思维的敏捷性。这类开放题的特点是给出了结论 ,要求学生从不同角度去寻求…  相似文献   

2.
所谓问题意识,是指人们在认识活动中,经常意识到一些难以解决或疑惑的实际问题及理论,并产生一种怀疑、困惑、焦虑、探索的心理状态。这种心理又驱使个体积极思维,不断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孩子缺乏问题意识主要有两种情况:一是有问题不敢提。也就是说,他们虽然有问题,但是由于对老师有距离感,或者没有提问题的习惯,或者害怕提了问题被老师瞧不起,而不表现出来。二是问题太多,感觉都不会,而不知道问题在哪里,也提  相似文献   

3.
努力让最不喜欢数学的学生也产生兴趣;让学生有数学头脑,进而转化成科学头脑.斯托利亚尔指出:"数学教学是数学思维活动的教学."教学认识论认为:"教学过程在本质上是一种认识过程."前苏联教育家加里宁认为:"数学是锻炼思维的体操,"因此,数学教学应该是数学思维方法的教学,是数学思维  相似文献   

4.
朱新 《现代教学》2006,(12):27-28
而对一个具体的数学问题,如果学生经过了思考和讨论,完成了思维的全过程,但问题的解决还不尽如人意,思维不流畅或思维的层次仍处于较为初级的阶段,这种时刻教师是不可以轻视的,应该及时引导,使学生的思维向纵深发展。  相似文献   

5.
问题意识是指问题成为学生感知和思维的对象,从而在学生心里造成一种悬而未决但又必须解决的求知状态。中国历代许多的教育家,都十分重视对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孔子很早就提出了每事问的主张,朱熹认为读书无疑者有疑,  相似文献   

6.
思维意识,指的是解题者审阅问题后的一种反映,它是解题思维的起点和导向,是否有良好的思维意识,不仅影响解题的繁简与优劣,还直接关系到解题的成败,在解题教学中,  相似文献   

7.
创造性思维是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善于独立思索和分析,不因循守旧,能主动探索、积极创新的思维因素。比如独立地、创造性地掌握数学知识;对数学问题的系统阐述;提出有一定价值的新见解等,均可视如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成果。因此,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就变得相当重要了。一、在教学过程中多渠道的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一提到创造思维,往往想到脱离教材的活动,如小制作、小发明等等,其实,每一个合乎情理的新发现,别出心裁的观察角度等等都是创造。一个人对于某一问题的解决是否有创造性,不在于这一问题及其解决是否别人提过,而关键在于这一问题及其解决对于这个人来说是否新颖。比如,学习一个重要定理,我们不仅要求学生掌握定理的条件和结论,知道它的重要用途,认识定理证明的思想方法,理解其中的运算和推理技巧,关键还要深刻理解定理反映的事物本质。具体来说,教学中的一些概念、公式、定理、或因内容相似  相似文献   

8.
满涛 《现代教育》2003,(5):75-75
“思源于疑”,是说思维来源于疑惑。问题是数学的心脏,没有问题就不可能有思维,更谈不上数学创造性思维。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创设生动的“问题情境”,通过问题启发学生积极的思维活动,以问题为主线来组织和调控课堂教学,用问题启发和引导学生,激发学生求知的欲望和学习的心向,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创新精神。  相似文献   

9.
问题是思维的起点,有了问题才会思考问题该如何解决。在数学教学中,只有创设了有价值的数学问题,才能从根本上促进学生的思维,提升数学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10.
学生回答问题,是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相当重要的一种教学环节和反馈形式,是教师启发学生思维,培养学生口头表达能力,检查学生知识掌握程度的有效手段,同时也是反映教学效果的一面镜子。为了使这一课堂教学形式能起到应有的作用,除教师所提出的问题要科学,要有利于巩固知识,启发学生思维以  相似文献   

11.
数学问题情境是学生掌握知识重要源泉,是沟通现实生活与数学学习,具体问题与抽象概念之间的桥梁。问题是数学的心脏,有了问题,思维才有方向;有了问题,思维才有了动力;有了问题,思维才有创新。那么,在数学教学中,如何创设有质量的问题情境?  相似文献   

12.
问题意识是指人们在认知活动中,活动主体对已经有的知识经验和一些难于解决的实际问题或理论问题所产生的一种怀疑、困惑、焦虑、探究的心理状态,并驱使活动主体积极思维,不断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它在人们的思维活动和认识活动中占有非  相似文献   

13.
思维始于问题,问题是思维的出发点,是数学的生命,没有问题数学就失去了魅力.作为一名数学教师,要能培养并调动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和激情.  相似文献   

14.
数学问题,一般指有一定难度,需要一定的思维等程序和方法,经过反复思考能正确解答的问题。对于数学问题解决,有人把它看作教学目的,有人认为它是一种技能,有人认为是一种心理活动。在这里我们把它视为一种智力活动的过程。这个过程具体表现为教师计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进行思维活动的指导过程,是一个发现的过程、创造的过程。  相似文献   

15.
党超 《中小学电教》2009,(12):92-92
<正>小学数学教学中,问题意识的培养对于小学生的教育具有重要意义。问题是数学的心脏,有了问题,思维才有方向;有了问题,思维才有动力。一位伟人曾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为重要,因为解决问题也许仅是  相似文献   

16.
周禹 《云南教育》2001,(6):33-34
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是素质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发散思维 (又称辐射思维或求异思维 )是一种重要的思维方法。不能发散的思维是不可能创新的,因此,发散思维不仅是学生时代智力发展的“催化剂”,还是一个人事业成就和发明创造的“加速器”。   发散思维是从一个概念、一条规律、一种方法或对事物的一种认识出发,产生另一种或多种想法 (或联想 )的思维方式。它既表现出人的思维“能动性”的本质,也表现了人的思维的发展性、变革性和创新性。它促使人们从广度和深度上推进对客观事物的认识,引导人们进行各种探索和创新。   发散思维的…  相似文献   

17.
创设问题情境唤起学生的创新思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问题是数学的心脏",没有问题就没有数学.现代认知心理学关于思维的研究成果表明,思维过程首先是解决问题的过程,即思维通常是由问题情境产生的,而且是以解决问题为目的的.所谓问题情境是指个体觉察到的一种有目的但又不知如何达到这一目的的心理困境,也就是当已有知识不能解决新问题而出现的一种心理状态.人们就必须拟出以前未曾有过的、新的活动策略,亦即完成创造性思维活动.而借以解决包含在其中的问题的心理过程,则称作问题性思维.  相似文献   

18.
学生的数学思维活动是因为遇到问题且需要解决而引起的,没有问题的学习是不存在的.数学教学中,一个好的问题能够让学生迅速进入状态,开始围绕问题积极思考.因此,数学课堂不可能没有数学问题情境.而创设数学问题情境这个话题,近年来数学教育界讨论得非常多,有了一些成果.但这方面仍然存在许多问题.  相似文献   

19.
许小红 《宁夏教育》2003,(10):37-38
心理学研究表明,意识到问题的存在是思维的起点,没有问题的思维是肤浅的思维、被动的思维。近代英国科学家K.R波普尔在更高的境界阐述了这个问题:“科学只  相似文献   

20.
联想是一种极为重要的思维形式,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有广泛的应用。它是一种由此及彼的思维的扩展,是使不同概念相接近,并从中得出结论的能力。新奇的联想,可使问题解决得别开生面,妙趣横生,并给人以美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